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双向文化导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房文华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来说明双向文化导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关键词:文化教学;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双向文化导入中图分类号:G6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05-02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文化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已成为了英语教学界的共识。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而跨文化交流者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化身份。
在中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只有通过双向文化导入的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双向文化导入的界定及其关系阐释1、双向文化导入的界定双向文化导入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培养语言学习者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以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为内容,以文化输入与输出相结合方式的一种新型语言教学模式。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文化学习不仅包括目的语文化学习,而且也包括母语文化学习。
双向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洞察力,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
2、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从认知角度来看两种文化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1981)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基本是伴随着语言输入的过程完成的,可理解性输入指i+1,即输入的语言应略高于已有语言的水平”。
英语学习中文化输入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丰富的母语文化知识的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目的语文化。
Nord(2001)也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只有“通过与母语文化的对比,才能更好的理解目的语文化此外,根据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论可知,英语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母语文化是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且是学习目的语文化核心”。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论文化导入对高中英语教育的意义朱文凡阜康市第一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831500)摘 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这一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备受关注,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老师开始以文化导入为依据,不断丰富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及形式,加深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
对此,本文以高中英语教育为分析对象,了解文化导入的具体意义。
关键词:文化导入;高中英语;教育意义1 文化导入对高中英语教育的重要意义英语属于一门应用型的语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高中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逻辑思维框架还不够成熟,外加上我国是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缺乏具体的英语学习语境,学生只能够掌握哑巴式的英语,通过死记硬背来积累丰富的词汇量,个人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不容乐观,与前期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避免这一不足,老师需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有效革新。
其中语言与文化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后者是前者的重要根基,在开展语言教学实践时老师需要以文化作为重要的切入点。
与其他阶段的英语教学相比,高中英语的教学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老师需要以学生文化品格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依据,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实际要求,避免传统教学体系的限制以及束缚。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上,无视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以及认知,学生对高中英语的理解比较浅显,难以实现准确的利用,无法将英语作为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社会各界对学生文化品格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老师需要注重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效践行,其中文化导入则能够有效的体现这一教学要求。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分析学生所遇到的困境,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针对性导入不同的文化内容及文化形式,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以及认知,让学生能够以文化背景的分析为依据,对英语进行主动的学习以及灵活性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1. 引入背景知识: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文化内容。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或实物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所学的文化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2.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文化导入,例如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模拟实验等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3. 文化对比: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一个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所熟悉的文化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文化。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其他文化的背景。
4. 文化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文化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
可以使用具体而详细的例子,展示文化特点和习俗,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来呈现文化内容,以提供更多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并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化背景。
通过观看视频、听取音频或观看图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背景,并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6. 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是一个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导入中,通过互动交流来加深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通过使用以上的文化导入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阅读中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文化背景是语言教学最大的障碍,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文化的导入关系着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重点围绕在教学中如何导入英语文化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文化背景文化导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学思想形式化的弊病,教师只着重对单词与文本概念的灌输,以死记硬背作为主导教学模式,配合单一枯燥的口语训练,在降低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造就了学生呆板的学习思路。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渗透教材知识,更要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现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原则1.关联原则语言是一门艺术,在当前世界上已知的五千多种语言中,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虽然各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却始终保持着本质的差异。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很难将中英文化的差异全部呈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遵循文化导入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适度原则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建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的,文化导入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导入文化背景需遵循适度原则,以确保通过教学使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批判原则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取材于各种英文原著,原著中的英语篇章是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而编者在选择和编辑英文课文时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为导向,因此教师在导入文化背景过程中,需遵循对教材的批判性原则,使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文化差异。
二、课前营造文化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是融入人文思想,加强学生对英语背景文化认识的重要举措。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局限在语言的内部形式,诸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用法的讲解。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实行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使更多的教师意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英语文化导入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文化方面的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提出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以及导入的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早在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就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sapir,1921)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因而学习语言时不可忽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局限在语言的内部形式,诸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用法的讲解。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实行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使更多的教师意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也必然会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
比如文化中的一些习语。
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的构成整体意义。
例如:“meetone’swaterloo”是“一败涂地”的意思(waterloo“滑铁卢”是比利时中部的城市,1815年拿破伦(napoleon)的军队在此地大败。
)因此,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理解上的障碍。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两者密不可分。
因此,文化导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要将其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现代英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主要来自课堂,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更谈不上交际能力的培养了。
英语教学往往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概括大意,分段讲授单词、词组、句型结构,以及相关语法等,让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学到的只是机械化的、公式化的语言。
学生的书面作文常常是语句生硬、别扭,前后不连贯,语意不清晰。
学生们常用汉语的句式套装英语的词汇,写得不伦不类,即常说的“中国式英语”。
因此,在教学时如果能结合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或将文中的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就必将会改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素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对文化的导入,能够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在对外交流中产生误会,甚至冲突。
因此,教师应加强文化意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注意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和认同感,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交际障碍。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融合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拓宽眼界、开拓思路,借鉴西方优秀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修养,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
1002020年17期总第509期ENGLISH ON CAMPUS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导入分析文/段江群英语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样,其中语篇教学是比较重要的,这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素质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语篇教学中教师没有在文化背景的导入方面充分重视,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面对新课改发展要求,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多角度出发,注重文化背景导入,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动力支撑。
一、深挖教材内涵,促进理解文化背景英语语篇教学中对文化背景的导入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加强重视,要注重对教材语篇内容的深入研究,以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带领学生共同进入到语篇教学氛围中去,从而导入文化背景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题范围以及语境要素,教师在语篇教学当中要让学生把握阅读主题内容,帮助学生深度的理解语篇当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对不同文化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认识。
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为语篇教学质量提升以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强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如语篇教学中为学生呈现After the year1066,the next episodemost people remember is the Crusades.There were a series of wars in which armies from all over Europe tried to snatch the“HolyLand”from the Infidels.内容,其中就涵盖着英国的历史文化,如果学生不了解英国的历史背景,理解起来就会遇到麻烦,以教材语篇内容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就能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语篇文化背景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灵活教学,插入文化背景内容英语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语篇内容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语篇内涵,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文化背景内容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的应用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新英语课程目标亦要求英语教学突出课程的人文价值,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强调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求较高水平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得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文化背景导入。
一、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本质差异就是文化的差异。
英语教学从语音、词汇到表达都渗透着异国文化的色彩。
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其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异国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
正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所言:“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
”众所周知,我们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向来以语言形式的准确见长,做语法题十拿九稳,可在交际时他们的语用能力参差不齐,且往往会出现错误。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文化渗透”。
文化内容可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而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讨论主题及一个交际项目。
三、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文化能力,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导实现目标的教学原则。
一般而言,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实用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文化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
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之全盘和出教给学生,这必然涉及到一个取舍的问题。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也称文化导入。
英语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导入方式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语言文化文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11-011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媒介。
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的语言,与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 文化导入的内容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
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文化导入多的方法文化导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3.1注释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通过教材进行,因此,在教材中对涉及到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应加以注释和讲解。
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平时很少接触语言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往往会感到费解。
在备课时精选一些典型内容及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他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以增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加深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探究文化导入对高中英语教育的意义发表时间:2020-11-30T11:04:36.2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3期作者:虞孔奔[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虞孔奔龙港市第二高级中学浙江省龙港市 325802【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文化导入的教学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文化导入为主要依据,不断的丰富和拓展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本文首先针对文化导入对高中英语教育的意义展开了探究,继而提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文化导入的措施,旨在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基础。
【关键词】文化导入;高中英语;教育意义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以自我口头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的状态中,且英语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受到文化的熏陶,使得整个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1]。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对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目的,重视学生文化素养、英语综合素养等的培养。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导入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文化导入对高中英语教育的意义分析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文化导入教学的意义重大。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及学习困境等等针对性的导入不同的文化内容和文化背景,强化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促使学生能够以文化背景的分析为依据,对英语开展主动地学习及灵活的应用[2]。
其次,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文化导入还能让学生从表面的英语知识点拓展和延伸至英语知识点背后的文化知识中去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
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
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
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
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
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高中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高中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
即使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
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
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又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a lucky dog”(幸运儿)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
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此外,以《圣经》中的garden of eden(伊甸园)来指代汉语的“世外桃园”,以shylock(夏洛克)来比喻“狡诈者,守财奴”,以strong as a horse来表示“气壮如牛”,after tea的意思是“喝过午时茶”…诸如此类的成语、典故和短语,都是英语民族生产、
生活、宗教、文艺的反映,只有将它们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
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
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三、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
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四、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
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
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
“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
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
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
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上述课堂教学策略仅仅是粗浅的尝试,是很不成熟的。
目前,对高中英语文化导入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教学大纲和《教参》中在这方面还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我们相信,只要广大英语教师和外语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有效地使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