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辨率和材质 追溯手机屏幕发展史
- 格式:docx
- 大小:17.27 KB
- 文档页数:4
OFweek显示网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设备的屏幕和显示器与我们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但你了解屏幕和显示器的发展历史吗?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时间轴,乘着时光机,去了解一番屏幕和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大把时间我们都盯着屏幕。
有人估算说:美国人平均每天看电视、手机、电脑等等设备的屏幕超过400分钟,而这大约占我们醒着的时间的40%。
数十年间,显示技术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20世纪50年代的调频电视,到早期Macintosh电脑,再到今天令人印象深刻的AM OLED和灵活多变的屏幕。
事实上,如今众多普及的显示技术在多年前就已生根萌芽。
比如,一想到3D电影,你就会想到如阿凡达之类的视觉杰作,但3D电影技术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
而高清4K(如今是5K)电视的出现也具有极深的渊源。
看看下方的时间轴,它将为你概述过去一个半世纪里显示技术的简史。
奠基:CRT(阴极射线管)和早期发现铺平道路1897——CRT诞生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出物理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是Karl Ferdinand Braun(卡尔·布劳恩),建造了第一个CRT(阴极射线管)。
该CRT包含一个能够通过电子束触及磷光表面创造出图像的真空管。
之后,此项技术被用于早期电视和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图像。
1907——电场发光的发现英国无线电研究员Henry Joseph Round发现电场发光。
电场发光是一种自然现象,该发现奠定了之后LED技术发展的基础。
同年,俄罗斯科学家Boris Rosing首次运用CRT将简单的几何图像显示到了电视屏幕上。
1925-1928——电视功能初现苏格兰工程师John Logie Baird,演示了电视的一些功能,包含传输识别人脸(1925)、动态图像(1926)和彩色图像(1928)。
20世纪40、50年代:3D电影的试验1947年,苏联放映了电影Bwana Devil(博瓦纳的魔鬼)并称其为“首部3D电影”。
手机屏幕技术的进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手机屏幕作为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也在不断进化。
本文将从屏幕分辨率、屏幕尺寸以及屏幕材质等方面,探讨手机屏幕技术的进化。
一、屏幕分辨率的提升随着手机屏幕尺寸的不断增大,用户对于屏幕分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早期,手机屏幕的分辨率相对较低,显示效果模糊,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高清显示的需求。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分辨率屏幕逐渐流行起来。
如今,高清、全高清甚至超高清的屏幕已经成为市场主流。
用户在观看视频、玩游戏、浏览网页时,可以享受到更加清晰、细腻的图像显示。
二、屏幕尺寸的增大手机屏幕的尺寸也在逐渐增大。
早期的手机屏幕多为3英寸到4英寸之间,但现在的手机屏幕普遍超过5英寸,甚至出现了更大尺寸的屏幕。
屏幕尺寸的增大,除了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外,还可以为用户呈现更多内容。
用户在看电影、玩游戏时,可以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而且更多的信息也可以一目了然地展示在屏幕上。
三、屏幕材质的改进手机屏幕材质的改进也是手机屏幕技术进化的重要方面。
最早的手机屏幕主要采用CRT或者LCD技术,这些技术在色彩还原和对比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随着进一步的研发,AMOLED和IPS等新型屏幕材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屏幕中。
这些新型材质可以提供更高的色彩还原度,更广的可视角度,使得用户在观看图像时能够获得更加真实和生动的显示效果。
四、屏幕刷新率的提升屏幕刷新率是指屏幕每秒刷新图像的次数。
在过去,手机屏幕的刷新率普遍为60Hz,但现在已经出现了更高刷新率的屏幕。
例如,一些手机采用了90Hz甚至120Hz的刷新率,在滑动、拖动等操作时可以获得更加流畅和细腻的显示效果。
高刷新率的屏幕还可以提高游戏的反应速度,使得用户在玩游戏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操作体验。
总结起来,手机屏幕技术的进化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推动了手机行业的发展。
屏幕分辨率的提升、屏幕尺寸的增大、屏幕材质的改进以及屏幕刷新率的提升,都使得手机屏幕在显示效果、观赏性和操作体验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那些年手机屏幕分辨率的进化史因为技术永远没有止步,该来的还是来了。
昨天,夏普为我们带来了4K分辨率的5.5吋手机屏幕。
回望过去,你的手机屏幕分辨率从最早的QVGA、VGA,进化到了让人赏心悦目的720p,随后又随着业界标杆的抬高,到了已经很难用肉眼区分出像素的 1080p,最终进化到了根本完全区分不出来像素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诞生但不管怎么样到底还是来到了你手机上的2K……屏幕分辨率的增长(以及屏幕尺寸随之增大),在智能手机的进化历程中带给了人们最为直观的感受。
你还记得当年让你惊艳,现在看到只剩下浓浓的颗粒感的旧手机吗?还记得哪些手机在屏幕分辨率上提高了业界标杆吗?VGA,全称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 Array),更为人熟知的是全世界最流行的模拟视频传输制式,发明于 1987 年,直到前几年仍然出现在很多电脑的主板上,直到被HDMI和 DisplayPort 取代。
在显示器上,VGA 指的是 640×480 分辨率的显示模式。
然而使用 VGA 分辨率的手机并不算多,更多的是 HVGA(Half,一半)和 qVGA(quarter,四分之一)分辨率的,前者有苹果推出的触屏 MP4 播放器iPod Touch、HTC G1、摩托罗拉 Cliq 等;后者则因为诺基亚的钟爱非常流行,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诺基亚 E71;另外,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之后微软直到现在还在销售 qVGA 分辨率的手机:诺基亚 215。
XGA,全称扩展图形阵列 Extended Graphic Array,和 VGA 类似,只不过分辨率有很大提高,达到了 1024×768。
虽然和 720p 的宽边分辨率近似,但 XGA 和 720p 仍然是有区别的,只不过在一些比较非正式化的场合上经常会被误写为 720p,倒也没什么大碍。
世界上第一台 XGA 分辨率的手机是 LG 推出的 Optimus Vu。
三星大屏商务系列手机 Galaxy Note 的第一代也是 XGA 分辨率。
带你了解手机屏幕的进化史,并不是一块“玻璃”这么简单的!这些年经济增长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生活用品的更新速度也在变快。
车子换了房子换了,衣服也换了。
要说这些年什么用品的更新速度最快那么应该是手机了,现代人手机更新速度甚至是一年换一部手机。
新功能刚刚出现我们刚用上半年,之后更新的功能又出现了。
在网速方面从2G手机到3G、4G短短用了几年时间。
现在甚至要普及5G手机了。
在处理器方面当初我们用的是单核处理器,那时候觉得速度可以。
后来出现了双核觉得飞快,紧接着就是四核、八核甚至是十核处理器。
您有没有发现,在网速与处理器升级的时候手机的屏幕也在不断升级呢?最初的手机屏幕没有彩色,都是黑白屏幕的。
这种手机的屏幕不大但是非常省电所以续航时间比现在的安卓手机要长很多。
那时候手机功能单一,顶多在手机里面加装一个MP3功能。
后来才出现了彩色屏幕,不过一开始出现的彩屏手机售价非常高。
那时候的彩屏技术很落后非常耗电,但是仍然迷得很多人争先恐后去购买。
到了后来技术升级我们才真正用到了现在的高清屏幕,这个高清屏幕是LCD的屏幕。
从原理上解释就是这个屏幕是需要有一整块背光的,背光照亮彩色前屏我们才能看到。
但是这种屏幕也是有缺点的,就是比较费电。
还有就是在明暗变化方面控制是不是很好,比方说电影当中展现黑暗场景。
LCD屏由于始终有背光所以黑暗的场景显示仍然是有光的状态显得不真实。
针对这一个技术缺陷后来人们才发明了现在的OLED屏幕,这个屏幕比起LCD更省电。
原理上这个不需要背光,屏幕本身就能自发光。
简单解释一下就行屏幕是由无数个小的LED灯组成的,当屏幕要展现黑暗的场景的时候只需要把部分LED灯关上就可以。
展现的非常接近真实比起LCD效果好很多。
OLED屏幕完全符合我们对完美屏幕的要求,但是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不久之后更先进的屏幕又出现了,这就是柔性屏。
这个柔性屏就像是纸张一样可以折叠,这也给很多厂商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手机屏幕及显示技术分析作者:刘丽华刘威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02期【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手机屏幕及显示技术的发展,几乎见证了手机产业的发展历程。
本文对手机显示屏参数、材质及显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可以为人们在选购手机等方面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LCD屏 OLED屏显示屏显示技术1974年全球诞生的第一部手机并没有显示屏幕,直到1983年,世界上才出现了第一部带单色显示屏的手机,2002年全球出现了第一款彩屏手机。
从此,手机屏幕及显示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手机显示技术几乎见证了手机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手机显示屏的分类按屏幕的材质来分,目前智能手机主流的屏幕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简称),即液晶显示器,例如TFT以及SLCD屏幕;;另一种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简称)即有机发光二极管,例如AMOLED系列屏幕。
LCD和OLED最根本的区别是OLED是自发光,而LCD需要通过背光板照射才能显示。
按屏幕的显示技术驱动方式来分,可分为无源矩阵(Passive Matrix)和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两大类。
无源矩阵与有源矩阵的差别在于电流的驱动方式。
当外接电流通过时,液晶的排列方式会发生改变,电流停止后,若液晶排列方式保持不归原位(具有记忆性)就称为有源矩阵;而一旦电流消失即回复原位,必须再次充电才能排列的称为无源矩阵。
二、彩屏参数彩色显示屏的参数有屏幕颜色、屏幕材质和显示分辨率三个。
屏幕颜色实质上指的是色阶指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色数,即在手机的彩色屏幕上最多能显示多少种颜色,目前可达到1670万色;LCD屏、OLED屏指的就是手机的材质,而其它的诸如IPS、ASV、NOVA等并非屏幕材质,把它们称为屏幕显示技术更为准确;显示分辨率也称像素分辨率,简称为分辨率,它是指可以使显示屏显示的像素个数,通常用每行像素数乘每列像素数来表示。
手机屏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当时,第一代手机采用的是传统的液晶显示屏(LCD)。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屏幕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进和革新。
本文将从LCD到OLED屏幕,细数十年手机屏幕发展历程。
第一代手机屏幕使用的是液晶显示技术,也称为LCD屏幕。
这种屏幕基于液晶中液晶分子的扭曲和极性变化来实现显示效果。
LCD屏幕的特点是显示效果清晰,颜色饱满,但对比度和黑色表现稍逊。
在1997年推出的诺基亚5110上首次使用了彩色液晶屏幕,其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像素点组成了各种颜色。
经过几年的发展,手机屏幕开始使用TFT(薄膜晶体管)技术,提高了显示质量和对比度,特别是在观看视频和游戏方面。
2001年,索尼爱立信推出了第一款具有TFT屏幕的手机,T68、随后,TFT屏幕成为主流手机屏幕的标配。
2004年,摩托罗拉推出了第一款具有退色屏幕(STN,SuperTwisted Nematic)技术的手机,V70。
这种屏幕相对于以前的彩色TFT屏幕来说显示效果更好,对比度更高。
2024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搭载的是3.5英寸的TFT屏幕,分辨率为320x480。
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开启了智能手机屏幕竞争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AMOLED(活性基质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开始兴起。
相比于传统的液晶屏幕,AMOLED屏幕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低的耗电量。
它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不需要背光模组,因此可以实现更薄、更轻的手机设计。
2024年,三星推出了第一款搭载AMOLED屏幕的旗舰手机,Galaxy S。
这款手机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为AM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自那时以来,AMOLED屏幕逐渐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选择。
随着技术的进步,AMOLED屏幕的分辨率和显示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例如,三星的Super AMOLED、Super AMOLED Plus和Dynamic AMOLED等技术的引入,使屏幕显示效果更加鲜艳、细腻。
小米手机屏幕进化史。
小米1:夏普4英寸液...
小米手机屏幕进化史。
小米1:夏普4英寸液晶屏,480×854分辨率
小米2:夏普和JDI的4.3英寸IPS全贴合视网膜屏幕,1280×720分辨率
小米3:夏普和LG的5英寸全高清IPS屏幕,1920×1080分辨率
小米4:夏普和JDI的5英寸IPS全贴合屏幕,1920×1080分辨率
小米5:夏普和JDI和LG的5.15英寸in-cell的贴合屏幕,1920×1080分辨率
小米6:JDI的5.15英寸IPS全贴合屏幕,1920×1080分辨率
小米8:三星AMOLED的6.21英寸屏幕,2248×1080分辨率
小米9:三星AMOLED的6.39英寸屏幕,2340×1080 FHD+分辨率
小米10:三星和华星的6.67英寸的AMOLED屏幕,2340×1080 FHD+分辨率
小米11:三星6.81英寸的AMOLED屏幕,3200×1440分辨率
小米手机使用国外的高端屏幕纯粹是为了更发烧的硬件,而旗下的红米这是尽最大可能地采用国产元器件,当年的红米Note 2率先使用国产的天马屏,显示效果不是顶尖,但也是给国产供应链的打造做了个开头。
小米本身也是在为扶持国产方面不尽余力,松果处理器,是继华为麒麟第2个国产自研芯,而且这几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也是国产厂商中分量最大的。
所以,改变国产制造业局面需要过程,任正非也说过,只有先学习好的先拿来用,然后才能找到差距,从而自己造出来。
从小人书到宽银幕手机屏幕技术演进历程(1)发布时间:2008.09.04 04:47来源:手机中国作者:韩博文诺基亚N85手机的发布,使得OLED液晶屏幕一下子闯入我们的视野。
虽然这一屏幕材质在日系手机当中已经非常流行,但诺基亚7900 Prism、N85等手机的到来才使得它真正进入我们主流的手机产品行列。
从早先的STN到TFT再到更为优秀的OLED显示屏,手机的屏幕技术不断发展,用户也在不断享受到更为优秀的手机显示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手机屏幕的历史,看看我们熟悉的经典机型都使用了哪些屏幕材质。
STN屏幕STN(Su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是早期使用颇多的液晶面板了,与其他几种LCD相比,STN型属于被动矩阵式LCD器件,它的好处是功耗小,具有省电的最大优势,价格也比较便宜,缺点是亮度、色彩数、对比度较差,在强光下可能会看不清屏幕,反应速度也较慢,播放动态影像时容易造成拖影。
摩托罗拉C350彩色STN的显示原理是在传统单色STN液晶显示器上加一彩色滤光片,并将单色显示矩阵中的每一像素分成三个子像素,分别通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绿、蓝三原色就可显示出彩色画面。
与TFT不同STN属于无源被动型液晶显示屏,一般最高能显示65K种色彩。
不算灰阶STN,现在STN主要有CSTN和DSTN。
代表机型:摩托罗拉C350、C266等。
摩托罗拉C266CSTN和DSTN屏幕CSTN即Color STN,一般采用传送式照明方式,传送式屏幕要使用外加光源照明,称为背光,照明光源要安装在LCD的背后。
传送式LCD在正常光线及暗光线下显示效果都很好,但在户外尤其在日光下很难看清显示内容,背光也要消耗电量。
诺基亚6610iDSTN即双层STN,过去主要应用在一些笔记本电脑上,也是一种无源显示技术,使用两个显示层,这种显示技术解决了传统STN显示器中的漂移问题,而且由于DSTN还采用了双扫描技术,因而显示效果较STN有大幅度的提高。
不容忽视的手机显示技术变革作者:磐石之心智能手机无疑是2010年手机行业的潮流,也被认为是手机行业新的增长点。
随着3G在全球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丰富,这也让手机承担越来越多的“融合任务”。
手机CPU主频也节节攀升,1GHZ的手机处理器和手机产品也在2010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做了展示。
而2009年兴起的touch风潮也并没有停止,并且愈演愈烈,电容式多点触控屏幕技术也在日新月异。
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智能手机”上的时候,却忽视了智能手机的融合特性给手机提出的新要求。
当我们将手机当做一个便携式上网设备,当做一个随时随地做导航的GPS,当用手机随时随地听音乐、玩游戏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在日光下,手机屏幕会十分模糊,让手机的融合特性无法施展,给你玩手机的兴致浇上一盆冷水呢?今天,笔者要谈的就是手机显示屏技术变革,我个人认为该技术的变革甚至堪比当年彩色屏幕替代黑白屏手机一样,会让有实力,有先见之名的手机企业实现超越。
Windows phone 7给手机显示提出高要求其实,手机的发展已经开始走向PC的发展模式:横向一体化和标准化时代。
PC是由标准式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而手机也在进入CPU和操作系统协作时代。
手机操作系统给手机硬件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
在3月15日拉斯维加斯开幕的MIX10大会的第一天,微软就向外界宣布了windows phone 7的消息,并为windows phone 7的硬件配置提出了要求:包括搭配分辨率最低是480×320的电容式触摸屏、四点承轴技术、加速计、电子罗盘、A-GPS模块,处理器的最低要求是ARM v7 Cortex/Scorpion,GPU的最低要求是需支持DX9,RAM内存最低必须是256MB、闪存容量最低是8GB,以及500万像素摄像头、机身上需提供拍照快捷键等。
看了这个硬件配置,很多人都会大吃一惊,这哪还是手机,竟然比iPad还要强大。
对于处理器主频高达1G赫兹,其实是2009年的新闻了,这里就不多谈。
中国屏幕的发展历程中国屏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那个时候的中国电子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屏幕技术也相对较为落后。
随着中国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屏幕技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步。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探索电子显示器的研究和应用,最初主要以阴极射线管(CRT)为主。
CRT屏幕展示出色彩鲜艳、分辨率较高等特点,成为当时主流的显示技术。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CRT屏幕一直是中国主要的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在电视、计算机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RT屏幕逐渐显示出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大尺寸、占用空间大、发出较强的辐射等。
为了满足用户对更轻薄、更清晰的显示需求,中国开始加大对平板显示器的研发和应用。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研发出自己的液晶显示技术,并开始生产LCD屏幕。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显示设备更加轻薄,而且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分辨率,成为显示行业的重要突破。
在21世纪初,中国屏幕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科技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LED(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研究,成功突破了多种技术难题,大量生产和应用LED屏幕。
LED屏幕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点,成为室内外广告牌、大屏幕电视、电子显示屏等领域的首选。
随着高清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国屏幕技术向更高的分辨率发展。
中国科技企业在液晶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生产出更高清晰度和更鲜艳色彩的显示屏。
目前,中国的液晶和OLED屏幕已经广泛应用于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成为全球屏幕技术的重要供应商。
此外,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屏幕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曲面屏、可折叠屏等新型显示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更多样化的显示应用提供了可能。
总的来说,中国屏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CRT屏幕到液晶、LED、OLED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屏幕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智能手机屏幕变迁LTPS面板推动FHD时代到来作者:李晓阳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37期由智能手机引发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茶地上演。
根据lDC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虽然增长率趋缓,但是到2017年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仍将超过4.6亿部,市场规模约为7405亿元。
如此庞大的市场,正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抢食的“香饽饽”。
为了更加贴近消费者使用体验,踩在时尚潮流风口浪尖的各大手机厂商争相斗法在手机“脸面”上做文章,于是“超薄”、“高清”和“窄边框”等词汇,频频刷新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
进入4G时代,消费者对手机的配置与功能的期待越来越高.高清、超薄、低功耗等已成为消费者所关注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对于视觉体验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
手机屏幕分辨率也从最早的OvGA、vGA,进化到了720P(HD),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屏幕分辨率也跨人到肉眼难以区分像素的1080P(FHD)时代。
FHD(Full High Definition)即全高清,分辨率可以达到1920×1080。
JHS Display Search的数据显示,2015年FHD及以上分辨率的手机面板出货比重将由2014年15.9%快速提升至25.7%。
FHD已成为中高端机型的主流分辨率。
LTPS面板推动FHD快速普及随着LTPS面板线产能的释放,智能手机屏摹也向着FHD或者以上分辩率再次迈进。
在体验经济时代,手机屏幕尺寸在越变越大,分辨率也由HD升级到FHD,而在屏幕分辨率持续提升的背后,LTPS和A-SI之间的“博弈”战争日益激烈。
TFT LCD技术可主要分为低温多品硅(LTPS TFT)与非晶硅(A-SI TFT)两类,两者的差异在于电晶体特性不同。
从技术特点来讲,LTPS具有开口率更高,光源透过率更稳定的优势;而且LTPS用的线路更少,在功耗、厚薄度、边框厚度等方面能做到更低、更薄;同时LTPS技术可以将周边驱动电路同时制作在玻璃基板上,达到在玻璃上集成系统(SOG)的目标,为手机厂商节省宝贵的空间。
手机屏幕发展史自从1983年的摩托罗拉DynaTAC8000X诞生以来,手机已经陪伴人们走过30多年。
由单一的打电话功能发展到多功能(打电话,发短信,浏览网页),一直到智能手机的出现。
其中,屏幕对于现在的手机来说是重要硬件之一。
有了屏幕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可以和手机进行互动。
现在的产品更注重用户体验,屏幕自然成了其中的重中之重。
那么你对它的成长有多少了解呢?世界上第一款触屏手机1994年,IBM推出了Simo Personal Communicator,采用了压力传感黑白屏,来替代物理按键。
这款手机配备了触摸笔,可用于记录文字。
这款手机甚至还可以发送传真。
这个设计不得不说,感觉真的挺前卫的。
世界上第一款黑白屏手机1987年,摩托罗拉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后,将摩托罗拉3200作为第一款打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产品。
昂贵的售价加上上千元的入网费,这款大哥大便成为了个人身份的象征。
摩托罗拉3200具有一块可支持双行单色显示的屏幕,支持英文短信,英文电话薄,支持DTMF音频发送,缩位拨号。
可以说这款手机打开了黑白屏时代的大门。
世界上第一款彩屏手机再往后的10年间,手机的体型发展由原先“大块头”渐渐变得更加小巧。
但是在屏幕方面并没有太大改进。
1998年,西门子决定尝试推出“彩屏手机”——西门子S10。
这部手机被认为是第一部彩屏手机,然而它的屏幕只能显示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
虽说这项新技术并不是那么实用,但却在当时虽然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
世界上第一款裸眼3D手机2010年,三星在韩国本土发布了全球首款裸眼3D手机SCH-W960,无需佩戴任何特殊眼镜,即可在手机屏幕上享受3D立体显示效果。
SCH-W960搭载一块3.2英寸,240x400分辨率,1600万色的3D AMOLED电容式触摸屏,只要按下机身侧面的3D按钮,屏幕即可切换为立体显示。
世界上第一款1080P(Full HD)屏幕手机2012年,HTC Butterfly作为HTC最新旗舰手机HTC Butterfly 拥有高达440ppi的1920x1080全高清5寸大屏,采用的是第三代SLCD显示屏。
中国屏幕的发展历程
中国屏幕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50年代-1970年代:中国开始屏幕生产。
在这一阶段,中
国的屏幕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生产黑白电视屏幕和监视器屏幕。
技术相对简单,质量和分辨率较低。
2. 1980年代-1990年代:进口技术带动中国屏幕发展。
随着改
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屏幕生产技术和设备。
这一时期,中国屏幕产业逐步实现了向彩色电视屏幕和计算机显示器的转型升级。
3. 2000年代:中国屏幕产业进一步发展。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
推动下,中国屏幕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屏幕分辨率和色彩表现力明显改善。
中国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在国内外市场竞争。
4. 近年来: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屏幕发展。
近年来,中国屏幕产业实现了从追赶型向领先型的转变。
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和量子点显示技术等新兴领域,中国企业进行了重要突破。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屏幕更加薄、柔性、高分辨率,并具备更广泛的色域。
总体而言,中国屏幕产业经历了从起步到跟进再到创新的发展历程。
在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中国屏幕产业正日益成为全球的重要参与者和竞争者。
手机屏幕发展史范文手机屏幕的发展历经多年,经历了从最初的黑白屏幕到如今的高分辨率多彩屏幕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手机屏幕的起源开始,详细介绍手机屏幕的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是手机屏幕的起源阶段,当时的手机屏幕主要采用液晶显示技术。
这个时期的手机屏幕使用的是黑白屏幕,分辨率较低,显示效果不够清晰。
然而,这种屏幕已经能够满足人们进行基本通话和短信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节能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90年代初,手机屏幕开始出现彩色屏幕。
这种彩色屏幕的出现让手机屏幕的显示效果大大提升,用户可以看到更加鲜艳的颜色。
然而,当时的彩色屏幕依然分辨率较低,显示效果还不够细腻。
不过,这种屏幕的引入为后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000年代初,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手机屏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于是,手机屏幕开始采用了TFT技术,这种技术在彩色性能和显示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TFT屏幕具有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显示效果更加细腻。
然而,由于当时的手机屏幕技术限制,分辨率的提升相对较慢,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清显示的需求。
2024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标志着手机屏幕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苹果采用了Retina显示屏技术,将分辨率提升到了较高水平,显示效果比之前的屏幕要出色很多。
Retina屏幕的出现引领了手机屏幕分辨率的新浪潮,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高分辨率的手机屏幕。
这种高分辨率屏幕可以显示更多的细节,让人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屏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24年,三星推出了首款采用AMOLED屏幕的手机,这种屏幕可以提供更加鲜艳的颜色和更高的对比度,同时具有更好的动态显示效果。
AMOLED屏幕的推出让手机屏幕显示的色彩更加饱满,画面更加逼真。
近年来,手机屏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移动娱乐的兴起,人们对手机屏幕的要求越来越高。
手机屏幕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从720p到1080p再到2K和4K分辨率,显示效果逐渐接近甚至超过了人眼的分辨能力。
手机屏幕进化论苹果iPhone(报价参数评测图库样张) 4已经正式上市,此次iPhone 4除了在外形、处理器和部分功能上做出升级,在屏幕上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块超出业界采用Retina显示技术的IPS显示屏在屏幕分辨率上作出极大提升,每英寸的面积里有326个像素之多,甚至超过人眼所能识别的300ppi,完全消除了屏幕颗粒感,给人以绝对逼真细腻的显示效果。
但俗话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手机屏幕自进入彩屏时代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才走到今天的地步,之前的屏幕技术虽然放到现在已经显得过时,但都曾经代表作业界最新和最高水平。
今天小编就来与大家一同回顾手机彩色屏幕的发展史,来看看那些曾同样代表业界最高水平的手机。
全球首款彩屏手机说到彩屏手机,大家一定都会对谁是第一款彩屏手机好奇不已。
的确,要想知道手机彩色屏幕的发展史,一定要知道谁才是第一款彩屏手机。
而且各家手机厂商也都在争抢这个开创手机彩屏时代第一的称号。
但第一就是第一,这个不用争也不用抢,要用事实来说话。
爱立信T68爱立信T68是一款号称全球采用彩色屏幕的手机,该机采用256色的STN彩色屏幕,手机屏幕分辨率仅为101*80,尽管这样的参数放到现在已经早已过时,但在那个年代,这的确是足以在业界值得自豪的屏幕参数。
但不得不说的是爱立信T68并非全球第一款彩屏手机,它只能算是在国内销售的首款彩屏手机,当时凭借爱立信在全球以及国内手机市场的影响力,爱立信T68在推出之时就被国人争相追捧。
但真正的全球第一款却另有其“机”。
-------------------------------分页栏-------------------------------OKWAP i108OKWAP(英资达)是当时刚刚在台湾成立的一家手机厂商,但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厂商却在爱立信之前就推出了采用彩色屏幕的手机。
OKWAP i108是全球第一款采用GSM网络的彩色屏幕手机。
从分辨率、材质追溯手机屏幕发展史
发布时间:2015-3-23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手机屏幕发挥着巨大作用,屏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机品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处理大量信息时,小尺寸低分辨率屏幕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大尺寸高分辨率屏幕成为众多手机的主流。
当然,要是能够解决续航问题,屏幕的形态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单一,像卷轴屏、收缩屏等这些科幻电影里见到的概念性屏幕在现实中也会出现。
其实,从手机诞生至今,手机屏幕经历了黑白-彩色的转变,特别是进入彩屏时代,因屏幕的研发技术不同而有所差异,种类大致可分为STN、TFT、IPS以及OLED等这些,一般来说显示的颜色越多
还原复杂图象的色彩越真实,画面的层次也更加丰富。
与此同时,就在屏幕演变的过程中,其尺寸也由“大哥大”时代那
种笨重的机身逐渐缩小到一个手掌大小,屏幕分辨率也变得更加清晰。
依稀记得苹果发布iPhone 4时,乔布斯曾说人眼所能看到的极限是300ppi,超过这一数值没有任何意义。
不过,老乔的言论并没有让厂商放弃升级屏幕,时至今日,2K屏手机正在慢慢普及,各品牌的旗
舰机屏幕ppi都远超300,所以屏幕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手机的发展史,两者缺一不可。
屏幕分辨率概述
自手机配备屏幕后,就已踏上飞速发展的道路,屏幕材质随着彩屏逐渐走向普及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分辨率也在逐年提升当中,
与之相对应的屏幕尺寸自然跟着分辨率变化而变化,至于屏幕是倾向小尺寸低分辨率、大尺寸高分辨屏,还是大尺寸低分辨率、小尺寸高分辨率,这些跟手机厂商自家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很大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何谓手机屏幕的分辨率?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屏幕画面都是由一个个像素点构成,这些像素点分横向和竖向,横竖两点相乘之后的数值就是这块屏幕的像素,也称之为分辨率。
不过,为了方便表示屏幕分辨率大小,厂商们通常用横向像素×竖向像素的方式来表示,就像我们常见的1280×720像素、1920×1080像素等。
其次,从2003年彩屏手机普及至今,其屏幕分辨率的演变顺序
大致为128×128、240×320、352×416、640×480、480×800、960×640、1280×720、1920×1080、2560×1440……每一个分辨率背后都体现出厂商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而做出的努力。
时至今日,手机屏幕分辨率的纪录依旧被不断刷新,今年流行2K分辨率的屏,也许明年就有可能出现超越2K分辨率屏幕的手机,让我们拭目以待!最后,我们来谈谈屏幕尺寸和分辨率的关系,大尺寸屏幕要想显示效果好,必然需要配备高分辨率,也就是这个尺寸下可以显示的像素,像素越多越清晰,显示效果自然也会越细腻。
不过,虽然屏幕显示效果和分辨率大小有关系,但这并不能代表屏幕分辨率越高,显示效果就会越好,屏幕材质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对屏幕的显示效果也有影响,因此我们在选购手机时还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
屏幕材质及形态
介绍完手机屏幕分辨率和尺寸的关系,我们知晓显示效果和屏幕材质也有一定关联,自手机进入彩屏时代,其屏幕材质就从STN、TFT、IPS一直演变到当下的Super AMOLED,看到这相信还有朋友不太明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这些屏幕材质。
STN是Super Twisted Nematic的缩写,彩色STN的显示原理是在传统单色STN液晶显示器上加彩色滤光片,并将单色显示矩阵中的任一像素分成三个子像素,分别通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绿、蓝三原色,就可显示出色彩。
此外,STN属于无源Passive型LCD,一般最高能显示65536种色彩。
TFT是指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后面的
薄膜晶体管来驱动,因此TFT显示屏也是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设备中的一种,其具有高响应度、高亮度、高对比度等优点。
与此同时,TFT 屏幕共分65536 色、16 万色、1600万色三种,相对于彩屏STN其显示效果非常出色。
IPS俗称“Super TFT”,从名字中我们知晓,IPS屏幕是基于TFT 的一种技术,其实质还是TFT屏幕,只不过是采用IPS技术的TFT 屏,相对于普通的TFT屏,它拥有可视角度大、色彩还原准确、触摸无水纹、环保节电等优势。
Super AMOLED屏可以说是AMOLED屏的升级版,相比原先的AMOLED屏幕而言,其摒弃了之前触控感应层+显示层的架构设计,这样做不但使触控更加灵敏,而且在阳光下还拥有不错的显示效果。
虽然手机屏幕所是使用的材质及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其大部分形态依然还是直板造型,关于屏幕创新方面,三星、LG等厂商率先推出了采用曲面和柔性屏幕的智能手机,不过,由于良品率及产能等问题,目前还未流行开来。
除上述原因外,如果手机厂商们能解决电池的续航及形态问题,相信不远的将来会出现科幻片里那种卷轴、扇形等多形态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