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空气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75 KB
- 文档页数:13
初三化学教案《空气》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
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
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
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
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
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
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
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初中化学空气试讲教案
一、教学内容:化学空气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了解空气的污染和净化;
3. 掌握空气中氧气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中氧气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空气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今天课程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介绍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和其它气体。
b. 空气的污染和净化: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并介绍一些净化空气的方法。
3. 实验操作(20分钟)
实验名称:制取氧气
实验材料:锌粉、硫酸、试管、玻璃棒
实验步骤:
a.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锌粉;
b. 慢慢加入硫酸,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c. 用玻璃棒挑出试管中的氧气,用一根湿漱口棉球阻挡氢气的未被燃烧的氧气,将试管中收集的氧气逆向倒入另一置试管中;
d. 通过反应观察来证明氧气的产生。
4. 总结与讨论(10分钟)
让学生总结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空气中氧气的实验方法。
五、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自己居住的环境,调查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六、教学反思:
通过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学生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学生不仅能够看到氧气的产生过程,还能亲自动手操作。
整个课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的主要组成和性质,掌握一些关于空气的基本
知识。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有什么组成物质?我们为什么需要空气?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空气的主要组成和
性质。
二、学习与讨论(30分钟)
1. 空气的组成
-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介绍空气的主要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 讨论不同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以及它们的作用。
2. 空气的性质
- 介绍空气的密度、压强、湿度等性质,以及它们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 分析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1. 实验:使用酒精灯来燃烧氧气和氮气,让学生感受不同气体对燃烧的影响。
2. 观察:用气球将空气密封起来,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密闭空间中气体的性质。
四、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空气的作文,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或者完成书上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如何?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环节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讨论,让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
3. 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巩固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及物理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方法:
以问题导向、实验演示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出问题:什么是空气?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2. 讨论:让学生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引导他们思考。
二、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一根燃烧的木棒放入试管中,观察燃烧现象。
2. 讲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和燃烧的必需气体。
三、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过氧化氢加热,观察氧气气体的生成。
2.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法等,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支持生物呼吸和燃烧。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1. 实验演示: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醋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
2.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用于饮料制作、消火等领域。
五、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演示和问题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加深对化学空气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
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 了解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如何检测氧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
2. 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介绍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 强调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20分钟)
1. 使用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进行检测氧气的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氧气的存在及检测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
2. 强调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写一份关于空气组成及氧气重要性的小结。
2. 带回来下节课需要的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检测氧气,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中有哪些元素?人是否需要这些
元素?为什么?引出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空气的组成(15分钟)
A. 进行实验,将空气通过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分析管分别放入氢气,观察气体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3. 学习空气的性质(15分钟)
A. 进行实验,用空气和火柴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和灭火的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
引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
B. 教师讲解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4. 空气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5. 拓展练习(5分钟)
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大自然。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情景导入【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
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问题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易操作,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讨论交流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1.实验一(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
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
【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氧化汞汞十氧气。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逐字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3. 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3. 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气等。
空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环境,它的组成和性质对生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余是稀有气体和少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氮气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氧气则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
3. 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具有压力、弹性、可压缩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如气体燃烧、气垫制动、潜水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掌握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空气的物理性质。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五、课后作业:1. 思考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 记录一天中观察到的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总结空气的物理性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六、教学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建议。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及时解答。
3. 教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总结,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和优化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初中化学空气教材教案
课程名称: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适用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掌握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3. 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
3. 空气中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4. 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准备一瓶空气,并向学生展示;
2.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二、学习(25分钟)
1. 讲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讲解空气中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3. 展示实验:通过燃烧蜡烛,让学生了解氧气对火焰的作用;
4.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练习(15分钟)
1. 练习题: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为多少?氧气的含量又是多少?
2.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验数据来回答问题。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强调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空气的作用和应用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
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思考、动手实验,增强学习效果。
化学初中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3. 理解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4. 能够分析空气的组成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1. 空气中其他成分的介绍和作用2. 空气中微量气体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和实验原料3. 教学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清朗的天空图片,向学生引导空气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它由什么组成。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空气的性质:空气是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的气体。
三、介绍空气中的主要成分(15分钟)1. 氧气: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和呼吸。
实验展示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2. 氮气:氮气占据大部分空气的成分,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介绍氮气的性质和作用。
3.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对环境有害的气体,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介绍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影响。
四、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增强他们对这些气体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复习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性质,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课外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的空气成分,如氩气、氦气等,及其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巩固和拓展知识,可以设计更多生动、趣味的实验和活动。
初中化学空气优质课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及优质空气的重要性
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主要气体的含量。
2. 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3. 了解如何保持和改善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组成和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全球空气污染地图,引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中都有哪些气体吗?空气中的污染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二、呈现知识点(15分钟)
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和其他气体1%。
2. 空气污染的种类及影响: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3. 保持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少尾气排放、提倡绿色出行等。
三、实验展示(20分钟)
进行一项关于空气质量检测的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对空气质量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每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整理出一些共同的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空气的优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
结束语: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为创造更加清洁的空气尽一份力量。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环保的重视和行动。
同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化学初中空气的教案
课题: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气体的性质;
2. 了解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
3. 掌握空气的净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2. 氧气的性质和作用;
3. 氮气的性质和作用;
4.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
5. 空气的净化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空气的组成及气体的性质;
2. 展示实验:进行氧气燃烧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
3. 小组讨论:讨论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4. 观察实验:观察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
5. 教师讲解:介绍空气的净化方法,如植物光合作用、空气净化器等;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空气清洁;
7.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空气,地球上的生物会怎样?”等问题。
四、作业
1. 查找资料,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及作用;
2. 写一篇关于空气净化方法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馈
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及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初中化学试讲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作用。
3. 能够描述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3. 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作用。
2. 描述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燃烧实验所需物品。
3. 氧气和氮气的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解(5分钟)1. 展示空气的图片,问学生对空气有什么了解。
2. 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讲解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氮气占78%,氧气占21%。
2. 介绍空气是无色、无味、有重量的气体。
三、进行燃烧实验(15分钟)1. 展示燃烧实验器材及物品,解释实验原理。
2. 进行燃烧实验,观察氧气对火焰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
四、讲解空气的净化方法(10分钟)1. 介绍空气的净化方法: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空气净化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净化自己所处的空气。
五、讲解总结(5分钟)1. 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知道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理解空气的净化方法。
同时,通过燃烧实验的进行,学生能够认识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空气,并意识到保护和净化空气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 能够解释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的性质
3.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4.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空气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空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2. 空气中还包含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气体
三、讨论空气的性质(10分钟)
1. 空气具有重量、体积和弹性等特性
2. 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可以支持燃烧和生物呼吸
四、探究氧气和氮气(15分钟)
1. 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我们呼吸需要氧气
2. 氮气是稳定的气体,常用于保存易氧化的物质
五、了解其他气体(10分钟)
1. 二氧化碳:植物呼吸的气体,也用于汽水制作
2. 氦气:用于气球充气
3. 氩气:用于保护气体焊接
六、小结(5分钟)
综合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强调氧气和氮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延伸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行探究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2. 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比如水浴燃烧实验
八、作业布置
1. 撰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 收集一些关于空气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解释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及其意义。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全册
一、认识空气
1. 什么是空气?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混合物,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2.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含量
氮气:约占空气的78%
氧气:约占空气的21%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的0.04%
其他稀有气体:约占空气的0.96%
二、实验: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测
1. 氧气的检测
实验原理:将一根带有燃烧物的火柴放入空气中,观察其燃烧情况。
实验结果:火柴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 二氧化碳的检测
实验原理:用石灰水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
实验结果: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三、空气的应用
1. 植物呼吸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2. 吹起气球的氧气
四、小结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应该明白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认识到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综合训练
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的多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空气的多少?
2. 怎样检测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火灾现场常用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气体?为什么可以起到灭火作用?
附:课后作业
1. 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做好笔记;
2. 完成教科书上相关知识点的练习;
3. 研究其他实验方法,了解更多关于空气的知识。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篇一: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教案教材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课题1 空气课题分析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课时分配:1课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1)投影仪、挂图(o2、n2、稀有气体的用途);(2)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
2.学生用具:空气发现史的资料、稀有气体用途的资料、大气污染的漫画等等(详细内容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我们周围存在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即空气,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推动,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导入二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危及人们正常生活的地步。
许多城市每天都要进行空气质量报告,以便及时控制污染程度。
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我们也应了解这一情况,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应努力学习,将来用科学的力量来改变现状。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从我们周围的空气来开始学习。
推进新课[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分析]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图片展示]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实验]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尽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
结论: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讨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结论]该实验中,水面上升达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被消耗掉。
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如果还有氧气,红磷还能继续燃烧。
[分析]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五氧化二磷红磷+氧气??[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过渡]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
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分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
[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只说明这是一种表示物质的符号就可以了]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举例]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分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回答]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不活泼。
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这一性质。
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2.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过渡]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你能从下面的讨论点燃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讨论](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结论] (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
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却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提问]通过日常生活对空气的观察及上面的讨论,并结合物理性质的概念,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吗?[回答][过渡]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就是稀有气体。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
3.稀有气体[分析]稀有气体曾叫做“惰性气体”。
这是由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人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普遍认为这些气体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些惰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于是又把它们改作为稀有气体。
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
[思考]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
[回答]①可用作保护气;②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可用于激光技术。
[思考]除了课本上讲到的稀有气体的用途外,谁还知道稀有气体的其他用途呢?[回答]①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等场所所用的灯里充了氙气,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强光,因此叫做“人造小太阳”。
②航空、航海的指示灯里充入了氖气,通电时发出红光,这种光能穿透浓雾。
[总结]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和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稀有气体具有如下用途:(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分析]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 m3—16 m3。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
四、保护空气[分析]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
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
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图片展示]大气污染[讨论]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结论]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都属于大气污染。
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思考]假如你当了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回答]1.大量植树造林。
鼓励市民种草养花。
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
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
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车用乙醇汽油。
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课堂练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d.稀有气体有广泛用途答案:1.b 2.c[课堂小结]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
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2.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3.稀有气体(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四、保护空气布置作业1.上册课本p33习题3、5、7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白酒c.米醋d.干冰3.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