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2.3【教学课件】《华盛顿会议》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34
第3课 华盛顿会议基础巩固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包括( )
A.苏俄对远东事务的干预力加强
B.德国退出了在远东地区的角逐
C.法国对远东地区事务无力顾及D.美日在远东地区的矛盾日趋尖锐
解析十月革命后,苏俄同旧俄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决裂,不再介入远东事务。
答案A
2《四国条约》的签订拆散了英日同盟,但日本国内各界并没有对该条约表示出强烈的反感,主
要是因为该条约( )
①是在承认日本远东霸权的基础上签订的 ②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③
承认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 ④使日本正式迈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美国热衷于拆散英日同盟,就是为了防止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霸权,因此,①的叙
述不正确;日本海军强国地位是通过《五国条约》承认的,④的叙述也与史实不符。
答案B
3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五国条约》提出了以下四点评述意见,其中存在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B.它标志着英国海上绝对优势地位的丧失
C.它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一个重大的胜利
D.它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做出限制
答案D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
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影的是( )
A.《四国条约》的签订B.《五国条约》的签订C.《九国公约》的签订D.《中日协定》的签订解析《五国条约》使美国获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力量,故选B项。
答案B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次会议(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
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
的平等地位。
——《顾维钧回忆录》材料二 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对代表团成员交底的说法是他“总是赞同这样一种理论,即本国决
word
- 1 - / 30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各种原因(美、日、英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及其表现;三国海军军备竞赛;为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美国在亚太地区谋求外交新突破);《四国条约》及其影响 造成美日矛盾尖锐的原因;东亚问题的核心是中国问题;《四国条约》对美、英、日的不同影响 以背景分析的方法理解和认识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原因;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同影响 背景分析
对比评价 充分认识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 《五国条约》对各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不同安排;该协定在国际裁军史上的地位;该协定主要作用与影响 《五国条约》军舰吨位比例背后所隐含的各自用心和比例所说明的问题;该协定对各国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以对比分析的方法看出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辩证关系,揭示该条约的历史局限性 对比分析与评价 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无意义
中国某某问题 某某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理解该公约的虚伪所在和其实质所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关系方法,揭示《九国公约》本质揭示
个性比较与共性归中国人民的抗争对某某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word
- 2 - / 30 《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该公约对各国的不同影响;华盛顿体系的构成、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及其影响 在;该公约对有关各国的不同影响;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与评价 的实质;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揭示它们的实质与局限 纳问题探究与评价 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 (三、四)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根本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三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时间:1914年——1918年
主战场:欧洲
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 东线:俄——奥匈德 过程:第一阶段:1914年 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 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经过: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大陆上战役:西线的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坦克)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海上英德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和精神损害
2、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
3、促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十月革命等)
4、推动人类向整体化方向发展。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
影响: 际组织---国联
5、成为新技术的发展的催化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选修3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华盛顿会议(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各种原因;《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对各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不同安排;该协定在国际裁军史上的地位、主要作用与影响;山东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及其影响。
2、理解:《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分别对美、英、日等国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隐含的各自用心和说明的问题。
3、了解: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与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归纳: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同影响及《五国条约》中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
2、问题探究: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揭示它们的实质与局限。
3、本质揭示: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辩证关系,揭示《五国条约》的历史局限性;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关系方法,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认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2、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无意义。
3、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4、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情境导入法:
展示亚太地区地图,播放新闻视频:新闻中美国领导人积极地在亚太地区进行谋篇布局,并宣称要恢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秩序和影响。美国人所谓的“亚太地区的秩序和影响”是指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中确立的华盛顿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1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知识梳理』
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
1.华盛顿会议召开
(1)时间:1921年。
(2)根本原因: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极大地损害了 的利益,帝国主义国家战后在 地区的矛盾尖锐。
2.《四国条约》
(1)背景:阻止日本的扩张,成为美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英国和法国也受到日本在中国扩张的危害。(2)结果:列强划分了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拆散了 同盟。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
1.方式:签订了五国《 》。
2.主要内容:条约规定了各国 总吨位以及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但是没有对其他舰种进行限制。
3.评价:(1)这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因为通过这个条约,美国在海军方面获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而且也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2)当然对日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这使它比较强的海军扩张能力受到抑制,对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极为不利。
(3)这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的第一个 协定,它暂时缓和了主要大国之间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
三、中国山东问题
1.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1)可能性:a.中国意识到这次会议的国际背景与巴黎和会有很大不同,出于遏制日本的长远考虑,英美有可能在不损害它们利益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支持中国的要求,至少能阻止日本的过分要求。所以仍把解决山东问题作为会议争取实现的目标。b.日本要求在会外进行中日“直接谈判”。c.日本主要害怕在会议上受到英美的干涉和压制,而英美对日本的主张加以妥协,这仅是一个形式上的让步。
(2)结果:中国收回 和其他一些权利。
(3)评价:这是中国人民经过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胜利;山东主权的收回还是有不少保留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1 这是在帝国主义国家产生尖锐矛盾的特定条件下才得以实现的,并不是中国半殖民地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情况下的产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1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学习目标】
1.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基本情况。
2.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影响(重点)。
3.认识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不稳定性(难点)。
【基础知识】
一、华盛顿会议
1.背景
美日在 的利益冲突;美、英、日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也成为紧迫的问题。
2.召开
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葡、荷、比、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3.《四国条约》
(1)签订:1921年,美、英、日、法四国签订。
(2)内容
①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 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上述权利遭到威胁时,缔结国应进行协商。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3)影响
①对美国:成功拆散了 ,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对英国:暂时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选择了对日本的妥协政策。
③对日本:英日同盟被废除;日本第一次与欧美列强处于平等的地位,在
的权益得到正式承认。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
1.《五国条约》的签订: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 》,即《五国条约》。
2.《五国条约》的内容:条约规定五国 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但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未做任何限制。
3.《五国条约》的影响
(1)《五国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 。
(2)它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3)《五国条约》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孕育着新的冲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1 三、中国山东问题
1.山东问题的解决
(1)方式:中日双方在会外“ ”。
(2)解决:中日签约,日本将 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