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5
Elements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主讲:董霞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Email:xdong@办公地点:西二楼东207参考教材《现代控制工程》王军平董霞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教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机械类)何钺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现代控制工程》(第三版)Katsuhiko Ogata著卢伯英、于海勋译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的控制理论。
之所以称其为现代控制理论是与经典控制理论相比较而言的。
1.1 控制理论发展简史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控制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这种阶段性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
并且,这三个阶段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它们各有其应用领域,并还在不同程度地继续发展着。
控制理论中反馈的概念代表性人物:瓦特(J.Watt),于1788年发明了蒸汽机飞球调速器。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动调节系统,由此拉开了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序幕。
控制理论诞生前,人们对于反馈就有了认识。
经典控制理论的诞生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J.C.Maxwell 发表《论调速器》论文,解决了蒸汽机调速系统中出现的剧烈振荡问题;1877年,英国科学家E.J. Routh 建立了劳斯稳定性判据;1895年,德国数学家A. Hurwitz 提出了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1892年,俄国数学家A. M.Lyapunov 发表了专著《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1922年,美国的N. Minorsky 研究出用于船舶驾驶的伺服机构并提出PID 控制方法;1932年,美籍瑞典人H. Nyquist 提出了频域内研究系统稳定性的频率判据;经典控制理论的诞生1940年,H. W.Bode引入了对数坐标,使频域稳定性判据更适合工程应用;1942年,H. Harris引入了传递函数概念;1948年,W.R. Evans提出了根轨迹方法;1948年,N. Wiener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标志着经典控制理论的诞生。
第一章线性离散系统第一节概述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采样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常把采样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统称为离散系统。
一、举例自动测温,控温系统图;加热气体图解:1. 当炉温h变化时,测温电阻R变化→R∆,电桥失去平衡状态,检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其偏转角度为)e;(t2. 检流计是个高灵敏度的元件,为防磨损不允许有摩擦力。
当凸轮转动使指针),接触时间为τ秒;与电位器相接触(凸轮每转的时间为T3. 当炉温h 连续变化时,电位器的输出是一串宽度为τ的脉冲信号e *τ(t);4.e *τ(t)为常值。
加热气体控制阀门角度调速器电动机放大器h →→→→→→ϕ 二、相关定义说明(通过上例来说明) 1. 信号采样偏差)(t e 是连续信号,电位器的输出的e *τ(t)是脉冲信号。
连续信号转变为脉冲信号的过程,成为采样或采样过程。
实现采样的装置成为采样器。
To —采样周期,f s =--To1采样频率,W s =2πf s —采样角频率 2.信号复现因接触时间很小,τo T 〈〈τ,故可把采样器的输出信号)(t e *近似看成是一串强度等于矩形脉冲面积的理想脉冲,为了去除采样本身带来的高额分量,需要把离散信号)(t e *恢复到原信号)(t e 。
实现方法:是在采样器之后串联一个保持器,及信号复现滤波器。
作用:是把)(t e *脉冲信号变成阶梯信号e h (t)3.采样系统结构图r(t),e(t),c(t),y(t)为连续信号,)(t e *为离散信号)(s G h ,)(s G p ,)(s H 分别为保持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
(t)r4.采样系统工作过程⇒由保持器5. 采样控制方式采样周期To ⎪⎩⎪⎨⎧=≠=⇒相位不同步采样常数常数6. 采样系统的研究方法(或称使用的数字工具)因运算过程中出现s 的超越函数,故不用拉式变换法,二采用z 变换方法,状态空间法。
现代控制理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现代控制理论是控制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包括数学、物理、电子工程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控制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对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基本概念1.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若干个组成部分组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整体。
主要包括被控对象、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
2. 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是对控制对象的数学描述,主要有状态方程和传输函数两种形式。
3. 控制器:控制器是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来生成控制信号,将控制对象的输出调整到期望值或稳定状态。
4. 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是指根据反馈信号来调整控制信号的方法,开环控制是指不考虑反馈信号而直接调整控制信号的方法。
三、主要方法1. 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它基于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来调整控制信号,使得系统输出能够快速稳定地达到期望值。
2. 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是一种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方法,通过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来描述系统的状态演化过程,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 最优控制:最优控制是寻找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的控制方法,主要有最小时间、最小能量、最小轨迹等不同的优化目标。
4.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指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来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控制对象。
5. 非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是处理非线性系统的方法,包括滑模控制、反馈线性化、自适应模糊控制等。
四、应用领域1. 工业控制:现代控制理论在工业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工艺流程控制等。
2. 航空航天:现代控制理论在飞行器的姿态控制、飞行轨迹规划、自动驾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 医疗器械:现代控制理论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包括影像诊断、手术机器人、生命支持系统等。
4. 交通运输:现代控制理论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包括车辆控制、交通网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