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与PE共混改性
- 格式:ppt
- 大小:365.50 KB
- 文档页数:46
关于在聚丙烯PP中添加聚乙烯PE可行性分析报告拉丝的中聚丙烯PP添加少量的聚乙烯PE可以起到改性的作用。
共混是塑编原料改性的基本手段,就象在铁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碳元素一样,按碳元素的含量可以使铁改性成为铁,钢等。
塑料共混也是这个道理。
聚丙烯PP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优良的耐热性能,较好的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刚性等。
但聚丙烯的成型收宿率大,低温易脆,耐环境应力开裂性等较差等。
这些可以通过共混改性的到明显的改善。
目前有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PE,低密度聚乙烯PE,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共混该性的改性和应用。
PP均聚物的熔点约为330°F,取决于加热速度和热历史。
在PP链上间隔地插入乙烯(无规共聚),链会变得更缺乏规则和更柔软,从而降低聚合物的结晶度、模量、熔点和熔点锐度。
典型的无规共聚物是比较透明的,熔点在293—305°F范围内(华氏温度=摄氏温度×9/5 + 32 摄氏温度= (华氏温度-32)*5/9)。
对于拉丝来讲,聚丙烯PP中添加少量的聚乙烯PE有以下几点好处:1, 增加韧性抗冲击聚丙烯与聚乙烯共混,以为两者极性相近,具有较好的热力学相容性.在PP/HDPE的共混物中,当HDPE的含量在10%时,在-20℃下的落球冲击强度可比聚丙烯提高八倍以上,可见抗低温性能提高了很多。
塑编企业的实践证明,PP/HDPE共混物中,当HDPE的含量在5%时,扁丝的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生产的编织袋有明显的变软感觉,抗跌落实验性能有所提高。
2,扁丝起毛少PP/HDPE的共混物中,当HDPE的含量在3~8%时,在4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扁丝的起毛现象明显减少,因此粉尘中扁丝的毛刺也明显减少。
3,减少扁丝辟丝PP/HDPE共混物中,当HDPE的含量在3~8%时,扁丝辟丝现象有所减少。
用手横向拉扁丝时,比没共混时,可以感觉有点拉力。
也可以发现,冷却的薄膜有点柔软,分丝时不易断丝。
4,编织时断丝率少由于韧性的增加,扁丝抗冲击,由于起毛少,而使扁丝顺利通过各导丝孔,从而使编织时断丝率减少。
广州科系维新材料有限公司TPE、TPR透明料白色料耐黄变性影响因素探讨开始讨论之前,先来谈谈两个概念:耐黄变性和氢化。
1.耐黄变性——指浅色材料遇电负性强(强氧化性)介质时对该氧化性介质的抵御能力(或称抗氧化性),若材料对氧化性介质的抵御性差,则材料容易发生氧化变黄,耐黄变性差。
2.氢化——含不饱和键(通常指碳碳双键和三键,也包含其他原子之间的不饱和键)的有机或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在适当的作用条件下(如温度,压力,引发剂及催化剂等存在)与氢原子发生加成或加聚反应,破坏不饱和的双键或三键,使氢原子与原来不饱和键原子间形成更为稳定的化学键(如碳氢单键)。
发生氢化作用后,在微观层面,材料由于形成更稳定的单键结构,使得材料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及耐黄变性增强。
再来讨论TPE、TPR透明料白色料的耐黄变性影响因素。
个人的观点,影响TPE.TPR透明料或浅色料耐黄变性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橡胶基料的种类和产地,二是操作油的种类,三是抗UV剂的添加。
先看橡胶基料。
首先以SEBS为基料的TPE比以SBS为基料的TPR具有更好的耐黄变性。
因为SEBS是SBS热塑性橡胶的氢化产物。
按照上面谈到的氢化理论,那么TPE透明料的耐黄变性要优于TPR透明料的耐黄变性。
再来看操作油的种类,有些品质差的操作油,容易导致TPE透明料易发黄,因此操作油生产厂家的生产加工工艺很重要。
选择加氢次数多的白油,可以改善其耐黄变性能.另外操作生产过程中添加抗氧化剂或防老化剂,可以改善操作油的耐黄变性。
对于一些耐黄变要求很高的透明或白色TPE制品,可以考虑在TPE配方中添加抗UV剂,以增强材料的抗黄变性能。
最后再说下关于SEBS的氢化度,在业界提到这么一种观点。
国产的SEBS的氢化度要低于进口的SEBS。
笔者比较认同这一论断。
以不同产地的SEBS(SEPS)做基料,得到的TPE的透明度不同。
而SEPS与SEBS,二者的橡胶链段相比较,SEPS的结晶性更高,更容易获得高的透明度。
关于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的现代研究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工农业中应用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塑料是高分子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PP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强度,也应该有良好的韧性。
因此对通用大品种树脂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开展改性研究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前言众所周知,PP和PE是重要的通用大品种树脂,聚丙烯(PP)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脆性和低温抗冲击性能差。
聚乙烯(PE)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化学性、耐低温性和良好的加工流动性等特点,但耐热性差、耐大气老化性能差以及易应力开裂等缺点也相当突出。
因此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改性研究已经成为目前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1 聚烯烃概述1.1 聚丙烯聚丙烯(即)是非常重要的廉价通用高分子材料,它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广泛用于薄膜、管材、板材、注射产品及中空制品中。
聚丙烯相对低的价格和适宜的特性提高了它的市场效能,不仅用做其他材料的替代物,而且也不断地开发出一些新的应用[1]。
1.2 聚乙烯聚乙烯工艺化已有60多年的歷史,聚乙烯现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品种繁多的最重要的合成树脂之一。
其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开发,现在已能生产各种类型和品级的聚乙烯树脂,可以做成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系列制品。
在满足最终用途的前提下,与其他聚合物和非聚合物材料相比,聚乙烯树脂以其价廉质优而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已发展成生产量大、用途宽广的最重要的一类通用树脂。
2 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方法2.1 塑料增韧PP采用塑料类作为PP增韧改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而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色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低廉。
PP增韧及PE/PP共混改性研究摘要:从塑料增韧聚丙烯(PP)体系(主要是与PE共混)、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体系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体系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采用塑料类作为改性剂增韧PP,虽可增韧,但是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往往要大量使用改性剂或添加相容剂。
PE 增韧P P 的效果取决于共混物中PE 的用量, 当PE 质量分数达到25%~40 %时, 共混物既有良好的韧性和拉伸强度,又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使用橡胶或者热望性弹性体与PP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
但由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
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关量词:聚丙烯增韧聚乙烯共混改性聚丙烯(PP)是通用热塑性树脂中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PP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有着优异的综合性能。
而其亟待克服的最为突出的缺点是它的缺口敏感性显著,即缺口冲击强度较低,尤其在低温时更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增韧。
PP共混增韧方法以其效果显著、工业化投资少且迅速易行等特点而广为应用。
共混增韧改性是指用其他塑料或弹性体等作为改性剂与PP共混,以此改善PP的韧性。
常用的改性材料主要分为塑料、橡胶或弹性体以及无机刚性粒子等几类。
1.塑料增韧PP体系采用塑料类作为PP增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而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色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较为低廉。
应用较多的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ILD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酰胺(PA)等。
但由于他们与PP的不相容性,要使体系达到较高的韧性往往需要加大改性剂用量或添加相容剂。
1.1PP/聚乙烯(PE)1.1.1 高密度聚乙烯结构、性能及应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在每1000个碳原子中含有不多于5个支链的线型分子所组成的聚合物。
关于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的现代研究作者:赵艳张滨茹杨伟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7年第29期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工农业中应用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塑料是高分子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PP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强度,也应该有良好的韧性。
因此对通用大品种树脂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开展改性研究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前言众所周知,PP和PE是重要的通用大品种树脂,聚丙烯(PP)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脆性和低温抗冲击性能差。
聚乙烯(PE)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化学性、耐低温性和良好的加工流动性等特点,但耐热性差、耐大气老化性能差以及易应力开裂等缺点也相当突出。
因此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改性研究已经成为目前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1 聚烯烃概述1.1 聚丙烯聚丙烯(即)是非常重要的廉价通用高分子材料,它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广泛用于薄膜、管材、板材、注射产品及中空制品中。
聚丙烯相对低的价格和适宜的特性提高了它的市场效能,不仅用做其他材料的替代物,而且也不断地开发出一些新的应用[1]。
1.2 聚乙烯聚乙烯工艺化已有60多年的历史,聚乙烯现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品种繁多的最重要的合成树脂之一。
其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开发,现在已能生产各种类型和品级的聚乙烯树脂,可以做成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系列制品。
在满足最终用途的前提下,与其他聚合物和非聚合物材料相比,聚乙烯树脂以其价廉质优而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已发展成生产量大、用途宽广的最重要的一类通用树脂。
2 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方法2.1 塑料增韧PP采用塑料类作为PP增韧改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而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色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低廉。
PP共混改性配方大全聚丙烯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但较高的结晶度也给PP造成低温韧性差、成型收缩率大和缺口敏感性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共混改性是PP增韧的最有效途径。
它是利用组份之间的相容性或反应共混的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与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共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微观上相分离的新材料。
通过对PP的共混故性,可以使其综合性能大大提高,从而和工程塑料及聚合物合金在众多应用领域里竞争。
PP共混改性使用的主要共混物物及改性效果如下表:PP接下来就是干货满满的具体改性配方和工艺啦!1、PP/L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100;相容剂PE-g-MAH5;LDPE20;润滑剂HSt0.3;加工工艺将PP与PE、相容剂及助剂按配方比例混合、搅拌、挤出造粒,制成改性材料。
挤出机料筒温度为:一段210℃,二段215℃,三段210℃;螺杆长径比为25:1;螺杆转速为120~160r/min。
性能PP与PE共混,可改善PP的韧性,增大低温下落球冲击强度。
按配方比例的共混材料的屈服应力13.6MPa;屈服应变率为12.3%,断裂应力为4.78MPa;断裂应变率为114.6%。
2、PP/H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57.35;抗氧剂10760.2;HDPE40;PEPQ0.2;交联剂叔丁基过氧基异丙苯0.15;加工助剂硬脂酸镁0.1;填充剂硅灰石2;加工工艺在常温常压下,将各组分按配方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min,然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
挤出温度150-220℃,螺杆转速为300r/min,经切粒、干燥工序制得PP/HDPE共混改性材料。
性能拉伸强度34.8MPa,悬臂梁冲击强度49.3J/m。
该材料表面消光效果良好,可用于包装、日用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3、PP/LL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EPF30R)60-70;钛酸酯偶联剂(ND2-311)适量;LLDPE15-20;抗氧剂增韧剂POE(8150)5~10;光稳定剂适量;填充剂滑石粉(平均粒径12μm)10~15;加工工艺等高速混合机预热至110℃,加入一定量的无机填料,低速搅拌15min后,分三次加入填料质量分数为2%的偶联剂,每次加入偶联剂后,高速搅拌5min,然后放出填料备用。
PP增韧及PE/PP共混改性研究摘要:从塑料增韧聚丙烯(PP)体系(主要是与PE共混)、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体系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体系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采用塑料类作为改性剂增韧PP,虽可增韧,但是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往往要大量使用改性剂或添加相容剂。
PE 增韧P P 的效果取决于共混物中PE 的用量, 当PE 质量分数达到25%~40 %时, 共混物既有良好的韧性和拉伸强度,又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使用橡胶或者热望性弹性体与PP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
但由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
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关量词:聚丙烯增韧聚乙烯共混改性聚丙烯(PP)是通用热塑性树脂中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PP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有着优异的综合性能。
而其亟待克服的最为突出的缺点是它的缺口敏感性显著,即缺口冲击强度较低,尤其在低温时更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增韧。
PP共混增韧方法以其效果显著、工业化投资少且迅速易行等特点而广为应用。
共混增韧改性是指用其他塑料或弹性体等作为改性剂与PP共混,以此改善PP的韧性。
常用的改性材料主要分为塑料、橡胶或弹性体以及无机刚性粒子等几类。
1.塑料增韧PP体系采用塑料类作为PP增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而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色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较为低廉。
应用较多的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ILD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酰胺(PA)等。
但由于他们与PP的不相容性,要使体系达到较高的韧性往往需要加大改性剂用量或添加相容剂。
1.1PP/聚乙烯(PE)1.1.1 高密度聚乙烯结构、性能及应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在每1000个碳原子中含有不多于5个支链的线型分子所组成的聚合物。
PP PET材料共混改性探讨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耐磨、耐热、电绝缘性好及耐化学药品等优良性能,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双轴拉伸薄膜、中空容器等。
但是由于PET的玻璃化温度和熔点比较高,在通常加工温度下,结晶速度较慢,冲击韧性差,因而阻碍了PET树脂在某些方面的应用。
针对PET和PP的缺点,人们一直致力于对其进行改性。
将两者进行共混,能进一步优化其性能:PET能提高PP的强度、模量、耐热性及表面硬度;而PP 则能提高PET的加工、冲击、耐环境应力开裂和阻隔等性能。
特别对解决两种废旧塑料的回收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简单二元共混1.1共混方式简单二元共混是将PET和PP树脂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共混温度高于PET的熔点(一般为270-280℃),然后观察其形态和(或)通过注塑成型或模压成型制备成试样进行相关性能测定。
1.2共混物形态PET和PP属于热力学不相容体系,这是由于PET属极性聚合物,溶解度参数大(δ=10.7),而PP属非极性聚合物,溶解度参数小(δ=7.6-8.0)。
两者简单共混形成典型的不相容体系,两相界面清晰,界面黏结松散。
当PP与PET质量比为20/80、40/60时,PET基体是连续相,PP组分呈球形液滴分散;当PP/PET为80/20时,PET是分散相,PP是连续相;而当PP/PET为50/50时,两相具有一定程度的连续结构与"海-岛"结构共存的相形态。
VerfaillieG等研究了PET和PP不相容共混物在压制成型时,成型条件和模具的表面性质对共混物的表面和本体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剪切作用较小时,表面和本体形态相似;剪切作用较大时,若PET为分散相,表面的PET粒子变形较大,且表面的PET 浓度大于本体内部,若PP为分散相则表现相反。
1.3共混物性能1.3.1非等温结晶性能对于结晶性共混物,由于第二组分的存在,改变了结晶组分在混合物内的化学与物理环境,因此,结晶行为不仅取决于两熔体组分的相容性,而且与第二组分是否起到异相成核作用或两组分界面间是否具有诱导成核作用有关。
PP共混改性配方大全聚丙烯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但较高的结晶度也给PP造成低温韧性差、成型收缩率大和缺口敏感性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共混改性是PP增韧的最有效途径。
它是利用组份之间的相容性或反应共混的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与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共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微观上相分离的新材料。
通过对PP的共混故性,可以使其综合性能大大提高,从而和工程塑料及聚合物合金在众多应用领域里竞争。
1、PP/L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100;相容剂PE-g-MAH5;LDPE20;润滑剂HSt0.3;加工工艺将PP与PE、相容剂及助剂按配方比例混合、搅拌、挤出造粒,制成改性材料。
挤出机料筒温度为:一段210℃,二段215℃,三段210℃;螺杆长径比为25:1;螺杆转速为120——160r/min。
性能PP与PE共混,可改善PP的韧性,增大低温下落球冲击强度。
按配方比例的共混材料的屈服应力13.6MPa;屈服应变率为12.3%,断裂应力为4.78MPa;断裂应变率为114.6%。
2、PP/H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57.35;抗氧剂10760.2;HDPE40;PEPQ0.2;交联剂叔丁基过氧基异丙苯0.15;加工助剂硬脂酸镁0.1;填充剂硅灰石2;加工工艺在常温常压下,将各组分按配方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min,然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
挤出温度150-220℃,螺杆转速为300r/min,经切粒、干燥工序制得PP/HDPE共混改性材料。
性能拉伸强度34.8MPa,悬臂梁冲击强度49.3J/m。
该材料表面消光效果良好,可用于包装、日用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3、PP/LL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EPF30R)60-70;钛酸酯偶联剂(ND2-311)适量;LLDPE15-20;抗氧剂增韧剂POE(8150)5——10;光稳定剂适量;填充剂滑石粉(平均粒径12μm)10——15;加工工艺等高速混合机预热至110℃,加入一定量的无机填料,低速搅拌15min后,分三次加入填料质量分数为2%的偶联剂,每次加入偶联剂后,高速搅拌5min,然后放出填料备用。
PP、PE共混改性方法综述1.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期望聚合物材料既耐高温又易于加工成型:既有卓越的韧性,又有较高的强度:不仅性能良好而且价格低廉等等。
单一的均聚物材料往往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通过合金化技术对现有材料进行共混改性.制成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合金.已成为新材料开发领域的重要支柱。
高分子合金就是把具有不同性能的单一聚合物复合而成的多组分聚合物,又称聚合物共混物。
高分子台金不仅形态结构上与金属合金相类似,而且也同样具有卓越的综合性能,这是单一组分的聚合物所不能比拟的。
高分子合金制备方法按形成的合金中不同高分子链之间是否有化学键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法和物理法。
通常前者主要指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后者主要指机械共混。
实际上,随着高分子合金的发展.其制各方法已经很难单纯用化学法或物理法来描述。
合金制备过程常常同时伴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如聚合物互传网络技术、反应性增容技术等.甚至在最简单的机械麸混中也存在接枝和嵌段等化学反应。
高分子合金材料的性能优劣与其各组分间的相容性密切相关。
从热力学角度来说,相容性是指在任意比例时都能形成分子程度上互相混合的均相体系的能力。
但在工艺上,相容性是指聚合物在热力学上不相容,而在动力学上相态长期稳定共存,不发生宏观相分离。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结构有三种类型:完全不容体系、部分相容体系和完全相容体系。
完全不容体系混合时相畴较大,相间粘结力小.材料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完全相容体系其性能是原始组份几何平均,也不理想:只有部分相容体系才能综合各组份的优异性能,取长补短。
同时还应注意到.对高分子合金的评价.除考虑材料问的相容性外,还必须从混炼、微细粒子化、分散性、反应性等进行综合考虑。
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是熏要的通用大品种树脂,PP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脆性和低温抗冲击性能差。
PP共混改性配方大全聚丙烯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但较高的结晶度也给PP造成低温韧性差、成型收缩率大和缺口敏感性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共混改性是PP增韧的最有效途径。
它是利用组份之间的相容性或反应共混的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与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共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微观上相分离的新材料。
通过对PP的共混故性,可以使其综合性能大大提高,从而和工程塑料及聚合物合金在众多应用领域里竞争。
PP共混改性使用的主要共混物物及改性效果如下表:PP接下来就是干货满满的具体改性配方和工艺啦!1、PP/L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100;相容剂PE-g-MAH5;LDPE20;润滑剂HSt0.3;加工工艺将PP与PE、相容剂及助剂按配方比例混合、搅拌、挤出造粒,制成改性材料。
挤出机料筒温度为:一段210℃,二段215℃,三段210℃;螺杆长径比为25:1;螺杆转速为120~160r/min。
性能PP与PE共混,可改善PP的韧性,增大低温下落球冲击强度。
按配方比例的共混材料的屈服应力13.6MPa;屈服应变率为12.3%,断裂应力为4.78MPa;断裂应变率为114.6%。
2、PP/H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57.35;抗氧剂10760.2;HDPE40;PEPQ0.2;交联剂叔丁基过氧基异丙苯0.15;加工助剂硬脂酸镁0.1;填充剂硅灰石2;加工工艺在常温常压下,将各组分按配方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min,然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
挤出温度150-220℃,螺杆转速为300r/min,经切粒、干燥工序制得PP/HDPE共混改性材料。
性能拉伸强度34.8MPa,悬臂梁冲击强度49.3J/m。
该材料表面消光效果良好,可用于包装、日用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3、PP/LL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EPF30R)60-70;钛酸酯偶联剂(ND2-311)适量;LLDPE15-20;抗氧剂增韧剂POE(8150)5~10;光稳定剂适量;填充剂滑石粉(平均粒径12μm)10~15;加工工艺等高速混合机预热至110℃,加入一定量的无机填料,低速搅拌15min后,分三次加入填料质量分数为2%的偶联剂,每次加入偶联剂后,高速搅拌5min,然后放出填料备用。
研究与开发(239~240)PPΠPOEΠPE共混改性的研究赵枫1,杨琪2,杨云波2(1.牡丹江第三热电厂,黑龙江牡丹江157013;2.牡丹江石油化工厂,黑龙江牡丹江157009)摘要:介绍了新型热塑性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结构与性能的特点,采用配比合适的均聚聚丙烯(PP)和共聚PP为基体树脂,通过POE,PE对PP增韧改性研究,确定最佳的增韧剂和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的共混体系,结果表明:POE为PP的最好增韧剂,PPΠPOEΠPE三元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聚烯烃弹性体;聚丙烯;增韧;共混中图分类号:T Q31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045(2002)04-0239-02 聚丙烯(PP)作为一种通用塑料,具有密度小、无毒、耐腐蚀、力学均衡性好、价格低等优点,但其缺口敏感性特别显著,缺口冲击强度较低,尤其在低温时更为突出。
根据橡胶增韧塑料的机理,橡胶与塑料应构成“海岛”结构,即橡胶相必须以一定的粒径均匀分布在塑料连续相中以达到增韧塑料的目的。
人们往往采用EPDM, E VA和S BS等一些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对PP进行改性,以改进PP的缺口冲击韧性,但热稳定性、刚性却不够理想。
聚烯烃弹性体(POE)与上述传统的增韧材料相比,对PP的增韧改性效果则更为显著。
本文以配比合适的均聚PP和共聚PP为基体树脂,以POE为主增韧剂,在保证共混材料刚性、冲击强度较高的前提下加入少量PE 作为辅助增韧剂,以减少POE的用量,降低成本。
1 实验部分①1.1 主要原料均聚PP4018,辽阳化纤公司产品;共聚PP1647,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产品;PE,大庆石化总厂产品;POE8150,美国DOW化学公司产品;抗氧剂1010、168,北京化工三厂产品。
1.2 主要设备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型号TSS J-58Π48D,成都晨光塑料机械厂产品;注塑机,C J-150NC,广东震德塑料机械厂产品;熔体流动速率仪,VPXRZ-400C,吉林大学科教仪器厂产品;电子万能试验机,CSS1101C,机械部长春试验机研究所产品;冲击试验机,RESI L25,意大利CE AST公司产品;调温,调湿箱,P L-2G,上海爱斯佩克环境仪器公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