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收后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6.03 MB
- 文档页数:18
蔬菜采收与采后处理技术商品蔬菜,就是指蔬菜达到了采收标准,并经过采后处理、检验,适合上市销售的蔬菜。
蔬菜采收是蔬菜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产量,降低储运损耗,保持和改进产品品质,防治感病腐烂有直接的影响。
蔬菜产品采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采收标准、采收时期和采收方法的确定,具体采收操作时间也影响采后储运。
同时,对商品蔬菜进行采后处理和包装,不仅便于蔬菜产品的运输,延长产品质量和寿命,适于净菜上市和超市销售的要求,方便消费,还增加了蔬菜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无公害程度和品牌效应,利于推动蔬菜产业化。
1、蔬菜产品的采收时期采收时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成熟度、市场情况和生产目的、市场需求。
采收技术因蔬菜种类不同而异。
一般来讲,采后就直接打算上市的成熟度可以高一些。
反之,成熟度就要低一些。
2、蔬菜产品的采收标准(1)硬度标准经常用的成熟度标准是根据产品器官的硬度变化来确定的。
由于蔬菜食用的部位不同,性质差异很大,成熟度的要求也不一致。
硬度采收标准有不同的含义:一是表示蔬菜产品没有过熟过软,能耐储藏、耐运输、耐装卸,如番茄、辣椒等采收时要求有一定的硬度,成熟度太低食用品质就会不佳。
二是表示蔬菜发育良好,充分成熟,达到采收的质量标准。
三是硬度过高表示食用品质下降,莴笋、芥菜采收应在叶变硬之前,豌豆、四季豆和甜玉米都应在幼嫩时采收,硬度过高食用品质反而会下降。
(2)地上部生长情况标准地上部生长情况、种子色泽、产品外表色泽、形态等也可以作为判定蔬菜成熟度、确定采收时期的标准。
如马铃薯,当地上部分开始枯黄时,说明地下产品已经充分成熟,此时采收最为适合;番茄红熟初期即可采收催熟,远销时应该在绿熟期或者变色期采收。
罐藏或者制酱的番茄宜在充分成熟期采收。
(3)其他标准如马铃薯块茎皮易脱落,是成熟的象征;甜玉米在籽粒上有乳汁,穗丝变褐色时采收;以采收干种子为目的的菜豆,宜在荚壁变干但尚未裂开时采收;绿叶菜类如散叶莴笋,以植株有一定大小时陆续采收为宜。
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
果蔬采后是需要进行商品化处理的,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同时为市场销售提供有保障的产品。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流程。
首先,采收后的果蔬需要进行初步筛选去除病虫害、受伤、过熟或不成熟等不合格品。
选择合格的果蔬进行清洗,去除外部污垢和泥沙,同时采用专业的设备进行分级处理,以保证商品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量等都达到一定的标准。
随后,通过短时间的低温处理或贮藏等方式进行果蔬的延长保鲜处理,以确保果蔬货架期长,保证市场的供货能力。
此外还可采用保鲜膜、保鲜袋等产品进行包装封闭,延长果蔬的保质期。
在完成以上处理后,果蔬就可以进行标签和包装,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识别度,为更好地销售创造条件。
在标签上标注出产地、品种、规格、净重、适宜贮藏条件和使用期限等信息,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商品,更放心地选择和购买。
最后,为了更好地促进销售,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果蔬的加工制作,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健康食品和饮品。
如将水果蔬菜进行加工提炼制作成果汁、果露、干果、蔬菜面等健康食品,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和健康需求,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和利润空间。
综上所述,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是保证产品品质和市场销售的一项重要工作。
需要我们在合格控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对果蔬进行创新处理,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果蔬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章果蔬的采收、包装和运输本章教学重点:主要讲述从生产终了进行采收到进入正式贮藏或上市之前所要做的工作。
这些环节对保持果蔬品质、贮藏效果很重要,但人们常常忽视、看轻这些工作,实践证明稍微疏忽都将造成很大的损失,无法挽救。
那么做好此项工作的总原则是:及时、无损或少损。
这是关键,但实际工作中很难掌握。
(略讲)第一节果实采收和采后处理一、采收:根据不同用途确定采收时间:鲜食的采收要晚些,以接近食用最佳期,完全成熟再采;若需要运输、长期贮藏的果实,采收就要在不能完全成熟时进行。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宁夏西瓜(92.9.25)在7——8成熟的时候都采摘下来了。
还有作果酱的要晚些采,此时含糖量高;作罐头的要早采,要求果实在硬的时候就采,如桃。
总之,采收时品质和产量都要兼顾,品质在最适合你的用途时采。
采收方法:因为果实本身鲜嫩,成熟期不同故现在都是人工采收,而机械采收省工省力,但多用于蔬菜采收。
如油菜、土豆、胡萝卜等的采收。
用于加工的果品可机械采收(∵所造成的机械伤害较重可以马上就加工,不至于造成伤害的延续)。
采收工具:目前工具都用筐盛果实,但很不科学(∵树枝编的筐,其突起可损伤果蔬),现在更多提倡采果袋(用帆布做成,外套塑料)。
使用说明:采收时将帆布袋下面的挂钩挂住塑料筒上的环,等装满塑料筒后,将布袋打开,果实流入盛器内。
类似爆米花的袋子。
(一)采收成熟度:果蔬成熟特征,按不同用途分为三种:⑴采收成熟度:果实到这个时期基本上完成了生长和物质的积累过程,母株不再向果实输送养分,果实体积停止增长,种子已经发育成熟,达到可采收的程度,此外果实风味还未发展到顶点,需要一段时间的贮藏,内含物经转化,风味才呈现出来。
需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几果脯类产品的原料宜在采收成熟度时采收,采收成熟度以前收的果实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风味。
⑵食用成熟度:在这是充分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外形、色泽、风味和芳香,在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上也达到最高点。
如何进行瓜果蔬菜的采后病害防治瓜果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采收后,由于自身的生理活动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瓜果蔬菜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因此,进行瓜果蔬菜的采后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瓜果蔬菜的采后病害防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持瓜果蔬菜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
1. 采收后的处理瓜果蔬菜在采收后的处理是瓜果蔬菜采后病害防治的第一步。
采摘的瓜果蔬菜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挤压,以防止创伤和病害的侵入。
同时,应尽快清除附着在表面的泥土、沙粒等杂质,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清洗时可使用流动清水,避免使用含有农药残留的水源,以免对瓜果蔬菜产生二次污染。
2. 贮藏环境的控制瓜果蔬菜的贮藏环境对其新鲜度和品质的保持至关重要。
常见的贮藏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
对于不同的瓜果蔬菜种类,贮藏环境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贮藏前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应的贮藏条件。
一般来说,低温、低湿、高通风的环境有利于瓜果蔬菜的保鲜。
同时,应定期清理贮藏环境,避免杂质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3. 病害的识别与监测及早发现病害是进行采后病害防治的关键。
瓜果蔬菜的病害通常表现为病斑、病斑扩展、腐烂等症状。
在贮藏的过程中,应不断观察和检查瓜果蔬菜的状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立即进行处理。
同时,可以借助专业工具和设备对贮藏环境进行病害监测,掌握瓜果蔬菜的病害发展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4. 温湿度处理技术利用温湿度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瓜果蔬菜的病害。
常见的温湿度处理技术包括热处理、冷处理和湿热处理等。
热处理可以通过高温杀灭病原菌和孢子,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冷处理则适用于一些对低温敏感的瓜果蔬菜,通过低温抑制和延缓病害的发展;湿热处理主要利用高温高湿的环境,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5.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瓜果蔬菜采后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药剂、浸泡药液和涂覆药物等。
如何进行瓜果蔬菜的采后处理瓜果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经过采摘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其品质和口感的保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瓜果蔬菜的采后处理。
一、瓜果蔬菜采后处理的重要性瓜果蔬菜在采摘后难免会有一些损伤和变质的情况,而采后处理就是为了延长其保鲜期、减少品质损失。
正确的采后处理能够保持瓜果蔬菜的新鲜度、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也可以减少食品的变质和污染,延长储存时间,提高销售和使用价值。
二、瓜果蔬菜采后处理的基本步骤1. 清洗:将采摘回来的瓜果蔬菜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泥沙和细菌。
清洗时可以用自来水进行冲洗,或使用适量的清洗剂进行浸泡清洗。
清洗时要注意不要过度搓揉,以免破坏食材的结构和营养。
2. 分选:将清洗后的瓜果蔬菜进行分类和分选。
把有病虫害的瓜果蔬菜剔除,确保食材的健康和食材品质。
同时,也可以根据食材的大小和质量进行分选,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储存。
3. 切割:将瓜果蔬菜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切割。
切割可以根据不同的烹饪需求和储存方式进行选择,如切片、切丝、切块等。
切割时要注意统一和整齐,以保证食材的外观美观和烹饪的均匀性。
4. 除杂:对于一些瓜果蔬菜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果核、果皮、果蒂、籽等进行处理。
除去这些杂质可以使食材更加纯净和可口。
5. 脱水:对于部分水分较多的瓜果蔬菜,可以进行适当的脱水处理。
脱水可以减少食材的水分含量,延长其保鲜期。
脱水时可以使用专用的脱水机械或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晾干。
6. 包装:将处理好的瓜果蔬菜进行包装,以保护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包装时要选择透气性好、防水、耐磨损的材料,同时注意包装的紧密性和密封性。
三、常见瓜果蔬菜的采后处理方法1. 西瓜:西瓜采后处理主要是清洗,去除表面污垢,然后进行分割和包装。
分割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切成块状或片状。
2. 苹果:苹果采后处理主要是清洗和除杂,然后进行分选和切片。
切片后可以用适量的盐水浸泡,以防止氧化变色。
农作物种植的采后处理与贮藏技巧农作物的采后处理与贮藏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延长其保鲜期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采后处理和贮藏技巧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耗,提高商品价值,增加农民收益。
本文将就农作物的采后处理和贮藏技巧展开讨论。
一、农作物的采后处理农作物的采后处理是指将作物从田间采摘或收割后,进行去茎、洗切、分质、分级、分包等一系列操作,以提高农作物商品化的能力和商品价值。
下面我们将以不同农作物为例,介绍采后处理的一些关键技巧。
1. 蔬菜类对于叶菜类蔬菜,采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去掉污物和病虫菌。
同时,要注意保持蔬菜的水分,可以使用湿润的棉布或纸巾包裹,放入塑料袋中进行贮藏。
而根茎类蔬菜则需要去掉泥土和须根,切除老化部位,用湿润的沙土覆盖,贮藏于阴凉处。
2. 水果类水果类农作物采后要及时除去病、烂、变质等不良品,保持果皮完整。
柔软的水果如苹果、梨等最好整齐地码放在托盘上,避免相互挤压。
而坚硬的水果如柚子、橙子则可用塑料网袋包装后贮藏。
3. 谷物类谷物类农作物收割后应进行干燥处理,保持水分适宜,以防霉变。
同时,应注意除去杂质,清理残茬。
贮藏时应选择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仓库,避免阳光直射。
二、农作物的贮藏技巧农作物的贮藏是指将处理过的农产品储存起来,以延长其保鲜期。
贮藏技巧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化能力。
1. 适宜的温度不同的农作物对温度要求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温度越低,农产品的新陈代谢就越慢,保鲜期也越长。
但需注意,某些作物,如番茄、香瓜等,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其失去风味和口感。
因此,在贮藏过程中,根据不同作物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温度进行贮藏。
2. 适宜的湿度农作物的贮藏湿度也是影响其保鲜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湿度过高容易导致腐烂和霉变,湿度过低则容易导致失水和干燥。
因此,贮藏时应根据作物的特性和要求,控制好湿度。
有些作物需要贮藏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可以采用湿布覆盖或设置水盆保持湿度。
3. 适宜的通风农作物贮藏的处所要求通风良好,有利于减少病菌滋生和新陈代谢产物积累。
果蔬采收后处理方法果蔬采收后仍是有生命的活机体,含水量高,极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
果蔬贮藏保鲜总体分为物理保鲜、化学保鲜和生物保鲜三种方法。
目前在果蔬采后储存保鲜的主要方法有:1、气调保鲜技术将果蔬放置在特殊的密封库房内,同时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在果蔬贮藏中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和自我消耗,从而达到初期贮藏保鲜的目的。
2、高压静电场保鲜技术采用高压电场对果蔬的水分及代谢过程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其处理果蔬,可明显延长其保鲜期。
同时高压静电场产生空气负氧离子,可使果蔬进行代谢的酶钝化,从而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减弱果蔬催熟剂乙烯的生成;3、磁场杀菌保鲜技术其保鲜技术主要利用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来实现保鲜,采用一定强度的恒定磁场作用于果蔬能明显地抑制其呼吸强度,减少其水分的蒸发,减缓其霉变过程。
4、臭氧保鲜技术臭氧能杀死残留于果蔬表皮及贮藏环境中的细菌和霉菌,减少果蔬腐烂率,还可抑制并延缓果蔬内有机物的水解,从而延长果蔬贮藏期。
5、生物保鲜技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防止和消除外界因素的影响,防止氧化和微生物对果蔬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当前用于保鲜的生物酶主要有葡萄糖氧化酶和细胞壁溶解酶;也可将病原菌的非致病菌株喷布在果蔬上,可以降低因采后贮藏病害造成的损失。
6、防腐剂保鲜技术防腐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化学合成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亚硫酸钠、丙酸盐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天然果蔬保鲜剂主要有茶多酚、蜂胶提取物、橘皮提取物、魔芋甘露聚糖、鱼精蛋白、植酸、连翘提取物、大蒜提取物、壳聚糖等。
7、辐射保鲜技术利用电离辐射产生的射线及电子束对果蔬进行加工处理,使其中的水和其他物质发生电离,生成游离基或离子,产生杀虫、杀菌、防霉、调节生理生化等效应,从而达到保鲜目的。
8、涂蜡处理保鲜技术人为在果蔬表面涂上一层蜡质,使用的天然蜡包括棕榈蜡、米糠蜡等,合成或天然的高聚合物:多聚糖、蛋白质、纤维素衍生物、聚氧乙烯、聚丁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