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及教学分析第2节 第1课时 电功率及其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1002.01 KB
- 文档页数:3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学习作理论上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本节具有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一些解决电学问题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学习,也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大小,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电子计时器,空调机铭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解法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
细心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电功率》教案电功率教案本教案主要面对初中物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单位、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的相关概念,通过实验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入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提问、讲故事等方式,介绍电功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本课的主题。
二、电功率概念1.定义:电功率是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
2.单位:瓦特(W)3.计算公式:P = UI4.实验介绍:可以通过实验仪器测量电功率,引导学生从实验中了解电功率的相关概念。
三、电功率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电灯、电扇、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功率计算。
2.工业生产中,电机、炉子等设备的功率计算。
3.电力系统中,电力负荷的计算。
四、课堂练习1.计算练习:通过计算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分析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电功率的值不同,如何在不同条件下选择电器?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结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电功率的理解和记忆。
六、课后作业1.听完教师讲解,学生通过电器的功率计算,列出自己家中常用电器的功率数值。
2.思考题:谈谈你如何在不同条件下选择电器,避免造成电费的浪费和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互动式授课和互动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活化课堂气氛,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16.2 第1课时电功率(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我的口吻写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成的时候,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电源为导入,引导他们探索电源的奥秘,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灯泡、电阻等;2. 学具:实验报告册、画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电源为导入,引导他们探索电源的奥秘,理解电功率的概念;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发现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知识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应用;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电功率的计算结果;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2. 活动重点: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理解了电功率的概念,掌握了电功率的计算方法;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提高电器的电功率利用率,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功率的概念: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是学习电学的基础,我通过生活实例和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电功率的存在,并引导他们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和定义电功率。
第2节 电功率第1课时 电功率及其计算新课引入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演示: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标有“220 V 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 100 W”,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
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电功率活动1:分别拿一只24W 和一只500W 的灯泡,接在电路中,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学生观察并比较两次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情况。
实验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
活动2:学生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的原因。
结论:电能表铝盘走得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
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
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
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活动3:出示课件,展示问题:(1)把一盏电灯接在家庭电路上通电1h ,消耗的电能是3.6×105J ,把一个电炉接在家庭电路中通电1min 消耗的电能是6×104J ,哪一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快?如何比较?交流得出答案:电灯1s 消耗的电能:533.6103.610J s⨯⨯=100J/s 电炉1s 消耗的电能:461060J s⨯=1000J/s 电炉消耗电能快。
活动4:能否根据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方法,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电功率的概念?表达式和单位?归纳总结:(1)电功与时间之比为电功率。
(2)表达式:P =W t其中:W 表示消耗的电能;t 表示完成电能所用的时间;P 表示用电器的功率。
(3)单位及其换算:瓦(W );千瓦(kW ));1kW =1000 W ;1W=103mW活动5:走进生活,说出你所熟悉的用电器的电功率是多大?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答案。
第2节功率第1课时功率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2.学会如何比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和P=Fv.3.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率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教具准备】磅秤、皮尺、秒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出)上个周末,我到小明家家访,小明家正在装修新房子,小明非常高兴,帮助爸爸搬材料.看到小明和他爸爸一起搬砖,小明干得非常火热.小明要和他爸爸比赛,楼脚地面放有两堆相同的砖块(40块,每块重约50N),小明一次最多搬起4块,爸爸一次可以搬起8块,结果爸爸用了20分钟,小明用了30分钟才搬完了.同学们想一想,小明和爸爸做功相同吗?谁赢了?为什么呢?生:一样多,爸爸赢了.因为搬一样多的砖块到相同的高度,对砖块做功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多,爸爸耗费的时间少,所以,小明做功慢,爸爸做功快.师大家分析很好,由此可见,做功有快慢之分,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如何描述做功的快慢.【进行新课】功率的定义式和功率大小的比较1.功率的定义式和功率大小的比较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做相同多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判断做功的快慢,即用的时间越少,做功就越快;再看一种情况,如果20min内小明搬了30块砖到楼上,他爸爸搬了40块砖到楼上,那谁做功快呢?为什么?生:爸爸做功快.因为爸爸做功多,小明做功少.师可见,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可以看出做功的快慢,即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表明做功就快,反之,做功少的做功慢.师那如果这种情况,又如何比较呢?(多媒体展示问题)问题:10min小明搬完20块砖到楼上,6min爸爸搬完18块砖到楼上,谁做功快呢?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小明做功快,有的说爸爸做功快,各抒己见(讨论非常激烈).师(引导、启发学生)请大家回忆,前面我们学习哪些比较快慢的物理量,如何定义的,有何特点?生:描述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速度,比值越大,运动越快,速度越大.师同学们说的正确,我们不妨也采用这种方法,用做的功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因此,描述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注意:做功快慢与运动快慢的类比(用多媒体展示)板书:(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3)功率的定义式:2.功率的单位“瓦”师功率的单位由功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功率的单位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正体书写作为单位;要注意,功作为物理量也是用W表示,但必须是斜体.这一点,书写时要区别.另外,工程技术上,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W =103W,1MW=106W师功率1瓦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在1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同学们,你想了解我们身边的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多大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66页第2段,并说说你的看法.生思考、讨论,并发表看法.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并举一些大家熟悉的例子,引导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搜集一些相关资料.3.功率的计算:W Pt师下面,我们看看如何计算物体的功率.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66页例题.师引导学生分析:要计算起重机的功率P,已经知道了所用的时间t,根据功率的定义式P=W/t,就必须计算出所做的功W,根据功W=Fs分析,匀速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F 等于重力G ,移动的距离s 即是物体上升的高度h(已经知道了),因此,所做的功W 即可求出.教师板书演算计算过程.师 请大家思考:起重机的电动机做功的功率也是4×103W 吗?为什么? 生:不是的,因为起重机的电动机除了提升物体做功外,还要克服起重机自身部分重力,如钢绳重力做功,还有机器部件间的摩擦力做功,这些功合起来肯定要大于4×103W.师 分析正确.有道理!起重机提升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而它的电动机所做功为总功,这些物理量我们将在下一章中学习.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某单位帮助一个扶贫村打了一口地下水井,并在地面上修建了一个深2m ,能储存30t 水的水池.已知水井中的水面距离水池进水口的竖直距离是30m.(g 取10N/kg )求:(1)将30t 水从井里刚好抽到水池里,抽水机对水做的功.(2)水池装满水后,水对池底的压强.(3)将30t 的水从井中抽到水池中需要1h ,则这台抽水机的功率不得低于多少瓦?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不仅涉及了功和功率的计算,还涉及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在分析本题时,应从以下三点入手:(1)知道水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水受到的重力,又知道水提升的高度,再利用功的公式W =Gh 求抽水机对水做的功;(2)水池装满水后,知道水深,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池底的压强;(3)知道抽水机抽水的时间,再利用功率公式求抽水机的功率.解:(1)水的质量:m=30t=30×103kg=3×104kg 水受到的重力:G=mg=3×104kg ×10N/kg=3×105N 抽水机对水做的功:W=Gh=3×105N ×30m=9×106J(2)水池中水深h=2m ,则水对池底的压强:p=ρgh=1.0×103kg/m 3×10N/kg ×2m=2×104Pa(3)抽水机抽水的时间t=1h=3600s ,则抽水机的功率至少是691025003600W J P W t s⨯=== 功率的计算:P=Fv教师给学生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P=Fv :当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W =Fs ,v=s/t 可得公式P=Fv.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公式P=Fv表示的物理意义.板书:(1)当物体的功率一定时,它受到的牵引力越大,速度越小.(2)当物体的牵引力一定时,功率与速度成正比.(3)当物体速度一定时,牵引力越大,它的功率越大.提示:若F和v为定值,则P为定值;若F和v在变化,则P也在变化,所以公式P=Fv反映的是瞬时功率.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水平牵引力大小恒为F,运行速度为v,问:(1)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2)如果汽车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是90kW,匀速行驶速度是30m/s,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解:(1)在一段时间t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vt,水平牵引力做功W=Fs=Fvt,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W Fvtt t==Fv(2)P=90kW=9×104W,v=30m/s由P=Fv得,F=491030/P Wv m s⨯==3×103N因为汽车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故牵引力与阻力二力平衡,所以阻力f=F=3×103N.【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类比方法,由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你们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生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功与功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功是力与距离的乘积,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生2:描述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做功的多少,而且还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长短有关,也就是说,功率是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的.做功多的物体,功率不一定就大,同样做功时用的时间少的物体,功率也不一定就大.生3:描述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必须是单位时间内完成该物理量的多少.生(讨论):老师,机器铭牌上的功率是指什么意思?师机器铭牌上标示的功率指的是机器的额定功率,如“125型号”摩托车车架铭牌上标定为7.8kW,指的就是摩托车输出的额定功率为7.8kW.(这些内容以后将学)生4:汽车的输出功率与牵引力、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下:我们知道功率WPt=,而W=Fs,v=s/t,则功率P=Fv,作为汽车来说,最大输出功率P是一定的,因此,Fv =P (定值),可见,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所以,汽车上坡时因需要的牵引力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司机要换挡减速;换句话说,如果需要同等大小的牵引力的条件下,功率大的汽车,上坡速度快些.由公式WPt=计算出的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由公式P=Fv计算功率时,如果v是某时刻的速度,则计算出的功率为某时刻的功率,如果v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计算出的功率为平均功率.当然,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师最后,请同学设计实验测量各自爬楼的最大功率.(同学们可以参照教材P65页图11.2-1中的情景思考)【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类比方法学习,大家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理解了功率的概念,明白了物理学中描述快慢的物理量的定义方法,知道了功率的物理意义.同时还了解了一些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使我们在估测物体功率的大小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好,谢谢大家!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在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时,可以由速度的定义、电功率的定义来类比分析,引出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也可以让学生由平时生活中表示某个快慢的比较入手,如小学时练习写字的快慢等等,总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它的实质,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率是所做的功与完成功所用时间共同决定的.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学.2.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爬杆,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活动比赛,比较做功的快慢,来理解功率的概念.人消耗的功率人要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活动),就必须消耗能量做功.在不同情况下消耗的功率大小是不同的.一个成年人在熟睡的时候,消耗的功率大约是80瓦特,这个功率用来维持其身体的代谢,因此把这个功率叫做基本代谢率.在进行一般脑力劳动时,例如学生在上课时,消耗的功率约为150瓦特,其中约80瓦特为基本代谢率,约40瓦特消耗在脑的活动中.在中等激烈的运动中,例如以5米/秒的速度骑自行车时,骑车人消耗的功率约为500瓦特.在比较剧烈的运动中,例如打篮球时,人消耗的功率约为700瓦特.在更剧烈的运动情况下,例如在百米赛跑中,一个优秀运动员消耗的功率可超过1000瓦特.人在一秒钟内能做多少机械功呢?研究表明,人在长时间做功的情况下,即使消耗的功率超过1000瓦,其中只有约100瓦的功率可作为机械功输送到体外.而马可以在长时间内以500瓦的功率做机械功,在短时间内的机械功率可以达到700至800瓦,可见,人输出机械功的本领比起马的本领小多了.某些事物的功率。
电功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电功率”,主要包括第1节和第2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生活用电器的电功率及电能消耗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2. 能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用电器的电能消耗;3. 了解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实际生活中电功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多媒体课件;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家庭电路及常用电器,引导学生关注电功率这一物理量。
2. 教学活动:(1)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2)例题讲解: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如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功率、已知电能和时间求电功率等。
(3)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家中常用电器的电功率。
(4)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实际生活中电功率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家中某一用电器的电功率;(2)已知某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和时间,求其电功率;(3)分析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2. 答案:(1)电功率 = 电压× 电流;(2)电功率 = 电能÷ 时间;(3)电功率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了解家用电器的能效等级,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2)研究电功率在电路中的应用,如电风扇的调速原理、照明电路的功率分配等。
铁佛中学活页教案授课教师李中权授课日期课型新授课班级三(4)、(5)、(6)课题第二节电功率(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流的乘积;理解电功率的单位及其意义;知道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3、能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根据温度控制器置于不同档位时电冰箱在相等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不相等这一实验,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电功率。
2、会根据电功公式和力学中的功率公式推导电功率公式P=UI;能通过实验探究电功率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电冰箱、电熨斗等用电器的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节约美德。
2、能列举实例,使学生对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和用电器铭牌中电功率的知识产生兴趣,对用电器怎样才能正常工作引起关注。
3、经历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过程,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参与实验,合作交流,体会合作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1、理解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能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区分电功与电功率的单位。
教学突破集体备课个人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新课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
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在学生汇报交流之后,老师提取精华进行一个综述。
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
一般是晚上转得快一些,白天转得较慢。
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大家观察到的现象准不准。
二、预习设计、成果展示三、小组合作、师生探究1.电功率演示: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
考虑到操作的安全性,不建议学生操作,教师可提醒学生,电能表连接时应串联在电源上。
(1)先将15W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电能的单位。
2)会读家用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电费,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3)从能转化角度认识电能,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电能转化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
4)知道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大小、电压高低和通电时间有关,能利用电功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2)通过自学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
3)通过讲练结合会根据电能表的转数求消耗的电能,能解决简单的电功计算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2)通过电功计算的学习,培养学生将所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对电功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对电功概念的理解2)根据电能表的转数求消耗的电能四、教学器材电池、小灯泡、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导线、滑动变阻器、电能表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将章首语配上图片和朗读配音,播放给同学们看:广袤的戈壁滩、劲舞的狂风、转动着扇叶的风车田演奏者气势磅礴的交响曲……这只是人类创作的一幅美丽的风景吗?风车转动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生:是风力发电站。
风车转动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师:今天的人类已经离不开电能了,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能,第十八章电功率第一节电能电功(二)新授课1、提出问题一:我们所使用的电能是通过那些方式获得的吗?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可让某一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帮助指出不足并进行补充)师及时展示各种获取电能途径的图片资料:水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核能发电站和各种各样的电池,同时展示能量的转化形式,引导总结出电能的来源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
板书:1.电能的来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提出问题二: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的存在,同学们能列举出电能被我们利用的实例吗?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可让某一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帮助指出不足并进行补充)学生展示说到小灯泡发光、电风扇转动、电动玩具车运动时,幻灯片展示各种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能应用的方式。
物理教案-电功率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2.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3.能够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电功率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视频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功的概念,如:什么是电功?电功的单位是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电功率的定义a.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灯、电视、空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器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电能的快慢。
b.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叫做电功率。
c.展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电功率反映了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a.通过公式推导,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其中P表示电功率,W表示电功,t表示时间。
b.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1瓦特等于1焦耳/秒。
c.介绍电功率的其他单位:千瓦(kW)、毫瓦(mW)等,并讲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电功率的计算示例a.通过示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b.分析题目,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计算公式。
c.解题过程中注意单位换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电功率的实际应用a.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家庭用电、工厂生产等,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引导学生关注电功率与电器安全的关系,如电器功率过大可能导致电路负荷过大,引发火灾等事故。
(三)课堂小结2.强调电功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电器安全。
(四)课后作业a.判断题: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
()b.填空题:电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1瓦特等于________焦耳/秒。
c.应用题:一台功率为1000W的电器,连续工作2小时,求它消耗的电能。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电功率》教案-最新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电能与电功率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电功率的单位及换算3. 电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 电能与电功率的关系5. 节能意识的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电功率单位及换算3. 电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 电能与电功率之间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功率的知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电功率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功率的概念。
2. 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示例讲解。
3. 电功率单位及换算,示例讲解。
4. 电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分析讲解。
6. 节能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节能减排。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实时解答学生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电功率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电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电功率教学课件,直观展示电功率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
2. 练习题库:整理一份涵盖各种难度题目的练习题库,方便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3.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用于演示实验和实践活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第2周:讲解电功率的单位和换算,以及实际应用例子。
3. 第3周:分析电能与电功率的关系,进行节能意识教育。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精选5篇)电功率公开课教案篇一一、教学设计()思路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
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
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功的计算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四、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投影机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
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
准备回答问题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
总结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总结规律功和力和在距离有关,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不会变的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用公式表示就是w=f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讲解焦耳的生平和对科学的贡献学生观看并思考。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
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七、板书设计第三节功和功率功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用公式表示就是w=f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电功率》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优秀3篇《电功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反映电流做功的快慢)、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UI)和单位(瓦);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率问题。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具1.标有不同额定电压和不同功率的灯泡各一个。
2.45伏左右的电源一个。
3.安培计、伏特计、变阻器各一个。
4.灯座一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2)电力机车上的电动机和电扇上的电动机。
哪个做的功多?(引导学生如下回答:不能确定,因为未告诉各自做功的时间。
在相同时间内,肯定电力机车做的功比电扇大得多,但如果电力机车做功时间很短,电扇工作时间很长,那就不一定了。
)2.引入新课由复习提问自然引入:电力机车和电扇的电动机做功大小不好比较,那末它们做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答:做功快慢不同,电力机车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多,电扇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少)为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引人电功率的概念。
3.讲授新课(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这个单位时间就是1秒钟,如果通电时间为t秒,电流所做的功为W焦,则电功率是P=W/t∵W=UIt∵P=UI即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电功率的单位。
第一册中学过功率的单位是瓦,即每秒钟做功1焦其功率为1瓦。
电功的单位也是焦,所以电功率的单位也是瓦。
由P=UI可知:U的单位为伏,I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是瓦。
(以上均采用边讲边启发的方式得出)电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1千瓦=1000瓦。
l焦=1瓦·l秒=1瓦·秒如P取千瓦,t取小时为单位,则得一电功的新单位:千瓦时(kw·h)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瓦·秒=3.6×106焦联系上节课讲的电功单位“度”,可知1千瓦·时=1度注意:“度”是生活中的说法,今后一律用千瓦·时。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最新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最新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功率教案篇一课题:电功和电功率课型:新授课设计:何xx编写时间:20xx年12月5日执行时间:20xx年12月8日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习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 000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 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二、讲授新课:1、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根据定义:P=W/t,W=UIt所以,P=W/t=UIt/t=UI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 kW=1 000 W由公式得W=Pt得W=Pt=1 kW×1 h=1 kW · h=1 000 W×3 600 s=3.6 ×106J即:1 kW · h = 3.6 ×106J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 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实验数据比较: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1)定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电功率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实际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与应用。
4. 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电风扇的功率,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的概念。
2. 理论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详细解释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择一到两个典型的例题,逐步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解答过程中强调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以巩固刚刚学到的电功率知识。
5.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定义。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
3. 电功率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4. 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2. 解释为什么说电动机的功率比电风扇的功率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知识。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调查家用电器的功率,了解节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是因为电功率的计算和应用涉及到这些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2节 电功率
第1课时 电功率及其计算
新课引入
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
演示: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标有“220 V 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 100 W”,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
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电功率
活动1:分别拿一只24W 和一只500W 的灯泡,接在电路中,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学生观察并比较两次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情况。
实验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
活动2:学生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的原因。
结论:电能表铝盘走得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
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
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
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活动3:出示课件,展示问题:
(1)把一盏电灯接在家庭电路上通电1h ,消耗的电能是3.6×105J ,把一个电炉接在家庭电路中通电1min 消耗的电能是6×104J ,哪一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快?如何比较?
交流得出答案:
电灯1s 消耗的电能:533.6103.610J s
⨯⨯=100J/s 电炉1s 消耗的电能:461060J s
⨯=1000J/s 电炉消耗电能快。
活动4:能否根据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方法,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电功率的概念?表达式和单位?
归纳总结:
(1)电功与时间之比为电功率。
(2)表达式:P =W t
其中:W 表示消耗的电能;t 表示完成电能所用的时间;P 表示用电器的功率。
(3)单位及其换算:瓦(W );千瓦(kW ));
1kW =1000 W ;1W=103mW
活动5:走进生活,说出你所熟悉的用电器的电功率是多大?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答案。
总结:
空调 约1 000 W
洗衣机 约500 W
电视机 约200 W
抽油烟机 约140 W
电冰箱 约100 W
电扇 约100 W
归纳总结:
(1)各种不同的用电器,电功率一般不同;
(2)工业和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功率往往很大。
而像一些小型的电器,电功率比较小。
探究点二 电功率的简单计算
活动1:出示课件,展示问题。
典例剖析: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 W ,每天使用3 h ,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如果时间单位用秒,1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小组之间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
答案展示:解:P =250 W =0.25 kW
t =3 h ×30=90 h =3.24×105 s
由P =W t 得W =Pt 所以一个月内消耗的电能:
W =Pt =250 W ×3.24×105 s =8.1×107 J =22.5 kW·h
归纳总结:
(1)kW 和kW·h 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的单位,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千万不要混淆一定要注意区分。
(2)公式W P=t
进行计算时单位的对应性: 单位
物理量
大单位 小单位 W
kW ·h J P
kW W t h s
变式训练1:利用公式P =W t
变形求时间: 3度电可以供“220V ,300W ”的电熨斗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板书设计
第2节 电功率
第1课时 电功率及其计算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难度较大。
在前面教学中虽为电功率的计算作了一些铺垫,但遇到本节的计算,学生由于自身的思维发展水平,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仍有困难。
突破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对本节的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推理,对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学习要扎实,要准确记忆、理解,使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有很好的再现能力。
要想上好本节课,做好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分析好实验现象非常关键,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领悟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速度,切忌贪快而使学生理解不透,做题时不会,再返回头来进行辅导!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一节内容。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末等测试中考、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高中复习题目、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
由于文档太多,审核有可能疏忽,如果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本店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