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霉菌

霉菌

霉菌
霉菌

sdu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霉菌形态观察法—小室培养。

2、初步了解四类霉菌(青霉、毛霉、根霉、黑曲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3、学习并掌握马铃薯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载玻片培养的基本技术。

4、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霉菌是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霉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

和繁殖菌丝组成,其菌丝比细菌粗几倍到几十倍,可以采取直接制片

和透明胶带法观察,也可以采取载玻片培养观察法,通过无菌操作将

薄层培养基琼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使菌丝体在

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培养基中生长,将培养物直接置于显微镜下可

观察到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并可连续观察不同发育期的菌体结构特征

变化。

2、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

菌的重要依据。霉菌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根霉(Rhizopus sp.)

是酿造工作中常用糖化菌;毛霉(Mucor sp.)常出现在药酒中,能糖

化淀粉并能生成少量乙醇,产生蛋白酶。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等;

青霉(Penicillium sp.)在工业上,它可用于生产柠檬酸,延胡索酸,

葡萄糖酸等有机酸和酶制剂;最著名的抗生素—青霉素就是从青霉的

某些品系中提取出来的。

3、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通过无菌操作将薄层培养基琼脂置于

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使菌丝体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

的营养基中生长,将培养物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在自然生长下

的形态特征。

4、放线菌的菌落特征: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的丝绒状,上有一层

色彩鲜艳的干粉;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其孢子的表

面结构、形状及颜色在一定条件下比较稳定,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绝大多数为腐生,少数寄生。

三、实验仪器:

1、菌种:在马铃薯琼脂斜面上培养7天的根霉、毛霉、黑曲霉和青霉。

2、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

3、仪器和其他用品: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镊子、平皿、接种环、

U型玻璃棒、20%甘油、5mL移液管、马铃薯、蔗糖、琼脂、纱布、

解剖刀

四、操作步骤:

1、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的制备

(1)将马铃薯去皮,称量约40g,切成小块煮沸半个小时。

(2)用纱布过滤,再加入4g蔗糖及4g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200mL。

(3)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约100mL,塞紧棉塞,用牛皮纸包好并做上记号。

(4)将上述试管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于121°C中灭菌30min。

(5)取出试管,通过无菌操作将培养基倒入已灭菌的平皿中,制成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

2、配置20%甘油溶液

(1)用已灭菌的移液管取10mL无水甘油于烧杯中。

(2)加入蒸馏水至50mL即配置好20%的甘油溶液。

3、霉菌制片(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1)培养小室准备及灭菌:在平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在其上放一个U型玻棒,在U型玻棒上放一块载玻片和四块盖玻片,盖上皿盖,与121°C灭菌30min,烘干备用。

(2)琼脂块制备: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由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上切下1cm2左右的琼脂快,将其移至培养小室的载玻片上,盖玻片之下,每片两块。

(3)接种: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针从黑曲霉、根霉、毛霉或青霉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中挑取很少量孢子,接种于培养小室中琼脂块边缘上,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每个平皿接种两种不同霉菌并做上标记。

(4)培养:通过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圆滤纸片上加2mL灭菌的20%甘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于28°C培养。

(5)镜检:根据需要于不同时间取出载玻片用低倍镜镜检,必要时用高倍镜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记录:

毛霉青霉

七、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杂菌影响所需要观察的霉菌生长,影响实验结果。

2、接种量要少并尽可能将分散孢子接种在琼脂块边缘,避免培养后菌丝

过于密集影响观察。

八、思考题:

1、黑曲霉和黑根霉在形态特征有何区别?

答:黑曲霉的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球状顶囊,表面辐射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而黑根霉菌丝无隔、分枝状,有匍匐菌丝和假根。在假根的上方直立地生长出一至数根孢囊梗,其顶端膨大成球形孢子囊。囊的基部有囊托,中间有球形或半球形囊轴。囊内产大量孢囊孢子,有性生殖时由不同性别的菌丝或匍匐菌丝上生出配子囊,配子囊双双异宗配合形成接合孢子。

附1:马铃薯培养基配方表:

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先一层后六层),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200mL。121℃灭菌30min。

附2:霉菌照片

扫帚状分枝黑曲霉青霉

毛霉

霉菌地特点生长时间温度和控制要求措施

霉菌 一、霉菌的相关知识:[ méijùn ] mould 霉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生物分类学的名称,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可能属于真菌,也有可能属于放线菌门。霉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会聚成菌丝体。霉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黑霉菌、红霉菌或青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霉菌的预防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感染:1.注意身体某部位霉菌的滋生,比如指甲,有时霉菌会侵入指甲造成灰指甲,所以指甲不要留长,经常清理。多汗的皮肤褶皱里,特别是胖人皮肤褶皱比较多,如果是夏季出汗多,有可能在褶皱处滋生霉菌。还有就是脚部也是霉菌滋生的有利环境,有脚气的人就更应该注意,防止引起其他部位感染。 2.自己的内裤要单独洗,特别是家人或自己有足癣或灰指甲时更应该注意,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都应该分开来洗。 3.不要滥用抗生素,大量吃抗生素可能会将有益人体健康的菌群给抑制住,破坏人体的天然防御屏障,造成霉菌的的大量繁殖。 4.警惕洗衣机中隐藏霉菌,洗衣机用的久了肯定会滋生霉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60

度左右的水来彻底清洗就行了。同时洗完的衣物一定要在太阳下晾晒,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残存的霉菌。 5.在公共场所最好不要用公用的或者别人用过的洗具。同时选用适宜的个人清洁护理产品。 6.正确的避孕,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有促进霉菌侵袭的作用。如果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就尽量不要使用药物避孕。 7.如果患有霉菌性阴道炎,自己治疗的同时,男方也应同时接受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9.穿着全棉内裤。紧身化纤内裤会使阴道局部的温度及湿度增高,这可是霉菌拍手称快的“居住”环境!还是选用棉质的内裤吧! 10.控制血糖,碱性产品清洗外阴.女性糖尿病人阴道糖原含量和酸度偏高,易于被霉菌侵害。所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清洗外阴,选用pH值弱碱性产品。 霉菌试验就是检测产品抗霉菌的能力和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即高湿温暖的环境中和有无机盐存在的条件下),设备是否受到霉菌的有害影响。 霉菌试验的标准主要有: GJB 150.10-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HB 6167.11-1989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GJB4.10 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霉菌试验 GB T 242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10588-2002 GB 10588-89 目前能进行霉菌试验的实验室很少,知道的就环境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试验中心、某空军研究所等 霉菌环境对食品影响 一、针对于外部环境霉菌易产生地方和原因 1.生产车间墙壁潮湿,在潮湿部位容易生长霉菌。 2.车间存在冷凝水的管路、墙壁等容易生长霉菌,水管的破裂,也会导致霉菌的产生。 3.空气中总是包含一定水蒸气,只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不过,当水蒸气液化的时候,比如当我们沐浴或是泡澡的时候,浴室内镜子的表面就会变得潮湿,这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他们。热空气中包含很多的水分,当热空气冷却时,水分就会冷凝、液化。冷凝、液化通常是发生在房屋中温度最低的部位,比如墙壁上温度低的部位,正是在这些温度低的部位,最容易产生霉菌。

霉菌的污染及控制

杀菌消毒专家周立法先生认为:控制霉菌污染,首先要了解霉菌的生长环境、污染食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方可以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一、霉菌的生长环境 1、生产车间的墙壁,比较潮湿部位容易生长霉菌。 2、加工设备存在冷凝水的管路、机壳等容易生长霉菌, 3、空气中所包含的水蒸气,在冷凝、液化时最容易产生霉菌,如车间中温度最低的部位,含天花板、地面、设备表面、墙面等温度低的部位, 4、车间内无法保证正常换气,无法让车间湿度保持在55%情况下时,容易生长霉菌。 5、车间忽冷忽热,容易产生冷凝水的地方,容易遭到霉菌侵害。 6、离墙近的设备、制冷风机容易产生冷凝水,容易产生霉菌。 7、温度相对较低的车间速冻库门,请一直保持关闭状态。如果这些温度较低车间的门没有关闭的话,那么旁边车间传过来的热空气涌进行,就形成很高的湿度,从而在空气冷却的时候形成液化,容易生长霉菌。 8、车间的空调系统、净化管道系统等,其自身容易产生霉菌。

二、霉菌的生长习性 与霉菌的生长繁殖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只有充分的了解霉菌的生长习性,才能为下一步控制霉菌提供理论依据。 1、水份霉菌生长繁殖主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当食品中的水分活性值为0.98时,霉菌最易生长繁殖;当水分活性值降为0.93以下时,霉菌繁殖受到抑制,但依然仍能生长;当水分活性值在0.7以下时,霉菌的繁殖受到真正的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霉菌繁殖。 2、温度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如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的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 3、食品基质与其它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一样,不同的食品基质霉菌生长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营养丰富的食品其霉菌生长的可能性就大,天然基质比人工培养基产毒为好。 三、霉菌污染食品的条件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的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可造成后备母猪或小母猪出现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该毒素会造成怀孕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初生仔猪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 T-2毒素

实验五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霉菌定义及用途 ?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 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 ?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 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 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 ?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 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 ?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 培养皿; ?干:外观干燥,不透明; ?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 ?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 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 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6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 1.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用此染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霉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霉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霉菌形态观察实验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合成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霉菌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节课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2.载玻片培养法(小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小块(约1cm2)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曲霉 ( Aspergillus sp. ) ,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 Rhizopus sp. ) 和毛霉(Mucor sp. )培养 2-5d 的斜面 培养物。 2.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 3. 仪器或其他用具:超净台,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平皿,载玻片, 盖玻片, 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 50% 乙醇, 20% 的甘油,滤纸片,以及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培养法) 1.培养小室的准备及灭菌 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 U 形玻棒,其上放一块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 110 ℃ 灭菌 20-30min ,不烘干,备用。 2.琼脂块的制作 取已灭菌的马铃薯培养基(PDA)无菌操作注入两个已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用解剖刀切成 0.5-1cm2的琼脂块,并用镊子将其移 至上述培养小室中的载玻片上(每片放两块 )。 3.接种

梅雨季节车间如何控制霉菌的滋生

梅雨季节车间如何控制霉菌的滋生 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霉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产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由此可知,梅雨季节会有大量的霉菌繁殖。 大部分霉菌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有些霉菌在特定条件下能产生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对人类是有害的。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通常具有耐高温,无抗原性,主要侵害肝脏器官,多数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作用。人和动物一次性摄入含大量霉菌毒素的食物通常会发生急性中毒,而长期摄入含少量霉菌毒素的食物则会导致慢性中毒和癌症。由此可见,在梅雨季节大量繁殖的霉菌给生产和生活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梅雨季节即将到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如何防止食品被污染是一个重要课题。霉菌作为微污染源中的一种,如果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影响到食品的质量,那又如何控制霉菌污染食品呢? 控制霉菌的生长,首先要了解霉菌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环境,在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一、霉菌的生长习性 与霉菌的生长繁殖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pH、通风等条件,为此,只有充分的了解霉菌的生长习性,才能为下一步控制霉菌提供理论依据。 1、水份 霉菌生长繁殖主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当食品中的水分活度为0.98时,霉菌最易生长繁殖;当水分活度降为0.93以下时,霉菌繁殖受到抑制,但依然能生长;当水分活度在0.7以下时,霉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并且可以抑制毒素的产生。 2、温度 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最适产毒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如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比生长最适温度低,如黄曲霉的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 3、食品基质 与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一样,不同的食品基质霉菌生长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而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曲霉、毛霉、青霉、根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霉菌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2、观察方法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3、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曲霉 ( Aspergillus sp. ) ,青霉,根霉 ( Rhizopus sp. ) ,毛霉( Mucor sp. ),培养 7d 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2、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配方见附表) 3、仪器或其他用具: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吸管,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 50%乙醇,20%甘油,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等 四、【操作步骤】 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1)、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 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 扎后于110℃灭菌20~30分钟,烘干备用。 (2)、琼脂薄片的制作:取已灭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各6~7ml 注入另两个灭菌 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将其 切成 1cmx1cm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上述培养室中的载玻 片上(每片放两块 )。 (3)、接种: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很少量的孢子,接种

如何有效控制霉菌生长

题目如何控制食物的霉菌生长 作者姓名:张文涛 全安平 制作单位:平昌界牌小学

摘要:日常生活中,人类的许多食物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搁置后容易变质,发霉,甚至腐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食物的以上变化,我们做了以下的一些对比试验来一探究竟。 关键词:食物霉菌控制生长对比实验

如何控制食物的霉菌生长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些食物十分容易发霉,像面包、蛋糕、月饼、桔子等。食物在发霉后,就有很多细菌,不能吃了,得扔掉,非常可惜。如果我们有办法让霉菌不生长,或霉菌生长的速度慢一点,买过来的食物一时吃不了,就可以过几天吃。那我们该如何抑制这些食物霉菌的生长呢?我对此进行了研究。 月饼发霉桔子发霉 二、实验的准备 1、到超市买了两袋无馅面包。 2、准备了塑料袋、水、胶布、牙签、滴管、白纸等实验工具。 3、拍摄工具:数码照像机。 三、实验的过程 实验一:与储藏地方有关的实验 我把四块面包分别用滴管滴上水放在干净的白纸上,然后放在桌子、冰箱、卫生间、阳台四个地方,观察他们的发霉情况。

第一天情况第二天情况 第三天情况

实验一的情况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发现冰箱里的面包三天了都没有发霉,桌子上、卫生间和阳台上的面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霉。我猜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可能和水分、温度、阳光、空气有关。于是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二:与水有关的实验 我用牙签划一些已经发霉面包上的霉菌在一小 块新的面包里,再用滴管滴上十滴水,放入塑料袋, 用胶布密封,然后放在桌子上。另一块也一样,但 它不滴水,也把它放在桌子上,一起观察。

第一天情况第二天情况 第三天情况: 实验二的情况分析:滴了水的面包三天后有很大一部分发霉,没滴水的面包三天后只有一点点发霉,看起来食物霉菌生长与水分有关,潮湿的食物霉菌生长的快。 实验三:与温度有关的实验 接着,我做了关于温度的实验。我分别用牙签划一些霉菌嵌在两块面包里,再分别在两块面包上用滴管滴十滴水放入塑料袋,都用胶布密封,一个放在桌子上,一个放在冰箱里。

防霉菌控制程序

防霉菌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防霉控制程序,为改善公司卫生条件,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减少因霉菌控制程序污染公司的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机会,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控制疾病的传播.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 3. 定义: 4. 职责: 4.1 人事部负责制定防霉控制程序,并监督该程序的实施与监管。 4.2 各部门配合防霉控制程序的执行。 5. 运作程序: 5.1定期使用福尔马林彻底将工厂场所及仓库清除干净,包括墙壁,楼梯, 天花板,风扇及机器设备的内外。将37%的工业用福尔马林稀释如下:2份的福尔马林加98份的水,再令其自然风干,隔夜。擦洗变色的 墙壁,需要的话再重新油漆。请在雨季中或雨季开始时做防霉;为了 保护员工,请依照福尔马林的安全操作指示使用. 5.2每日清洁防霉措施 5.2.1用1份的漂白水加上20份的水稀释后,喷洒于物品的表面并擦干, 所使用过的毛巾在重复使用前要用漂白水清洗。 5.3包装车间的清洁防霉措施 5.3.1衣着保持整洁,使用干净的工作围裙。 5.3.2离开工作台再返回时,必须用肥皂洗手,双手必须保持非常干净, 生产线上的包装工人经常接触产品必须保持双手的清洁,尽可能地 常常洗手。 5.3.3洗手后必须使用烘干机或纸巾将双手烘干或擦拭干净,以防止手上 的水分不致于冷却凝结于产品表面起霉。 5.3.4不使用共同毛巾擦手,以防毛巾过湿使水分被员工相互之间携带至 产品表面从而引起产品表面发霉。 5.3.5每天以漂白水拖地,注意地板勿留任何积水或水滴。 5.4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等工作场所保持空气流通是很重要的。用较多的 风扇可避免停滞的空气,并注意勿将室外的灰尘带入。 5.5特殊情况可以使用防霉剂喷于产品表面以防止起霉,防霉剂卫生标 准必须符合产品进口商所在国的卫生标准且必须得到客户的批准后 方可使用。 制订:审批: 日期:

霉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五霉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2.掌握常用的霉菌制片方法 二、基本原理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其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常用载玻片观察,此法是接种霉菌孢子于载玻片上的适宜培养基上,培养后用显微镜观察。此外,为了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还可利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进行观察。此法是利用玻璃纸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将霉菌生长在覆盖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然后将长菌的玻璃纸剪取一小片,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三、器材 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 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查氏培养基平板,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解剖刀,玻璃纸,滤纸等。 四、操作步骤 1.一般观察法 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染色液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2.载玻片观察法 (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用1.05kg/cm2,121.3℃灭菌20分钟或干热灭菌,备用。 (2)将6—7ml灭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cm的灭菌平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琼脂块,用刀尖铲起琼脂块放在已灭菌的培养皿内的载玻片上,每片上放置2块。 (3)用灭菌的尖细接种针或装有柄的缝衣针,取(肉眼方能看见的)一点霉菌孢子,轻轻点在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夹着立在载玻片旁的盖玻片盖在琼脂块上,再盖上皿盖。

系统介绍霉菌和控制解决方案

本帖最后由xilinxu 于2020-5-19 11:25 编辑 系统介绍霉菌和控制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 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 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霉菌产生微小的孢子进行繁殖。菌丝体和孢子 的颜色往往使他们肉眼可见的(例如黑色或灰色斑)。 二.霉菌的生长因素 霉菌和霉菌孢子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几乎随处可见。霉菌的 生长通常由水分、营养供应和温度三个因素决定。 霉菌可以生长几乎能以任何物质作为养料并生长,例如: u 木材,木制品; u 纸张、纸箱 u 壁纸粘合剂 u 合成材料、塑料、硅胶 u 地毯、各种材料的地板、瓷砖 u 涂料、油漆 u 皮革 霉菌即使在水泥地或混凝土表面也能生长。如果存在一定的水分(相对湿度80%左右条件),只要空气中的有机物质和灰尘沉淀在表面,霉菌甚至可以在没有任何营养成分的材料上(如玻璃)生长。 湿气凝结的物体表面也是霉菌理想的生长环境。 房间和地板诊断霉菌的经验法则: 即使在秋冬季节,在有水分凝结的条件下,也会有很大的霉菌污染风险。在房间的中心, 地板1 米以上的地方测量,当室温处于2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65%的时间在3 个小时 以上时,房间就会极大可能有长霉的情况。 三.霉菌是危害还是小麻烦? 3.1.霉菌危害人体健康

霉菌通过微小的孢子进行传播、繁殖。霉菌孢子会漂浮在室内外空气中,不断蔓延、散播。根据大小和形状不同,孢子在室内空气中可以悬浮数小时甚至几天。霉菌孢子在极少量情况下危害较小,但随着数量增加,孢子会导致过敏反应和其它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体质敏感的人。(某些类型的霉菌,被称为有毒霉菌,会释放霉菌毒素)。已知的过敏反应包括:鼻塞、打喷嚏、鼻炎、结膜发炎、荨麻疹、哮喘、头痛、发烧和腹泻。免疫系统缺陷的人(婴儿、老人、病人等)的呼吸系统会收到孢子的危害,吸入孢子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霉菌病)。 3.2.霉菌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霉菌不但给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另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霉菌对卫生医疗、制药、化妆品、种植业、精密制造、科学实验室、餐饮酒店等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以食品行业为例,霉菌会造成食品腐败变质,是造成食品工业巨大经济损失的主要腐败微生物。霉菌污染频繁出现在食品、饮料、海产品、肉制品、熟食和新鲜的蔬菜中,每年都会给生产者和消费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霉菌除了会引起肉眼可见的腐败变质外,还会产生一些真菌毒素类物质,目前研究已经确定有超过200 种霉菌在食品中生长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类、串珠镰刀菌素、赫曲霉毒素、棒曲霉素、单端孢煤烯类和玉米赤霉烯酮六大类。由于这些霉素具有致癌致畸形、同时对神经、肝肾也有毒害作用,因此这些腐败真菌给食品工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危害。 据统计,25%的农产品都含有霉菌毒素,在烘烤行业,霉菌造成的损失随着季节、产品种类、加工方法的不同在3%—10%之间浮动。假设仅有1%的损失,在英国每年由霉菌造成的污染的面包就有23000 吨,价值2.42 亿英镑。在澳大利亚每年由霉菌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在1 千万美元。在水果行业,水果采摘后的使用杀菌剂的条件下也会有5%—10%的损失,在某些没有使用杀真菌剂的年份,损失达50%甚至更高。 四.解决霉菌的措施 4.1.解决措施:第一步 控制霉菌的第一步是定位霉菌污染源位置,通过观察霉菌特征(霉味或污渍),在墙壁、天花板、设备器械、家具等各处找到霉菌的污染源。 不解决霉菌生长原因的补救措施从长远来看是不可能成功的。新的污染迟早会发生(如果霉菌污染的原因没有被去除,即使最好的杀菌剂也不能保证成功)。 控制霉菌的重点是控制水分,解决和消除水分是控制霉菌的最重要一步。在此过程中,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是十分必要的。

霉菌生长的环境要求及对食品的影响

霉菌生长的环境要求及对食品的影响 一、针对于外部环境霉菌易产生地方和原因?1、生产车间墙壁潮湿,在潮湿部位容 易生长霉菌。 2、车间存在冷凝水的管路、墙壁等容易生长霉菌,? 3、空气中总是包含一定水蒸 气,冷凝、液化通常是发生在车间中温度最低的部位,比如墙壁上温度低的部位,这是在这些温度低的部位,最容易产生霉菌。?4、车间里无法保证正常的换气,无法让车间保证在规定湿度情况下,容易生长霉菌。 5、车间忽冷忽热,容易产生冷凝水的地方,容易遭到霉菌侵害。? 6、离墙近的设备、 制冷风机容易产生冷凝水,容易产生霉菌。?7、温度相对较低的车间速冻库门,请一直保持关闭状态。如果这些温度较低车间的门没有关闭的话,那么旁边车间传过来的热空气涌进行,就形成很高的湿度,从而在空气冷却的时候形成液化,容易生长霉菌。 8、保证车间风机的正常运转,保证车间内部空气能够达到要求指标,空调的换气程 度好坏直接影响到霉菌的产生。如果车间能保证及时将含有大量水份的空气排出车间,则极大程度缩小了可能存在霉菌的可能性。?二、霉菌污染产品的条件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是很多的,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对食品中霉菌分布及产毒造成很大的影响。1、水份?霉菌生长繁殖主要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所以保持车间相对干燥很重要。禁止水管冲地。?2、温度 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如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的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 3、食品基质 与其它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一样,不同的食品基质霉菌生长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营养丰富的食品其霉菌生长的可能性就大,天然基质比人工培养基产毒为好。实验证实,同一霉菌菌株在同样培养条件下,以富于糖类的小麦、米为基质比油料为基质的黄曲霉毒素产毒量高。另外,缓慢通风较快速风干霉菌容易繁殖产毒。 4、霉菌种类?

7个控制菌讲解学习

(1)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10cm2),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量(不少于100ml)的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培养18~24 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 小时。取上述培养物0.2ml,接种至含5ml MUG 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于5 小时、24 小时在366nm 紫外线下观察,同时用未接种的MUG 培养基作本底对照。若管内培养物呈现荧光,为MUG 阳性;不呈现荧光,为MUG 阴性。观察后,沿培养管的管壁加入数滴靛基质试液,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呈试剂本色,为靛基质阴性。本底对照应为MUG 阴性和靛基质阴性。如MUG 阳性、靛基质阳性,判供试品检出大肠埃希菌;如MUG 阴性、靛基质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如MUG 阳性、靛基质阴性,或MUG 阴性、靛基质阳性,则应取胆盐乳糖培养基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18~24 小时。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与表3 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不符,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表3 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应进行分离、纯化、染色镜检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认是否为大肠埃希菌。 表3 大肠埃希菌菌落形态特征 培养基菌落形态 曙红亚甲蓝琼脂 呈紫黑色、浅紫色、蓝紫色或粉红色,菌落中心呈深紫色或无明显暗色中心,圆形,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有金属光泽 麦康凯琼脂 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2)大肠菌群(Coliform)取含适量(不少于10ml)的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管3 支,分别加入1∶10 的供试液1ml(含供试品0.1g 或0.1ml)、1∶100的供试液1ml(含供试品0.01g 或0.01ml)、1∶1000 的供试液1ml(含供试品0.001g 或0.001ml),另取1 支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管加入稀释液1ml 作为阴性对照管。培养18~24 小时。乳糖胆盐发酵管若无菌生长、或有菌生长但不产酸产气,判该管未检出大肠菌群;若产酸产气,应将发酵管中的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18~24 小时。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与表4 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不符或为非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判该管未检出大肠菌群;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表4 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且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应进行确证试验。 表4 大肠菌群菌落形态特征 培养基菌落形态 曙红亚甲蓝琼脂 呈紫黑色、紫红色、红色或粉红色,圆形,扁平或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麦康凯琼脂 鲜桃红色或粉红色,圆形,扁平或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确证试验从上述分离平板上挑选4~5 个疑似菌落,分别接种于乳糖发酵管中,培养24~48 小时。若产酸产气,判该乳糖胆盐发酵管检出大肠菌群,否则判未检出大肠菌群。根据大肠菌群的检出管数,按表5 报告1g 或1ml 供试品中的大肠菌群数。 表 5 可能的大肠菌群数表 各供试品量的检出结果 0.1g 或0.1ml 0.01g 或0.01ml 0.001g 或0.001ml可能的大肠菌群数N(个/g 或ml) + + + >103 + + - 102<N<103 + - - 10<N<102 - - - <10 注:+代表检出大肠菌群;-代表未检出大肠菌群。 (3)沙门菌(Salmonella)取供试品10g 或10ml,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量(不少于200ml)

霉菌分类及生长

霉菌分类及生长条件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微生物学上属于真菌。其通过孢子的形式繁衍。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就会迅速发生霉变现象。 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仓储霉菌主要是指储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90%。但是,田间霉菌若在适宜条件下、在仓储环境中也会快速繁殖,造成严重污染。 霉菌生长条件四要素:碳水化合物(如玉米等谷物、饲料)、充足的水分(湿度在85%以上)、适宜的温度(12℃~25℃)、氧气。 霉菌毒素产生、分类及危害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者饲料中的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农田里、在收获时、在储存或加工过程中生长产生的、有毒的二次代谢产物。 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橘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孢菌属(主要分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 -2毒素、串珠镰孢菌毒素),也是最见的几种霉菌毒素。不同霉菌毒素的危害能对动物产生危害的、最多见到的霉菌毒素多达20多种,分别亲嗜一种或多种组织与器官,并且多能对动物免疫系统产生损害,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造成免疫复合性损害,这种病理作用一方面与这些霉菌毒素的免疫毒理有关,也与它们泛嗜性的病理损害有关。霉菌毒素中毒在猪病发生学中的地位,全世界的谷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的污染更为严重,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一项调查检测表明,配合饲料中不同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高达80%以上。这说明生猪中少有不受霉菌毒素危害的,霉菌毒素中毒的患病率(包括显性患病率和隐性患病率之和)远远高于任何一种侵袭性疾病。 现代研究表明,饲料霉菌毒素无论是在许多传染病的发生上还是非传染病的发生上经常扮演“始作俑者”的角色。在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基础上发生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病(PCVⅠ)已是常见之事。在霉饲料中毒的基础上发生的肝肾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观察方法—插片法 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器材】 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实验原理】 1.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需要加入FeSO4。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在上层、基内菌丝在下层,且气生菌丝较暗,基内菌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图1:链霉菌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 1-直形,交叉分枝 2-丛生,波曲 3-顶端形成大螺旋 4-松螺旋 5,6-紧螺旋 7-短而直,轮生 图2:链霉菌属孢子丝的主要类型 3.插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1-盖玻片 2-琼脂层 图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100ml) 1)根据配方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可溶性溶粉、及其他成分溶解。 2)待将所有药品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调节到7.2~7.4 3)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

如何有效控制霉菌生长

精心整理 作者姓名:张文涛 全安平 制作单位:平昌界牌小学 2、准备了塑料袋、水、胶布、牙签、滴管、白纸等实验工具。 3、拍摄工具:数码照像机。 三、实验的过程 ??实验一:与储藏地方有关的实验

我把四块面包分别用滴管滴上水放在干净的白纸上,然后放在桌子、冰箱、卫生间、阳台四个地方,观察他们的发霉情况。 时间 环境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桌子上没有发霉有一点发霉 有很大一 部分发霉 冰箱里没有发霉没有发霉没有发霉 卫生间没有发霉有一部分发霉 有很大一 部分发霉 阳台上没有发霉有一点发霉有一部分发霉 第一天情况?? ?第二天情况??? 第三天情况 实验一的情况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发现冰箱里的面包三天了都没有发霉,桌子上、卫生间和阳台上的面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霉。我猜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可能和水分、温度、阳光、空气有关。于是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二:与水有关的实验? 我用牙签划一些已经发霉面包上的霉菌在一小块新的面包里,再 上。另一块也一样,但它不滴水,也把它放在桌子上,一起观察。?? 推测 实验条件现象 不变改变第一天情况第二天情况第三天情况 与水温度、水分滴水没有发霉有一部分有很大

第一天情 况??????????第二天情况? ?第三天情况:? ? 实验二的情况分析:滴了水的面包三天后有很大一部分发霉,没滴水的面包三天后只有一点点发霉,看起来食物霉菌生长与水分有关,潮湿的食物霉菌 生长的快。 实验三:与温度有关的实验 接着,我做了关于温度的实验。我分别用牙签划一些霉菌嵌在两块面包里,再分别在两块面包上用滴管滴十滴水放入塑料袋,都用胶布密封,一个放在桌子上,一个放在冰箱里。 推测 实验条件现象 不变改变第一天情况第二天情况第三天情况 与温度水分 空气 温 度 冰箱 里 没有发霉没有发霉没有发霉 分有关空气、 阳光等 发霉一部分发霉不滴没有发霉没有发霉有一点点 发霉

霉菌-基础知识

一、针对于外部环境霉菌易产生地方和原因 1.生产车间墙壁潮湿,在潮湿部位容易生长霉菌。 2.车间存在冷凝水的管路、墙壁等容易生长霉菌,水管的破裂,也会导致霉菌的产生。 3.空气中总是包含一定水蒸气,只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不过,当水蒸气 液化的时候,比如当我们沐浴或是泡澡的时候,浴室内镜子的表面就会变得潮湿,这时候 我们就能够看到他们。热空气中包含很多的水分,当热空气冷却时,水分就会冷凝、液化。冷凝、液化通常是发生在房屋中温度最低的部位,比如墙壁上温度低的部位,正是在这些 温度低的部位,最容易产生霉菌。 4.车间里无法保证正常的换气,无法让车间保证在规定湿度情况下,容易生长霉菌。 5.车间忽冷忽热,容易产生冷凝水的地方,容易糟到霉菌侵害。 6.离墙近的设备容易产生冷凝水,容易产生霉菌。 7.温度相对较低的车间的门,请一直保持关闭状态。如果这些温度较低车间的门没 有关闭的话,那么旁边车间传过来的热空气涌进行,就形成很高的湿度,从而在空气冷却 的时候形成液化,容易生长霉菌。 8.保证空调的正常运转,保证车间内部空气能够达到要求指标,空调的换气程度好 坏直接影响到霉菌的产生。如果车间能保证及时将含有大量水份的空气排出车间,则极大 程度缩小了可能存在霉菌的可能性。 二、霉菌一旦进入食品,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是很多的,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 通风等条件,为此,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对食品中霉菌分布及产毒造成很大的影响。 1.水份 霉菌生长繁殖主要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一般来说,米麦类水份在14%以下,大豆类在11%以下,干菜和干果品在30%以下,微生物是较难生长的。食品中真正能被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份又称为水份活性(Wateractivity缩写为Aw),Aw越接近于1,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食品中的Aw为0.98时。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当Aw降为0.93 以下时,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但霉菌仍能生长,当Aw在0.7以下时,则霉菌的繁殖受 到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霉菌繁殖。 2.温度

(整理)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互联网2014-07-08 09:39:00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

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