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会计账簿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五章
会计账簿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登记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
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如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和记账单位名称。
(2)扉页。
扉页主要包括账簿启用表与经管人员一览表、账户目录。
账簿启用表与经管人员一览表要求填明单位名称、账簿名称、启用日期、起讫页数、册次、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单位领导人、交接记录等内容。
(3)账页。
是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是账簿的主体,其格式因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内容应当包括:
① 账户的名称(一级会计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
② 登记账簿的日期栏;
③ 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栏;
④ 摘要栏(所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
⑤ 金额栏(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和余额);
⑥ 总页次和分户页次栏。
二、会计账簿的启用
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
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
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账簿启用登记表”的一般格式见表5-2。
9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基础会计学》第六章第一节会计账簿概述一、会计账簿的意义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用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财务报表的中间环节。
为什么要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数量繁多,又很分散,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系统性,不能连续、系统、完整地反映和监督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便于会计信息的整理与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资料,就需要设置会计账簿,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上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按照一定的要求登记到有关账簿中。
账簿和账户的联系与区别: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户是在账簿中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的,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
因此,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
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重要意义:1.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2.为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3.为考核经营成果、分析经济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二、会计账簿的种类(一)账簿按用途分类账簿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
1.序时账簿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序时账簿按其记录内容的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两种。
普通日记账是用来序时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在普通日记账中,按照每日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逐项编制会计分录,因而这种日记账也称为分录日记账。
设置普通日记账的单位,不再填制记账凭证。
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章节知识点(7)第七章:会计帐簿第一节:会计账薄概述【会计帐簿的概念与作用】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中间环节。
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主要有:(1)记载和储存会计信息将会计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记入有关账簿,可以全面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运动,储存所需要的各项会计信息。
(2)分类和汇总会计信息账簿由不同的相互关联的账户所构成,通过账簿记录,一方面可以分门别类地反映各项会计信息,提供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详细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生额、余额计算,提供各方面所需要的总括会计信息,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3)检查和校正会计信息账簿记录是会计凭证信息的进一步整理。
如在永续盘存制下,通过有关盘存账户余额与实际盘点或核查结果的核对,可以确认财产的盘盈或盘亏,并根据实际结存数额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4)编报和输出会计信息为了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及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应定期进行结账工作,进行有关账簿之间的核对,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余额,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各方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会计账薄的基本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会计账簿所记录的经济业务不同,账簿的格式也多种多样,但各种账簿都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封面;主要标明账薄名称,比如现金日记账、库存商品明细账等。
(2)扉页;主要用来标明会计帐簿的使用信息,如科目索引表、账薄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等。
(3)账页。
这是账薄的核心,帐页是账薄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其格式因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都包括账户名称、记账日期栏、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栏、经济业务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和分户页次栏等基本内容。
【会计账薄与账户的关系】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基础会计账簿教案第一章:会计账簿概述1.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账簿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会计账簿的种类和设置方法了解会计账簿的登记和查阅流程1.2 教学内容会计账簿的定义和作用会计账簿的种类: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现金账、银行账等会计账簿的设置方法:手工设置和电子设置会计账簿的登记和查阅流程1.3 教学活动引入实例:讲解会计账簿的实际应用场景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种类的会计账簿及其作用操作演示:展示会计账簿的手工设置和电子设置方法练习题:让学生填写模拟的会计账簿记录并进行查阅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账簿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种类会计账簿的分析能力操作测试:检验学生对会计账簿设置和登记的掌握程度第二章:日记账的设置与管理2.1 学习目标理解日记账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了解日记账的查阅和管理流程2.2 教学内容日记账的定义和作用日记账的设置方法:账页格式、账页数量等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时间顺序登记法、分类登记法等日记账的查阅和管理流程2.3 教学活动引入实例:讲解日记账在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分析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操作演示:展示日记账的查阅和管理流程练习题:让学生填写模拟的日记账记录并进行查阅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日记账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日记账设置和登记方法的掌握程度操作测试:检验学生对日记账查阅和管理流程的熟练程度第三章:总账的设置与管理3.1 学习目标理解总账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总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了解总账的查阅和管理流程3.2 教学内容总账的定义和作用总账的设置方法:科目设置、账页设置等总账的登记方法:期初余额登记、期末余额登记等总账的查阅和管理流程3.3 教学活动引入实例:讲解总账在企业财务报表编制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分析总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操作演示:展示总账的查阅和管理流程练习题:让学生填写模拟的总账记录并进行查阅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总账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总账设置和登记方法的掌握程度操作测试:检验学生对总账查阅和管理流程的熟练程度第四章:明细账的设置与管理4.1 学习目标理解明细账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了解明细账的查阅和管理流程4.2 教学内容明细账的定义和作用明细账的设置方法:科目设置、账页设置等明细账的登记方法:时间顺序登记法、分类登记法等明细账的查阅和管理流程4.3 教学活动引入实例:讲解明细账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分析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操作演示:展示明细账的查阅和管理流程练习题:让学生填写模拟的明细账记录并进行查阅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明细账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明细账设置和登记方法的掌握程度操作测试:检验学生对明细账查阅和管理流程的熟练程度第五章:会计账簿的整合与分析5.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账簿的整合概念和作用掌握会计账簿的整合方法了解会计账簿的分析方法和指标5.2 教学内容会计账簿的整合概念和作用会计账簿的整合方法第六章:会计账簿的整合方法6.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账簿整合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会计账簿的整合方法学会运用会计账簿整合技巧6.2 教学内容会计账簿整合的概念和重要性会计账簿整合方法:总账与明细账整合、日记账与总账整合等会计账簿整合技巧:账户对应法、借贷对应法等会计账簿整合的实际操作流程6.3 教学活动引入实例:讲解会计账簿整合在企业财务处理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分析会计账簿整合的方法和技巧操作演示:展示会计账簿整合的实际操作流程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会计账簿整合技巧进行实际操作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账簿整合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会计账簿整合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操作测试:检验学生对会计账簿整合实际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第七章:会计账簿的分析方法7.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账簿分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会计账簿的分析方法学会运用会计账簿分析指标7.2 教学内容会计账簿分析的概念和作用会计账簿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会计账簿分析指标: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现金流量比率等会计账簿分析的实际操作流程7.3 教学活动引入实例:讲解会计账簿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分析会计账簿分析的方法和指标操作演示:展示会计账簿分析的实际操作流程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会计账簿分析指标进行实际操作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账簿分析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会计账簿分析方法和指标的掌握程度操作测试:检验学生对会计账簿分析实际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第八章:会计账簿的电子化管理8.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账簿电子化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软件的使用了解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的优势和挑战8.2 教学内容会计账簿电子化的概念和作用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软件的使用:账套建立、账簿录入、数据查询等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的优势:提高效率、减少错误、方便查询等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的挑战:数据安全、软件选择、人员培训等8.3 教学活动引入实例:讲解会计账簿电子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分析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的优势和挑战操作演示:展示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软件进行实际操作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账簿电子化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软件的使用掌握程度操作测试:检验学生对会计账簿电子化管理实际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第九章:会计账簿管理的内部控制9.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学会运用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措施9.2 教学内容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等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授权审批、分工负责、定期核对等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措施的实际操作流程9.3 教学活动引入实例:讲解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分析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方法操作演示:展示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措施的实际操作流程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实际操作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操作测试:检验学生对会计账簿管理内部控制实际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会计账簿的概念、作用及其种类,包括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
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会计基础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第二节会计科目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等式
第二节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述
第二节原始凭证
第三节记账凭证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一节会计账簿的概述
第二节会计账簿内容、启用与登记
第三节会计账簿格式和登记
第四节对账
第五节错账更正方法
第六节结账
第七节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二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
第三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
第七章财产清查
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利润表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附注
第九章会计档案
第一节会计档案概述
第二节会计档案保管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节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第二节财产物资收发增减和使用第三节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第四节资本的增减
第五节收入、成本和费用
第六节财务成果的计算。
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一节会计账簿概述一、会计账簿的概念1、概念:会计账簿是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注意: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
2、意义:(1)记载、储存会计信息(2)分类、汇总会计信息(3)检查、校正会计信息(4)编报输出会计信息二、会计账簿与账户(一)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1、账户记录的指标有4项,若用①——期初余额②——本期增加发生额③——本期减少发生额④——期末余额,则所有账户4项指标的关系为:④=①+②-③;2、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借贷方记录内容归纳如下:3、账户基本结构内容包括:账户名称、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的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多选)(三)账簿与账户的关系账簿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二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一)按用途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1、分类账簿是账簿的主体,也是编制报表的主要依据;(单选)2、备查账簿包括: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应收、应付票据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等。
(多选)(二)按账页格式分为两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1、三栏式账簿适用于:日记账、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多选)2、多栏式账簿适用于: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等明细账;(多选)3、数量金额式账簿适用于:原材料、库存商品、包装物等明细账。
(多选)(三)按外形特征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1、订本账适用于:总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多选)2、活页账的优点是:可随时插入空白账页、便于分工记账;(多选)3、卡片账一般用于固定资产核算。
第二节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登记规则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二、会计账簿的启用账簿启用登记表的内容:单位名称、账簿名称、启用日期、账簿册数、账簿页数等。
第二章会计基础第三节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一、会计凭证(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分类1.会计凭证的概念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起点。
2.会计凭证的分类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计分录。
(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由经办人开出。
常用原始凭证有现金收据、发货票、银行进账单、差旅费报销单、产品入库单和领料单。
(2)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会计科目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原始凭证1.原始凭证的种类(1)按其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①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相关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例如: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累计凭证、产品入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细表和折旧计算表。
②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例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结算凭证、收据、餐饮费发票、飞机票和火车票、(2)按格式的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①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例如:增值税专用发票、发货票、收据、银行转账结算凭证。
②专用凭证,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的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例如: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领料单、工资费用分配表。
(3)按其填制的手续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①一次凭证,是指对一项经济业务或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在发生或完成后,一次填制完成且仅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例如:现金收据、发货票、收料单、增值税专用发票。
②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张凭证上连续登记一定期间内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且多次的原始凭证。
教案电子版
信息,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会计账簿
3.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检查、校正会计信息
账簿记录是会计凭证信息的进一步整理。
4.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编表、输出会计信息
为了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及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应定期进行结账工作,进行有关账簿之间的核对,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余额,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各方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分类
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序时账簿是会计部门按照收到会计凭证号码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
在会计工作发展的早期,就要求必须将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逐日登记,以便记录当天业务发生的金额。
因而习惯地称序时账簿为日记账。
序时账簿按其记录内容的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两种。
普通日记账是将企业每天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不论其性质如何,按其先后顺序,编成会计分录记入账簿;特种日记账是按经济业务性质单独设置的账簿,它只把特定项目按经
济业务顺序记入账簿,反映其详细情况,如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特种日记账的设置,应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而定,特别是那些发生繁琐、需严加控制的项目,应予以设置。
如:普通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分类账簿按
会计账簿
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又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3)备查账簿:又称辅助账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它可以对某些经济业务的内容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备查账簿的设置应视实际需要而定,并非一定要设置,而且没有固定格式。
如设置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代销商品登记簿等。
按账页格式分类
会计账簿
1)两栏式帐簿: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的账簿。
(各种收入、费用类账户都可以采用两栏式帐簿)
2)三栏式帐簿: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日记账、总分类账、资本、债权、债务明细帐)
3)多栏式帐簿: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及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
(收入、费用明细帐)
4)数量金额式账簿:借方、贷方和金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帐通常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会计账簿
5)横线登记式账簿:在同一张帐页的同一行,记录某一项经济业务从发生到结束的相关内容。
按外形特征分类
1)订本账: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是在启用前将编有顺序页码的—定数量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这种账簿,一般适用于重要的和具有统驭性的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优点:可以避免账页散失,防止账页被抽换,比较安全。
缺点:同一账簿在同一时间只能由一人登记,这样不便于会计人员分工协作记账,也不便于计算机打印记账。
(特种日记账,如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总分类账必须采用订本帐形式)
2)活页账: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将一定数量的账页置于活页夹内,可根据记账内容的变化而随时增加或减少部分账页的账簿。
活页账一般适用于明细分类账。
优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添账页,不会浪费账页,使用灵活,并且便于同时分工记账
缺点:账页容易散失和被抽换。
(各种明细分类账可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帐: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将一定数量的卡片式账页存放于专设的卡片箱中,账页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的账簿。
卡片账一般适用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的明细核算。
(在我国一般只对固定资产明细帐采用卡片帐形式)
5基本内容
会计账簿
各单位均应按照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会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本
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必要的账簿,并认真做好记账工作。
各种账簿的形式和格式多种多样,但均应具备下列组成内容: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如总分类帐簿、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扉页:标明会计账簿的使用信息,如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等.
3、账页: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其格式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但其内容应当包括:
会计账簿
1)账户的名称,以及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
2)登记账簿的日期栏
3)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栏
4)摘要栏,所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
5)金额栏,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和余额
6)总页次和分户页次栏。
6基本要求
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六十条规定(以下简称《规范》),登记会计账簿的基本要求是:(1)准确完整。
“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
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每一项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记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
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以自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有关自制凭证上的日期填列。
会计账簿
登记账簿要及时,但对各种账簿的登记间隔应该多长,《规范》未作统一规定。
一般说来,这要看本单位所采用的具体会计核算形式而定。
(2)注明记账符号。
“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
”在记账凭证上设有专门的栏目供注明记账的符号,以免发生重记或漏记。
(3)文字和数字必须整洁清晰,准确无误。
在登记书写时,不要滥造简化字,不得使用同音异义字,不得写怪字体;摘要文字紧靠左线;数字要写在金额栏内,不得越格错位、参差不齐;文字、数字字体大小适中,紧靠下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空距,一般应占格宽的1/2,以备按规定的方法改错。
记录金额时,如为没有角分的整数,应分别在角分栏内写上“0”,不得省略不写,或以“一”号代替。
阿拉伯数字一般可自左向右适当倾斜,以使账簿记录整齐、清晰。
为防止字迹模糊,墨迹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