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1.42 MB
- 文档页数:59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深圳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八年三月目录总则 (1)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第二章城市规模 (4)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6)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6)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7)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8)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0)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总体布局 (12)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12)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12)第二节四区划定 (13)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5)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15)第二节城市发展轴带 (16)第三节城市分区与组团 (17)第四节城市中心体系 (18)第九章城市更新 (19)第十章城市建设密度分区 (21)第十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2)第十二章总体城市设计 (24)第十三章五线划定与管制 (27)第四部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支撑体系 (32)第十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32)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 (32)第二节物流业发展与布局 (35)第三节金融业发展与布局 (36)第四节文化产业发展与布局 (37)第五节旅游业发展与布局 (39)第十五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布局 (41)第十六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布局 (43)第一节总体思路 (43)第二节公共设施布局 (44)第三节商业设施布局 (47)第十七章城市特色与遗产保护 (48)第一节文化特色塑造 (48)第二节文化遗产保护 (49)第十八章城市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50)第一节城市生态建设 (50)第二节绿地系统规划 (53)第十九章环境保护 (56)第一节地表水环境 (57)第二节近岸海域环境 (59)第三节空气环境 (61)第四节声环境 (63)第五节固体废弃物 (65)第二十章海洋岸线保护与利用 (66)第五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69)第二十一章综合交通 (69)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69)第二节对外交通 (71)第三节公共交通 (74)第四节道路交通 (75)第二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76)第一节水资源和能源保障 (76)第二节供、排水工程 (79)第三节供电工程 (82)第四节供气工程 (84)第五节通信工程 (86)第六节环境卫生工程 (87)第二十三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减灾 (90)第六部分规划实施政策支撑体系 (95)第二十四章特别政策地区 (95)第二十五章分阶段实施指引 (98)第二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99)第二十七章分区发展指引 (105)第二十八章规划实施配套保障政策 (108)附则 (111)附表 (112)附表1: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12)附表2: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113)总则第1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的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规范以及上层次规划,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大鹏展翅―深圳市市民中心工程结构设计简介吴时适(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二设计院,深圳518031)提要:介绍该工程大屋顶分缝、与下部主体建筑的变形协调、23000KN巨型钢牛腿等重大结构设计难题。
一、工程概况:1─主桁架 2─结构分缝 3─树状支撑东西各17组图一深圳市市民中心该工程是21世纪深圳标志性建筑,建成后将是市政府、人大的办公、政务活动中心,又是市民和游客参观、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
方案阶段中外六家有名气的设计单位参加投标,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事务所象征深圳在新世纪腾飞的大鹏展翅方案获评审专家全票通过。
后由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二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原设计建筑面积21万㎡、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后有修改)。
结构设计简况:中部方塔、圆塔两栋高层建筑与东西两翼的两组公共建筑将象征大鹏展翅的大屋顶高高托起。
该工程钢筋砼、预应力砼、钢骨砼、钢管砼、钢结构、索结构都用上了。
参加技术疑难问题讨论的专家数十人,大大小小的专家会开了几十次,沈世钊、董石麟、沈祖炎、刘锡良、兰天、严慧……等国内知名人士都参加了,日本空间结构元老川口卫先生也参加了。
二、大屋顶设计如图一所示,大屋顶平面投影尺寸是486m长×(154m-─120m)宽,最大悬挑长度近50m,展开面积约6万㎡。
方塔四个牛腿与圆塔八个牛腿支承南北走向的四榀主桁架,加上东西两组建筑物各自伸出的17组树状支撑,构成大屋顶的支承边界条件。
大屋顶本身采用网架结构,中部是三层网架,焊接球节点,两翼是双层网架,螺栓球节点。
大屋顶原设计是由我院王启文、黄文两位博士与奥雅纳公司合作完成的。
建筑师仅仅给出大屋顶上、下曲线平面的等高线图,曲线没有任何规律,因此,大屋顶计算模型的建立是很关键的工作,王、黄二博士于1999年春节历时一个多月,反复计算、反复修改,建立了计算模型,最后完成施工图设计(我院设计施工图总用钢量为5505T)。
业主招标时允许投标单位进行设计优化,所有投标单位的设计都是在我院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完成的。
序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办公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办公业务的运作,而以高容量、高灵活性、高稳定性为设计方针的新型办公楼将以其稳固而长久的价值基础而占据市场并为业主带来更高的价值回报。
●地域特征与造型简洁而醒目的造型能够提升写字楼的长期竞争力。
在金田路与福强三路的交汇点上,安联大厦与其它几栋百米以上的高楼一起围合12地块,在这样的城市空间中,如何处理好与相邻建筑的关系并具有标志性成为建筑造型设计的关键。
斜向分割的几何形体相互咬合,暗示着市民中心与12地块的斜轴线特性。
板楼开窗所形成的大型中庭,改善了12地块庭院绿地的日照环境,利用双向借景的手法,在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中,构筑起了一幅生动的现代都市风景,这种现代、明确、理性的设计手法使之从中心区周围众多的写字楼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精简的结构设计与高使用率将结构精简到极限,在满足力学设计的前提下,抛弃一切不必要的设计元素,由此而产生的紧张感和所达到的极限空间,正是本建筑所追求的“极少主义建筑风格”的美学原则。
结构采用双核心筒的平面布置,不仅使建筑拥有了更加稳定合理的结构形式,更大大增加了使用上的自由灵活性,由此而产生的市场效应更是无法估量,宽阔通透的空间感、平整规则的平面形式带来的高使用率为不同规模、形式的公司入驻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
安联大厦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规划红线图、规划设计要点。
2.深圳市中心区26地块城市设计指引。
3.深圳市双瀛投资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书》。
4.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关于高层建筑的有关设计规范。
二、基地概况安联大厦位于深圳市中心区26地块的西北角,金田路与福中三路交叉口,基地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917.3㎡。
西北面是莲花山公园;东面相邻凤凰卫视总部办公楼的北区;西面是市民中心广场;西面遥望深南大道与中心区的核心点——水晶岛;南面正对规划中围合中心广场的四幢塔式建筑之一栋,其中西南向视野开阔景观视野极佳。
1 总则1.0。
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
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1。
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
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2。
1 城市用地分类2。
1。
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它相关因素。
2。
1。
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
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
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2 城市建设用地标准2。
2.1 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政府社团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十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全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指标应控制在105~120平方米。
2.2。
2 在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各类主要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和人均单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2。
高铁经济下的大中城市虹吸作用机制研究王洁,薛华琳,张小远,李智伟摘要:中国已进入高速铁路时代,高铁的快速建设大大拉近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从不同层面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和发展,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新速度,新经济,新时代”,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
虹吸效应是指中等城市的资源和人才被大城市吸走,城市被吸引的要素流出多于吸入的要素,出现要素的净流出。
现代高速铁路经济已经产生了虹吸效应。
由于虹吸效应,中等城市的经济和科技等发展主要依靠因素被大城市吸引过去,城市发展缓慢。
在此背景下,面对高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等城市高铁站片区如果错过发展机会,它将成为“高铁过道”,反之如果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就将实现“虹吸”金流,促进城市房地产和服务业发展。
本文在物理学虹吸现象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模型和数学模型,创新模拟了大城市对于中等城市的虹吸作用机制,希望对于中等城市减弱和优化大城市虹吸作用提出借鉴,使得中等城市跟大城市进行资源互换,互利共赢。
关键词:虹吸效应高速铁路虹吸影响因素1.高铁虹吸效应模型架构1.1 虹吸效应的空间模型大城市对于中等城市的高铁虹吸作用与物理虹吸现象有着较大的契合性,其作用原理和内部机制基本相同。
为对高铁虹吸机制更为形象的解析,笔者采用了空间模拟法,模拟了大城市对于中等城市物流、人流等资本要素的吸引。
物理虹吸现象共有三大要素:水、充满水的U型连通器、两个不同高差位的盛水容器。
高铁的快速连通作用可模拟成U型连通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由于城市发展不同可模拟成不同高差位的盛水容器,而水体的流动过程可模拟成为在高铁虹吸作用下流动的人流、物流等资本要素。
模拟过程可参考下图。
水体流动资本要素流动高铁虹吸作用模拟图Rendering high-speed rail siphon action虹吸效应的作用过程,可简单概括为:作用主体通过作用媒介,所产生的作用过程。
在物理虹吸效应中,作用主体为不同高差的盛水容器,作用媒介是U 型连通器,作用过程为水等物理液体的流动;在高铁虹吸效应中,作用主体为城市发展不均的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作用媒介是高铁线路的连通,作用过程为人流、物流等资本要素的流动。
包开发为主,地块与地块、交通与地块之间联系薄弱,随着城市发展而出现土地割裂、交通不便、资源分散等问题,不利于市民生活。
除此以外,传统模式还存在着对自然、文化、产业等方面考虑不足的问题。
区域整体开发提供了新的地铁交通开发模式,采用主体合作方式,系统开发城市区域,使解决要素割裂问题成为可能[2]。
地铁交通是适应东亚地区高密度城市下市民出行的主要公交方式,探讨以地铁交通为核心的一体化开发模式,对整合各类城市要素、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空间具有现实意义。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地铁等枢纽为中心的一体化开发做出了诸多尝试,并形成了初步实践成果,但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升[3]。
深圳地铁22号线(下文简称“22号线”)为“港深莞城市中轴提升战略”大背景下新增的轨道快线和湾区创新走廊(见图1),线路全长约35 km,南起福田保税区,北接东莞塘厦,地铁交通与各片区一体化开发需求大[4]。
在22号线全线城市设计项目实践的契机下,方案针对全线站点及周边城市地块,提出“站城人产”一体化开发理念,力求实现从交通到城市到体验的多维一体开发。
1 22号线区域整体开发模式、设计理念与策略1.1 22号线区域整体开发模式依托TOD 城市更新机遇展开区域整体开发实践,包括梳理全线周边地块上位产业规划,推动地铁站空间落位,进行车站景观文化艺术策划,着手各站点所在片区的城市设计与车站建筑概念设计。
统一考虑城市产业规划、片区城市设计、车站上盖及地下空间概念设计、文化艺术景观设计。
摘要 深圳地铁22号线是在“港深莞城市中轴提升战略”大背景下创立的轨道快线。
沿线城市更新及TOD 的一体化开发需求大,针对传统地铁交通一体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方案以多式联运、景观交融和文脉共生为设计策略,尝试对站、城、人、产各领域进行整合。
统筹全线站点,从交通组织到产业规划、从城市设计到建筑空间,以区域整体开发模式,实践“站城人产”一体化的高整合度新理念。
深圳市福田01-01&02号片区[中心区]法定图则No.FT01-01&02/03(文本、图表)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经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授权,深圳市福田01-01&02号片区[中心区]法定图则(以下简称本图则)经法定图则委员二〇一八年第六次会议审批通过,现予以公布。
本图则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
(1)文本: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及说明。
(注:文本中的配图及照片均不具有法律效力。
)(2)图表: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附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二〇一八年十一月文本目录前言 (1)1总则 (2)2发展目标 (3)3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 (3)4人口规模与开发强度 (4)5公共设施 (4)6综合交通 (5)7市政工程 (8)8城市设计 (9)9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11)10“五线”控制 (11)11地下空间 (11)12附则 (12)附录名词解释 (17)附表 (21)前言福田中心区地处深圳市核心位置,是全市唯一一个集行政、文化、信息、国际展览、金融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集中体现了深圳的国际城市形象。
随着福田中心区综合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强化,不仅被确定为城市主中心之一,更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轮高起点、前瞻性规划,本片区法定图则已开展两轮编制工作。
2000年1月22日,城市规划委员会第8次会议审批通过了深圳市福田01-01号片区[中心区]法定图则,确立了中心区核心区和中轴线的基本规划构想;2002年10月16日,城市规划委员会图则委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福田01-01&02号片区[中心区]法定图则,落实了城市设计深化研究、专项规划及重大项目选址调整。
法定图则的编制对指导片区城市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多项大型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相继落成使用,甲级写字楼、大型商业设施也迅速崛起。
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402-01&22&24(草案)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二〇〇九年一月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章的规定以及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批准下达的2007年度法定图则编制计划,制定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本图则),经初审同意,现予以公开展示。
公开展示期间,任何单位与个人均可以规定形式向市规划委员会提出本图则的意见或建议。
本图则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⑴文本:指按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
⑵图表:指按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签署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总图及其附表。
目录文本1.总则 1 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2 3.土地利用性质 2 4.土地开发强度 3 5.配套设施 3 6.道路交通 7 7. 地名规划 9 8.城市设计及其它有关规定 11图表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402-01&22&24(草案)文本1.总则1.1本图则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龙坂大道以南,梅龙大道以西,南平快速以北,龙华和平路以南,以及羊台山和大脑壳山以东生态控制线所围合的地区,总用地面积1031.31公顷。
1.2制订本图则的主要规划依据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1996)、《深圳市中部综合组团分区规划》(2006)、《深圳市龙华二线拓展区城市设计》(2007)、《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版)、《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2003版)、法定图则年度编制计划和其它专项规划。
1.3制订本图则遵循的总体原则是:规模控制原则;优先满足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原则;保留、改造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大鹏展翅―深圳市市民中心工程结构设计简介吴时适(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二设计院,深圳518031)提要:介绍该工程大屋顶分缝、与下部主体建筑的变形协调、23000KN巨型钢牛腿等重大结构设计难题。
一、工程概况:1─主桁架 2─结构分缝 3─树状支撑东西各17组图一深圳市市民中心该工程是21世纪深圳标志性建筑,建成后将是市政府、人大的办公、政务活动中心,又是市民和游客参观、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
方案阶段中外六家有名气的设计单位参加投标,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事务所象征深圳在新世纪腾飞的大鹏展翅方案获评审专家全票通过。
后由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二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原设计建筑面积21万㎡、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后有修改)。
结构设计简况:中部方塔、圆塔两栋高层建筑与东西两翼的两组公共建筑将象征大鹏展翅的大屋顶高高托起。
该工程钢筋砼、预应力砼、钢骨砼、钢管砼、钢结构、索结构都用上了。
参加技术疑难问题讨论的专家数十人,大大小小的专家会开了几十次,沈世钊、董石麟、沈祖炎、刘锡良、兰天、严慧……等国内知名人士都参加了,日本空间结构元老川口卫先生也参加了。
二、大屋顶设计如图一所示,大屋顶平面投影尺寸是486m长×(154m-─120m)宽,最大悬挑长度近50m,展开面积约6万㎡。
方塔四个牛腿与圆塔八个牛腿支承南北走向的四榀主桁架,加上东西两组建筑物各自伸出的17组树状支撑,构成大屋顶的支承边界条件。
大屋顶本身采用网架结构,中部是三层网架,焊接球节点,两翼是双层网架,螺栓球节点。
大屋顶原设计是由我院王启文、黄文两位博士与奥雅纳公司合作完成的。
建筑师仅仅给出大屋顶上、下曲线平面的等高线图,曲线没有任何规律,因此,大屋顶计算模型的建立是很关键的工作,王、黄二博士于1999年春节历时一个多月,反复计算、反复修改,建立了计算模型,最后完成施工图设计(我院设计施工图总用钢量为5505T)。
业主招标时允许投标单位进行设计优化,所有投标单位的设计都是在我院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