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端午粽》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0
《端午粽》说课稿《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粽》说课稿篇1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
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导语】《端午粽》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童的⼝吻⽣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的样⼦、味道和花样。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10课《端午粽》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10课《端午粽》原⽂ 端duān午wǔ粽zònɡ ⼀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ǔ好hǎo⼀yì锅ɡuō粽zònɡ⼦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
粽zònɡ⼦zǐ是shì⽤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zhú叶yè包bāo的de,⾥lǐ⾯miàn裹ɡuǒ着zhe⽩bái⽩bái的de糯nuò⽶m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
外wài婆pó⼀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yì股ɡǔ清qīnɡ⾹xiānɡ来lái。
剥bō开kāi粽zònɡ叶yè,咬yǎo⼀yì⼝kǒu粽zònɡ⼦zǐ,真zhēn是shì⼜yòu黏nián⼜yòu甜tián。
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zǐ⼗shí分fēn好hǎo吃ch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
除chú了le红hónɡ枣zǎo粽zònɡ,还hái有yǒu红hónɡ⾖dòu粽zònɡ和hé鱼yú⾁ròu粽。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端午粽》是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主要描述了端午节期间人们喜迎佳节,制作粽子的情景。
通过这篇文章,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并且学习到粽子的制作方法和粽子的种类。
文章以“端午节,人人喜庆”为起点,描绘了人们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欢快气氛,描绘了端午粽子的味道和种类。
作者通过热情洋溢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端午粽子所传递的深厚文化内涵,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同理解和回味。
知识点:1.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赛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起源与贴有艾叶、菖蒲、香草等草药的细线相联的民间传说有关,传说发音相同或类似的名字、形状或音律的物品具有同样的性质。
佩戴香囊、挂菖蒲和赛龙舟等传统习俗现已成为端午节的主要庆祝方式。
2. 粽子粽子,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食品,因形状像一个三角形的锥子而得名。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搭配肉类或豆类、咸蛋黄、香菇等烹饪而成。
按照不同地域和制作方法,还有咸味、甜味、豆沙味、肉馅味等多种不同的口味和种类。
3. 文化内涵在文章中,作者不仅展现了人们制作端午粽子的忙碌画面,更强调了粽子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粽子作为中华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民间传说,代表了中国人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传承。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制作、分享和品尝端午粽子,除了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外,更重要的意义是表达了人们对亲情、友情和生命的珍惜和呵护。
总而言之,《端午粽》这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同时也引导孩子们认识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孩子们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美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煮粽子、包粽子,与家人一起分享美食,也会举行划龙舟赛的活动,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部分的一课。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4篇课文。
《端午粽》是其中的第三课,是本单元的一篇散文体裁的课文。
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作者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本课要求会认识的二类字13个,会写的一类字共7个,新偏旁两个,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也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将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本节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学习运用分层朗读和正确停顿的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
3.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教案:《端午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及故事的含义;(3)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准确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
2. 过程与方法:(1)唤醒学生对端午节的记忆;(2)通过图片、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思考故事的含义;(4)通过分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习俗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间的关爱、互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含义;2.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的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自由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用于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2. 粽子的实物或图片,用于激发学生对粽子的联想;3. 粽子包装纸或手工纸、颜料、彩纸等材料,用于分组合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与学生谈论端午节,唤醒学生的记忆。
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端午节,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以前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2. 引入课文主题,介绍故事情节。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端午粽》,它讲的是端午节的一个故事。
你们猜猜故事讲的是什么?3. 引导学生合作,猜测故事的情节。
教师:请你们分组合作,猜猜这个故事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猜到的答案。
(学生发言)教师:很棒!你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们猜到的一样。
Step 2:讲授(2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大家刚才听了课文录音,有没有听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端午节》教材分析《端午粽》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本单元围绕“家人亲情”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
《端午粽》是其中的第三篇,是一篇散文体裁的课文,它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着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以及端午节的文化情怀。
课文一共四小节,第一小节写端午节奶奶在家为我们准备粽子,第二节为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和味道,第三小节写粽子的花样多以及奶奶让我们将粽子分享给邻居,最后一小节简单介绍端午节的来源。
文中端午粽的食材、味道和花样,是文章的一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即外婆煮好粽子盼我们回去、我品尝粽子、还装一小袋带回去,这是一条情感线,包含着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深深的情,因此在教学时,也要让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这亲情。
本文的语言表达也很有特色,大量的含叠词的偏正词组,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数量词组,如“一锅粽子”“一口粽子”“一小篮粽子”“一颗枣”“一股清流”等等,这些词语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词组,既能积累叠词,也为读好长句做了铺垫。
这篇文章内含有大量的长句子,且读好长句子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让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课有7个会写字,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午、米;左右结构:叶;上下结构:真、豆、节、分。
其中三个生字“午”“豆”“节”有一个共同的笔画“长横”,寻找汉字的书写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类字的写法。
识字教学要注重儿童心理特点,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课文原文及赏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课文原文: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赏析: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吃粽子。
通过描述外婆制作和煮粽子的过程,以及粽子的种类和味道,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课文也表达了家庭亲情和社区和睦的主题。
外婆对家人的爱和关怀体现在她制作的粽子上,而家人和邻居之间分享粽子的行为也体现了社区的和谐和友爱。
此外,课文还通过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情节,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传递了家庭亲情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价值观。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原文】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 ǔ好hǎo一yì锅ɡuō粽zònɡ子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
粽zònɡ子zǐ是shì用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竹zhú叶y è包bāo的de,里lǐ面miàn裹ɡuǒ着zhe白bái白bái的de糯nuò米m 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一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
外wài婆pó一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子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一yì股ɡǔ清qīnɡ香xiānɡ来lái。
剥bō开kāi 粽zònɡ叶yè,咬yǎo一yì口kǒu粽zònɡ子zǐ,真zhēn是shì又yòu黏nián又yòu甜tián。
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子zǐ十shí分fēn好hǎo吃ch 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
除chú了le红hónɡ枣zǎo粽zònɡ,还hái有yǒu红hónɡ豆dòu粽zònɡ和hé鱼yú肉ròu粽。
我wǒ们mén在zài外wài婆pó家jiā美měi滋zī滋zī地dì吃chī了le之zhī后hòu,外wài婆pó还hái会huì装zhuānɡ一yì小xi ǎo篮lán粽zònɡ子zǐ要yào我wǒ们mén带dài回huí去qù,分fēn给ɡěi邻lín居jū吃ch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