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音乐2)
- 格式:docx
- 大小:745.44 KB
- 文档页数:11
八音和鸣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共用2课时,一周一课时。
(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八音是古代以制作乐器的材料为依据,将中国民族乐队分成的八个类别。
本单元进一步确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认知的视野以及对优秀传统音乐独特魅力的体现有深入的了解、学习。
本单元在内容上分为两部分:1、古老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原始狩猎图》、《楚商》和弹拨乐器---古琴演奏的《梅花三弄》。
2、从少数民族引进到中原的弹拨乐器----琵琶演奏的乐曲《十面埋伏》。
第一部分以钱兆熹改编的《原始狩猎图》和中国传统乐曲中最负盛名的《楚商》为欣赏材料,通过感受乐队音响,同时由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乐队的编制,分清吹管、弹拨、拉弦、打击等四种不同类型的乐器。
重点感知吹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的音色,让学生将图片中的乐器与音响中的音色结合起来;第二部分武曲《十面埋伏》,最后安排了《阳春白雪》让学生随着乐器声音的变更、乐曲风格的不同,领略民族器乐的魅力,在配以古诗、风景图片,让学生随着音乐、看者图画、想着古诗,步入民族音乐的优雅殿堂。
通过两个专题的划分及单元主题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单元主要学习方式是欣赏、体验、对比、讨论。
学生预期能够达到知道八音的类别和能说出乐器产生过程中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乐器音色的独特之处及他们擅长表达的音乐情绪。
本单元的重点是了解八音的音色、知道八音的分类及古乐器的音色。
难点是感受中国厚重的人文内涵。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骨笛、编钟、编磬、古琴、琵琶,并辨别音色。
2、能知道编钟、编磬、古琴、琵琶在八音中的类别。
3、能大概知道这些乐器产生过程中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独特的表现力。
音乐教案思维导图标题:音乐教案思维导图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
2. 掌握音乐元素的基本知识,如旋律、和声、节奏和动态。
3. 能够运用音乐元素进行创造性的音乐表达。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水平。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乐器(如键盘、打击乐器等)。
2. 彩色笔和纸张。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音乐的重要性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提问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体验。
2. 概念解释(10分钟):- 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学生解释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的概念,并在思维导图中标注关键词和示例。
3. 元素探究(15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动态),并制作一个小海报,展示该元素的定义、特点和示例。
-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海报,并与全班分享。
4. 创造性实践(20分钟):-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选择一个音乐元素,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作品,并使用乐器演奏或人声演唱。
-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5. 音乐欣赏(10分钟):- 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
- 引导学生讨论对该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6.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音乐概念和元素。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和元素进行音乐创作和欣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创作音乐作品,并与同学分享。
2. 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评估方式:1. 对学生的小组海报进行评价,包括对音乐元素定义和示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评估。
2. 对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对音乐元素运用的准确性和创意性的评估。
中国古代音乐史远古20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9000年可考历史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节奏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弹歌》反映原始狩猎生活;《八阔》反映原始农牧生活《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咸池》尧时期崇天(水鱼图腾)乐舞。
浪漫主义气息《九韶》(《箫韶》)舜时期原始社会最高水平伴奏乐器:排箫共九段。
歌、舞、乐三位一体孔子“尽美以,尽善也”(尽善尽美)远古时期的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大夏》夏朝。
乐舞。
大禹治水。
《大濩》商朝。
商汤伐约周秦时期制度机构制度:周代周公制定的等级制度机构:春官(史上第一个)乐舞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箫韶》、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小舞、散舞、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傩舞》秋季驱除瘟疫)乐歌雅乐(大雅、小雅)、颂乐(大典)、南音(长江中下游一代民歌)、郑卫之音(黄河流域郑卫宋齐民歌)、九歌(祭典,大型歌舞曲)、成相(劳动)乐器八音(按照制造材料性质划分)标志我国古代器乐艺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编钟:战国时期达到历史性高峰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弦长为计算基础)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春秋时期产生宫商角徵羽三国两汉汉代乐府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
大规模、大范围采集民间歌谣代表人物:李延年(汉代协律都尉)根据西域音乐创作“新声二十八解”。
最早汲取西域音乐精华相和歌汉北方歌曲形式,特点:一唱众和,器乐件奏发展的最高形式:汉魏“相和大曲”,(歌舞套曲)三段式歌舞曲结构:艳、曲、解、趋、乱乐器吹管,弹弦(《广陵散》琴唱结合)音乐思想《乐记》我国最早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其中八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我国最早一部音乐美学专门性著作”《声无哀乐论》魏末,嵇康,自律色彩音乐美学著作基本观点:音乐不能表达人的喜怒哀乐两晋南北朝外国及外族的乐伎乐舞传入中原清商乐(清商曲或清乐):是相和歌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古琴:《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代丘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琴谱)乐律学:何承天“新律”,苟勖“管口校正法隋唐五代宫廷音乐隋唐宫廷燕乐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音乐隋代:七部乐、九部乐唐代: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立部伎:大型歌舞,伴奏坐部伎:小型歌舞,与歌唱、舞蹈同为演奏唐大曲歌舞大曲。
八年级音乐思维导图介绍本文档将为八年级学生提供一份音乐思维导图,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音乐知识。
音乐是一门艺术,通过它我们可以表达情感、展示才华,并建立与他人的情感沟通。
通过研究音乐,学生可以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品味,以及发展对各种音乐形式的欣赏能力。
音乐元素音乐由多种元素组成,下面将对其中的五个主要元素进行介绍。
1. 旋律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指的是一系列有组织的音符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音乐片段。
旋律可以是高低变化的、律动感强烈的或情感丰富的,它是音乐中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
2.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是音符一段时间内的分布和演奏时长的规律。
节奏可以是快速的、慢速的、规律的或复杂的。
它负责给音乐注入活力和动感。
3. 和声和声是指多个音符在一定的音乐规则下相互组合形成的音乐效果。
和声可以是和谐的、不和谐的,可以在音乐中起到增加复杂性和丰富性的作用。
4. 音色音色是音乐中不同乐器或嗓音所具有的独特音质。
音色可以是明亮的、柔和的、尖锐的等等。
不同音色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5. 表演技巧表演技巧是指演唱或演奏时使用的技巧和表达手法,例如音域的运用、音量的掌控、滑音、颤音等。
表演技巧可以让音乐更加生动有趣,展现出演奏者的个性和才华。
音乐类型音乐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主要类型。
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欧洲音乐传统中的一种类型,它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
古典音乐通常是由管弦乐团演奏,具有丰富的和声、复杂的结构和优美的旋律。
2.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指受大众欢迎的音乐类型,它包括摇滚乐、流行乐、嘻哈音乐等。
流行音乐通常以简单易懂的旋律和节奏,以及贴近生活的歌词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3.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音乐类型,它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风情。
中国的古琴、非洲的部落音乐、印度的印度舞曲等都是民族音乐的一部分。
4.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利用电子乐器和电子设备创作和演奏的音乐类型。
经典音乐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思维
导图赏析
一、简介
- 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创作年代:1822年-1824年
- 曲目:第一乐章: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第二乐章:Molto vivace;第三乐章: ___;第四乐章:Presto - Allegro assai
二、作品赏析
1. 第一乐章: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 轻松愉快的旋律,开启交响曲的序幕
- 弦乐与木管乐器呼应,创造出鲜明的音乐对比
- 运用弦乐合奏和管弦乐器的和声,营造出庄严的氛围
2. 第二乐章:___ vivace
- 快速的节奏,充满活力和激情
- 弦乐器的连续奏鸣,表现出强烈的动感
- 强烈的对位技巧和层次变化,展示了作曲家的构思和技艺
3. 第三乐章:___
- 缓慢的节奏,柔和而优美的旋律
- 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奏引入,温柔地传递情感
- 音乐的起伏和细腻之处,使人仿佛置身于感人的情景中
4. 第四乐章:Presto - Allegro assai
- 雄壮而激烈的音乐,充满豪情和力量
- 大合唱和独唱家的歌唱,表达出自由、和平和团结的主题
- 迭起的音乐旋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交响曲之一。
通过激情四溢的音乐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曲家成功地传递了和平、团结和自由的价值观。
这部作品经常被用作庆祝和表达人类团结与和平的音乐,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七年级音乐知识点思维导图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音乐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七年级学生的音乐课程内容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 音乐和声波
音乐与声波的关系非常密切。
声波是由空气分子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可以传播到人类可以听到的范围内。
七年级学习的音乐课程中,需要了解音乐与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原理,以及不同乐器的声波特点。
2. 旋律和节奏
旋律和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
旋律是一段连续的音符,可以表达一种情感或者故事。
节奏是一种由一系列音符间隔时间的组合而成的模式,可以让音乐更加有节奏感。
七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分辨各种不同的旋律和节奏模式,以及如何演奏一个简单的乐曲。
3. 乐器和乐队
乐器是演奏音乐的工具。
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乐器
类型和各自的特点,如铜管乐器、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乐队的组成以及不同乐器之间的配合和合奏。
4. 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音乐和文化背景、历史息息相关。
音乐的发展与文化和社会背
景息息相关。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
各类音乐的特点,也要掌握各个时期的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
史意义。
总之,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点涉及到声波、旋律、
节奏、乐器等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音乐的历史以及各国音
乐文化。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对于以后更深入学习音乐和演奏乐器也有重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