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当前,高考英语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了命题人着重考查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而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正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任务,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简要地做了一些分析和探究,以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为我国培养出更多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同时更好地保留、延续和弘扬中国文化做出贡献。
标签:高中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一、引言2019年下半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落下帷幕,与其相关的一句流行语迅速在网络上传开:“今天你考哪一套花?”当然,这是人们戏谑的说法,但却直观地体现出了今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三套翻译题的内容。
纵观这三套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名花是主题,还有许多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辞藻,例如九朝古都、傲然绽放、砥砺前行等。
再看四级考试的三套翻译题,主题分别是家庭观念、姓名文化和子女教育,其中也不乏“四代同堂”“世代相传”等具有中国特点的词语。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学习不仅承担着介绍西方文化的任务,也担起了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势在必行的。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四六级考试是大学阶段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的考试,但指望到了大学阶段再去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并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是绝对行不通的。
大学英语的教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向来都是高考甚至高中英语教育的风向标,我们必须做好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衔接,从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平稳过渡。
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极其重要的。
1.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备战高考纵观历年高考英语的书面表达题我们不难发现,主题几乎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例如给你的外国朋友介绍去中国家庭做客的习俗、邀请外教到你家共度新春佳节、给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外国朋友介绍一个中国历史人物等。
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渐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而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高中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尤为重要。
英语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渗透原则1. 知行合一原则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也必须如此,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 贴近生活原则英语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中华传统文化也应该贴近生活,与之相结合。
在讲坛课或课堂讲解中,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或实用的经验,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学以致用。
3. “以小搏大”原则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要在英语教学中全面深入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恐怕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小搏大”的原则,选取一些富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探讨。
二、渗透策略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种策略:1. 建立情境情境是语言的载体,通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文化内涵。
如可以将学生带到景德镇瓷器博物馆参观,以此来了解中国的瓷器文化。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图像等来了解这一文化。
2. 利用广告广告语言短小精悍,常常反映了当代文化的特点。
通过分析一些中文广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如“佳节送礼,美满高雅”或“吃得好,穿得好,才有面子”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礼仪之道和物质文明之美。
3. 利用课外阅读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丰富的阅读材料,但对于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来说,有些许不足。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外读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4.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26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文/彭艳峰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英语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英语;传统文化;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文化渗透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 高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现状1.1 英语教材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比例小纵观当前各个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可以清晰发现:教材多以外国节日、生活习俗为主,反观中国本土文化的介绍却非常少,导致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层。
而且体现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薄弱,难以将英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1.2 教师的传统文化渗透意识低下灌输式是教师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单纯的为学生介绍英语知识,即便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介绍,也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挖掘其发展历程和内涵,导致学生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从上述种种情况分析来看,虽然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教师传统文化渗透意识低下是导致高中生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主要因素。
2 高生”文化失语”的表现及具体原因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高考,并非作为交流的工具。
此外当今高中生本身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就很少,更不知道如何用英文去表达。
比如在世界各国建立的孔子学院,学生都不知道英文名字,更不要说为外国朋友介绍孔子的理念了。
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1)英语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就很少;(2)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仅仅教给学生学习和取得分数的方法,很少涉及文化内容,进而严重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而且纵观当今各个版本的英文教材, 基本都是西方文化的介绍,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3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3.1 强化学生英语词汇积累教师要深入中学生,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拓宽学生词汇量,并和学生一起制定词汇 练习计划表,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更是
学生接触外部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
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
1. 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中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它不仅涵盖着教学内容,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教材
内容,例如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
2. 运用多种教学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技巧,例如教学课堂游戏、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在
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将文化知识融入到听力、口语
等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感受和运用。
3. 设计多元化的文化课堂活动
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可以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文化活动
展示、经典诵读比赛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
文化素养。
4. 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要高
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师的文化素养要高,要能够
在教学中自如地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同时也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力。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刘玉双(山东省滕州二中,山东滕州)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英语语言学科的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遇到的最大困扰就是如何提升教学效率。
但从现在高中阶段英语教育教学来看,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外语学习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因此,作者根据多年的英语一线教学经历,对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简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目标要把跨文化交流与英语语言技能作为重点内容。
所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学。
新课改重视对学生文化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优越的环境,帮助学生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家国责任心,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引导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其责任心。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点一滴渗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增强高中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技能,还能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策略及方法(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都非常重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功底。
在以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都是教师先领学生把单词学完,然后一段一段地研究每句话的句子结构和语法,并翻译成汉语,最后让学生背诵文章或重点句型。
坦率地说,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机械化,重点都放在了词汇、语法和翻译方面,基本上没有考虑到文化意识层面的教育。
为了改进这方面的问题,在阅读课上,英语教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意识,让学生既学会单词和语法,又能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处。
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导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1.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丰富的价值观念,包括孝道、忠诚、礼貌、谦逊等。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对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底蕴的深厚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诗词、典故、传统节日等,这些文化底蕴的深厚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3. 国际视野的开拓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了解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1. 语言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成语、谚语等方式,来进行语言运用的教学。
通过教授中国古诗词,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还能了解诗词背后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2. 作品赏析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选取一些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英文作品进行赏析。
通过分析英文小说中的中国元素,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3. 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与外国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
4. 历史探究通过历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5. 艺术表演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邀请文艺团体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可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讲座,提升教师的文化水平和国际视野,从而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
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要注重内容的选取。
可以通过英语课文的选取,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融入教学内容中。
通过精读和泛读,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可以通过选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教学。
通过讲述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饮食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
也可以通过中国历史的讲述,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渊源。
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领悟。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要注重方法的选择。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广泛有趣的文化活动,如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民间音乐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文读物;对于擅长艺术的学生,可以组织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活动。
也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
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外活动的引导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可有效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中英语教学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应注重文化渗透,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就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进行探讨。
二、文化渗透的重要性1.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培养国际视野: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国际视野。
3.促进多元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文化渗透的方法1.教材选择:选择包含丰富文化内容的教材,如涉及不同国家的历史、风俗、文学等,使学生通过学习接触到多元文化。
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文化节、英语角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英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4.师生交流: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针对性地进行文化渗透。
5.利用现代技术: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影、纪录片、网络课程等,生动展示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案例分析以高中英语教材中关于圣诞节的文章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圣诞节的起源、风俗习惯、圣诞歌曲等,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中西方的圣诞节文化的异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五、结论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和利用现代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文化渗透。
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将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更丰富的语言学习体验。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浙江省奉化中学吴碧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着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意识”一项目标要求以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明显增加。
为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以外,还得加强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只有熟悉英语使用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英语这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文化渗透的内容和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
《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八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极其文化内涵;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二、文化渗透的途径和方法1、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单元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
2003年秋季开始推广使用的人教社新SEFC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对文化内涵的覆盖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名胜古迹等等。
许多课文充满跨文化交际信息。
教师可结合课文,更新观念,将文化教学列入教学目标,使文化教学有计划、有阶段、有层次地进行;灵活地在任一个环节: warming up,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integrating skills甚至grammar 适时地渗透文化意识;把课堂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大舞台、主阵地;同时把握好文化渗透的度,坚持实用性,切忌泛,太多太广学生不易接受;运用多种途径,与教材同步,有系统地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讲英语国家。
词汇渗透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的和时代的变化;透过它,我们便可窥见一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在新SEFC1A Unit 1 Friends的Language study中有一句:Many people keep dogs as pets because dogs are regarded as loyal friends to people.此句中提到养狗当宠物,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那是西方人的行为。
在英语词汇中更可见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青睐。
如:lucky dog (幸运的人),big dog(大亨,要人),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国人现有玩宠物,但以前大多养狗为看门,故受到的待遇就不如“洋狗”,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
再看SEFC 1B Unit 13的Speaking中:Dr. Yang: Was the peach ripe or green? You ought to be careful with fruit. 此句中green不表示绿色,而是未成熟之意。
在此,教师可渗透几个常用英汉色彩词的含义。
如:中国的红茶,英语black tea, 而非red tea。
红糖是brown sugar, red meat 指牛羊肉,white meat指鸡肉和鱼肉。
在学习时切不可望词生义,引起交际误会。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报道,中国有一种白象牌电池,质量性能都很好。
厂家在外销时把产品的名字译为White Elephant,结果外国人都不想买他们的电池,因为在英语中White Elephant比喻为大而无用的东西。
语法及习语渗透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由于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然受到语言使用者心理上、社会上的影响。
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习惯和习语。
先看99年上海的一道高考题:――You’ve won the football game. Congratulations!--- .A.It’s nice of you to say soB. We’re really luckyC. No one else could do itD. Oh, not really按照中国人的交际风格,谦逊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总是喜欢贬低自己或是对事情予以,要不然会被认为狂妄。
而西方人喜欢说话直截了当,他们相信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所以碰到别人称赞表扬自己时,只要表示谢意就是礼貌,故此题答案A。
又如:1B Unit 15 The Necklace Reading 中Jeanne: (Looking at the other woman) I’m sorry, but I don’t think I know you.汉语说:“我想我不认识你。
”英语中要说:“I don't think I know you.”而不能说:“I think I don’t know you.”再如:别人问你:“You didn't win the basketball game yesterday, did you ?”(你们昨天没有赢场蓝球赛,是吗?)如果赢,答案是肯定的,你要回答“Yes , we did.”(不,我们赢了。
)而不是“No , we did .”(不,我们赢了。
)英语这种否定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截然不同。
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阅读积累,拓展视野阅读教学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恰恰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新教材每个单元就一个话题至少有两到三篇的阅读文章,里面涵盖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有些阅读课文本身就是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不仅要要求学生理解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懂得包含一定文化背景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增强对文化的敏感性,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如在学习SEFC Book 1B Unit 14 Festivals的阅读课文时,其中谈到宽扎节的由来时,教师可适当插入美国的黑奴历史,推荐学生去阅读英文简写本《根》一书。
此外,教师在完成单元阅读教学任务外,还可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选择与单元话题相关的难易相当的阅读材料作为泛读,通过阅读来拓宽文化知识。
如新教材有不少单元涉及文学艺术方面的话题,由于学生对文学一般都比较感兴趣,故教师可因势利导,适时地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入一些英文名家名作,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鉴赏力和文学修养。
2.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课外英语学习环境,拓宽文化习得渠道高中学生处于成长的旺盛期,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是无限的。
仅仅依靠课堂的文化渗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扩展文化教学渠道,引导学生学好异国文化,促进交际。
创设交际情景,渗透口语文化学英语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是让学生沉浸与语言情景中。
作为英语教师要设法营造英语学习环境,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使用语言的条件。
学校里碰到学生问一句:“How are you?”开始学生会用教材中学过的“I’m fine. Thank you/ Fine, Thanks. 来答。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还可用:“I’m OK.”“I’m all right.”“I’m not very well.”“I feel terrible.”“I’m ill.”等。
又如在分发作业时,教师可故意说“Here you go!”(你自己来拿) 代之以“Here you are!”还有象“No way!(没门)”“I did it./ Got it.(我得到了/我做到了/我成功了)”“Told you that so.(早就告诉过你)”“Just kidding. (只是开玩笑)”“You can make it.(你能行)”等常用的而没有在教材里出现的口语教师要经常性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说,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口语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结合多媒体,丰富渗透途径多媒体教学已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它以生动、具体、丰富的姿彩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通过听英语广播,观看原版英语电影等形式,直观地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提英语听力水平。
如:在学完SEFC Book 2B Unit 12 Jules Verne 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一文后,让学生观看《海底两万里》原版影片,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促进了英语学习。
我们学校高二年级每周一次播放“空中英语”录象,其新颖、地道、时尚的语言材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布置研究性任务,合作学习,体验异国文化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Learn by doing.”在做中学。
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适时地布置一些实践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外国文化。
如在学完1B Unit 18 New Zealand之后,要求学生以4、5个人为一组,用英语设计一份新西兰7日游的海报。
要能体现新西兰的主要特征和文化气息。
在完成此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新西兰的了解,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取长补短,促进了同学友谊和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
结束语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持之以恒,要把握文化渗透的时机和度。
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要求教师有教高的文化素养。
因此,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吸取营养,补充新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英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部门2003年7月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高一、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