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管理思考题概要
- 格式:doc
- 大小:288.87 KB
- 文档页数:16
一、国货国运:好处:(1)有利于保障我国物资储备安全和能源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对于某些资源类物资的进口依存度也呈增长趋势。
国轮承运比例的提高会显著减小海运服务贸易的逆差额(2)有利于发展我国海运业。
国轮承运比例的提高会显著减小海运服务贸易的逆差额,有利于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态,同时可以增加保险、税收收入,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整体利益。
(3)有利于打破外资班轮公司垄断格局,遏制乱收费现象。
减小我国外贸公司的物流成本压力,维护我国货主的利益,遏制外资班轮公司的垄断行为。
必要性:(1)我国对战略物资实行“国货国运”并不违背国际惯例,也不违背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
从根本上讲,这其实是给予国外航运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
但对本国的战略物资实行国货国运并不代表取消国民待遇,二者之间并不相抵触(2)许多航运发达国家都保留“货载保留”政策。
欧美等航运发达国家仍将“国货国运”政策作为重要手段来保护本国航运业的发展和保障战略物资的海上运输。
所以,在许多航运发达国家都有“货载保留”政策先例的情况下,适当运用相关政策来保障本国海运业的发展是合适的,也是可行的(3)不违背我国偏向自由主义航运政策的本质。
“国货国运”政策作为保护主义航运政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本质是保护和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发展,这又与自由主义航运政策的本质相同。
不利:(1)不利于国内航运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在自由主义航运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的航运企业会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2)在国轮公司运价高启的条件下,当前在我国的航运市场中,国内的一些船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了中等偏上的运价。
实行“国货国运”会加大我国货主的运输成本,损害我国货主的利益;建议:(1)以立法形式规定战略物资、军用物资、政府采购物资的货载保留份额。
以立法形式规定,对于全部军用物资必须由中国籍的船舶承运,对于战略物资、政府采购物资至少50% 由中国籍的船舶承运。
( 2) 以双边( 或多边) 谈判形式确定重要物资的货载分配份额。
上海海事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国际航运管理课程编号:
承担课程的二级学院(部): 交通运输学院系(教研室)国航系
教案编写教师:赵刚
授课对象:国际航运、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外贸运输、船舶驾驶编制时间:2005.5
编写负责人赵刚系(教研室)主任
(签字)(签字)
重点:对船舶航次生产活动的认识;船舶
航次生产时间的划分;影响航次时间的因
素;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
难点:正确估算航次装载量,充分发挥船
舶载重性能
第一章:国际航运市场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2 答疑时数: 2
第六章:不定期船营运组织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6 答疑时数: 6
第九章:集装箱运输管理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4 答疑时数:4
第十章:航运安全、质量管理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2 答疑时数:2
第十一章:航运企业经营管理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4 答疑时数:4。
思考题第一章1. 阐述莱特兄弟成功发明飞机的历史意义。
2. 阐述航空工业与民航运输业之间的发展关系。
3. 分析世界民航运输业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4. 分析中国民航运输业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5.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分析航空运输的优势和劣势。
6. 分析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7. 阐述民航运输业具有哪些典型的社会特性和经济特性?8.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民航的发展环境有何差异?各具有哪些优势?9. “代码共享”有哪些主要经营模式?10. “航空公司联盟”有哪些优越性?为什么可以提高服务质量?11. 中国民用机场施行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有哪些利弊关系?12. “机场私有化”的本质是什么?有何利弊?13.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有哪些特点?第二章1. “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作用是什么?2.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作用是什么?3. “国际机场理事会(ACI)”的作用是什么?4. 中国民航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职责是什么?5. 试说明中国民航系统的管理结构。
6. 分析我国关于对航空公司的管理政策。
7. 分析我国关于对民用机场的管理政策。
8. 试说明航空公司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9. 试说明民用机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0. 试说明航空公司与机场的发展关系。
11. 分析航空公司和机场在“枢纽航线网络”中的作用。
12. 分析“枢纽航线网络”的利和弊。
13. 分析我国支线航空的发展状况。
14. 分析世界通用航空机场的发展趋势。
15. 试述设立航空公司的取证流程以及涉及的相关规定。
16. 试述设立民用运输机场的取证流程以及涉及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1.试说明民航运输市场的基本组成。
2.试说明民航运输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背景及其市场作用。
3.说明影响民航运输市场的关键要素。
4.试分析民航运输市场营销组合与广义概念有何同异?5.如何进行民航运输市场细分?6.试分析“航空公司联盟”的市场意义?7.“代码共享”有哪些基本方式?8.试说明航空公司的产品战略和品牌战略的市场作用。
课程名称:国际航运管理课程编号:
重点:对船舶航次生产活动的认识;船舶
航次生产时间的划分;影响航次时间的因
素;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
难点:正确估算航次装载量,充分发挥船
舶载重性能
第一章:国际航运市场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2 答疑时数: 2
第六章:不定期船营运组织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6 答疑时数: 6
第九章:集装箱运输管理本章课堂讲授时数:4 答疑时数:4
第十章:航运安全、质量管理本章课堂讲授时数:2 答疑时数:
第十一章:航运企业经营管理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4 答疑时数:。
国际航运管理思考题——13陆上中队学习部第七章 国际航运管理指标一、船舶各营运工作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船舶营运情况可从四个方面来反映,即:船舶运输量、船舶生产能力、船舶使用效率以及船舶生产效率。
1.船舶运输量指标(1)货(客)运量:指将货物(或旅客)由甲地运送到乙地的数量。
单位:货运量:(吨); 客运量:(人)。
计算公式:单船:Q j j n=∑1;多船:Q ijj n i m i==∑∑11其中,Q 代表货运量或客运量。
(2)货(客)运周转量: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或旅客)位移一定距离运达目的地,其运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即为货(客)运周转量。
单位:货运周转量:(吨海里);客运周转量:(人海里)。
计算公式:单船:∑=nj j Ql 1)( ;多船:∑∑==m i n j ijiQl 11)( 其中,Q 代表货(客)运量,l 表示所载货物或旅客的运输距离。
这里应注意:货(客)运量一律按到达量进行统计,其中的货运量按运输单据上记载的实际重量统计,客货运送距离亦按运输单据上所记载的到发港之间的距离计算。
因船舶在实际航程中有可能按多角航线运行或因故绕道航行,其距离同客货运送距离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3)换算周转量:在统计工作中,为便于计算及比较船舶运输效率,将货物与旅客的周转量换算成同一的单位。
根据我国交通部的规定,交通部直属航运企业1人(海)里=1吨(海)里,而地方航运企业,分铺位运客和座位运客的不同,换算比例也不同,前者1∶1,后者3∶1,这种换算的数量称换算周转量。
2.船舶生产能力指标决定船舶生产能力的要素是拥有船舶的数量和船舶的技术性能,对于具有相当数量船舶的船队,船队的各种类型和数量也是反映运输能力的指标。
反映船舶生产能力的主要指标有:(1)船舶实有数 以船舶的艘数m ,定额吨位D 定、定额客位M 及定额功率N 等计量单位来表示船舶的拥有量。
(2)船舶吨天 只有将船舶的实有数同它的运用时间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航运企业船舶的生产能力状况,在航运企业生产活动指标体系中采用了“吨天”这一计量单位。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要点第1章物流运输概述1.略2. 如何区分运输与物流运输?(1)二者的劳动对象不同。
包括物品的空间位移(货运),又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客运);而物流中的运输仅仅是物品在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的实体运送,它不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
(2)二者的工作范围不同。
运输主要指流通领域的运输,不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
而物流运输不仅包括流通领域的运输,而且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
3. 如何理解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1)运输是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
(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
(3)运输与物流活动中其他环节有密切的关系。
4. 物流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特征是什么?(1)运输线路。
运输线路是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也是运输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是构成运输系统最重要的要素。
(2)运输节点。
运输节点是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货物集散、运输业务办理、运输工具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
运输节点是物流节点中的一种类型,属于转运型节点。
(3)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是指在运输线路上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它们是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也是运输得以完成的主要手段。
(4)运输参与者。
包括物主、承运人、货运代理人、运输经纪人等。
运输参与者共同参与才能进行运输。
5. 物流运输结构的涵义是什么?我国运输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怎样?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1980年以来,五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我国货物运输以铁路、水路、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占有很小的比重。
我国民用航空货运发展速度很快,由于基数太小,所以运输量规模仍然很小,但周转量缺很大。
公路运输主要用于短途运输和配送业务。
铁路和水路运输主要从事长途运输,一次运输的距离长,因而在货运周转量中的比重较高。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航空快递业务的兴起,航空货运规模肯定会有更快的发展;水路将进一步发挥它远距离运输的优势,铁路则朝着以中、长距离运输为主的方向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国际航运管理课程编号:
承担课程的二级学院(部): 交通运输学院系(教研室)国航系
教案编写教师:赵刚
授课对象:国际航运、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外贸运输、船舶驾驶编制时间:2005.5
编写负责人赵刚系(教研室)主任
(签字)(签字)
重点:对船舶航次生产活动的认识;船舶
航次生产时间的划分;影响航次时间的因
素;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
难点:正确估算航次装载量,充分发挥船
舶载重性能
第一章:国际航运市场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2 答疑时数: 2
第六章:不定期船营运组织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6 答疑时数: 6
第九章:集装箱运输管理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4 答疑时数:4
第十章:航运安全、质量管理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2 答疑时数:2
第十一章:航运企业经营管理本章课堂讲授时数: 4 答疑时数:4。
班轮运营管理一、判断题1、航线配船模型是线性规划模型,根据运筹学理论,其一定有最优解。
()2、干/支线运输虽然有规模经济优势,使干线单位运输成本减少,但增加了运输环节,使实际货物装卸费用加倍。
()3、货流表是以表格形式把一定时期内货物资料汇总表示出来。
通常表的上半部分为去向货流量,下半部分为反向货流量。
()4、班轮航线的最佳挂靠港口定义为能够获得最佳舱位利用的挂靠港口方案。
()注:定义为能获得最大运费或利润的挂靠港口方案。
5、干/支线航线系统的单位运输成本为干线运输单位运输成本和支线单位运输成本之和。
()6、班轮航线系统线性规划配船模型中,通常以运力限制和货流(运量)限制为约束条件,以成本最低或运量最大为目标函数。
()7、班轮航线都是封闭的,具有两个方向即去向和回向,通常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两个方向的货流量不相同,我们规定去向货为正向货流,回向货为反向货流。
()8、通常,干/支线运输方式和多港挂靠方式两种航线结构下,船舶吨位或载箱量之间有N干线> N多港> N支线的关系。
()9、假设班轮航线始发港有A港、B港、C港和D港,目的港有E港、F港、G港和H港,通过挂靠港优化模型可能得出其最优挂靠港口顺序为A港→C港→H港。
()二、选择题1、在班轮营运管理中,班轮航线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下哪个航线不是用航线线路的方法来分类的:()A、来回式航线B、环状航线C、钟摆航线D、近洋航线2、假设在某条班轮航线上,其周班船的正航时间为11天,返航时间为10天,中途停泊时间为2天,装卸时间为4天,港口停泊时间为1天,则此航线上运营的船舶数为()A、3B、4C、5D、63、航线发船间隔时间是指一个班次的船舶驶离港口后,直至下一个班次的船舶再次驶离该港的时间间隔。
假设某航线的发船密度为0.2 则该航线的发船间隔时间是()A、5B、6C、7D、84、假设某班轮航线上,航次装货数量为7200万吨,装货平均效率为900万吨,航次卸货数量为6400万吨,装货平均效率为800万吨。
第1章复习思考题1.集装箱运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国际贸易量的上升以及跨国经营的增加,对国际间货物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货物运输由于采用件杂货的方式,货物品种多、包装形式多样、单件重量相差较大,很难实现全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运输生产,也不适应现代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要求。
为了克服件杂货运输所带来的问题,扩大运输单元是必然的趋势。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以网络和托盘等成组工具来实现的货物运输和装卸的成组化,但是这种成组方式的集成化程度有限,外形仍不规整,由于包装强度所限,也使得堆码困难。
所以,更大单元的、外形尺寸标准的、包装具有一定强度的集成化运输方式的出现就势在必行,而集装箱运输方式的诞生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
2.简述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沿革。
答:(1)萌芽阶段(1801~1955年)(2)开创阶段(1955~1966年)(3)成长阶段(1966~1971年)(4)扩张阶段(1971~20世纪80年代末)(5)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3.国际集装箱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集装箱运输量继续增长(2)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发展(3)集装箱码头不断现代化,港口中转作用日益提高(4)集装箱箱型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5)集装箱运输信息管理实现现代化(6)集装箱多式联运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7)市场竞争激烈,各大班轮公司经营战略将明显改变(8)集装箱运输的绿色化4.集装箱运输的特点及优越性是什么?答:(1)高效率的运输方式(2)高质量的运输方式(3)资本高度密集型的行业(4)高协作的运输系统工程(5)适于组织多式联运5.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哪些?答:(1)适箱货物(2)集装箱(3)船舶与运输航线(4)码头与装卸作业设施(5)内陆集疏运系统(6)运输管理系统(7)运输辅助子系统6.国际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答:国际集装箱运输信息管理体系结构图7.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及传递与集装箱运输有关的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情况,向有关管理机构、运输企业和相关部门机构提供可靠的信息,为统计分析、运行组织和管理决策等不同层次的活动提供服务。
国际航运管理思考题——13陆上中队学习部第七章 国际航运管理指标一、船舶各营运工作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船舶营运情况可从四个方面来反映,即:船舶运输量、船舶生产能力、船舶使用效率以及船舶生产效率。
1.船舶运输量指标(1)货(客)运量:指将货物(或旅客)由甲地运送到乙地的数量。
单位:货运量:(吨); 客运量:(人)。
计算公式:单船:Q j j n=∑1;多船:Q ijj n i m i==∑∑11其中,Q 代表货运量或客运量。
(2)货(客)运周转量: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或旅客)位移一定距离运达目的地,其运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即为货(客)运周转量。
单位:货运周转量:(吨海里);客运周转量:(人海里)。
计算公式:单船:∑=nj j Ql 1)( ;多船:∑∑==m i n j ijiQl 11)( 其中,Q 代表货(客)运量,l 表示所载货物或旅客的运输距离。
这里应注意:货(客)运量一律按到达量进行统计,其中的货运量按运输单据上记载的实际重量统计,客货运送距离亦按运输单据上所记载的到发港之间的距离计算。
因船舶在实际航程中有可能按多角航线运行或因故绕道航行,其距离同客货运送距离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3)换算周转量:在统计工作中,为便于计算及比较船舶运输效率,将货物与旅客的周转量换算成同一的单位。
根据我国交通部的规定,交通部直属航运企业1人(海)里=1吨(海)里,而地方航运企业,分铺位运客和座位运客的不同,换算比例也不同,前者1∶1,后者3∶1,这种换算的数量称换算周转量。
2.船舶生产能力指标决定船舶生产能力的要素是拥有船舶的数量和船舶的技术性能,对于具有相当数量船舶的船队,船队的各种类型和数量也是反映运输能力的指标。
反映船舶生产能力的主要指标有:(1)船舶实有数 以船舶的艘数m ,定额吨位D 定、定额客位M 及定额功率N 等计量单位来表示船舶的拥有量。
(2)船舶吨天 只有将船舶的实有数同它的运用时间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航运企业船舶的生产能力状况,在航运企业生产活动指标体系中采用了“吨天”这一计量单位。
“吨天”是船舶定额载重量与该船相应工作时间的乘积,它表示船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态数量,它有三种基本形式:船舶在册吨天D 定×T 册;船舶营运吨天D 定×T 营;船舶航行吨天D 定×T 航;其中,T 册、T 营、T 航分别是指某一艘船舶在历期内的在册时间、营运时间及航行时间。
通常,船舶时间可按图7-2来进行划分(见书P150-表7.2)3.船舶使用效率指标(船舶使用效率可从船舶工作时间的利用以及船舶技术营运性能的应用程度这两方面来加以反映。
)船舶时间利用指标包括:营运率、航行率及船舶平均航次周转期。
船舶技术营运性能应用指标包括载重量利用率,平均航行速度 (1) 营运率指船舶在册时间中,营运时间所占的比重。
是反映船舶在一定时期内效生产时间长短的指标。
该指标用符号ε营表示,一艘船舶的营运率是一定时期内该船营运时间和在册时间之比;对于一组船舶或船队,它是一定时期内各船营运吨天总和与在册吨天总和之比,其计算公式:单船:册营营T T =ε多船:ε营定营定册=∑∑==D T D T i mi m11船舶营运率反映在册船舶的利用程度,船舶维修保养愈好,处予技术状况完好的时间就多,修理时间就短,则营运率就高。
(2)航行率指船舶营运时间中航行时间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用符号ε航表示,一艘船舶的航行率是一定时期内该船航行时间与营运时间之比,对于一组船舶或船队,它是一定时期内各船航行吨天总和与营运吨天总和之比。
其计算公式:单船:ε航航营=T T多船:ε航定航定营=∑∑==D T D T i mi m11(3)平均航次周转期 历期内船舶完成一个航次平均所需天数。
该指标用F 次表示,对于同一航线上从事多个航次生产的某一单船,它的平均航次周转期是定历期内船舶营运时间与完成的航次数之比,即公式 7-3A ;对于同一航线上类型基本相同的多艘船舶或船队来讲,它是一定时期内各船营运吨天总和与完成的营运吨次总和之比,即公式7-3B ,其计算式为:单船:F T n次营=多船:F D T D ni mi m次定营定=∑⋅∑==11(4) 载重量利用率反映船舶在整个运输生产过程中载重量利用程度的指标。
在简单航次中,我们可以直接用实际载货量与定额载量的比率来反映这种情况下的载重量量利用情况,此又称发航装载率,用符号α发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单船单航次:α发定=Q D 单船多航次:α发定=∑⋅=Q D n jj n1 多船多航次:α发定=∑∑⋅∑=Q D nijjii m1对于一个按靠多个港口的航次,以及一艘船或整个船队在一定历期内的载重量利用率,在计算时应考虑到各航次货物运输距离和船舶行驶距离是不相同的这一情况,所以我们考虑使用运距装载率这一指标,即一定历期内货物周转量同船舶吨海里的比值,以符号α运表示,计算式为:单船单航次:α运定=⋅Ql D L 单船多航次:α运定=∑⋅∑==QlD Lj mj m 11多船多航次:α运定=∑∑⋅∑∑QlD Lji ji式中:l ——货物运输距离;L ——船舶行驶距离。
(5)平均航行速度 船舶在海上平均航行一天所行驶的里程。
这一速度不同于船舶的技术速度。
它只是一个统计概念上的速度值,其间包括船舶营运中进出港口、通过狭水道、运河和遇雾等情况的减速因素,以及受风、流影响的速度损失等,以符号V 表示,计算公式为: 单船单航次:VLt =航一个船队的平均航行速度不同于某一船舶单航次的平均航行速度。
由于每艘船的生产能力大小不同,则它们对最 的平均航速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所以应当在计算速度指标时将船舶生产能力(船舶航行吨天)作为权数,再求各船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V D LD t jni m jnim =∑∑⋅∑∑⋅定定航4.船舶生产效率指标生产效率是指一定的物力和人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产品数量。
船舶生产效率包括两种指标,一种是每营运吨天生产量,另一种是每吨船生产量。
(1) 每营运吨天生产量船舶在营运期间平均每一载重吨每天完成的货物周转量,用符号μ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以多船多航次为例)μ=∑∑⋅∑===QlD T j ni m i m111定营事实上,该指标是三个单元指标:运距装载率,平均航行速度和航行率的乘积。
这可从以下的推导中验证:将该指标的分子分母同乘以 D L ji定⋅∑∑ 及 D t ji定航⋅∑∑,(∑∑∑⋅=⋅iijT D t D航定航定),则: μ=∑∑⋅∑∙⋅∑∑⋅∑∑∙⋅∑⋅∑Ql D T D L D L D T D T 定营定定定航定航=⋅∑⋅∑∙⋅∑∑⋅∑∙∑∑⋅∑∑D T D T D LD T Ql D L定航定营定定航定 =⋅⋅εα航运V由此关系式可见,每营运吨天生产量指标距直接反映船舶的生产效率,又体现了船舶在营运期内航行时间所占比重大小,航行速度快慢以及载重量利用程度对其的综合影响。
(2)每吨船生产量船舶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一载重吨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即为货物周转量与历期内每天实有的船舶吨位之比,以符号Z 表示,计算式为:ZQlD j ni m =∑∑==11定其中,D 定为历期内平均每天实有船舶吨位D D T T i m定定册历=⋅∑=1事实上,每吨船生产量也是一个综合指标,它是运距装载率、平均航行速度、航行率和营运率这四个单元指标和历期天数的乘积。
验证如下:将前式分子分母同乘以D T 定营⋅∑,Z Ql D Ql T D T D T D T i mi m =∑∑=∑∑∙⋅∑∙⋅∑⋅∑==定历定册定营定音11=⋅⋅=⋅⋅⋅⋅μεεαε营历航运营历T V T由此可见,每吨船生产量比每营运吨天生产量指标更全面反映企业船舶在一定运输工作期间的生产效率,要提高这一指标,有赖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改善。
二、论述提高船舶生产率的途径船舶生产率=⋅⋅=⋅⋅⋅⋅μεεαε营历航运营历T V T要提高这一指标,有赖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改善,因为与每个单元指标直接相关的因素都影响到综合指标Z ,要提高每吨船生产量指标,就必须要提高单元指标,而这几个指标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例如:若提高载重量利用率,航速可能会降低,若提高航速,航行率可能会降低,但不能由此得出提高某一指标就必须降低其他指标的错误结论,而应朝着加速周转,安全优质,经济合理的目标,用有利的因素去控制不利的因素,寻求提高船舶营运经济效果的最佳途径三、船舶运输成本的分类方法及其构成分类方法:一种分类方法是将运输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第二种分类方法将运输成本划分为资本成本、经营费用、航次费用三部分。
船舶折旧费和利息 船员费用 修理和维修费船 固定成本 船用物料费、润料费 舶 船舶保险费 运 企业管理费 输 燃料费 总 港口使费 成 变动成本 (装卸费) 本 运河费其他变动费用四、降低船舶运输成本的途径1.批量造船以降低船舶造价,减少折旧与利息费用;成批造船价格降低的原因是设计费用、胎具和模具的费用可以由更多的船舶分担,此外工人熟练,可节约工时费。
2.加强对船舶的日常维护保养、提高自修能力,合理选择修船厂,以减少修理费用。
此外还应适时淘汰老旧船舶(修理费高,耗油量大)。
3. 对船员人数进行合理定编,减少工资支出;4.建立合理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费; 5.合理确定船舶航速、灵活选供油地点,以降低燃油费用支出;6.尽量避免在节假日及夜间进出港口、调动船员完成杂项工作(如解系缆、开关舱、扫舱等),以减少港口使费;7.提高航次组织与运输质量管理水平,优化航线配船,合理确定船舶挂靠港。
五、什么是单位运输成本?该指标有何作用?单位运输成本反映一定时期内船舶完成单位运输量(吨或吨海里)所消耗的费用。
它是反映船舶工作质量的综合性指标。
作用:反映了船舶营运生产活动中的物质消耗和货币支出的多少、设备利用的好坏以及生产效率的高低(运输管理水平);是船型、运输方案比较以及评价航运企业的主要指标之一;为制订船舶运价和进行各种经济{{效果预测提供参考数据。
计算公式如下:每吨货成本运输成本货运量(元吨)=/每千吨海里成本运输成本换算周转量(元换算吨海里)=/第八章船舶营运条件、方式及航次生产活动一、船舶营运的适航条件(1)船舶登记船舶登记的目的在于确定船舶国籍,以保障船舶所有人对登记船舶的所有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船旗国对船舶的监督管理。
包括船舶所有权登记、船舶临时登记、船舶抵押租赁登记、船舶变更登记、船舶注销登记、船舶航线登记。
(2)船舶检验船舶检验的目的,是使船舶及其有关设施具备正常的技术条件,以保障海上航行的船舶,设备及人命的安全,以及使海上环境免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