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 5章
- 格式:ppt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30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 定量研究定义: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量化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特点:- 数据量化:定量研究依赖数字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
- 可操作性:定量研究通常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进行重复。
- 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
分类:- 描述性统计: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如频数分布、平均数、中位数等。
- 推断性统计: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定性研究定义:定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非数字化的手段来理解社会现象的深层含义和背景。
特点:- 数据非量化:定性研究侧重于文字、图像、声音等非数字数据。
- 灵活性:定性研究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研究进展进行调整。
- 深入理解:定性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个体的经验、观点和行为的背景。
分类:- 田野调查: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 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对话,收集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 内容分析:对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其中的主题和模式。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 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论是对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哲学思考,它包括:- 研究范式:指导研究的基本信念和假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等。
- 研究逻辑:研究推理的逻辑结构,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 研究伦理: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具体手段,包括:- 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 数据处理方法:如数据编码、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 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主题分析、案例研究等。
3. 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是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技巧,例如:- 问卷设计技巧:如何设计有效、可靠的问题。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章节考试重点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2、经验性3、理论性4、社会性(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2、社会研究的对象3、社会研究的内容4、社会研究的方法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5、社会研究者个人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2、态度调查3、因果分析4、预测分析5、对策研究第二节(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3、扩展已有的知识(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第三节(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2、理论性3、规范性4、多样性(三)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第四节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收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第一节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章练习题1.对吸毒人群进行研究,一般先找到几个吸毒者,然后通过他们的介绍找到新的吸毒者,这种抽样方法是()。
[单选题] *A.方便抽样B.配额抽样C.雪球抽样(正确答案)D.判断抽样答案解析:雪球抽样特别适合用来对成员难以找到的总体进行抽样,如城市中的散工、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吸毒者等。
2.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排除任何事先设定的模式,每一个对象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这属于()。
[单选题] *A.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B.系统抽样C.同组抽样D.多段整群抽样答案解析: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指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
3.下列对于样本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在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大,所需样本规模也越小B.在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所需样本规模也越小(正确答案)C.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与抽样精度之间是一种正向的线性关系D.抽样精度按比例地随着样本规模的增大而降低答案解析:一般来说,在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所需样本规模也越小;反之亦然。
4.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的抽样方法是()。
[单选题] *A.方便抽样B.配额抽样C.判断抽样(正确答案)D.简单随机抽样答案解析: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
5.电视台、电台和报纸记者的“街头拦人”调查,采取的是()。
[单选题] *A.方便抽样(正确答案)B.配额抽样C.系统抽样D.雪球抽样答案解析:电视台、电台和报纸记者的“街头拦人”调查,采用的就是方便抽样。
6.在非概率抽样方法中,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是()。
[单选题] *A.方便抽样B.配额抽样C.判断抽样D.雪球抽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雪球抽样也称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一、判断并改错题1.信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
(中财2012、2007年研)答:错误。
具体分析如下: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定比变量的是()。
(中财2009年研)A.收入B.受教育年限C.温度D.年龄【答案】C【解析】定比尺度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它除了含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和定距尺度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
C项,温度没有绝对的零点。
2.下列量表中,哪一种具有计算题目分辨力的功能?()(中财2009年研;中财2007年研)A.李克特量表B.格特曼量表C.鲍格达斯量表D.语义差异量表【答案】A【解析】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总加量表是李克特量表,只有总加量表具有计算分辨力的功能,李克特量表是总加量表的一种特定形式。
分辨力的计算方法是:先根据受测对象全体的总分排序;然后取出总分最高的。
李克特量表就是利用分辨力来计算的。
3.用来测量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量表是()。
(中财2008年研)A.李克特量表B.格特曼量表C.鲍格达斯量表D.语义差异量表【答案】C【解析】鲍格达斯量表是由一组表示不同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陈述组成的,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看法对这些陈述表态的,用来测量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量表。
其测量所得到的结果,既可以用来比较具有不同特征的人们对某一群体的社会距离的大小,也可以用来比较具有相同特征的人们对不同的群体的社会距离的大小。
4.温度属于下列哪种层次的测量?()(中财2011年研)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答案】C5.下列不属于定比变量的是()。
(中财2009年研)A.收入B.受教育年限C.温度D.年龄【答案】C【解析】定比尺度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介绍,旨在让学生从方法论、研究方式以及具体方法和技术三大层面,以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范式出发,了解并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逻辑框架以及科学程序,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转变为可行的研究课题,如何撰写研究设计并具体实施。
二、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利用课件、书本以及音像材料进行课堂讲授,包括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界定、不同研究方法简介等概念性知识。
(2)研讨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讨论某类研究方法的优点及缺点。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阅读学术文献,以课件形式呈现对论文的阅读情况与自身思考。
(4)实践环节:通过模拟个体访谈以及集体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掌握实地调研的具体方法,锻炼学生运用方法的技巧与能力。
四、参考书目
1、袁方、王汉生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北京:华夏人民出版社,
2009年。
3、劳伦斯·纽曼著、郝大海译:《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4、范明林等著:《质性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5、李连江著:《戏说统计:文科生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2017
年。
五、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20%(PPT呈现、课堂参与、出勤率)期中考试:30%(论文:读书报告)
期末考试:50%(论文:研究设计)。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上)第一编社会研究基础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所衍生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
目的是探索理解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趋势。
p3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对象必须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包括人的社会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
2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社会研究必须依靠可感知的资料。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价值判断的。
要探究的不是“是否应该如此”的问题,而是“状况如何”“为什么如此”的问题。
p4,5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
人有主观能动性,对研究会有反应。
人的主体意识,会控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影响研究。
2研究的干扰性。
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从而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一种特定现象的产生,往往受到多个不同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特定现象的出现,又带来许多不同的结果。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出自然因素的限制,还会受到伦理、道德、政治等因素的限制。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研究者本人也是他所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因此难以摆脱主观因素的影响。
p6,75.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1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的两种研究方式,定量研究侧重于对事物的测量与计算,定性研究侧重于对事物含义、特征等的描述和理解。
2认识论角度,两者基于不同的范式,定性研究基于人文主义范式,研究应在自然的环境和条件中进行,所得结果和意义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和条件。
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更接近科学范式。
3从研究的逻辑过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是一个归纳过程,从特殊到一般。
定量研究更接近于演绎,从一般到特殊。
4定量研究往往强调客观事实、现象之间的相关联系。
定性研究更注重现象和背景间的关系、现象的变化过程。
定性研究者认为事实和价值无法分离,而定量研究者正好相反,强调在研究中要做到“价值无涉”“价值中立”。
第一章:绪论解释的过程。
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统的知识。
特征: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1、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的、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引言社会研究方法是一个广泛的领域,研究者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试图了解个体、群体和社会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它涵盖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将探讨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进行社会研究。
第一章:社会研究方法概述本章将介绍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方面的内容。
读者将了解社会研究的全过程,并掌握如何有效地设计研究,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使用适当的数据分析技术。
第二章: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
本章将介绍利用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研究的技巧和步骤。
第三章: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社会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侧重于使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来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
本章将介绍如何设计和实施定量研究,并掌握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章: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优点,旨在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本章将介绍如何设计和实施混合研究,并掌握常用的混合研究方法。
第五章: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详细研究特定个体、群体或事件的方法。
本章将介绍如何设计和实施案例研究,并掌握案例研究的分析技巧。
第六章: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旨在验证或否定社会科学中的理论和假设。
本章将介绍如何设计和实施实证研究,并掌握实证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
第七章: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是收集大量数据的常用方法,本章将介绍如何设计和实施问卷调查,并掌握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第八章: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是社会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本章将介绍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并讲解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第九章:数据收集与分析的道德问题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面对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如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等。
第五章抽样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的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学,抽样是研究者选择A.调查对象的方法B.调查条件的方法C.调查结果的方法D.调查程序的方法【解析】:A 抽样是研究者选择调查对象的方法,研究者从规模很大的研究对象中选出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这个选取的过程就是抽样。
2.抽样的理论基础是A.数学B.物理学C.数理统计学D.社会学【解析】:C 在现代社会中抽样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它的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学。
3.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经常从一个规模很大的研究对象中,选出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这个选取的过程就是A.收集资料B.抽样C.社会调查D.资料分析【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的概念。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经常从一个规模很大的研究对象中,选出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这个选取过程就是抽样。
4.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取一组元素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元素的集合称为A.总体B.抽样框C.样本D.抽样单元【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的术语——样本的概念,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取一组元素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元素的集合为样本。
5.抽样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A.方便抽样和配额抽样B.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C.判断抽样和雪球抽样D.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解析】:B 抽样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
6.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中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单被称为A.抽样单元B.总体C.抽样框D.样本【解析】:C 本题考查了抽样框的概念,所谓抽样框就是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中抽取部分元素的名单。
7.抽样比率是A.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的比率B.总体规模与样本规模的比率C.抽样误差与样本规模的比率D.抽样误差与总体规模的比率【解析】:A 样本中元素个数与总体中元素个数的比率,也就是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的比率称为抽样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