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真实性、品种纯度与田间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5.59 MB
- 文档页数:40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
2 引用标准GB/T 3543. 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3 术语3. 1 种子真实性genuineness of seed供检品种与文件记录(如标签等)是否相符。
3.2 品种纯度varietal purity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
3.3 变异株off-type—个或多个性状(特征特性)与原品种育成者所描述的性状明显不同的植株。
3.4 育种家种子breeder seed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种子的最初一批种子,用于进一步繁殖原种种子。
3.5 原种basic seed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用于进—步繁殖良种种子。
3.6 良种certified seed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景标准的种子,用于大田生产。
4 试剂苯酚,愈创木酚、过氧化氢、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氯化氢。
5 仪器和设备其仪器设备也随方法的差异而不同。
a.在实验室中测定配备适宜的仪器(如体视显微镜、扩大镜、解剖镜)与试剂,以供种子形态、生理及细胞学的检查、化学测定及种子发芽之用。
b. 在温室和培养室中测定配备能调节环境条件的设备(如生长箱),以利诱导鉴别性状的发育。
c. 在田间小区里鉴定需具有能使鉴定性状正常发育的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并对防治病虫害有相对的保护措施。
6 测定程序6.1 送验样品的重量品种纯度测定的送验样品的最小重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品种纯度测定的送验样品重量g种类限于实验室测定田间小区及实验室测定豌豆属、蚕豆属、玉米属、菜豆属、玉米属、大豆属及种于大小类似的其他属1000 2000水稻属、大麦属、燕麦属、小麦属、黑麦属及种子大小类似的其他属500 1000甜菜属及种子大小类似的其他属250 500所有其他属l00 2506.2 种子鉴定6.2. 1形态鉴定法随机从送验样品中数取400粒种子,鉴定时须设重复,每个重复不超过100粒种子。
种子纯度检验是质量检验的中心,是对一批玉米种子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性程度的检验和种子真实性的鉴定。
一般有田间检验、室内检验和种植检验三种。
1.品种纯度田间检验田间检验是三大检验的重中之重。
种子质量的高低主要是在田间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做好制种田间检验对于确保种子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要想做好田间检验,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掌握被检品种组合亲本各生育期的特征特性,收集有关地区主要品种组合同名异源亲本种子、植株标准样品、有关资料和图册。
②掌握最佳田检时期。
一般分苗期、花期和成熟期三期进行,花期是关键。
苗期检验性状为幼苗叶色、叶鞘颜色、叶型,花期为株高、茎秆粗细、叶片形状、叶片数及上冲程度、花药色、花丝色、雄穗护颖颜色及主轴长度、分枝多少等,成熟期为穗位高低、双穗率、穗型、穗轴颜色、粒型、粒色、果穗苞叶长度等。
③掌握安全隔离。
无论是空间隔离、时间隔离或障碍物隔离,一定要控制外来花粉干扰,防止生物学混杂。
④掌握正确的田检方法。
在对基本情况了解的前提下,要正确划分检验区和设点取样。
一个检验区的最大面积为33.3公顷;0.7公顷以下5点取样,0.7~6.7公顷为8点取样, 6.7~13.3公顷为11点取样,13.3~33.3公顷为15点取样。
每点最株数不低于200株。
取样点分布方式因地块形状和大小可选择棋盘式、梅花式或方格式等,但取样点距地块边缘必须在5米以上。
2.品种纯度室内检验种子在收获、脱粒、加工等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机械混杂,因此,在田检基础上必须进行品种真实性和一致性检验。
室内检验杂交玉米种子纯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籽粒形态法、幼苗形态法和电泳法。
①种子形态鉴定法是根据粒色、粒型、粒质、顶部凹陷和饱满状况、胚的形状与大小、籽粒表面圆滑程度、棱角的有无、稃色和花丝遗迹等特征进行鉴定的。
其特点是快速、简单、经济。
但因主要依据籽粒外部形态特征,由感官鉴别,对一些外部形态差异不大的品种鉴别准确性较差,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验4 农作物田间纯度鉴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品种纯度田间检验原则、程序和要求,初步掌握主要农作物品种纯度田间检验技术。
二、内容说明品种纯度是指品种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即供检样品中本品种植株(穗)数占供检该作物样品总株(穗)数的百分率。
它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定种子等级的主要依据。
品种纯度检验分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田间检验以品种纯度为主,同时检验异作物、异品种、杂草、病虫感染率、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等。
田间检验是以作物植株高度,叶片、穗部、芒、籽粒、护颖的形状和颜色,以及成熟迟早等差异为依据,进行分析鉴定。
三、材料用具1.材料主要农作物良种繁育的种子田。
2.用具计算器、放大镜、有厘米刻度的米尺和剪刀。
四、方法步骤(一)了解田间检验时期和次数田间品种纯度检验时期,以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明显的时期为宜。
1.生产或繁殖常规种的种子田⑴玉米(包括常规种、自交系)一般检查两次。
第一次在开花前检查隔离条件和杂株;第二次在开花期检查杂株和杂株散粉株。
⑵水稻和高粱(包括常规种、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一般检查两次。
第一次在开花前检查隔离条件和杂株;第二次在开花前检查杂株。
⑶小麦和大麦一般检查两次。
第一次在开花前检查隔离条件和杂株;第二次在开花期检查杂株。
⑷大豆一般检查两次。
第一次在开花前生长期(约10厘米高);第二次在开花期,果荚形成前。
2 生产杂交种的种子田⑴玉米一般检查5次。
第一次检查隔离条件和杂株;在开花期间即在母本有5%花丝抽出后至萎缩前检查三次;在成熟期检查一次。
⑵水稻一般检查三次。
第一次苗期至始穗期前检查隔离条件和杂株;第二次在花期;第三次为成熟期。
苗期检验结果供定级参考用,花期、成熟期的检验结果作为定级依据。
如三次结果不同,要按最低的一次检验结果定级。
(二)掌握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的主要特征特性掌握被检品种的主要性状检验品种纯度,首先必须掌握被检品种的性状,才能正确鉴别出本品种和异品种。
浅析农作物种子的田间试验与种植纯度鉴定异同【摘要】农作物种子的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章主要分析了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种植纯度鉴定的异同。
【关键词】种子;田间检验1.田间检验与种植纯度鉴定的概念通常我们把在种子生产过程中,通过在田间对种子的品种进行真实性的验证和对品种纯度进行的评估以及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异作物、杂草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并最后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符合性的活动称作田间检验。
种植纯度鉴定是指鉴定所种植的作物品种是否在特征﹑特性方面达到典型一致的程度,与标准样品比较,据品种描述判断其真实性。
2.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纯度鉴定的相同点2.1检测内容相同田间检测的内容主要是在田间对种子品种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同时对种子品种的纯度进行鉴定,并调查种子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异作物、杂草等一系列情况。
种子纯度鉴定的主要内容是检测种子的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因此,可以看出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纯度鉴定的主体内容是相同的。
2.2检测主体相同田间检测与种植纯度鉴定在检测的主体上基本是一致的,都必须是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承担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持有田间检验员证的种子检验员去具体实施。
2.3检测时期基本相同农作物典型性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一般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
苗期一般是农作物生长比较弱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毁坏;花期一般是农作物果实和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植物的各特征日趋成熟;成熟期的植物特征已近凸显,各种典型性状都以变现出来。
因此,可以看出这三个时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田间检测和种植纯度鉴定检测的最佳时期,因此,一般两者都会在这三个时期进行检测。
2.4检测依据相同无论是田间检测还是种植纯度鉴定都必须依据国家标准《GB/T3543.1-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
3.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纯度鉴定的区别3.1鉴定性质不同田间检测的性质是通过对田间作物的检测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并不是产品检测。
《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28 实验学时:10 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运用种子学的理论来阐明种子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种子检验与种子标准化1、教学内容种子检验的内容和意义;种子标准化的内容和意义;种子检验的方法步骤和程序。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种子检验的方法步骤和程序,了解种子检验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检验与种子标准化内容与意义。
3、重点和难点:重点:种子检验的方法步骤和程序难点:种子检验的方法步骤和程序第二章扦样1、教学内容扦样的目的意义,扦样的方法,混合样品和送检样品的配制。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扦样原则和方法步骤,混合样品和送检样品的配制,了解扦样的目的意义。
3、重点和难点:重点:扦样的方法,混合样品和送检样品的配制难点:扦样原则和方法步骤第三章种子净度分析1、教学内容种子净度分析的目的与意义,净度分析的标准,净度分析的方法,其他植物种子数的测定。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种子净度分析的概念及方法步骤,了解种子净度分析在实践中得意义及其他植物种子数的测定。
3、重点和难点:重点:种子净度分析的概念及方法步骤难点:种子净度分析的概念及方法步骤第四章种子发芽试验1、教学内容发芽试验的重要意义,种子发芽试验的设备,标准发芽试验的方法,其他发芽方法,快速发芽试验方法及幼苗鉴定。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种子发芽试验的方法步骤及幼苗鉴定,了解其他发芽方法和快速发芽试验方法。
3、重点和难点:重点:种子发芽试验的方法步骤及幼苗鉴定难点:正常幼苗和非正常幼苗的标准第四章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1、教学内容品种纯度检验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鉴定品种的性状,田间检验,室内检验,田间小区鉴定。
种子检验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种子检验学: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测定,判断其优劣,评定其种用价值的一门应用科学。
2.田间检验:是指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在田间对品种真实性进行鉴定,对品种纯度进行鉴定,对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异作物和杂草等情况进验证行调查,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符合性的活动。
3.品种真实性:是指一批种子所属品种与文件(品种证书、标签等)是否相同,是否符合其实。
4.品种纯度:是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
5.扦样:是指利用专用的扦样器具,从袋装或散装的种子批中扦取适量有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的过程。
6.种子批:指同一品种、同一来源、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质量基本一致,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群体。
7.初次样品:又称小样,是指从一批种子的某个扦样点扦取到的一小部分种子。
8.混合样品:又称原始样品,指由同一种子批中所扦出的全部初次样品混合而成的样品。
9.送验样品:又称平均样品,指从混合样品中分取、送到种子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数量符合要求的样品。
10.试验样品:简称试样,是由送验样品分出,供检验种子品质具体项目用的样品。
11.种子发芽:指在适宜条件下种子萌发和发育到一定程度,其幼苗构造表明在田间适宜条件下能进一步生长成为正常的植株。
12.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生长成正常植株的能力。
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13.发芽势:指在种子发芽试验初期长成的全部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14.发芽率:指在种子发芽试验末期长成的全部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15.正常幼苗:指生长在良好的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继续生长成为正常植株潜力的幼苗。
16.不正常幼苗:指生长在良好的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无继续生长成为正常植株的潜力的幼苗。
17.未发芽种子:在规定的条件下试验时,在试验末期不能发芽的种子,包括硬实、新鲜未发芽种子、死种子和其它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