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 导学案 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5.2 .1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通过具体的例子,归纳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移项法则及其应用.难点:移项的同时必须变号.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基本知识复习等式的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式的性质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合并同类项:⑴3x-5x=___________ ⑵-3x+7x=__________ ⑶x+5x-2x=_________(二)自主探究新知探究一:阅读教材135页到136页,完成下列问题:1.把原方程中的一项___________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__________。
2.移项的依据是什么?3.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4.移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___________。
随堂检测1.下列方程的移项是否正确?为什么?(1)由3+x=5,得x=5+3; (2)由23-=x ,得23--=x ;(3)从x +5=7,得到x =7+5 ;(4)从5x =2x -4,得到5x -2x =-4 .2.下列变形中,属于移项变形的是:( )A 、由5x=3,得x=53. B 、由2x+3y-4x,得:2x-4x+3y.C 、由23=x,得x=6. D 、由4x-4=5-x ,得4x+x=5+4.新知探究二:阅读教材135页例1和例2可知,本节课涉及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最后把方程变成x=a 的形式。
例:解下列方程:(1)5278x x -=+ (2)351322x x -=+ (3)x x 23273-=+ (4)x x 385-=- (5)3 3.5 4.51x x -=- (6)x x x 58.42.13-=--(三)巩固提升1、方程4x-2x =6的解是()A 、5B 、-2C 、3D 、42、解方程1143x =,正确的是()A 、1143x =,43x =B 、1143x =,112x =C 、1143x =,43x =D 、1143x =,34x = 3、解下列方程:(1) x x 237+=; (2) 13624x x -=;(3)x x 21-=-; (4)x x 355-=-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已知5是关于x 的方程3x-2a=7的解,则a 的值为 。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对于方程5x-2=8,你会解吗?怎样解呢?【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移项法则问题1 解方程5x-2=8,除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解方程:5x-2=8,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也就是5x=8+2比较这个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归纳结论】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注意: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2 解下列方程:(1)2x+6=1;(2)3x+3=2x+7.【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解答,初步掌握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结论】移项是解方程的重要变形,它是根据需要把方程的项由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为防止漏项,先写不需要移动的项.问题3 解方程1/4x=-1/2x+3.【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解答进一步掌握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归纳结论】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4 若1/3a2n+1b m+1与-5b-2m+7a3n-2是同类项,求(-n)m的值.【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交流,尝试完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归纳结论】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可知,2n+1=3n-2,m+1=-2m+7,然后解方程求出m、n的值,再计算(-n)m的值.问题5聪聪到希望书店帮同学们买书,销货员主动告诉他,如果用20元钱办会员卡,将来享受八折优惠,请问在这次买书中,聪聪在什么情况下,办会员卡与不办会员卡费用一样?【教学说明】学生设未知数,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归纳结论】列方程解应用题先合理地设出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各未知量,再找。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教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与原方程相比,哪些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些没变?(2)改变位置的项的符号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改变位置的项的符号是否发生了变化?与原方程相比常数项-2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一次项5x 和常数项8没变常数项-2的位置由等号的左边移动到了右边,符号由“-”变成了“+”,一次项5x 和常数项8的位置没变,符号也没变.师生总结出移项: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做一做:例1下列计算,其中属于移项变形的是(C)A.由5+3x-2,得3x-2+5B.由-10x-5=-2x,得-10x-2x=5C.由5x+3=-4x+1,得5x+4x=1-3D.由5x=15,得x=3易错提醒:1.移项时必须是从等号的一边到另一边,并且不要忘记对移动的项变号,如从3+6x=7得到6x=7+3是不对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总结发言,教师及时纠正.培养了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加深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主动性.2.没移项时不要误认为移项,如从-2=x得到x=2,犯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对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称性)与移项的区别没有分清.3、出示课件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移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例1解下列方程:(1)2x+6=1;(2)3x+3=2x+7;解:(1)移项,得2x=1-6.合并同类项,得2x=-5.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5 2 .(2)移项,得3x-2x=7-3.合并同类项,得x=4.例2解方程:14x=-12x+3.解:移项,得14x+12x=3.合并同类项,得34x=3.方程两边同除以34(或同乘以43),得x=4.师生共同总结:利用移项解方程的步骤:(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做一做:1.用移项法解方程:7-2x=3-4x;解:(1)移项,得4x-2x=3-7.合并同类项,得2x=-4.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2.2.x为何值时,代数式4x+3与15-2x的值相等?解:4x+3=15-2x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总结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鼓励和纠错。
5.2解方程(第一课时)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会说出移项的依据及注意事项。
2、会使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正确掌握移项的方法求方程的解2 难点是采用移项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一:忆一忆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你能说出来吗?2、你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吗?5X-2=8二:自学提纲一1、任务:自学课本135页内容,并完成以下检测。
2、要求:把不懂的地方用红笔标记,如有疑问可小组交流。
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每题答对加3分。
3、时间共计15分钟。
自学检测一:1、从原方程5X-2=8演变为5X=8+2,等号两边的项有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请将你发现的结论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把方程中的某一项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这种变形叫“”.3、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如何改正?(1)从x+5=7,得到x=7+5(2)从5x=2x-4,得到5x-2x=4(3)从8+x=-2x-1到x+2x=-1-84、上述例子告诉我们,“移项”要注意什么?移项时,移动的项变号,不移动的项变号.(填“要”或“不要”)5、尝试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 4=1 (2)3x+3=x+7三:归纳总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的依据是什么?2、移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四:练一练:学生独立练习6分钟后小组交流,同时两人板演,小组点评。
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14 X= —12 X + 3 (2) 2x -1=-x +5 (3)1—23x=25四 达标检测:独立练习6分钟后交流点评。
1.如果2x =5-3x ,那么2x +________=5..2.解下列方程(1) 2x +3=x -1 (2) 10x-3=7x+8(3) x=23x+16五:目标回顾:本节课你有何收获?移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五 拓展延伸.已知x=2是关于x 的方程3m+8x= 5 +x 的解,求关于x 的方程m+2x=2m -3x 解。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3.体会学习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必要性,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移项法则,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注意移项要变号.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微课《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卡片《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五、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2=8;(2)3x=2x+1.解:(1)利用等式的性质1,两边都加上2得:x-2+2=8+2.即x=10.(2)利用等式的性质1,两边都减去2x得:3x-2x=2x+1-2x.即x=10.2.比较原方程3x=2x+1与变形后的方程3x-2x=1,你又发现了什么?解:通过变形,可以简化方程,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设计意图:本节直接用复习上节所学重点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一是可以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落实情况,二是其中的等式基本性质1就是新课中移项法则的理论依据,有一举两得的功效.【新知讲解】合作交流,探求新知探究:移项的定义及法则活动1.阅读解方程的过程:解:(1)5x-2=8,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即5x=10,即x=2.(2)7x=6x-4,方程两边都减去6x,得7x-6x=6x-6x-4,即7x-6x=-4,即x=-4.活动2.观察归纳,解答问题问题(1):分别将变化前后的两组方程进行对比,方程中哪些项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怎样变的?(可以用下图进行演示)学生很容易找到:一是项的位置发生变化(从方程的一边移到了另一边);二是项的符号发生变化(移动前后符号相反).问题(2):归纳出规律,说出这个规律产生的依据和法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投影显示以下内容)移项定义:将方程中的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变形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法则:移项时必须要变号.注意:所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从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探索练习——观察归纳”的逻辑顺序,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并进行描述的过程,从而提升抽象问题的能力.活动三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书写解方程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而采用框图表示解方程的过程,是为使解法中各步骤的先后顺序清晰,渗透算法程序的思想.教学中不要求学生也画框图.【典型例题】例1.解下列方程:(1)3x +3=2x +7;(2)2x +6=1.解:(1)移项,得3x -2x =7-3.合并同类项,得x =4.(2)移项,得2x =1-6.合并同类项,得2x =-5.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 =-52. 例2.判断下列移项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从135x -=-得到135x -=; ( ×) (2)从173132x x -+=--得到131732x x -=--. ( √ )例3.下列方程的变形是移项的是( D ).(A )由240x +=得24x = (B )由21x x =+得21x x =+(C )由21x =-得12x =- (D )由321x x -=+得231x x -=+ 本题可以采用学生口述,教师板演的方法,因为这是解方程一节安排的第一组例题,教学时必须强调解题的规范步骤和格式,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适时组织学生交流改错.例4.解方程:14x =-12x +3. 解:移项,得14x +12x =3. 合并同类项,得34x =3. 方程两边同除以34(或同乘以43),得x =4. 本题建议首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解答,教学时不应拘泥于教材提供的解法,只要合理都应该给予鼓励.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随堂练习】1.把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换2x -5=12移项2x =12+7x =-x +2移项7x + =24x =-x +10移项4x + =108x -5=3x +1移项8x + =1+-x +3=-9x +7移项-x + =7+2.解方程:(1)3x +5=4x +1;(2)9-3y =5y +5.解: (1)移项,得:3x -4x =1-5.合并同类项,得:-x =-4.系数化为1,得:x =4.(2)移项,得:-3y -5y =5-9.合并同类项,得:-8y =-4.系数化为1,得:y =12. (3)6745x x -=-移项,得6475x x -=-合并同类项,得:22x =系数化为1,得:x=1.(4)移项,得13624x y -= 合并同类项,得:164x -= 系数化为1,得:24x =-.3.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从3x +6=0得3x =6;(2)从2x =x -1得到2x -x =1;(3)从2+x -3=2x +1得到2-3-1=2x -x ;解:(1)不对,移项要变号;应该得:3x =-6;(2)不对,不移项的部分不用变号;应该得:2x -x =-1;(3)对.4.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某数:(1)某数的19等于32;(2)某数的2倍比某数的5倍小24.解:(1)设某数为x,则1329x .解得x=288.(2)设某数为x,则5x-2x=24.解得x=8.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识,加深对化归思想的理解.六、课堂小结1.谈谈你对解方程的认识.2.谈谈你本节课还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对列方程和解方程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 5.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一、学习目标:1.理解移项的依据.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当堂检测A组:1、把方程2x-2=6-3x移项,正确的是()A.2x+3x=6-2B.2x-3x=6+2C.2x+3x=6+2D.2x-3x=6-22、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方程3x=4-x变形为3x-x=4B.方程2x-6= -3变形为2x= -3+6C.方程4=x=3x变形为-x-3x= -4D.方程2x+6= -3变形为2x= -3+63、解下列方程:(1)4x﹣1=2x+3 (2)x﹣2=x (3)9﹣3y=5y+5 (4)1﹣x=3﹣x.B组:4、某班同学分组参加活动,原来每组8人,后来重新编组,每组6人,这样比原来增加了2组.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三、课后作业A组:1、下列变形中,不正确的是()A.从x+3=6可得x=6-3B.从2x=x+1,可得x-2x=1C. 从2x=x-2,可得2x-x= -2D.从2x-4=3x+8,可得2x-3x=8+42、x=﹣1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A.2x﹣1=4x+3 B.3x=x+3 C.D.2(x﹣3)=33、解下列方程(1)7x=6x+4 (2) 7-2x=6(4)-3x+5=7x-4 (5)1852+=-x xB 组:4、已知x-3=4-y ,则x+y 的值是 。
5、某航空公司规定:乘坐飞机普通舱游客一人最多可免费托运20千克行李,超过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价的1.5%购买行李票。
一名游客托运了35千克行李,机票连同行李费1323元,求该游客的机票票价。
C 组:6、小王在解关于x 的方程2a ﹣2x =15时,误将﹣2x 看作+2x ,得方程的解x =3,求原方程的解.5.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答案当堂检测A 组:1、B2、C3、(1)x=2 (2)x=3 (3)21=y (4)x=-6 B 组:4、48名课后作业A 组:1、B2、C3、(1)x=4(2)21=x (3)109=x (4)x=-15 B 组:4、75、1080C 组:6、x=-3。
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课时:第一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
1.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
2.通过具体的例子归纳得出移项法则;
3.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从中体会到利用移项法则解方程的优越性.
重点:
自己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熟练的运用.
课前预习:
1.填空: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结果仍是______________.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______________(或除以__________),所得到的结果仍是__________.
2.请用小学的方法解下面的方程:
5x-2=8 5x+2=12
交流反馈:
1.观察方程“5x-2=8”与“5x=8+2”的两边分别有那几项,比较由第一个方程变到第二个方程哪些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这样变化的依据是什么?例1 解下列方程:
(1)2x +6 = 1 (2)3x + 3 =2x + 7 解:移项,得 2x =1-6 解:移项,得 3x-2x =7-3 化简,得 2x=-5 合并同类项,得x=4
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
2
5
练习1
1、利用移项解下列方程
(1)x-5=11 (2) 2x+1 =11
解:移项得_______ 解:移项得_______
x=__________ x=__________
(3)3x -3 = x +9 (4)2x +1=x
2.例与练(1、2自己试一试)
(1)10-2x =18 (2)x
4
1
= -x
2
1
+ 3
(3)3=11-x(4)1 -
2
3
x = 3 x
达标训练:
解下列方程:
(1)10 x -3 = 9 (2)-2 x +7=11 .
(3)5 x – 2 = 7 x + 8 (4)1 - 23 x = 3 x + 2
5
总结提升: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移项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当堂检测:
1.解方程-3x +5=2 x -1,移项正确的是:( )
A .3x -2 x =-1+5 B. -3x -2 x =-5-1
C. 3x -2 x =-1-5
D. -3x -2 x =-1-5
2.解下列方程:
(1)5 x -2 = 8 (2)x =2
3
x + 16
(3)3-2 x =15
分层作业:
必做:数学书137知识技能1 问题解决1 选做:
反思:
主编:刘婷 参编:韩建立 郭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