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并购富通集团案例分析.pdf
- 格式:pdf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37
平安的“富通”教训作者:陈天翔来源:《中国市场》2008年第46期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波在以各种方式蔓延,中国平安巨资持股的宣通集团持有雷曼兄弟债券,致使平安出现巨亏,中国平安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要不是让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花了那么多钱上了一堂课,富通这家远在欧洲的金融集团,永远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中国国内市场所关注。
现在,马明哲也许要感谢A股投资者和审批环节。
若不是过去一年他们的压力和谨慎,平安损失恐不仅如此。
A股压力去年11月27日,平安高调宣布已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成为富通单一的第一大股东。
马明哲当时表示,这对中国保险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当时市场对此还是比较看好的。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富通在交叉销售的优势的确比较突出,而这方面也是平安花了大量心血进行打造的。
数月后,平安出人意料地公布了一个在未来多少年里都不会被市场遗忘的1600亿元“天量融资”方案,从而引发了A股对再融资的一片骂声。
尽管当时各方对平安想拿这笔钱做什么而感到好奇,但大家都坚信平安肯定计划把这么一大笔钱投向海外进行收购,并且坚信也只有ING、保诚、AXA这些大家伙才能配得上平安的胃口和眼界。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预期”,平安的天量融资方案还是在一片质疑声中高票通过。
不过后来还是迫于市场压力和承受力,平安最终在5月份时表示,将在往后的6个月时间里不再考虑A股融资方案。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上千亿元资金投向海外,可以想像到的是,在目前的全球行情下,将意味着出现更大的亏损。
二次“出海”在平安完成了对富通入股后的几个月里,随着次贷风波由美国向欧洲迅速蔓延,富通只能苦于招架。
不过,此时的马明哲依然对欧洲市场充满憧憬,于是就有了和富通签署全球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相关协议,这同样是一笔大生意。
今年4月2日,平安和富通正式签署协议,以人民币240.2亿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旗下的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控制研究——以平安收购富通集团为例学生姓名:王军臣学号:11002010223专业:会计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许多企业选择通过跨国并购来规避本土市场经营风险,我国部分企业身先士卒,但并购结果却不尽人意。
冒进的跨国并购没有给企业带来1+1>2的企业效应,反而导致企业走上经营歧路,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
不论出于何种动机的跨国并购都是面临巨大的风险,盲目进行并购活动的中国企业最终大多以失败告终。
本文基于现有的企业并购理论通过对中国平安并购欧洲富通集团案例分析旨在:首先、提醒我国企业应该从盲目回归理性,唯有并购方案在财务上切实可行,才能降低并购风险,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其次、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方法,试图对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避免我国企业由于盲目“出海”而导致巨额亏损,同时也给我国已实施或正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一些指导和借鉴作用,唯有前事不忘方能成为后事之师。
关键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In the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s of The Globalization Age, many companies choose the way by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circumvent the business risk of the domestic market, some 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done it firstly, but the results are unsatisfactory. Aggressive M & A do not give enterprises 1 +1 >2 business effect, but lead to companies go to the wrong business raod, even make companies face the bankruptcy crisis. No matter what motive of the M & A, it must be faced with great risks, most of the Chinese companies finally failed by M & A because of blindness. Through the Ping An mergers Fortis Group case ,the papers aim at: firstly, to remind China's enterprises should return to reason, only M & A program can be done on finance ,wo can reduce acquisition risk and improve the M & A success rate; secondly,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Transnational M & A and proposed risk control methods, trying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avoid Chinese enterprises large losses, also give some busines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to chinese companies that have implemented or are implementing the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ast experience can become a guide for the future.Key words:M & A;Financial risk;Risk control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一、引言 (1)二、跨国并购相关理论及现状 (2)㈠企业并购基本理论 (2)㈡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 (3)㈢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及现状 (5)三、平安并购欧洲富通集团案例分析 (6)㈠平安并购富通历程 (6)㈡平安并购富通动因 (7)㈢平安并购富通的效果 (8)㈣从财务风险角度看并购失败原因 (11)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控制对策与建议 (12)㈠确定并购战略和科学的并购方式 (12)㈡客观的自我实力评估 (13)㈢选择正确的目标企业 (13)㈣审慎的并购价值评估 (14)㈤适当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14)㈥多渠道融资降低融资风险 (14)五、结论与启示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控制研究——以平安收购富通集团为例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驶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KEx2318)上市,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601318)上市。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三、富通集团简介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
四、背景分析此次收购机会的出现,是富通集团首先抛出了橄榄枝。
在加入财团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富通集团计划在对荷兰银行资产重组的同时,积极拓展亚洲市场,从而主动提出了希望引入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意向。
在海外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中国平安,便成为其首选的合作对象之一。
富通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并早已建立银保综合金融平台,这与正致力于建设综合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极为类似。
富通集团在银保综合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将为中国平安带来很大帮助。
对于平安和富通集团将来的合作路径,平安和富通高层昨日均透露了有关信息。
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富通集团就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交叉销售等形式由富通向平安传授相关技术与知识。
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
中国平安与富通门背景资料:导致比利时内阁集体辞职的"富通门"事件2008年12月20日新华网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电背景资料:导致比利时内阁集体辞职的“富通门”事件比利时首相莱特姆的发言人19日宣布,比利时执政联盟一致同意莱特姆的提议,从即日起内阁集体辞职。
不过,这一决定仍需得到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的批准。
比利时内阁集体辞职的导火线是“富通门”事件。
比利时与荷兰合资的富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
受金融危机影响,富通集团逐步陷入破产困境。
今年10月,比利时政府决定以换股的形式将富通集团在比利时的银行业务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
由于富通集团的资产剥离过程未征得股东大会同意,富通集团2100多名小股东联名提起诉讼,要求判定富通集团向巴黎银行转让资产为非法。
12月12日,布鲁塞尔上诉法院以比利时政府在国有化过程中“未履行股东大会程序”为由,暂停其对富通集团的拆分行动。
12月19日,比利时最高法院公布报告称,在布鲁塞尔上诉法院审理富通集团拆分案过程中,存在“政治力量干预司法”的迹象。
虽然报告强调,法院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政府干预了司法,但比利时副首相兼司法大臣约·范德尔在报告公布后便宣布辞职,莱特姆则提议内阁集体辞职。
平安索赔扳倒野蛮首相比利时内阁整体下台2008年12月23日 10:29 中国证券网中国平安(27.01,-1.72,-5.99%,吧)投资富通的维权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
经过3天与比利时政界领袖的密集磋商,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22日批准了首相莱特姆及其内阁成员的集体辞职。
拒绝让中国平安参与投票的野蛮首相莱特姆正式下台。
集体下台野蛮首相仍嘴硬比利时王宫当天发表声明说,阿尔贝二世已接受内阁辞职请求,同时任命其以过渡内阁身份继续处理日常事务。
声明没有提及未来首相人选以及何时举行下届大选的问题。
莱特姆内阁19日提出集体辞职。
原因是比利时最高法院当天宣布,“有迹象”表明莱特姆身边人士曾试图影响法官对富通集团一案的判决。
浮亏230亿急躁平安的方向之困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投资240亿亏损230亿,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单“抄底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宣告触礁,中国平安(行情股吧)如今正处在一场漩涡之中。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因而被网民诟病为“最不合格的投资家”。
急躁冒进的中国平安为何出师未捷?平安200多亿巨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谁将对此负责?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富通门始末9月底,当华尔街还在激烈辩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时,次贷危机(聚焦美国金融漩涡)引发的“海啸”已横跨大西洋(行情股吧)蔓延至欧洲大陆。
第一个被“海啸”淹没的是业务纵横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金融巨头—富通集团—同时波及到投资富通的更多金融集团,其中中国平安首先触礁并宣布终止投资富通。
不过,这时平安的已经付出惨重代价。
时间推回到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96亿购入了荷兰与比利时的合资公司—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
不久,中国平安继续增持富通集团4.99%股份。
投资总计花去240亿元。
此举被众多投行机构评为战略性抄底,甚至认为平安“捡了大便宜”。
2008年3月,双方签署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拟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元人民币)收购富通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
4月2日,双方达成合资协议。
富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
中国平安是一家以保险、银行、投资三位一体的综合金融集团,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市。
平安方面称,购入富通就是看中了富通“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自平安2006年收购深圳商业银行以来,银行业在平安集团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已达10%,对富通银保交叉销售的混业优势,平安早已心生羡慕。
平安收购富通冲动的惩罚作者:陈益锋来源:《中国新时代》2009年第03期一笔让中国平安当初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目前看来已经是噩梦一场。
面对即将四分五裂的富通集团(Fortis)最大单一股东——中国平安终于打破沉默,以一张高高举起的反对票联合一半股东,在比利时富通集团股东大会上终止了出售富通资产的进程。
2月11日,同属比利时和荷兰两国的金融机构富通集团宣布,公司股东投票否决了将部分银行和保险业务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的提议。
被否决的议案包括荷兰政府购买富通在本国的资产比利时政府收购富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购买富通集团比利时银行75%的股权及其在比利时保险业务的10%的三笔变易。
这是一次维护平安大股东尊严,强调公司治理原则的胜利。
但这仅仅是意味着中国平安争取到了待市场回暖后投资翻本的机会。
因为自2007年10月以来中国平安已累计向富通集团投资人民币238.7亿元(合27.8亿美元)由于该集团股价大幅下挫进而连累中国平安这笔投资的价值缩水了逾95%。
如果上述一系列出售富通银行的业务得以通过富通将走向解体。
当初平安在欧洲再三甄选投资238亿元人民币持有4.99%股权的富通将不复存在。
业内人士评估:“如果比利时政府把富通比利时银行75%的股权和10%的国际保险业务出售给巴黎银行,富通剩下的价值只相当于出售前价值的20%。
目前,富通的股价已从当初中国平安投资时的均价19欧元下跌到不足1欧元,如果投资的主体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投资价值无疑被全部抽空。
这一笔让中国平安当初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目前看来已经是噩梦一场。
根据2008年12月2日富通集团的公报,在拆分后,富通目前仅剩国际保险业务,66%的结构型投资组合权益与汽车融资的资产同负债,且富通将不再涉及任何银行业务。
至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富通仅报于0.93欧元。
可以确定的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随着双方从交好到交恶的演变,中国平安收购富通案已经宣告失败,这家试图通过海外并购扩张的保险公司,未来的国际化金融公司之路会继续走下去吗?平安的战略1995年,中国平安开始着手将产,寿险在经营上分开,但分业的核心问题——产,寿险的资产分立及原有的信托,证券的股权安排,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和相关法律问题。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第一篇: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并购公司以及事件简介收购方为中国平安,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被收购方为富通集团,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
收购事件发生于2007年11月29日,成交价格为累计投资人民币238.74亿元。
平安保险全称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富通是国际保险公司,拥有超过180年丰富保险经验,位列欧洲20大保险公司之一。
业务集中于占全球保险业最大份额的欧洲及亚洲巿场,旗下设四个分部为比利时、英国、欧洲和亚洲,并透过全资拥有附属公司及与各地强大的金融机构结成的伙伴网络,服务全球。
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 Group 9501万股股份,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4.18%,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
这一收购名噪一时,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的经典创新。
2007年被认为是亚洲国家的“出国年”。
当时的美国次贷危机尚未结束,并且市场仍有对其“愈演愈烈”之势的预期。
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2007年9月29日宣布联合出资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下属富通银行49%的股权。
随后荷兰政府、比利时政府及法国巴黎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投票擅自售出了富通旗下的部分业务。
通过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的资产就只有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组合66%的股权以及现金。
这样大名鼎鼎的富通集团就由被誉为“银保双头鹰”的国际知名企业解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其盈利潜力一下子就有天上掉到地上。
2007年10月,富通集团联合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以700多亿欧元收购荷兰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