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49
名词解释1.乌尔姆高等造型学院:乌尔姆造型学院由奥托•艾舍和马克斯•比尔等于1953年在乌尔姆创立。
因为其强调从技术方面培养设计师与其对系统设计的推崇,使乌尔姆造型学院成为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
乌尔姆造型学院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设计学校,是继包豪斯之后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它奠定了艺术设计更多的和科学相联系的基础,为艺术设计广泛地介入工业生产开辟了道路。
2.功能主义: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3.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形式变成了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4.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芬兰、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形成,以斯堪的纳维亚最为突出。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通过适当的运用现有技术,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为前提,通过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集理性与浪漫于一身。
以保罗•汉宁森、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
5.波普风格: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二战以后新生一代希望有新的设计风格来体现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于是在英国青年设计家中出现了波普设计运动。
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
工业革命后的艺术设计风格分析报告一、工业革命与设计工业革命开始的机器化大生产时代,产品设计的合理化、标准化是一个根本性的问答题。
标准化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同时也是设计的产物二、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发展的特点1、莫里斯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是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创始人。
莫里斯的设计宗旨是希望还给公众、人民以美观而实用的艺术品。
这具有民主义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
2、新艺术运动与设计新艺术运动与设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和发展的装饰艺术运动,涉及建筑、家具、产品、服装、首饰、平面设计、书籍装帧、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领域。
从设计而言,新艺术运动可以说是一个注重艺术设计形式的运动。
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中,新艺术运动曾风靡欧洲,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艺术运动在新旧交替之际,是设计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历史时期,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与已有的设计风格特点是与19世纪弥漫整个欧洲的维多利亚风格决裂,打破了旧传统形式的束缚,创造适合于时代的新风格;二是反对当时在西方艺术中盛行的自然主义,而主张用华美精致的装饰设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与忠实于自然地细微之处不同,而是加以自由、大胆的想象来作装饰性表现,并刻意追求自然中所蕴含的热烈而旺盛的生命力,以表现动植物生产发展的内在过程,真正把握自然、理解自然。
尤为可贵的是,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设计师们反对将艺术分为纯艺术与实用艺术或大艺术、小艺术,认为艺术家不应该仅致力于创造单价的“艺术品”,而应该创造出一种为社会生活提供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
实质上是主张艺术家、设计师、手工艺师的结果。
这种观念可以说是包豪斯精神之先导。
3、现代艺术运动19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运动时艺术史上第一个有计划有意义的寻求一种新风格的艺术运动也是以装饰艺术风格为主要特征的艺术运动。
1917年至1931年这十几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风格派”艺术设计运动,从立体主义起步,最终完全走向了抽象并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
名词解释1.乌尔姆高等造型学院:乌尔姆造型学院由奥托•艾舍和马克斯•比尔等于1953年在乌尔姆创立。
因为其强调从技术方面培养设计师与其对系统设计的推崇,使乌尔姆造型学院成为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
乌尔姆造型学院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设计学校,是继包豪斯之后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它奠定了艺术设计更多的和科学相联系的基础,为艺术设计广泛地介入工业生产开辟了道路。
2.功能主义: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3.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形式变成了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4.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芬兰、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形成,以斯堪的纳维亚最为突出。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通过适当的运用现有技术,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为前提,通过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集理性与浪漫于一身。
以保罗•汉宁森、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
5.波普风格: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二战以后新生一代希望有新的设计风格来体现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于是在英国青年设计家中出现了波普设计运动。
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
1浪漫主义2古典复兴主义3折衷主义4构成主义5未来主义6解构主义7表现主义8纯粹主义9理性主义10功能主义11国际风格12包豪斯主义13有机主义14现代主义15后现代主义16典雅主义17粗野主义18高技派19风格派20芝加哥学派21纯净主义%%%%%%……其实这些还不全,很多主义之间也是相互穿插,相互交融,各有特色,有有共同点的。
许多建筑很难说明是哪个主义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转载)- -Tag:名词解释建筑史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
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
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工业设计的流派与组织大流派工业设计是一门专注于为产品和系统设计的学科,旨在创建具有良好外观、功能和用户体验的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设计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和组织大流派,这些流派是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论而形成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工业设计流派和组织大流派。
1.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工业设计领域最早的流派之一,主张以功能为中心设计产品。
功能主义追求产品的实用性、效率和直观性,并且强调产品设计应该是透明和无欺骗性的。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设计师迪特·拉姆斯和美国设计师Raymond Loewy,他们的设计作品强调产品的功能和简洁性。
2.包豪斯派:包豪斯派是工业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德国包豪斯学派。
包豪斯派主张将艺术和工艺相结合,强调简洁、功能性和工业化生产。
包豪斯派的设计师们追求形式和功能的一体化,注重几何形状、纯净色彩和材料的实用性。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包豪斯学派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和拉斯·莫尔纳。
3.风格和装饰派:风格和装饰派是一种注重奢华和装饰性的设计风格。
这个流派将产品设计为尽可能华丽和精美的形式,注重细节并使用高级材料和装饰。
这种设计流派的代表包括法国设计师雷蒙德·古内和乔治·梅丽。
4.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近年来工业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环境和社会影响。
可持续设计追求减少资源消耗、延长产品寿命周期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瑞典设计师范·默瑟斯和丹尼斯·梅托兰德。
除了这些流派之外,工业设计领域还有一些组织大流派,这些组织致力于推动和发展工业设计。
1.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国际工业设计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工业设计组织,由全球各地的工业设计师和学者组成。
该组织致力于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推动设计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是美国最大的工业设计组织,汇集了美国各地的工业设计师。
国际式风格派国际式风格伴随现代建筑中的功能主义及其机器美学理论应运而生。
代表人物为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
这几位第一代建筑大师都提出了现代建筑的系统理论;格罗皮乌斯强调工业化对建筑的影响、讲求功能,大量采用装配式结构,建筑立面简结,屋顶平整,采用大片玻璃窗。
柯布西耶提出了著名的“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观点。
密斯强调建筑设计与技术的精美及注意空间流动这换等论点。
他们的设计风格虽不同,但都是以新的观念指导创作,其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样,注重功能和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反对虚伪的装饰,对后来的建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特点被归结为“国际式”,风靡全球。
鲍豪斯学派在推广国际式风格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影响至今,仍有许多设计是在他们美学理论与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其条件而加以发展。
国际式风格派的室内设计特征可归纳为:(1)室内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称为流动的空间。
不受承重墙限制的自由平面设计。
(2)室内墙面、地面、天花以及家具、陈设、绘画、雕塑乃至灯具、器皿等均以简洁的造型、纯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其特征。
(3)尽可能不用装饰和取消多余的东西,认为任何复杂的设计,没用实用价值的特殊部件及任何装饰都会增加建筑造价。
强调形式应更多地服务于功能。
(4)建筑及室内部件尽可能使用标准部件,门窗尺寸根据模数制系统设计。
(5)室内选用不同的工业产品家具和日用品。
国际式风格的缺点是千篇一律、表情冷漠少人情味,在以后受到众多非议。
但是,这个设计时期同时出现象赖特那样的建筑大师,他在注重功能的同时也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及人情味,注重细部细腻的表现。
他的草原式住宅对后来影响深远。
极少主义派是盛行于六、七十年代的室内设计流派。
光洁派的室内设计师们擅长于抽象形体的构成,常常用雕塑感的几何构成来塑造室内空间,室内空间具有明晰的轮廓,功能上实用舒适。
在简洁明快的空间里运用现代材料和现代加工技术的高精度的装修和家具传递着时代精神,使这些产品、部件的高精密度表象成为欣赏的对象。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
国际主义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约1900-1950(1960)在欧洲兴起的一场社会变革的运动。
它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其中包括了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
现代主义设计主要有荷兰的风格派,俄(苏联)的构成主义,德国的现代主义。
德国产生现代主义的原因有工业标准高,设计标准高,也与德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城市约占70%,德国人比较理性也有关联。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区别首先它们的主张存在不同点。
现代主义设计主张为人民服务,面对大众设计,消费人群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它主张功能至上,然而价格低廉,形式简单。
而国际主义风使现代主义设计变形,它主张为普通人中的有钱人服务,因此,形式可能超越功能,价格也会比较昂贵,看重形式。
从现代主义设计到国际主义风,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发生变化,先是由现代主义设计形式转变到流行、风格形式再转变到国际主义风格。
它们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种风格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这与经济、政治和国家地域有着密切联系。
现代主义设计建筑具有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的。
而国际主义风建筑可称得上是垄断的,是资本主义的。
现代主义的建筑象征着平等,国际主义风的建筑象征着权威。
国际主义建筑在装饰上更强调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原则(及极少主义),从而把反装饰主义立场发展到了顶峰。
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涉及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即社会性、大众性则被逐步抛弃。
原来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
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建筑案例
国际主义风格是20世纪建筑设计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简洁、功能主义和现代化。
以下是一些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知名建筑案例:
1. 巴黎的巴比松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这座建筑由
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和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于1977年完工。
它的外观采用了明亮的色彩、外露的结构和管道,展
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特征。
2. 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由一组国际建筑师设计,包括瑞士建筑师勒·柯
比西耶和法国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等。
这座建筑于1952年完工,
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简洁和现代化特征。
3. 德国柏林的柏林国家图书馆(Berlin National Library),由建筑师汉斯·夏尔恩设计,于1978年完工。
这座建筑以其简洁的
几何形状和现代化的外观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理念。
4. 荷兰鹿特丹的范纽文豪斯住宅区(Van Nelle Factory),
建筑师勒·柯比西耶和雅各布斯·约翰·约翰逊设计,于1931年完
工。
这座工厂建筑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工业化和功能主义特征。
这些建筑案例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应用,体现了其简洁、现代化和功能主义的特点。
这些建筑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自20世纪初生,20世纪30年代成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衰落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设计艺术的主流,并形成了功能、理性、冷漠、无装饰的国际主义设计思潮,成为西方国家设计的主要风格。
二战后,这种风格逐渐遭到人们的批评,受到了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挑战。
至此,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开始向多元化风格转变,出现了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等新的设计流派。
(一)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国际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战后的发展,最初产生于建筑领域,后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并传播到世界各国,二战后的六七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
1、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背景战后美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产生于欧洲的现主义设计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少数几位大师的设计风格成为建筑师们效仿的对象,美国迅速成为战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
米斯·凡·德·罗设计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和意大利设计家吉奥·庞帝在米兰设计的佩莱利大厦成为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里程碑,奠定了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形式基础。
这一风潮迅速通过建筑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并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主义设计。
2、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比较(1)设计风格两者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特点。
(2)设计形式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国际主义设计则受到米斯“少则多”主张的深刻影响,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为达到减少主义的形式甚至可以漠视功能的要求,变为“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背离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仅仅在形式上维持了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
(3)思想动机现代主义设计是为无产大众服务而发展起来的进步思想;国际主义设计是资本主义企业的符号和象征。
国际主义设计违背了功能第一的现代主义设计基本原则,是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外衣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因而受到了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挑战。
名词解释1.乌尔姆高等造型学院:乌尔姆造型学院由奥托•艾舍和马克斯•比尔等于1953年在乌尔姆创立。
因为其强调从技术方面培养设计师与其对系统设计的推崇,使乌尔姆造型学院成为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
乌尔姆造型学院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设计学校,是继包豪斯之后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它奠定了艺术设计更多的和科学相联系的基础,为艺术设计广泛地介入工业生产开辟了道路。
2.功能主义: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3.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形式变成了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4.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芬兰、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形成,以斯堪的纳维亚最为突出。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通过适当的运用现有技术,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为前提,通过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集理性与浪漫于一身。
以保罗•汉宁森、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
5.波普风格: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二战以后新生一代希望有新的设计风格来体现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于是在英国青年设计家中出现了波普设计运动。
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