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二年级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24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口语交际章节,主题为“看图讲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想象力,运用已学的词汇和句型,组织语言讲述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理解图片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组织语言讲述故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组织语言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口语交际活动手册、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看图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发挥想象力。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图片内容,准备讲述故事。
4. 例题讲解:选取一幅图片,示范如何观察、思考和讲述故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讲述图片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6. 小组展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讲述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图片展示区:展示讲述故事的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回忆。
3. 故事提纲区:列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自选一幅图片,编写一个故事,要求使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多编写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提供更多有趣的图片,供学生课后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观察图片和讨论图片内容的活动中。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秀范文父亲与儿子的故事中午,午餐时间到了。
妈妈炒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大声喊道:“开饭了,开饭了。
”爸爸马上跑过来一看,“这么棒,有鱼,有虾,有猪肉,还有鸡肉!”爸爸飞快地拿起筷子,夹起了一块肉,正要往嘴里送。
突然,妈妈眼疾手快地抢过爸爸的筷子,说道:“你的宝贝儿子还没过来吃呢,着什么急啊?你个吃货!”爸爸突然反应过来,连声说:“对,对,儿子还没来!怎么能开吃呢?!”他赶快跑进了书房,只见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
爸爸说道:“儿子,快来吃饭了,你妈妈炒了好多菜,你再不来我可就吃光了。
”儿子一听,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往餐厅走去。
爸爸很奇怪,心想:儿子平时不是不喜欢看书吗?今天怎么看起书来了?爸爸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本漫画书,怪不得儿子看得那么认真。
爸爸觉得这书挺有趣的,也看了起来。
儿子和妈妈正等着爸爸来吃饭,可是他们左等右等,爸爸还是没有来。
妈妈又让儿子去叫爸爸来吃饭,儿子只好又来到书房,发现爸爸正趴在地上在看书,便大声说道:“爸爸,你刚才不是叫我去吃饭吗?怎么自己看起书来了呢?”可爸爸仿佛没有听见,一点动静也没有。
原来,他也像儿子刚刚一样,用手托着头,腿不停地抖啊抖,一直笑个不停地在看漫画书呢……佳作评点小作者对图片的观察非常细致,抓住了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再配合丰富的想象力,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描绘了爸爸叫看书看得津津有味的儿子去吃饭,自己也被漫画书吸引的故事。
在这篇交际范本中,爸爸、妈妈和儿子的相处模式非常有趣,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有趣的书晚上,要开饭了。
爸爸妈妈走到餐桌前坐下,刚要开动,爸爸发现儿子不在,就问妈妈:“儿子呢?”妈妈回答说:“在房间里呢!”爸爸起身,准备去叫儿子吃饭。
他走到儿子的房间外,打开门,发现他正在看一本书。
父亲不禁纳闷:平时他都不喜欢看书,怎么今天对那本书那么感兴趣?爸爸走进去,说:“儿子,别看了,赶紧去吃饭。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具体包括: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讲述图片中的故事;学习倾听他人讲述,学会提问和回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编出富有逻辑和生动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3.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讲述的耐心,学会提问和回应,增进同学间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编故事、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图片信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编出富有逻辑和生动的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挂图、板书材料。
学具:学生自备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一个有趣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图片,为学生示范如何观察、联想和想象,编出一个生动的故事。
3. 学生自主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图片,互相讨论,编出各自的故事。
4. 口语表达(10分钟)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会提问和回应。
5. 随堂练习(5分钟)为学生提供一组新的图片,要求他们现场编故事,并进行口语表达。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在课后多加练习。
七、作业设计图片描述:一个小男孩在河边玩耍,突然发现了一只乌龟。
答案示例:今天天气晴朗,小男孩小明来到河边玩耍。
突然,他发现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
小明很高兴,小心翼翼地把乌龟拿起来,给它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小明把乌龟放回河边,让它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主要围绕“看图讲故事”的口语交际能力展开。
具体章节为第八单元“想象的天空”,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观察图片细节,运用想象力,将图片中的故事情节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图片细节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将图片故事进行合理编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流畅地讲述图片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并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使之成为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口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素材、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张图片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观察要点。
(2)示范如何运用想象力,将图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编撰。
(3)讲解如何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图片故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中的故事情节。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讲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3)针对学生的讲述,给予指导和鼓励。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图片展示:将图片素材贴在黑板上,标注观察要点。
2. 故事框架:列出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编写一个故事,并用口语表达出来。
2. 答案:故事内容需包含图片中的主要元素,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有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章节,具体是“看图讲故事”。
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看图讲故事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想象力,组织语言表达。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看图讲故事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图片,教学挂图,故事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图片中的故事内容。
2. 讲解:讲解看图讲故事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细节,启发他们发挥想象力。
a. 观察图片,找出关键元素。
b. 发挥想象,构思故事情节。
c. 组织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3. 实践:分组让学生练习看图讲故事,每组挑选一幅图片,进行讨论和创作。
4. 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述他们的故事。
5. 评析: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6. 例题讲解:以一幅图片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观察、想象和表达。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讲解的方法,独立完成一幅图片的故事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图讲故事2. 板书内容:a. 图片分析:关键元素、情节构思b. 语言表达:组织语言、表达清晰七、作业设计图片描述:一个小男孩在河边玩耍,突然发现河里有一条鳄鱼。
故事《勇敢的小男孩》故事内容:一天,小男孩小明到河边玩耍,突然发现河里有一条鳄鱼。
他勇敢地拿起木棍,与鳄鱼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最终,小明利用聪明才智,成功地将鳄鱼引到岸边,将它交给了赶来的警察叔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述。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惯。
3、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爱阅读的惯。
重点难点: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明确要求1、大家听说过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吗?他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呢!2、今天,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通过观察图画来讲故事、编故事。
你们有信心吗?再大声一点!3、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1页,我们要看这幅图并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什么要求?(板书:看——想——说)二、观察图画,指导方法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它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学生自由观察图画,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孩子们:请把书本合上,看大屏幕。
你们看懂了吗?2、观察图画,分图说话。
1)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①、请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呢?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
(板书:吃饭)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②、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板书:看书)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①、餐桌前是谁和谁?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②、谁能来说说?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
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课题《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课时安排 1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4.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标分解学什么:1.能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画的意思,能够按照图画顺序讲清楚图意。
2.能正确、流利的使用普通话来讲述故事。
3.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
学到什么程度:1.仔细观察图画指的是能将图画中的人物关系弄清楚,并能观察到人物中的动作及神态。
2.在叙述故事时,能做到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够使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3.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图意。
3.能认真听,且知道别人讲的是第几幅图。
怎么学:1.能够通过几幅漫画,了解每幅漫画的内容,借助漫画完整的讲述故事。
2.利用猜一猜的方法,猜测空白图片的内容,合理地猜测爸爸可能去哪了?也可以分组合作,通过表演的形式,在故事情境中练习交际,做到吐字清楚,语句连贯。
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一次看图讲故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父与子》中的一则。
故事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没有回来,妈妈只得让儿子再去叫爸爸。
漫画共有6格,最后一格留白,图意不言而喻——爸爸也被书的内容迷住了,读者看后不由得为童心未泯的爸爸忍俊不禁。
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整年的训练,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还是很短暂,只有熟悉的,有趣的情境才能有效地吸引和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交际兴趣最终落实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
教学目标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2.能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交际指导1.看图,想一想图中的爸爸哪儿去了?2.观察图意,分图想一想。
(1)观察第一幅图,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图上该有谁?哪儿去了?(2)观察第二幅图,说说儿子正在干什么?爸爸会说些什么?(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儿子听了爸爸的话,干什么去了?爸爸想干什么?(4)观察第四幅图,说说餐桌旁还缺少谁?爸爸哪儿去了?(5)观察第五幅图,说说妈妈让儿子去干什么?儿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3.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4.全班交流,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别人讲的时候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例文1、父与子妈妈笑眯眯地从厨房端来一盆红烧肉,热气腾腾,爸爸垂涎(xián)欲滴,实在忍不住了,拿起筷子就要夹肉吃,妈妈看到后,生气地拍了一下爸爸的手:“看把你急的,看看谁没在?”妈妈指着儿子的房间。
爸爸努(nǔ)着嘴,拗(niù)不过妻子,只好去叫儿子。
爸爸敲了一下儿子房间的门,咦(yí),怎么没反应?又敲了几下,依旧没反应,爸爸只好推门进去。
令他吃惊的是,平时贪玩的儿子正趴在地上看一本书。
儿子翻看着这本书,一页,两页,如饥似渴地读着。
爸爸拉起儿子,说:“快去吃饭,饭快凉了!”儿子恋恋不舍地放下书,很不情愿地向餐厅走去。
爸爸心想:“到底是什么书能有这么大的魅力,把平时贪玩不爱看书的儿子也吸引了?”爸爸不由自主地探下身去看书的内容……当儿子坐在餐桌前打算开始吃饭时,却发现爸爸还没过来。
妈妈便指着儿子的房间,对儿子说:“去,叫你爸爸赶紧过来吃饭!”儿子噘(juē)着嘴走向自己的房间,发现爸爸趴在地上,正专心致志地看着他刚刚看过的那本书呢!真是一对有趣的父子啊!2、妈妈笑眯眯地从厨房端来一盆红烧肉,热气腾腾,秃头爸爸馋涎欲滴,实在忍不住了,拿起筷子想夹肉,妈妈生气地拍了一下爸爸的手:“看把你急的,你看现场少了什么?”妈妈指着儿子的房间。
秃头爸爸呶着嘴,拗不过妻子,只好上楼找儿子。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1. 学生已掌握基本的看图能力,能够理解图片中的内容。
2. 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句子结构和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3. 本节课将通过图片作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
课程设计将围绕教材中的图片展开,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图片中的故事。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将能够实践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观察力。
具体目标如下:1. 观察力: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细致地观察图片中的细节,理解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2. 想象力: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将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进行扩展,创造有趣的故事。
3. 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故事,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4. 交际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如基本的看图能力,能够理解图片中的内容,以及简单的句子结构和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在于通过图片创造有趣的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学习风格方面,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视觉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如何观察图片细节,如何运用想象力创造故事,以及如何组织语言进行口语表达。
此外,他们在交际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敢开口、表达不清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