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比较--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673.00 KB
- 文档页数:16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节的内容,主要包括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本节课通过引入角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他们对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仅局限于边的长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
2.教学素材:课件、教学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大小。
提问:你们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4角的比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扇形等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于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角的测量和比较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另外,学生对于量角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概念,量角器的使用,比较角的大小。
2.难点:角的分类,钝角、直角、锐角的识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角的存在。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器,量一量、比一比,加深对角的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角的比较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并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角的概念,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套量角器和一些练习纸。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量一量练习纸上的角,并比较大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4角的比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主要介绍基本平面图形,而4.4节“角的比较”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探讨角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并能够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长、开口大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度的概念以及角的度量方法。
但学生对角的大小比较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用度量工具(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角的大小与边长、开口大小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用度量工具(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边长、开口大小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大小比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大小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角的大小与边长、开口大小之间的关系。
3.课堂讲解: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度量工具(量角器)进行角的大小的比较。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注意事项。
“角的比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共1个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比较线段的长短”、“角的度量与表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觉,是今后学习平面几何等内容的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四节,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特别是经历了比较线段和度量角等数学活动后,探索图形性质的意识明显增强。
在此基础上对角作进一步的研究,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具备良好的契机。
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目标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的比较方法的一致性;(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掌握角的和、差关系。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2)、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发展几何直觉。
(3)、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角的和、差关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比较角的大小;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角的比较;角的和、差关系;角的平分线。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意突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4 角的比较》同步训练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7.56756'︒-︒''的值是( ).A .0B .2830'''C .30'D .3014'''2.在AOB ∠的内部任取一点C ,作射线OC ,则一定存在( ) A .AOB AOC ∠>∠B .AOC BOA ∠>∠ C .BOC AOC ∠>∠D .AOC BOC ∠>∠3.若2018,201530,20.25A B C ︒︒''''∠=∠=︒∠=,则( )A .ABC >>∠∠∠B .B AC ∠>∠>∠ C .A C B ∠>∠>∠D .C A B ∠>∠>∠ 4.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若140∠=︒BOC ,那么AOD ∠的度数是( ).A .50︒B .30︒C .60︒D .40︒5.十点一刻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A .11230'︒B .12730'︒C .12750'︒D .14230'︒6.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4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2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和原来相比较将( )A .减小40°B .增大40°C .减小20°D .不变7.如图,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65AOC ∠=︒和105AOD ∠=︒,OM 平分COD ∠,则BOM ∠的度数是( )A .85︒B .95︒C .105︒D .115︒8.如图,点B ,O ,C 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 是AOC ∠的平分线,且50AOD ,则BOD ∠的度数为( )A .80︒B .100︒C .130︒D .150︒ 9.如图,设锐角AOB ∠的度数为α,若一条射线平分AOB ∠,则图中所有锐角的和为2α.若四条射线五等分AOB ∠,则图中所有锐角的和为( )A .7αB .6αC .5αD .4a二、填空题3三、解答题 15.已知 2.15,7200a b =︒''=,先分别写出,a b 等于多少分,再比较,a b 的大小. 16.如图,AOB ∠是直角,OC ,OD 是AOB ∠内的两条射线,其中OD 平分BOC ∠.(1)当40AOC ∠=︒时,求AOD ∠的度数;(2)当4AOC DOC ∠=∠时,求AOD ∠的度数.17.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90AOM ∠=︒且OM 平分NOC ∠,若4BOC NOB ∠=∠,求MON ∠的度数.参考答案:1.B2.A3.A4.D5.D6.A7.B8.C9.A10.4911.<12.15413.35或514.6015.129=a b>b'=120a'16.(1)65︒;(2)75︒.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