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 格式:docx
- 大小:21.26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近代史(1840鸦片战争—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1840-1912晚清统治时期1、一次变法:戊戌变法(103天,百日维新,代表人物:谭嗣同、康广仁、康君、杨深秀、杨锐、刘光第)2、一次洋务运动:江南制造局,北洋海师,金师同文馆,一次留洋(刘步蟾组织者)代表人物;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3、二次革命: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团体:兴中会,政党:同盟会,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府,法规:临时约法)。
4、N个不平等条约1)最早(1840)签订的是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3)索赔最多的《辛丑条约》,4亿5000万两白银,亦称《北京议定书》,八国。
4)开发口岸最多的是《天津条约》,10个口岸。
中英、中法5)割地最多的是1858年与沙俄签订的《瑷珲条约》。
5、四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2)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1、一大会议(1921.7.23 上海)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原则提出了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加强军队中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2、二次运动1)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2)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3、二次复辟1)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发生,结束于1916年2月25日的一场闹剧。
2)张勋复辟:1917年7月清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十二天的事件,由于此次事件是张勋一手策划,史称张勋复辟。
晚清(1840-1911)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陆发动的第一次侵略战争。
1840年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从18世纪末开始就大量向中国输送鸦片,后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朝廷官员认识到鸦片的严重危害,主张禁烟。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当众销毁大量鸦片,这是造成英国决定向中国出兵的直接原因。
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割让香港;2、向英国赔偿银元2100万;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4、英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进行贸易;5、中国的进出口税率由中英共同商定。
二、太平天国起义:近代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从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到1864年太平天国政权覆亡,前后历时14年。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受到西方列强的压榨,对内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人民生活贫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1851年洪秀全的起义。
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首都。
太平军定都后迅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了人民的拥护。
同时在北伐和西征中取得了节节胜利。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内部分裂,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清政府方面,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两支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西方侵略者为了继续压榨清政府也决定与太平天国为敌。
在两股势力的联合进攻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亡。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给外国侵略者一定的打击。
它的规模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无法比拟的。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政府相继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和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晚清(1840-1911)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陆发动的第一次侵略战争。
1840年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从18世纪末开始就大量向中国输送鸦片,后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朝廷官员认识到鸦片的严重危害,主张禁烟。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当众销毁大量鸦片,这是造成英国决定向中国出兵的直接原因。
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割让香港;2、向英国赔偿银元2100万;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4、英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进行贸易;5、中国的进出口税率由中英共同商定。
二、太平天国起义:近代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从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到1864年太平天国政权覆亡,前后历时14年。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受到西方列强的压榨,对内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人民生活贫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1851年洪秀全的起义。
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首都。
太平军定都后迅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了人民的拥护。
同时在北伐和西征中取得了节节胜利。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内部分裂,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清政府方面,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两支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西方侵略者为了继续压榨清政府也决定与太平天国为敌。
在两股势力的联合进攻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亡。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给外国侵略者一定的打击。
它的规模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无法比拟的。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政府相继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和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摘要:
一、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背景
二、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四、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正文: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 年) 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 为止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特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外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内部封建主义的压迫,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被动走向主动。
中国近代史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
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二、主要事件和时期1.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战后,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赔偿巨额赔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虽然最终未能实现自强,但它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3.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百日维新是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一次尝试。
然而,由于守旧派的反对,最终失败了。
4.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中国爆发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这场革命最终导致了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5.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一场由学生发起的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封建专制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青年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新思想的追求。
同时,这次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6.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解放战争则是国共内战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最终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三、结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但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自由、平等和独立的追求。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㈠列强侵华史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起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致白银外流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割地: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最能体现列强侵华目的) 中国失败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对抗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海盗式扩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0-1862):1862年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美国人)感想: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奋发图强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40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及议定书 7万影响: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黄海海战:1894 邓世昌威海卫战役:1895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割地:中国领土主权再次遭破坏,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加深 赔款: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设工厂: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开埠通商:大大便利列强经济侵略(二 )、近代化的起步㈠四大运动曾国藩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求富”为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1862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原因: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变革封建制度鸦片战争结果:《南京条约》 过程 俄割占中国领土 东北 第二次鸦片战收复新 疆 关条约》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洋务运动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原因意义 影响中国近代 史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西北背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主张:政治上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公车上书(1895)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强学会(1895)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政治:裁撤冗员(打击旧势力),启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 经济:保护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文化教育:创办报刊杂志,改革科举制度,设立中小学堂(有利西方科技文化传播)标志:戊戌政变原因: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显著作用)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兴中会:(1894)檀香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05)日本东京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制定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民报》革命纲领阐发(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武昌起义(1911,10)中华民国成立(1912,1,1)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依据: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原因:⑴袁世凯势力强大;⑵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⑶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科学口号(民主科学时代)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㈡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促使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创办大生纱厂等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轮船、火车、有线电报 文化生活的变迁:照相、电影、《申报(1872 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 上海) 颁布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称谓,代之“先生”“君”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京师同文馆 1862)戊戌变法时期设立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清末拟定《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制詹天佑:1905—1909年,修筑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20世纪20年代制出纯碱,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魏源:鸦片战争时期 《海国图志》内容: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戊戌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意义: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兴起结果:失败意义戊 戌 变法 兴起 高潮辛 亥 革 命新文化运动社会文化生活(辛亥革命后) 失败新式教育的开端 近代科学家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族工的发展严复 百日维 新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阶段(5,4—6,3):中心在北京。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840年—1842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与英中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1860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条约》。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1901,八国联军进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鸦片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1842年8月结束,由于清政府的昏庸腐朽,加之中国社会经济军事力量的落后,战争中国失败而告终。
2、战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42年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英国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设领事馆,派驻领事,中国海关关税需同英国商定,取消中国关税口岸的公行制度,允许英国商人可自由的同中国商人做生意。
美国和法国签订(望厦条约),同年签订(黄埔条约)3影响政治上,领土完整被破坏,独立主权受到侵犯,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经济上,开始受世界资本主义的冲击并逐步成为其商品推销的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鸦片战争为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4、中国对世界的认识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完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最为详尽的描述西方世界的著作。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中国近代上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任林则徐第二节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的会众在广西桂县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洪秀全宣布南京为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都,正式建立了一个与北京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1856年发生天京内乱,天平天国有神转衰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失败这场农民战争历时14年,势力波及18个省区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中心内容是与土地制度的制定,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同耕的基本原则,中心目标要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1859年的资政新篇,依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提出了改造中国的初步设想,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思路提出了宝贵的思路启示:由于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独立完成翻地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中国近代史一. 概况1. 三条线索1.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2. 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 走进近代社会2. 分期1.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2.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1919-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3. 近代化内容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5. 近代化特点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双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①1840以前特征:走私鸦片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②1840-1895特征: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手段:开放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后果: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1895-1931特征: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手段:设厂、开矿、筑路、向中国提供开款后果: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④1931-1945特征: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相结合手段:控制中国工矿业,掠夺中国劳动力,掠夺农产品,控制金融后果:使我国经济遭巨大灾难,破坏民族工业⑤1945-1949特征:美国对总过大肆商品输出后果:给民族工业以毁灭性打击8.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孙中山辛亥革命开始)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器物——制度——思想)③向西方学习: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④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9.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A和清末民初西学东渐B不同①背景:A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新航路开辟,扩张能力有限B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发展,扩张能力增强②地位:A双方地位平等B中国受侵略,是殖民国家与半殖民地的关系③内容:A科技B除科技外,还有制度,思想④影响:A在少数读书人中传播,未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B传播范围广,社会各阶层都受影响,引发了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10. 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影响①自然经济:近代占主导地位,但一直在瓦解 1840-1956年底②洋务经济:19C60—90年代③外资经济:1840-1949 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19C60.70年代-1956 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进行赎买⑤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 新中国成立后对其没收⑥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影响:①使中国社会社会性质复杂化,双半社会性质②使中国主要矛盾复杂化:地主与农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中国与外国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1840-1949④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11. 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①早期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无实践②维新变法,康梁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失败③孙中山20C初提出三民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⑤1912《临时约法》提出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组织原则⑥1912 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筹划国民党组阁限制袁世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后被刺杀⑦1914 袁世凯废《临时约法》立《约法》主张总统制,民国名存实亡第一阶段1840-1860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政治1. 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原因:①根本: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在全世界抢占原料和市场②清政府的腐败落后③直接: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提供了借口结果: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国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特权、居住及租借地特权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中国近代史
时间顺序: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太平天国)—— 1860-1890(洋务运动)—— 1895(马关条约)—— 1901(辛丑条约)—— 1905(废除科举制)—— 1910(辛亥革命)—— 1921.7.23(中共一大)—— 1924(国民党一大)—— 1926-1927(北伐-破裂)—— 1931(九一八事变)—— 1934(长征)—— 1936(西安事变)—— 1937(卢沟桥事变)—— 1941.6(巴巴罗萨计划)——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5(抗日胜利,二战结束,中共七大)—— 1946(内战开始)—— 1949(新中国成立)—— 1950(土地改革)—— 1953(三大改造)—— 1954(宪法)—— 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6(十年文革)—— 1967(中国第一颗氢弹)—— 1979(改革开放)—— 1980(经济特区)
基本事件及其意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顺差),英国入超(逆差);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了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岛,赔款,开放广夏福宁上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1)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步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半殖民地
经济上:1)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自然经济了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外商企业开始在通商口岸建立. ——半封建
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1)
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了列强的要求
过程:1856 英法联军侵华
1860 火烧圆明园
结果: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公使进京,新增十个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款) 1860年签订了《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岛,准许招募华工,赔款)
影响:(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清政府内部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投降派占上风
(3)出现了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以清政府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过程:(1)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2)1853年,占领南京正式建立政权
(3)1856年,军事上全盛
(4)天朝田亩制度
解释:分配土地原则,平均分配土地(革命性)
分配物品原则,建立圣库制度(空想性)
(5)1856年,由盛转衰
(6)资政新篇
解释: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基本主义色彩
(7)1864年,失败
评价:(1)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从这个角度说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太平天国提出的一些主张,有违历史的发展趋势,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4.洋务运动
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外有英法联军侵华,内外交困
(2)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一些将领认识到洋枪洋炮的威力,产生了学习的想法
时间:1860-1890
思想:中学为体(中学—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政治制度),西学为用(西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具体活动:
(1)前期: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特点:1.企业所有权,经营权都归属于清政府 2.产品不得进入市场流通 3.对工人进行军事编制,进行超经济剥削 4.机构重叠,腐败严重,效率低下
(2)中后期:19世纪70-80年代在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创办了近代海军,标志着清政府的国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近代海洋意识觉醒);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评价:否定:洋务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其失败具有必然性
肯定:经济上:使中国从封建手工业向近代机械工业转变,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对外国的经济侵略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军事上:军队武器装备得到了改善,国防力量增强
文化教育: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创办新式学堂,冲击了科举考试,培养了人才
阶级关系: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严重缺陷
洋务运动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力量分散;内部顽固派势力阻挠洋务运动的进行;西方不可能转让真正的先进技术,存在着洋匠的勒
索现象;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