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化中心地块分析20090805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2
天津文化中心调研报告调研地块A区此次调研我选择了天津文化中心的A地块,也就是银河公园的三天月广场。
天津银河公园坐落于河西区友谊路上,采用日本川口卫建筑构造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三天月”方案。
银河公园采用独特的平面半下沉式设计、立体灯光效果设计、园林绿化造型设计、游人需求服务设计等。
特别是公园主体建筑“三天月”广场的灯光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夜晚犹如三面银光闪闪的弯月降落地面,卫星拍摄的画面不用任何技术放大,也可清晰识别,名副其实地成为天津市标志性建筑。
环境质量2001年10月,本市开始向世界征求银河公园的设计方案。
这是本市继天津博物馆后第二个向国际公开招标的项目,10个竞标者均为世界一流的设计所,其中包括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设计所。
10个方案个个新颖独特,个个优秀漂亮。
市委、市政府研究后,将最后的决定权交给了专家与群众。
经过来自全国的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由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民意评选等程序,最后日本川口卫建筑构造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三天月”方案以全票绝对优势取胜。
外部空间银河公园由满月、母月、子月构成的三天月广场;高50米的满月塔;八个功能各异的小广场,以及公园内璀璨的万盏明灯,巧遇天成“三五八十”的有趣数字,成为本市“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实现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广大市民对“三五八十”四大目标的提前实现,给天津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切感受,表达了全市人民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目标,开创天津更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力量。
三天月广场位于整个公园的中心位置,总面积2.99万平方米,由满月塔、满月湖、母月穹顶、子月穹顶、母月广场、子月广场以及中心广场构成。
文化娱乐活动母月广场、子月广场比邻而居,相映成趣;母月穹顶、子月穹顶由特制玻璃组成,总面积分别为2200平方米和6000平方米。
满月湖面积1960平方米,湖中矗立着作为银河公园象征的满月塔,塔高51.25米,共15层,配以长空利剑灯,形成整座公园的制高点,游人可沿双重螺旋式楼梯攀登到塔顶凭高远眺,一览公园美景。
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公示天津市文化中心总平面图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稿)近年来,围绕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单体面积较小、功能不完善、布局相对分散等问题。
为适应天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现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天津城市形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天津市文化中心,要求以“文化、人本、生态”为主题,坚持一流水平,运用先进理念,博采众家之长,将其建设成为天津的标志性区域。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高水平、高起点搞好文化中心规划设计工作,市规划局从去年5月份开始,先后组织实施了文化中心区域城市设计方案与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专家评审、方案优化等工作。
历经一年多的时间,邀请了30多家国内外一流的文化建筑设计单位参与设计,征集到了100多个设计方案,进行了20多轮的深化完善。
为了保证设计方案优中选优,邀请16名院士和著名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文化中心各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评选。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天津决定规划建设文化中心具有战略眼光。
通过国际征集进行高水平的设计比选,使天津市文化中心项目的规划设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市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先后多次现场办公,听取汇报,深入讨论研究。
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审议。
总体城市设计天津市文化中心总体鸟瞰图文化中心规划建设项目位于河西区,区域西侧与迎宾馆和天津大礼堂毗邻,东至隆昌路、南至平江道、西至友谊路、北至乐园道,用地总面积90公顷。
该区域环境优势明显,现状有中华剧院、科学技术馆、博物馆、银河公园等重要公共设施。
2008年,通过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比选,确定了文化中心区域的整体布局。
文化中心区域的总体城市设计是,利用银河公园与现状乐园的绿化、湖面形成开敞空间,从天津大礼堂向东延伸景观轴线,在轴线底景布置天津大剧院,面向湖面,与水景相映成趣。
天津文化中心天津文化中心,是位于中国天津市的一座涵盖文化、艺术、教育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场所。
作为天津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天津文化中心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还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
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天津文化中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主义和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天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整个建筑设计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同时在细节处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耳目一新。
建筑外观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使整个文化中心显得通透明亮,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文化活动与展览天津文化中心每年都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包括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天津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与培训天津文化中心还开设了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为对艺术有兴趣的市民提供学习机会。
这些培训班涵盖绘画、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帮助学员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技能水平。
通过这些培训,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得以涌现,为天津市的文化事业培养了新的力量。
未来展望随着天津文化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未来,天津文化中心将继续秉承“传承传统、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更多优质的文化活动和展览,为天津市的文化事业注入更多活力与活力。
天津文化中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是一座凝聚着城市精神与文化自信的象征。
通过不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它已成为天津市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魅力。
愿天津文化中心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城市的文化事业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浅谈天津文化中心景观配套工程生态水系统应用摘要:天津文化中心位于天津市核心区域,毗邻天津市委市政府、迎宾馆及天津市大礼堂,总占地面积约90公顷,是天津市重要的”城市会客厅”及市民休闲娱乐中心。
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民心工程。
工程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5月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
天津文化中心景观配套工程依托新建的天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阳关乐园以及银河国际购物中心六大建筑,为建筑营造高品质的公共景观空间,它包含铺装、绿化、景观照明、生态水系统、音乐喷泉、雕塑小品等内容,以“文化、人本、生态”为主题,采取“一湖,一轴,三区” 的规划结构,打造集文化展示与传播、休闲娱乐、商业购物于一体的城市名片。
在天津文化中心前期规划设计期间,水务局排管处对表示,文化中心周边市政雨水管线已经接近饱和状态,仅能勉强容纳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及银河购物中心建筑雨水排放,新建公共广场及地铁顶板区域绿地(约30万平米)排水无法容纳。
受到地铁5、6号文化红心站建设制约,地铁建设期内无法新建雨水管线。
为了保证雨水的合理利用以及汛期的错峰排水,设计师们很好的利用了文化中心占地约10万平米的中心湖,在地下建设雨水收集模块及雨水泵房,通过收集、利用、错峰排放,保证了汛期文化中心降雨的安全及雨水的利用。
雨水管理的精致设计,优美的水体景观,舒适的休闲环境,多功用的城市空间,人性化的公园设施、交通组织,所有这些细节共同营造了一处天津城市之中供人们游览和探索的好去处。
关键词:天津文化中心;生态雨水系统;中心湖;湿地、雨水收集模块、线性收水沟天津市作为一座海滨城市,位于北京东南方向,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形成了京津半小时经济圈。
作为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国际货运和物流中心,并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
在这里,干旱、严酷的气候条件并不能有效地防御洪水的侵袭,需要保持较高的地下水位以防止海水的倒灌。
文化中心1.0 天津文化中心城市设计Cultural Center 1.0Urban Design: Tianjin Cultural Center总平面图201020121.迎宾馆2.津河3.文化公园4.梅河5.绿道6.复兴河7.林荫大道8.卫津河地铁线地铁站三线相交地铁站规划展示中心开放空间连接地铁系统12345678天津文化中心解析爆炸图绿地渗透开放的公共文化鼓励和引导公众进入,文化设施的布局与城市绿地的整合联动,鼓励城市公共活动的交融,提升了该地区的城市活力。
人行系统岸线、绿道、广场、林荫,划分一系列户外活动场所。
弧形轴线勾画出中央湖面的北侧城市步道,与市民广场岸线、南岸文化公园、西岸自然生态公园与东岸城市舞台亲水空间互为因借。
空间布局文化中心空间布局以湖为核心,以水体、绿植为主进行园林式布局。
地下连通地下空间作为整体进行开发。
1.地下车库出入口2.能源站3.地下车库4.地铁站点1122334211天津大剧院︱总建筑面积9万m2,地上5层,地下1层,高32m,由综艺剧场、音乐厅和多功能厅3座独立使用的体块组成,其中综艺剧场1600座,音乐厅1200座,多功能厅400座。
开阔舒畅的室外临水平台,提供了一个半室外休憩、观景及远眺空间,非常适合搭设临时舞台、提供灵活的表演场地,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舞台。
天津大剧院与自然博物馆位于湖区的两端,自然博物馆为碟状造型,从地面缓缓升起,大剧院如同一片云“悬浮”在大地景观之上,形成了形式上天与地的对话。
“大跨度、长悬挑、重吊挂”相结合的结构体系,解决了超大悬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示范性。
天津市文化中心社会效益评价摘要:文章基于调研资料的分析,通过模糊评价法对天津市文化中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天津市文化中心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的结论。
关键词:天津;文化中心;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天津经济的稳健快速增长,现有文化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丰富人们生活,加强文化建设,改善现有文化设施布局,区域分散、功能体系不健全、占地面积较小等问题。
2008年天津决定进行文化中心建设,经过4年努力,文化中心于2012年5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
文化中心开放以来,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休闲活动场所,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本文将对天津文化中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一、天津市文化中心概况天津市文化中心处于河西区,占地面积大约90公顷,与坐落在西侧的天津大礼堂毗邻,东、南、西、北分别以隆昌路、平江道、友谊路、乐园道为界。
文化中心在原有中华剧院、科学技术馆、博物馆(现为自然博物馆)等建筑设施基础上,增建天津大剧院、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形成文化产业带。
(一)场馆简介1. 天津博物馆新建天津博物馆约32000平方米,共策划14个展览,其中包括5个文物专题陈列、4个文物主题陈列,共展出文物5000余件(套),一、二级展品占70%。
开放一年就吸引了近80万观众。
天津博物馆新馆的硬件设施一流,展览特色鲜明,是人们了解天津历史、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好去处,也成为本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2. 天津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坐落在博物馆与图书馆之间,该馆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集展示、保管、收藏、征集、研究、培训、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
天津美术馆开馆一年来共举办2个常设展,承办了近50个精品艺术展,累计展出作品1万余件(套)。
同时,举办了130余场文化活动,出版6本展览图录及馆刊。
展览更新的频度和广度达到国内同等美术馆先进水平,累计接待观众近60万人次。
天津美术馆对于积淀天津文化底蕴,提高市民文化艺术素养的作用日益突出。
2008天津房地产市场年终回顾与09年预测(doc 9页)2008天津房地产市场年终回顾与2009年预测1、宏观环境分析2008年前三季度天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623.93亿元,已经相当于2007年全年GDP (5050.40亿元)的91.6%,第一季度天津地区生产总值为1230.63亿元,第二季度为1721.25亿元,第三季度为1672.05亿元,天津市GDP增长水平仍保持平稳。
开发。
2008年1-10月天津商品住宅施工面积为2925.05万平方米,环比2007年同期的2910.3万平方米仅上涨0.51%,为2002年至今以来涨幅最低的一年。
08年由于受动荡的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条款的影响,房地产受到波及影响较为严重,因此施工面积并未延续数年来的上涨趋势,仅与去年持平,2008年1-10月天津商品住宅竣工面积为498.14万平方米,环比2007年同期的514.26万平方米仅下降3.13%。
2008年内市场销售遇冷,使得市场目前供需不平衡,而开发商也将由于资金压力等因素放缓施工进度和减少新开工面积。
2、 2008年1-11月商品住宅市场行情2.1 市场成交量表现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2008年1-11月天津市商品住宅共成交458.04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将近50%。
纵观08年天津商品住宅市场,只有3月成交量达到了50万平方米以上,11月成交量接近50万平方米,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减少将近一半。
2008年天津商品住宅市场进入调整期。
2008年1-11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区域分布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从各区域结构来看,2008年1-11月,近郊四区成交面积在全市成交量占了较大份额,自3月以后月成交量均保持在10万平方米以上,且在11月达到了08年最高月成交量17.65万平方米,数月来一直保持四区域中成交量最多;市内六区成交量相对较为平稳,3月最高达到了14万平方米以上,其他月份成交量在6-10万平方米间波动;滨海四区成交量高峰出现在3-6月份,近几月保持在6万平方米左右,但11月份有明显增幅;远郊五区县除2月成交量低于4万平方米以外,其他月份月成交量均保持在6-14万平方米,10月由于保利项目的热销使得成交较为突出,在震荡中小幅增长。
天津文化中心调研报告天津文化中心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适应天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体现城市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规划建设的工程,是提升天津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实际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
天津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是天津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及公益文化场所、城市公园、市民休闲中心、青少年活动场所为一体,是文化展示、交流、休闲、消费最集中的区域,是天津标志性文化建筑群,同时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文化休闲中心。
[1] 规划布局结合地区环境,从用地西侧现状天津大礼堂向东引伸弧线形景观轴线,在轴线底景布置天津大剧院。
紧临大剧院西侧设置了中心湖面,并利用现状银河公园与天津乐园,共同形成以绿化、水体为主的中心标志区开放空间。
该区域综合优势明显,周边发展成熟。
文化中心是天津的一张名片,是天津的会客厅。
我们不希望它美丽、漂亮,而且希望不是一个花架子,能给大家带实实在在的好处。
文化中心开空间总面积33hm2,其中水面图2 交通枢纽布局仅它来放10hm2,绿地12.9hm2。
以水、绿化等自然元素为载体,结合高品质建筑群,营造了一个以文化、生态为主题的具有天津文化特色的“城市客厅”, 为市民创造了宽松而有活力的文化氛围,提供了丰富的人文体验,继承并弘扬了城市文化,表达了对生态文明的向往,将为生态城市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文化中心如此广阔的开放空间面积,造就了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可同时容纳很多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和游客。
整片文化中心与外部的通达沟通也相当成熟,体现以人为本的交通组织,有5个机动车入口和十个非机动和行人入口。
通过完善周边地区路网,在文化中心周边形成了“三横四纵”的路网骨架,以实现进出车流顺畅。
,4条轨道线服务于文化中心,包括:连接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的市域轨道z1 线,服务于中心城区并形成环线的地铁m5、m6 线以及中心城区的m10线。
贯彻“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原则,将现状越秀路改为下穿隧道,保证其通行能力的同时实现地面步行系统的连续性;将广东路延长线作为内部道路,与建筑沿街辅路共同形成外围环线,沿线设置建筑与地下车库入口以及出租车落客点,作为城市与建筑、车流与人流之间的缓冲带,减少了对外交通压力,实现了内部步行系统的独立性。
g.g.shen 2012年5月天津文化中心•天津市文化中心,是位于天津河西区,它的四至范围为:友谊路以东、隆昌路以西、乐园道以南、平江道以北的整个区域,总占地面积约90万平米。
这里早先都是预留的空地,是少有的大面积施工而不用拆迁的工程。
•天津市文化中心的项目包括天津图书馆、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大剧院、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银河购物中心、生态岛等。
•原有场馆有天津博物馆、中华剧院、天津科技馆。
其中,原天津博物馆将改为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新馆址。
•以前天津的文化设施都不很完善,这次是来个大改观。
现在是硬件上去了,但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恐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天津文化中心总平面图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乐园天津大剧院中华剧院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原博物馆)国展中心天津科技馆天津文化中心夜景天津博物馆•新天津博物馆的设计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何镜堂团队负责设计,以“世纪之窗”的概念为原点。
“世纪之窗”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贯穿整个建筑,既是展览空间,亦是容纳各种公共活动的“城市殿堂”。
建筑在北侧开端,主入口以宽50米,高17米的6层冲门叠涩形成深邃的入口空间,引导公众从中心湖面南岸进入宽30米、长80米、高14米的“时光隧道”,即公共大厅。
•新建的天津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基本陈列、引进展览、学术交流、文物库房及办公等,年接待能力150万人次。
馆内将建设1个序厅和16个独立展厅,同时,1.4万平方米的文物库房能充分满足馆藏需要。
•建筑设计以“世纪之窗”为空间主题,尝试再现天津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
“世纪之窗”是“回顾天津设卫建城600年的文明之窗”、“再现中华百年看天津的历史之窗”和“展望天津美好前景的未来之窗”。
建筑内部空间富有特色,特别是历史大厅以逐级上升、层叠错落的中庭空间,形成强烈的纵深感,仿佛时光隧道,依次连接古代、近代、现代展厅,带领公众游历天津的文明和历史发展。
天津文化中心调研报告天津文化中心,是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市级行政文化中心,四至范围为友谊路以东、隆昌路以西、乐园道以南、平江道以北的整个区域,总占地面积约90万平米。
天津市文化中心的项目包括天津图书馆、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大剧院、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银河购物中心、生态岛等。
我们组主要针对D区进行了调研。
D区位于天津图书馆,天津博物馆和天津美术馆三大主建筑之前,东西联通天津大剧院和天津自然博物馆,北临人工湖,主要绿化面积位于人工湖沿岸和三大建筑周围,场地平坦,视野开阔,整个文化中心几乎一览无余,为大量的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
因为位于主建筑之前,D区并未喧宾夺主,而且为参观者和游客提供了很好的交通和疏散空间,又临着宽阔的湖面,并无丝毫拥挤感整体氛围轻松和谐,衬托的主建筑。
因为该区域为主要游览与疏散的通道,所以并无文娱基础设施,游人在此区域也主要为拍照留念和欣赏主建筑,会有当地居民在此跑步和散步。
场地虽整体开阔,但靠近湖面有渐渐深入湖面的台阶和绿化带,而靠近主建筑又有为主建筑服务的标识牌和绿化带,还是有一定的层次感。
大量的游人也为空间提升了积极活力度。
D区景观优美,位于美术馆前靠近湖边的“C”型雕塑立体感很强,几乎从每个角度看都可以呈现C型,而且为culture的首字母,十分切合文化广场主题。
湖边的台阶渐渐深入水面,增强了景观的亲水性。
D区的草地于树木并不多,可以理解为不影响交通主道,但花卉少之又少,可以适当增加。
经过观察发现D区的公共设施并不是很让人满意,首先D区域东西距很长,路边也没有供休息的长椅,很多游人都坐在主建筑前和湖边的台阶上。
其次,虽有一定的游园导向板,但免费提供的游园小地图,只有进入博物馆内才可拿到,而且写有主建筑名称的导向板紧贴建筑,小而不明显。
还有公厕的问题,从地图上看貌似公厕并不少,但很多参观者都反映公厕难找,向当地保安和工作人员咨询的时候,他们也有人不知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