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阅读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课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第三课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一、教学目标:知识: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2、简要了解哪些民族有哪些语言和文字。
技能:能够区分人民币上出现的几种不同少数民族文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到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使祖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尊重、热爱各民族不同的文化。
二、重点难点: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四、课前准备(前置性学习)让学生课前查找我国有哪些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祖国的大地上,散布着许许多多的城市和乡村。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名字,而每个地名都有自己的来历和含义,今天我们就来看几个地名,看看你能猜到它们的含义吗?——出示地名:河北、山西、山东、石家庄过渡:这几个地名都非常好理解,河指的是黄河,山指的是太行山,而石家庄本是一个小村庄,后来发展成为一省的省会。
那么看下面几个地名,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来历吗?——出示地名:哈尔滨、齐齐哈尔、呼和浩特、克拉玛依、拉萨这几个地名,我们不能从字面上了解是什么意思,那是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些地名都是长期生活在那里的少数民族在,用自己的语言来命名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二、民族花园:1.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
2.思考:为什么说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3.汇报交流:你了解到还有哪些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材料。
4.小结: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是这五十六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却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民族使用的是汉语,但有的一个民族里面却有好几种语言文字。
而且有的民族是既有语言也有文字的,有的民族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
我们先来看一看各民族使用语言的情况——灯片出示:55个少数民族使用语言情况列表(不包括兼用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民族名称使用语言的名称回族、满族——汉语瑶族——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优语高山族——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景颇族——景颇语、载瓦语怒族——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裕固族——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门巴族门巴语、仓拉语其他民族都使用同一种本民族的语言。
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全版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颁布的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的统治⼟崩⽡解。
(2)《临时政府组织⼤纲》的通过,对后来制定法规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1912年元旦,孙中⼭任临时⼤总统。
(4)1912年3⽉11⽇,袁世凯于北京就任临时⼤总统。
2.颁布时间:1912年3⽉12⽇。
3.颁布⽬的:限制袁世凯,保护⾰命胜利的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1.关于国家性质: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关于⼈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中华民国国民⼀律平等,并依法享有⾃由权和选举、被选举权;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3.关于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规定参议院⾏使⽴法权;临时⼤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使⾏政权;法院⾏使司法权——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4.特别规定实⾏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1.性质:具有国家根本⼤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2.历史意义。
(1)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命党⼈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
(2)说明以孙中⼭为⾸的新⽣⾰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和宪政意识。
(3)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程碑。
①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
②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
(4)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定作⽤。
温馨提⽰:⼀纸《临时约法》不能起到约束袁世凯专权的作⽤,但从中可以看出⾰命派对袁世凯专权还是有所防范的,同时也反映了⾰命派对宪法的重视,但是,⾰命党⼈的这种因⼈⽴法的做法,带有“⼈治”的⾊彩,有损于⽴宪的严肃性。
不爱读书的末代皇帝溥仪读书极不⽤功,除了经常⽣病不上学外,还不时让太监传谕让⽼师放假。
他读书的兴趣远不如对毓庆宫外那棵⼤桧柏树的勃勃兴致。
溥仪常常蹲在那⼉看蚂蚁,⼀蹲半天,玩得把吃饭都忘掉。
后来⼜被蛐蛐、蚯蚓所吸引,叫⼈搬来⼤批古瓷盆喂养这些昆⾍。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课时练习一、单选题(共20题)俄乌冲突引发的“蝴蝶效应”持续发酵。
完成下面小题。
1.俄乌冲突,不仅令世界局势紧张异常,更是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
美国拱火乌克兰危机引发的金融、粮食以及能源三大危机,使原本就受重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事物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有观点认为,俄乌冲突正在进入关键节点,不管各方愿意与否,都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持久战阶段,欧洲的衰退已成定局,也将加速世界变革,这也就意味着亚洲世纪将提前到来,有助于加速中国的复兴进程。
这启示我们()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正确认识事物至关重要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既要认识事物的不利条件,又要重视有利条件④事物所包含的“好与坏”是矛盾的两个方面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北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了深刻转型: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
北京的深刻转型蕴含的哲理是()①立足整体,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②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③整体的功能、状态会影响部分④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在漫长的时间里,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意味着经过思考的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飞跃,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结束,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
结合图片信息,我们能够感悟到()①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自然界处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④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在经济处于换挡转型期,我们应坚持绿色发展。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核心知识一、基础知识1、红色的字注音。
淅沥()揠苗助长()猗郁()蕈菌()涸辙()急不暇择()嵌()葱茏()答案:xīlìyàyīxùn héxiáqiàn cōng lóng2、形近字┏徙(xǐ) 迁徙┏猗(yī)猗郁┏暇(xiá)闲暇┏揠(yà)揠苗助长┣徒(tú) 徒弟┣倚(yǐ)倚靠┣遐(xiá)遐想┗偃(yǎn)偃旗息鼓┗陡(dǒu)陡峭┗绮(qǐ)绮丽┗瑕(xiá)瑕疵3、多音字┏(xiān)纤细┏(dù)度假┏(dī)提防┏(lèi) 劳累纤┫度┫提┫累┫(léi)硕果累累┗(qiàn)纤夫┗(duó)度德量力┗(tí)提醒┗(lěi)罪恶累累4、词语解释【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做仔细的选择。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也指战争(借代修辞)。
5、词语辨析“固执”和“顽固”【辨析】两个词都可以做形容词,都有坚持、不肯改变的意思。
第三课左宗棠收复新疆一、新疆被谁占了?1、被阿古柏占了:阿古柏侵占新疆大片领土,擅自建国。
2、被俄国占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二、新疆是如何收复的?1、打败阿古柏:1876年至1878年,左宗棠兵分三路,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了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2、收复俄国占的伊犁:19世纪80年代,中俄通过谈判,给了俄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和大量赔款,中国才收回伊犁。
三、设行省:为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设新疆为行省。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至1895年,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邓世昌壮烈牺牲(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威海卫战役)。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清政府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个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占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仓惶出逃。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①赔偿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源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得居住。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1900年,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英国海军司令是()A.华尔 B.瓦德西 C.希摩尔 D.克林德14、《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一条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增辟通商口岸15、35、甲午战争时,在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的爱国的将领是()A、洪秀全B、关天培C、李秀成D、邓世昌16、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17、《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规定()A、赔款4.5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8、下列条约中,清政府的赔款数目最多的是()A、《南京条约》B、中俄《改订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9、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0、《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A、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社会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9分)将下列相应的时间、条约、影响用直线连起来1842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南京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辛丑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21.19世纪60—70年代,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并率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的是 ( )A.林则徐 B.刘铭传 C.左宗棠 D.冯子材22.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是在 ( )A.1865年 B.1875年 C.1878年D.1884年2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誉的此“公”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宝贵 D.丁汝昌24.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灭的清军水师是 ( )A.北洋舰队 B.福建水师 C.湘军水师D.南洋水师2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被任命为议和全权大臣的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纪泽 D.琦善26.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④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7.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 )A.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B.自然灾害严重C.清政府的残暴统治 D.八国联军的侵略29.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鸦片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第二次鸦片战争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30.以下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外国列强赔款最多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24.左宗棠打败阿古柏的原因包括 ( )①左宗棠的才能②清军的英勇奋战③新疆当地人民的支持④正确的策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25.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张领土 B.防止少数民族叛乱C.抵抗沙俄入侵 D.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26.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为了 ( )①征服朝鲜,侵略中国②达到称霸世界的梦想③要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④消灭中国的海军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27.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黄海海战 B.辽东半岛战役C.威海卫战役 D.台湾战役28.“……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第3课美国内战一、选择题1.“林肯当选了,但他明白,等待他的,绝不是就职仪式上的万民欢呼,而是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证明林肯当选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的史实是()A. 美国独立战争B. 美国内战爆发C. 美国参与一战D. 萨拉托加大捷2.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两种制度斗争的焦点是()A.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 南北统一问题C. 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D. 林肯当选为总统3.2020年5月,美国警察暴力执法致非裔黑人死亡,再次引起人们对于“种族主义”的谴责。
追溯历史,150多年前为解放黑人奴隶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是()A. 华盛顿B. 林肯C. 罗斯福D. 尼克松4.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
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他这一主张的直接目的是()A. 扭转战局B. 解放农奴C. 废除奴隶制D. 维护国家统一5.观察图片“林肯在竞选演讲会上”,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下列哪项会是林肯演讲的内容()A. 宣传《宅地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 阐释《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有关规定C. 主张废除黑奴制度,发展自由劳动制度D. 号召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粉碎南方叛乱6.1862年10月,马克思在《北美事件》一文中大胆预言:“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这一预言的依据是林肯()A.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B. 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 战争后被刺杀D. 消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7.林肯在总统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
1862年他又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美国内战期间的最高宗旨是()A. 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B. 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C. 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D. 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8.在国家面临分裂时,林肯说: “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积累积累一:课文中提到了一种叫做“完全国际化”的刀叉,这种刀叉不论是从外观还是使用方法上都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刀叉有所不同。
它的刀柄是由电脑设计的,造型独特,非常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能够更好地握持和使用。
刀叉头则使用优质不锈钢材质制成,具备很好的硬度和耐腐蚀能力。
此外,这种刀叉还配备了一种叫做“智能感应光源”的装置,可以根据食物的不同光泽度自动调节刀锋和齿间距,确保切割的准确性和顺畅度。
这种刀叉的设计理念摒弃了传统的一体刀叉结构,而是采用模块化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由组合和调整,非常灵活实用。
积累二:此外,在课文中还介绍了一种叫做“智能学习机”的产品。
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工具,它的外观和尺寸与普通的笔记本电脑类似,但其功能却更加强大。
智能学习机拥有很大的存储空间,可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学习资料和电子书籍。
它还内置了许多教育类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复习知识。
智能学习机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进行智能推荐,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此外,智能学习机还具备一些其他实用功能,比如语音识别、自动翻译、智能笔记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积累三:课文中还提到了一种叫做“智能眼镜”的产品。
这种眼镜不仅可以矫正视力问题,还具备一些智能功能。
智能眼镜内置了微型计算机和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各种信息,比如时间、天气、新闻等。
它还具备语音识别和语音播放功能,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进行操作。
智能眼镜还可以连接互联网,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无线通信。
此外,智能眼镜还具备一些其他实用功能,比如拍照、录像、导航等,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中的需求。
积累四:课文中还提到了一种叫做“智能化家居”的生活方式。
这种家居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家中各种电器设备,实现了智能化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智能化家居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照明亮度等。
它还具备一键开关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打开或关闭家中的各种设备。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课读读写写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第三课《读读写写》中,我们将学习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技巧。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我们获取信息、理解意义的重要方式。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并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预习来提前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在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浏览文章的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其次,我们应该注意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通常是文章中最重要的词汇,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词语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来猜测词义,或者查找词典进行解释,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划分段落和标记关键句来帮助我们整理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
段落是文章思想的组织单位,每一段通常包含一个主题句和相关的细节句。
标记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文章的主题句和主要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培养写作能力写作是我们表达思想、交流想法的重要方式。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并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读者。
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读者需要使用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
我们应该根据写作的目的和读者的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以确保我们的写作能够准确传达我们的意思。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在开始写作之前,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纵横排列等方法来收集和整理我们的想法。
在进行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例子、观点和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写作的语言规范和结构合理。
语言规范包括正确使用词汇、语法和标点符号,使文章通顺、流畅。
结构合理包括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逻辑关系清晰,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整体结构紧凑有序。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课《百合花》《哦,香雪》教考融合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说《百合花》并没有正面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描绘了几幅日常情景,巧妙地展现出人物的特征。
在“同行”和“借被”这两个场景中,“我”和新媳妇各自初次见到通讯员,都对他有些误解。
也正是通过这些误解,“我”和新媳妇才了解到通讯员看似有些,其实是个质朴善良的年轻人,对他颇感亲切和喜爱。
到了晚上,氛围稍微舒缓,随后战斗打响了,并且越来越激烈,不可阻挡地将故事推向高潮:通讯员被送到包扎所,“我”和新媳妇目睹了他的死亡。
在战斗前与战斗后,所有的细节都是的,无论是撒满百合花的被子、在新媳妇家挂破的衣服,还是送“我”的两个馒头。
作者十分善于通过对具体的人和物的描写,来表达而美好的感情。
通讯员之死,是一个普通的、具体的人的死亡。
因此,与单纯的崇高感相比,牺牲时仍穿着挂破的衣服的他,在读者内心所引发的更多的是亲切的喜爱和同情。
同时,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让同样年轻且尚未体验人生幸福的通讯员之死显得更令人。
和《荷花淀》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
战争之残酷与生活之静美构成鲜明的对比。
纵然是在残酷的战争时期发生了悲剧事件,但小说的总体情绪是克制的。
当被子盖上通讯员的脸时,文章呈现出告别与拥抱、牺牲与希望的复杂情感。
可以说,这是另一种理想主义,另一种革命浪漫主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谨言慎行响应微妙惋惜B.不苟言笑响应奥妙痛惜C.不苟言笑呼应微妙痛惜D.谨言慎行呼应奥妙惋惜2、如果把“(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放到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下列所放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的视角B.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C.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D.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的视角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和《荷花淀》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所展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