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3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3: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深入讲解,以期加深读者对该阶段的理解和认识: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和特点民族资本主义是指在中国各民族共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发展本国工商业和资本积累的一种历史阶段。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在民族资本主义阶段,国内的资本积累曾经迅猛发展,产业建设蓬勃开展。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1、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间,西方列强通过"香港开埠"以及"不平等条约"等手段侵略、掠夺和压迫中国。
长期的侵略和压迫使得中国的国家独立、民族繁荣面临巨大的威胁。
2、国内的政治经济落后:在清朝末年,封建的统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已经到达了极限,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之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更是遭到了冲击。
3、思想启蒙和组织建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少改良派思想家开始提倡新式思想,并利用新式思想组织党派和团体,为发展本土资本主义打下了思想基础。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孙中山: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先驱"。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民生计,其思想影响了一整代的中国人。
2、章太炎:他是享有"民族危亡之时百年一遇的天才"之称的近代思想家。
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口号,大力倡导资本主义。
3、梁启超: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梁启超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格谴责闭关锁国和依附主义,提倡自力更生、振兴中华。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成就和不足1、成就:民族资本主义阶段,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铁路、矿山、制造业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特征。
3. 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历史贡献。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对象:大学历史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一、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与起点1.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结构。
2.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 近代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
二、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结果。
3. 洋务运动:目的、内容、成果。
4. 戊戌变法:原因、过程、结果。
5.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意义。
6. 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影响。
三、中国近代史的特征与矛盾1. 中国近代史的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由屈辱走向复兴。
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提出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讲授新课1.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与起点,重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分析中国近代史的特征与矛盾,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历史贡献?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提出思考题:如何从中国近代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五、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或人物的论文。
2. 收集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特征的综述。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单选题 (4 分)..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 B.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2..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的是.单选题 (4 分).. A.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单选题 (4 分)..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4..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以下不属于三大外交方针的是.单选题 (4 分)..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真正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5..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单选题 (4 分).. A.结束了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 B.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奠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 D.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6..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单选题 (4 分)..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确立的标志是.单选题 (4 分)..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也曾被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中国近代史专题一中国近代史专题二中国近代史专题三中国近代史专题四中国近代史专题五中国近代史专题六中国近代史专题七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1.错 1.C两千多年1.错15.B 1.对 1.A 1.对 1.B 1.错 1.A 1.对 1.C 1.错 1.C2.对 2.A2.对16.D 2.对 2. A 2.对 2.A 2.对 2.B 2.错 2.B 2.对 2.A3.错 3.C3.错17.A 3.错 3.C 3.对 3.C 3.对 3.A 3.对 3.B伟大复兴 3.对 3.C4.对 4.A4.对18.A 4.对 4.B 4.错 4.D 4.对 4.B 4.对 4.B 4.对 4.D5.对 5.D5.对19.A 5.对 5.B 5.对 5.A 5.错 5.B 5.错 5.C 5.对6.错 6.B6.错20.D 6.错 6.A 6.对 6.A 6.对 6.C 6.对 6.B7.对7.A7.对21.C7.错7.B7.对7.B7.对7.C7.错7.B8.错8.A8.错22.A8.对8.D8.错8.C8.错8.A8.对8.D9.错9.A9.对23.A9.对9.C9.错9.D9.对9.A9.对10.错10.B10.对24.C10. 对10.D10.错10.B10.错10.A10.对11.对11对25.B11.对11.D11.对11. A12.对12.错26.A12.对12.A12.错12.D13.错13 对27.B13.对13.D13.对13 .C014.对14错28.B14.对14.B15.对15.对15.A16.对17.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
以下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的简略概述,仅供参考:
一、近代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
1. 鸦片战争:19世纪中叶,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人民的贫困和健康问题,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2. 甲午战争:19世纪末,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八国联军侵华: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三、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们提出“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事业有了新的领导核心。
3. 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4.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5. 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再次爆发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6.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1-7专题测验答案专题测验1一、判断题试题11.18世纪中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急于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
对错19世纪中期答案:“错”。
试题22.马戛尔尼访华礼仪之争反映了东西方刚刚接触的两个大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反映了东方式的与西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矛盾与冲突。
礼仪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利益之争。
对错答案:“对”。
试题33.1842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一支“东方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开普敦出发,驶向中国,鸦片战争爆发,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对错1840年6月答案:“错”。
试题4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于1842年8月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对错答案:“对”。
试题55.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又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许多重要的特权。
对错答案:“对”。
试题66.《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则可以做主。
对错税率须与英国商定。
答案:“错”。
试题77.根据《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对错答案:“对”。
试题88.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而成,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4年,这座人类艺术的宝库在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焚烧中仅剩一片废墟。
对错是1860年答案:“错”。
试题99.清政府也“仿效西法”,大搞洋务运动,并于1888年建成当时雄踞亚洲实力第一的北洋舰队,后面又争取军费购买了几艘新舰。
对错北洋舰队成军以后,海军衙门和户部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再也没在海军建设上花过钱。
答案:“错”。
试题1010.《马关条约》赔偿日本白银共2亿两白银。
国开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测验3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袁世凯为独揽大权,颁布《组织约法会议组织令》,成立御用的工具“约法会议”,并炮制出一个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氏约法”。
正确答案是“对”。
2、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
正确答案是“对”。
3、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参战。
正确答案是“错”。
4、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吹响了白话文向文言文发难的号角,胡适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正确答案是“对”。
5、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正确答案是“对”。
6、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新青年》的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杂志走入了北京大学校园。
《新青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正确答案是“错”。
7、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同意将德国战前在山东强占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日本,并将有关条款列入《巴黎和约》。
正确答案是“错”。
8、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正确答案是“对”。
9、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正确答案是“对”。
10、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正确答案是“对”。
二、单选题1、为寻求帝国主义对帝制的支持,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在1915年5月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
正确答案是:二十一条2、第一次国共开始合作的时间是()。
正确答案是:1924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正确答案是:1917年11月7日4、1918年 5月,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1 教学纲要 专题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教学目的 1.了解灿烂的古代文明与近代中国的落后; 2.了解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近代的殖民扩张; 3.掌握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特点; 4掌握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5.掌握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教学重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教学内容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重点讲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特点、阶级关系的变化、主要矛盾和任务 重点讲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历史任务。
教学改革 通过中西对比和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对比,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本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用铁的事实进行一场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法、比较教学法 教学用时 2学时
教学参考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 育出版社。 2.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前准备 承上启下 提问学生: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什么到了近代却落后了? 二、课堂讲授 出示专题 出示基本内容 展开第一个问题的讲授 (1学时) 这个问题略讲。 出示标题 出示内容 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的文明与近代的落后表现在哪?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到了明清之际,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民族却逐渐走向了衰落,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两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下,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十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进一步铺平了道路。这一切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因此,中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巨大反差,而资本主义的本性又决定了西方列强入侵的历史必然性。以虎门销烟为导火线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填空题
1.( )年11月,《上海租地章程》议定,租界制度由此产生。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 )的主张,即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城市管理方面一度废除私有财产,实行( )制度。
4.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方式主要有官办、管商合办和( )。
5.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以( )为第一任巡抚。
6.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最重要的著作是( ),该书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
想。
7.1900年,唐才常等人在华中一带发动了以“勤王”相号召的( )。
8.( )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通行全国的学制。
9.1903年夏发生了震动一时的( ),章炳麟、邹容先后入狱。
10.由( )担任总理的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1.( )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等中国最早的一批
不平等条约。
2.1853年10月起,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开始实行( ),该制度阻碍可商品经济的发
展。
3.镇压太平天国后,清军军制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防军和( )。
4.( )年后,经容闳等人建议,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幼童。
5.1894年11月,日军进攻旅顺,守将中只有( )一人积极率部抗敌。
6.强学会成立后,传教士李提摩太就中国政治改革想光储皇帝提出了名为( )的
意见书。
7.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 )。
8.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宣布从( )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9.夏曾佑在190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近代史教科书——( )。
10.1913年5月,共产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在袁世凯的示意下合并组成了( )。
二、判断题
1.里金制度分为两种,一种行商的交易税,一是坐商的货物通过税。该制度的实行阻碍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
2.崇厚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正式出使西方的官员。( )
3.19世纪60、70年代,赫德先后向清政府呈递了《新议略论》、《局外旁观论》、《条陈海防
章程》,对 清政府施加政治影响。( )
4.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120人赶美留学。( )
5.中法战争对晚清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慈禧借故前线作战失败,将恭亲王逐出权力中枢,从
此军机处的实际权力
掌握在醇亲王及其心腹孙毓汶手中。( )
6.租借地制度是由通商口岸制度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制度攫取租借地,其主要目的在于取得
具有军事意义的港口,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扩张的根据地。( )
7.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制造了海蓝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
( )
8.20世纪初年出现的“留学热”中,中国主要是向欧美国家派遣留学生。( )
9.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出台,到《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民初政府组织方式经历了
由总统制——内阁制——总统制的转变。( )
10.1915年12月25日,蔡锷首先在云南组织“讨伐军”,通电反袁。( )
三、选这题
1.以下哪个条约在许多方面进一步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规定的特权( )
A.《台式专条》 B.《中俄伊犁条约》 C.《中法新约》 D.《烟台条约》
2.以下企业中,不属于近代商办企业的是( )
A.发昌机器厂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继昌隆机器丝厂 D.上海同文书局
3.以下思想家中,属于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是( )
A.冯桂芬 B.王韬 C.严复 D.魏源
4.下列政治事件与慈禧太后无关的是( )
A.祺祥政变 B.甲申政局之变 C.甲申政变 D.戊戌政变
5.洋务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官办西书翻译机构是( )
A.京师同文馆 B.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C.上海广方言馆 D.广学馆
6.下列刊物中,不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是( )
A.《中外纪闻》 B.《清议报》 C.《直报》 D.《知心报》
7.列人物中,因坚持主张镇压义和团而被害的是( )
A.载勋 B.赵舒翘 C.袁旭 D.毓贤
8.以下哪部宪法文件第一次明确规定公民有信教的自由( )
A.《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先发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
华民国约法》
9.1913年9月,由熊希龄担任总理的内阁被称为( )
A.同盟会中心内阁 B.责任内阁 C.满族内阁 D.第一流人才内阁
10.下列团体中,黄兴没有参与的是( )
A.中华革命党 B.华兴会 C.军国民教育会 D.欧事研究会
四、名词解释
1.总理衙门
2.左宗棠
3.时务学堂
4.《钦定宪法大纲》
5.租界
6.黄海海战
7.《应诏统筹局折》
8.筹安会
五、简答题
1.简述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2.分析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
3.简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与影响。
4.简评东南互保。
六、论述题
1.试论19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经济。
2.评述近代(1840—1919)日本对华的侵略活动。
3.试评洋务运动。
4.试析清末新政的历史影响与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