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
血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概述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指导,以帮助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主要内容
指南中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 疾病概述:介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等基本信息。
2. 诊断标准:列出了确诊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所需
满足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
3. 治疗原则:介绍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总
体原则,包括急救措施、止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等。
4. 具体治疗方案:提供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案,
包括内镜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5.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建议了预防和处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
消化道出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再出血、感染和器官功能损害等。
重要性和应用
本指南的发布对于临床医生和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医生可以根据指南中的建议制定更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结
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的发布将为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这将有助于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以上是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一、定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nonvariceal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ANVUGIB)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病死率为6%~10%。
二、ANVUGIB的诊断1.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及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
2.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在上消化道发现有出血病灶,ANVUGIB诊断可确立。
3.下列情况可误诊为ANVUGIB:某些口、鼻、咽部或呼吸道病变出血被吞入食管,服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和食物(如动物血等)引起粪便发黑。
对可疑患者可作胃液、呕吐物或粪便隐血试验。
4.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肠蠕动过快也可出现血便。
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显性出血,此类患者不应漏诊。
三、ANVUGIB的病因诊断1.ANVUGIB的病因繁多,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少数为胆胰疾患引起,其中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最为常见。
少见的有Mallory2Weiss综合征、上消化道血管畸形、Dieulafoy溃疡、食管裂孔疝、胃黏膜脱垂或套叠、急性胃扩张或扭转、理化和放射损伤、壶腹周围肿瘤、胰腺肿瘤、胆管结石、胆管肿瘤等。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引起本病。
2.重视病史与体征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如消化性溃疡有慢性反复发作上腹痛史,应激性溃疡患者多有明确的创伤史。
恶性肿瘤患者多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有黄疸、右上腹绞痛症状应考虑胆道出血。
3.内镜是病因诊断中的关键检查:(1)内镜检查能发现上消化道黏膜的病变,应尽早在出血后24~48h内进行,并备好止血药物和器械。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杭州图文1. 疾病简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NVUGIB)指胃、十二指肠或食管非静脉曲张性损伤所致的出血。
其发生率较高,是常见的急症之一。
2. 诊断标准2.1 临床表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呕血•黑粪•血便•腹痛•眩晕(轻度或中度出血时)2.2 辅助检查•内镜检查:是确诊NVUGIB的标准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不仅能给出出血灶的确切位置和大小,还能进行止血和病变切除等治疗操作。
•滴虫检查:对于患者有黑便且呈现黏膜条索时,应考虑以滴虫告知为依据,进行针对性抗生素治疗。
•细胞学检查:如大量粘液证明粘液性囊肿破裂导致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3. 治疗方法3.1 确定出血性病变内镜检查能够明确出血性病变的位置和大小,帮助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对于活动性出血病变,应该立即通过内镜手术或经导管装置进行止血治疗。
3.2 止血治疗止血治疗包括药物和机械两种方式。
3.2.1 药物治疗•补充血容量和纠正贫血•用药控制出血: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生长抑素类似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3.2.2 机械治疗如内镜下止血方法(内镜下注射药物、电凝止血、探头止血、血管夹)、近端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3.3 切除治疗在出血病变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会选择贲门下、胃体、胃底小弯切除等。
4. 药物治疗4.1 手术前药物治疗手术前药物治疗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预防术后出血或减少围手术期合并症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PPIs):用于术前抑制胃酸分泌,减少手术后胃溃疡和食管黏膜损害的发生率,以及防止手术后出血。
•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需要暂停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应该在恢复抗血小板药物之前进行抗凝治疗。
4.2 术后药物治疗术后药物治疗是指在手术后,为了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而进行的药物治疗。
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
血诊疗指南》正式发布
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已经正式发布,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1.指南目的:该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导。
2.定义:指南明确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包括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3.诊断:指南详细介绍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4.分级: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三个分级,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出血的严重程度来进行治疗决策。
5.治疗:指南列出了不同分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策略,包括非侵入性治疗、内镜止血和介入治疗。
6.并发症管理:指南提供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管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7.随访:指南强调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
该指南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意见制定而成,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一份可靠的指导,以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请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非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试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刘玉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朱继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王杉
一、总则
1、背景:
目前关于非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NUB)的诊治缺乏统一的、根据循证医学理论制定的规范。
2、目的:
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有循证医学理论根据的诊治流程,并做为NUB的临床工作指南。
3、主要依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2001年的临床实践,并参考前人的研究工作。
4、推荐诊治流程图:
二、细则
(一)急诊和门诊的处理
急诊科主要职责:应迅速判断病情,并积极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为以后的诊治创造条件,接诊医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评估患者全身血液动力学状态,包括:①脉搏、心率,②血压,③
有无晕厥或休克。
2、评估其出血量。
3、建立静脉通道(如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即休克、脉搏持续大于100
次/分,需至少2条,甚至中心静脉置管)。
4、急查血常规、血型、急诊8项和快速澳抗(HBsAg)。
5、积极扩容,可用706代血浆500-1000ml快速静脉点滴,之后用晶体
液持续静点,使血压维持在100/60 mm Hg 以上,脉搏在100次/分以下。
并注意有尿量。
6、输血:注意血红蛋白、血球压积的值,判断有无必要输血,如果HB
小于6 g/dl,必须输血;如果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建议Hb至少维持在8 g/dl以上,缺血严重时,应维持在10 g/dl。
7、同时予奥美拉唑(洛塞克)40m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静脉快速点
滴(15 min以内点完)。
8、同时紧急通知消化科会诊。
9、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并初步商量内镜介入事宜。
注: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NUB的一线用药,可有效的降低死亡率,而生长抑素对顽固性出血有一定疗效,但价格昂贵,仅为二线用药。
(二)消化科会诊处理
消化科会诊医师主要职责:初步确立出血原因和部位,并根据情况决定下一步诊治方案,应完成以下步骤:
1、再次评估出血量和血液动力学状态。
2、进一步完善以上诊治过程,使血液动力学状态得到巩固。
3、根据病史和化验检查结果,判断出血原因和部位:肝硬化食道静脉
曲张的出血常伴有肝病史、查体黄疸、肝病面容、腹水、血常规三系减少
等,而溃疡病出血很少有以上表现;血清BUN升高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此时肌酐常不升高。
4、评估内镜介入的风险和获益,决定是否接受急诊介入检查和治疗。
如果患者能配合,且血液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心肺疾病,可考虑内镜介入,Hb最好在6 g/dl以上,但低于6g/dl并非检查禁忌症;如果存在休克,应先积极纠正,对于动脉出血,单靠输液难以纠正者,可视情况决定是否内镜介入;对于严重的心肺疾病,如哮喘、呼吸衰竭、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力
衰竭患者,应待情况相对平稳后再决定。
5、与患者及家属仔细讨论病情以及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危险性。
(三)内镜医师处理
内镜医师主要职责:尽快明确诊断,并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应完成以下步骤:
1、评估患者是否耐受内镜检查和治疗。
2、再次与家属介绍内镜诊治的详细情况和危险性,讨论介入治疗的必要
性,并核对签字。
3、尽快完成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根据Forrest分级,进行内镜下注射治
疗。
Forrest 分级:Ia,有活动性喷血或大量涌血;Ib,有活动性渗血;IIa,
无活动性出血,但可见溃疡底部血管残端;IIb,无活动性渗血,仅见溃
疡底部血凝块;III,溃疡较干净,无以上表现。
Forrest Ia, Ib, IIa级患者均应进行内镜下介入治疗,IIb级可视情况决定,III级无需介入治疗。
4、与住院总医师讨论病情,并决定是否住院治疗。
注:急诊出血是急诊内镜的绝对适应症,根据经验,内镜检查前没有必要用胃管抽吸胃内容物,95%以上的急诊内镜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三)病房主管医师处理
病房主管医师主要职责:进一步治疗,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是否有再出血,并完成平稳过渡。
应按以下步骤:
1、详细追问病史、查体,并根据急诊内镜结果确立诊断。
2、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注意呕血、黑便次数及性质,血压脉搏变化,
有无体位性低血压,尿量,血BUN和Hb变化。
3、完善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和生化等。
4、将患者区分为高危和低危,分别处理:
①高危患者的判断:年龄大于60岁,或有心脑肺疾病,或长期服用抗凝
药,或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或有晕厥,或有体位性低血压,或有呕血
者,均应视为高危患者,尤其是内镜下Forrest Ia、Ib和IIa患者。
②高危患者治疗:奥美拉唑(洛塞克)40mg Q12h 静脉点滴(用法同上),
连续3天,酌情给予立止血1KU Qd和凝血酶500U Q6h口服(亦可用云南白药替代,3 g tid口服),同时积极扩容。
3天后如无活动性出血,可进流食,并改为奥美拉唑20 mg Q12h口服。
同时予杀幽门螺杆菌治疗。
③低危患者治疗:奥美拉唑(洛塞克)40mg Qd 静脉点滴(用法同上),
连续2天,同时积极扩容。
3天后如无活动性出血,可进流食,并改为奥美拉唑20 mg Qd口服。
同时予杀幽门螺杆菌治疗。
5、注意期间有无再出血征象。
一旦出现再出血,应重新按照本指南进
行抢救复苏。
保守治疗无效者,联系外科,准备手术治疗。
6、住院前3天每天查血常规。
7、平稳后1-2天可出院。
注: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再出血或怀疑再出血,应再次急诊内镜,如
果患者在第一次急诊内镜时观察不满意,应在3天后决定进食前复查。
(四)门诊医师随访处理
NUB患者极易复发,主要原因是服药不规范,有两个原因:①患者认识不足,服药顺从性查;②有些医生对此病认识不够,未对患者进行宣教。
应遵循以下方案:
1、NUB患者的治疗比一般溃疡病治疗要长。
2、去除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生活不规律,尤其是服用NSAIDS和幽
门螺杆菌感染。
3、必须进行规范的杀幽门螺杆菌治疗,并在完成杀幽门螺杆菌治疗1
个月后,做胃镜或13C-呼气实验,确定达到根除幽门螺杆菌(而不是清除)。
注:以上的药物仅为代表,医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5、有反复出血,则疗程应更长,最好1-2年,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