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5
1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授课章节 第十三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授课学时 4
所属课程 外科护理学 授课年级 三年级本科
设计者 授课专业 护理学
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1)掌握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及护理措施;
2)掌握乳癌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掌握乳癌术后的功能锻炼;
4)熟悉乳房自我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5)了解乳房的解剖生理;
6)了解乳癌的病因、病理临床分期。
7)了解乳癌的诊断要点。
8)了解乳腺囊性增生、乳房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技能:理解乳房疾病相关知识在临床上的作用和意义。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掌握乳腺癌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具备乳房检查方法的能力。
学习态度:
1)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向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学生质疑与批判的学习态度,在传统的授课模式指导下,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对乳房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情感目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合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乳腺相关疾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产生掌握乳腺相关疾病的学习动力。
价值观:
通过对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乳腺癌预防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乳腺相关疾病的认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重点讲授急性乳房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重点强调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及术后护理措施。
难点:
2 乳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以及乳癌病人的术后功能锻炼。
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学科学生是护理学院本科生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基础》等专业学科的学习,对护理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而《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需要以护理学基本操作、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对外科护理的疾病诊断、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手段等内容消化理解,便于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知识进行综合,系统的理解各种疾病以及各项操作,为本课程的引入和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011级护理专业1班学生,整体学风和班级纪律都很好,出勤率高,但课堂气氛不活跃,需要提前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上通过提问方式对预习内容进行课堂师生互动,将回答问题计入考核成绩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授课时间:本课程开设时间为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中有些会着手开始准备考研,因此对于《外科护理学》等考研科目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应当充分运用本课程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际应用的特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着手准备找工作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希望学习到应用性的知识,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协调好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讲授该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两类学生都能从本门课程中有所收获是本门课程的授课重点之一。
教学预测:
三年级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学习中,对各项操作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外科护理学》没有系统认识,尚不明白“外科”的含义和具体内容。在概念介绍时需要对“外科”一词的来源形成有较为细致的介绍。随着课程的延长增多,学生会失去听课的兴趣,需要结合经典的案例以及视频教学。
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乳房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宫颈癌,近年来乳房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超过宫颈癌的趋向。通过复习乳房的解剖生理概要,帮助同学理解急性阑尾炎、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一 引子——乳房的解剖和生理结构
课程开始通过让同学们回顾因乳腺癌去世的名人,提出乳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使同学们意识到了解乳房相关疾病的重要性必要性,引起学生思考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及如何治疗等问题。
利用学生在《护理学基础》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展开课程,以临床上乳腺癌病人为例子,提出问题,导致乳腺癌高发的因素都有哪些,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提醒学生要复习前面已学课程。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产生课堂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到切入口,从而解释乳腺癌高发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
通过“图片”展示乳腺癌的病理结构,介绍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3 通过“表格”展示乳腺癌的病理分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比。
二 乳腺癌的基本概念和临床意义
以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为入口,强调学习乳腺癌临床表现的临床意义。引出乳腺癌的处理原则,强调乳腺癌手术前后护理的必要性。
三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乳腺癌以乳房肿块、乳房外形改变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同时可能淋巴转移和血运转移后症状。绝大数乳腺癌的处理原则为手术治疗。乳腺癌病人术后的护理应注意心理护理、伤口的护理、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学习资源:
①教材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② 教学参考书
裘法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郭桂芳,姚兰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③ 网络学习资源
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Main/Detail.aspx?id=35739100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p-174062556.html&key 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p-273339962459.html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view/edb7a94ee45c3b3567ec8bd9.html 乳腺癌相关基因
/view/fe729a260722192e4536f662.html 乳腺癌易感基因
/view/61502d49e45c3b3567ec8b46.html 乳腺癌的基因治疗
④ 多媒体课件 以图片为主要形式,展示乳腺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结构以及乳癌的治疗方法。
板书设计:①黑板(白板)设计;②现代信息媒体设计。不同版书的相互协调与支持
① 黑板(白板)设计
重点区 ②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采用PPT幻灯片将本章节的内容展示。
第一节 解剖和生理概要
第二节 急性乳腺炎
第三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
第四节 乳房肿瘤
第五节 乳房癌
1. 病因
2. 病理生理
3. 临床表现
4. 辅助检查
5. 临床表现
6. 处理原则
4 7. 护理措施
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生师互动:
课堂提问:
1)分析乳腺癌发生的原因。2)如何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3)乳癌术后的健康教育重点是什么?4)乳癌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5)采用讨论法探讨男性患乳腺癌的情况。
BB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与使用:
1)将PPT资料上传至BB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后回顾复习。2)在BB平台发布一些有关乳腺癌的古典电子书籍和现代研究进展论文,便于学生进行讨论时作参考。
课后答疑:每周四中午12:00-2:00设为答疑时间,答疑地点为外科实验室。学生就课堂、实验课、和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问,可以当面提出也可以在BB平台提出,教师在该时段统一回答。
生生互动:
BB平台讨论版块提出讨论话题:
1)课堂开始提出的乳腺癌是由于哪些原因造成的?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形式解答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的习惯,及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你认为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处于什么状况?督促学生查阅有关乳腺癌研究的综述论文,对学科发展有宏观的认识。
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在BB平台发布一些有关乳腺癌的古典电子书籍和现代研究进展论文,便于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教师也可通过点击率调查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
发布相关的综述类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在本学期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消化,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并帮助发表。
结合教师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为具有创新基金的同学提供研究的方向,使其参与到乳腺疾病研究的科研中。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带领学生相互合作,完成课题目标,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5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课上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的调动了起来,同时发现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知识有所生疏
从BB平台的使用情况来看,学生能够完成BB平台的作业,但是学生浏览BB教学平台资料积极性不高。学生能用《外科护理学》的知识对BB平台的讨论话题1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教师在BB平台发布的课外自主学习资料浏览量有限,在讨论话题2中也少有学生能够运用课外资料进行讨论,单纯的发表意见不能形成讨论模式。
教学反思与改进
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问题,拟采取两方面的措施,首先是督促学生复习《外科护理学》知识,采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讨论、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先行复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是调动学生参与BB教学平台的积极性,明确BB教学平台使用情况计入平时成绩采集点,促使学生主动利用BB平台进行学习,同时增加在BB教学平台公布的课外自主学习资料。
授课教师认为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