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胶体和界面化学--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8.80 KB
- 文档页数:5
习题11.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A)表面能(B)表面张力(C)比表面(D)液面下的附加压力2.在下图的毛细管内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内液体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D)左右来回移动3.在298 K下,将液体水分散成小液滴,其热力学能:(A) 增加 (B)降低(C) 不变 (D)无法判定4.在相同温度下,固体冰和液体水的表面张力哪个大?(A)冰的大 (B)水的大(C)一样大 (D)无法比较5.在临界温度时,纯液体的表面张力(A) 大于零 (B)小于零(C)等于零 (D)无法确定6.在 298 K时,已知 A液的表面张力是 B液的一半,其密度是 B液的两倍。
如果A液在毛细管中上升1.0×10-2m,若用相同的毛细管来测 B液,设接触角相等,B液将会升高:(A) 2×10-2m(B) 1/2×10-2m(C) 1/4×10-2m(D) 4.0×10-2m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8.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种性质不正确?(A)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B)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C)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D)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9.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中,漂浮着一个足够大的水滴,当用一根内壁干净、外壁油污的玻璃毛细管接触水滴时,将会出现:(A)水并不进入毛细管(B)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内一定高度(C)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的另一端(D)水进入毛细管并从另一端滴出10.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A) 大(B) 一样(C) 小(D) 不定11.用同一支滴管滴下水的滴数和滴相同体积苯的滴数哪个多?(A)水的多 (B)苯的多(C)一样多 (D)随温度而改变12. 25℃时,一稀的肥皂液的表面张力为0.0232 N·m-1,一个长短半轴分别为0.8 cm和0.3 cm的肥皂泡的附加压力为:(A) 5.8 Pa (B) 15.5 Pa(C) 18.4 Pa (D) 36.7 Pa13.已知 293 K时,水-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009 N·m-1,水-汞的界面张力为0.375 N·m-1,汞-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348 N·m-1,故可以断定:(A)辛醇不能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B)辛醇可以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C)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D)辛醇浮在水面上14.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主要目的是:(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C) 防止农药挥发(D) 消除药液的泡沫15.将半径相同的三根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乙醇水溶液和NaCl水溶液中,三根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h3,则:(A) h1>h2>h3 (B) h1>h3>h2(C) h3>h1>h2 (D) h2>h1>h316.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表面张力间的关系是:(A) g固-水 >g固-空气(B) g固-水 <g固-空气(C) g固-水 =g固-空气(D) 不能确定其液固间的接触角q值为:(A) q> 90°(B) q= 90°(C) q= 180°(D) q< 90°17. 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一般可写成q= ap/(1+ap),若一个吸附质粒子在吸附时解离成两个粒子,则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写做:(A)q= 2ap/ (1 + 2ap)(B)q= a2p2/ (1 + a2p2)(C)q= a1/2p1/2/ (1 + a1/2p1/2)(D)q= 2ap/ (1 + ap)18.除了被吸附气体的气压须适当之外,下列因素中哪个对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多层吸附起主要影响?(A)气体须是理想气体(B)固体表面要完全均匀(C)气体温度须接近正常沸点(D)固体应是多孔的19.兰缪尔吸附等温式:(A)只适用于化学吸附(B)只适用于物理吸附(C)对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均适用(D)对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均适用20.描述固体对气体吸附的 BET公式是在 Langmuir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得的,它与Langmuir理论的最主要区别是认为:(A)吸附是多分子层的(B)吸附是单分子层的(C)吸附作用是动态平衡(D)固体的表面是均匀的二、填空题1.界面吉布斯自由能和界面张力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1.什么是气凝胶?有哪些主要特点和用途?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
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
气凝胶貌似“弱不禁风”,其实非常坚固耐用。
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在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时才会熔化。
此外它的导热性和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
用途:(1)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2)防弹不怕被炸(3)过滤与催化(4)隔音材料(5)日常生活用品2.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条件?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
②析出的质点即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
3.简述光学白度法测定去污力的过程。
将人工制备的污布放在盛有洗涤剂硬水的玻璃瓶中,瓶内还放有橡皮弹子,在机械转动下,人工污布受到擦洗。
在规定温度下洗涤一定时间后,用白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污染棉布试片洗涤前后的光谱反射率,并与空白对照。
4.试述洗涤剂的发展趋势。
液体洗涤剂近几年的新的发展趋势:(1)浓缩化(2)温和化、安全化(3)专业化(4)功能化(5)生态化: ①无磷化②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③以氧代氯5.简述干洗的原理干洗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洗涤的方法,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溶能力去除织物表面的污垢。
6. 脂肪酶在洗涤剂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脂肪酶,人的皮脂污垢如衣领污垢中因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而很难去除,在食品污垢中也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类的憎水物质,脂肪酶能将这些污垢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7.在洗涤剂中作为柔和剂的SAA主要是什么物质?用作柔和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两性表面活性剂8.用防水剂处理过的纤维为什么能防水?织物防水原理:将纤维织物用防水剂进行处理,可使处理后的纤维不表面变为疏水性,防水织物由于表面的疏水性使织物与水之间的接触角θ>90°,在纤维与纤维间形成的“毛细管”中的液面成凸液面,凸液面的表面张力的合力产生的附加压力△P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因此有阻止水通过毛细管渗透下来的作用。
习题11、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A)表面能(B)表面张力(C)比表面(D)液面下的附加压力2、在下图的毛细管内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内液体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D)左右来回移动3、在298 K下,将液体水分散成小液滴,其热力学能:(A) 增加 (B)降低(C) 不变 (D)无法判定4、在相同温度下,固体冰与液体水的表面张力哪个大?(A)冰的大 (B)水的大(C)一样大 (D)无法比较5、在临界温度时,纯液体的表面张力(A) 大于零 (B)小于零(C)等于零 (D)无法确定6、在 298 K时,已知 A液的表面张力就是 B液的一半,其密度就是 B液的两倍。
如果A液在毛细管中上升1、0×10-2m,若用相同的毛细管来测 B液,设接触角相等,B液将会升高:(A) 2×10-2m(B) 1/2×10-2m(C) 1/4×10-2m(D) 4、0×10-2m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8、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种性质不正确?(A)微小晶体的饱与蒸气压大(B)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C)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D)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9、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中,漂浮着一个足够大的水滴,当用一根内壁干净、外壁油污的玻璃毛细管接触水滴时,将会出现:(A)水并不进入毛细管(B)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内一定高度(C)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的另一端(D)水进入毛细管并从另一端滴出10、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A) 大(B) 一样(C) 小(D) 不定11、用同一支滴管滴下水的滴数与滴相同体积苯的滴数哪个多?(A)水的多 (B)苯的多(C)一样多 (D)随温度而改变12、 25℃时,一稀的肥皂液的表面张力为0、0232 N·m-1,一个长短半轴分别为0、8 cm与0、3 cm的肥皂泡的附加压力为 :(A) 5、8 Pa (B) 15、5 Pa(C) 18、4 Pa (D) 36、7 Pa13、已知 293 K时,水-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009 N·m-1,水-汞的界面张力为0、375 N·m-1,汞-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348 N·m-1,故可以断定:(A)辛醇不能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B)辛醇可以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C)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D)辛醇浮在水面上14、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主要目的就是:(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C) 防止农药挥发(D) 消除药液的泡沫15、将半径相同的三根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乙醇水溶液与NaCl水溶液中,三根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h3,则:(A) h1>h2>h3 (B) h1>h3>h2(C) h3>h1>h2 (D) h2>h1>h316、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表面张力间的关系就是:(A) g固-水 >g固-空气(B) g固-水 <g固-空气(C) g固-水 =g固-空气(D) 不能确定其液固间的接触角q值为:(A) q> 90°(B) q= 90°(C) q= 180°(D) q< 90°17、 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一般可写成q= ap/(1+ap),若一个吸附质粒子在吸附时解离成两个粒子,则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写做:(A)q= 2ap/ (1 + 2ap)(B)q= a2p2/ (1 + a2p2)(C)q= a1/2p1/2/ (1 + a1/2p1/2)(D)q= 2ap/ (1 + ap)18、除了被吸附气体的气压须适当之外,下列因素中哪个对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多层吸附起主要影响?(A)气体须就是理想气体(B)固体表面要完全均匀(C)气体温度须接近正常沸点(D)固体应就是多孔的19、兰缪尔吸附等温式 :(A)只适用于化学吸附(B)只适用于物理吸附(C)对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均适用(D)对单分子层与多分子层吸附均适用20、描述固体对气体吸附的 BET公式就是在 Langmuir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得的,它与Langmuir理论的最主要区别就是认为:(A)吸附就是多分子层的(B)吸附就是单分子层的(C)吸附作用就是动态平衡(D)固体的表面就是均匀的二、填空题1、界面吉布斯自由能与界面张力的相同点就是不同点就是。
•胶体界面现象问题答案1.为什么自然界中液滴、气泡总是圆形的为什么气泡比液滴更容易破裂?同样体积的水,以球形的表面积为最小,亦即在同样条件下,球形水滴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相对为最小。
气泡同理。
半径极小的气泡内的饱和蒸气压远小于外压,因此在外压的挤压下,小气泡更容易破裂。
2.毛细凝结现象为什么会产生?根据Kelvin公式RTln(pr/po)=2Vγ/r, 曲率半径极小的凹液面蒸气压降低,低于正常饱和蒸气压,即可以在孔性固体毛细孔中的凹液面上凝结。
因毛细管曲率半径极小,所以会产生毛细凝结现象。
3.天空为什么会下雨人工降雨依据什么原理向高空抛撒粉剂为什么能人工降雨天上的雨来自空中的云,空中的云其实就是水的气溶胶,它来自地面的水汽蒸发。
当水蒸气压大于水的饱和蒸汽压,云中水滴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不能被上升的气流顶托住的时候,水滴(冰滴、雪花)就会落到地面上,即是我们所见的雨、雹、雪。
•只有过饱和水蒸气的云才能实施人工增雨。
雾状小水滴的半径很小,根据开尔文公式,由于小水滴的饱和蒸气压p r*大于水的饱和蒸汽压,水滴难以长大,可以添加碘化银、干冰,增大粒径(干冰还降低温度),降低p r* ,使水滴凝结。
•实施人工隆雨时就是向空中撒入凝结核心,使最初的小水滴的曲率半径加大,这时小水滴的饱和蒸气压小于高空中的蒸气压,从而形成降雨。
4.为什么会产生液体过热现象加入沸石为什么能消除过热现象⏹液体中的小气泡,r <0, p r*<p*即液体的小气泡中的饱和蒸气压小于平面下的液体,且半径越小,泡内的蒸气压越小。
⏹当液体的水蒸气和外压相等时,水就到达沸点。
但沸腾时小气泡的形成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最初形成的小气泡内的饱和蒸气压很小,在外压的压迫下很难形成,至使液体不易沸腾形成过热液体。
易发生暴沸现象. 加入沸石, 提供现成的小气泡.5.水在玻璃上能铺展,水银在玻璃上却形成液滴,为什么?由Young方程γsg-γsl=γlgcosΘ,Θ由γsg、γsl和γlg决定,对于指定的固体,液体表面张力越小,其在该固体上的Θ也越小。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思考题一、凝胶1.什么是凝胶?有何特征(两个不同)?外界条件(如温度、外力、电解质或化学反应)的变化使体系由溶液或溶胶转变为一种特殊的半固体状态,即凝胶。
(又称冻胶)其一,凝胶与溶胶(或溶液)有很大的不同。
溶胶或溶液中的胶体质点或大分子是独立的运动单位,可以自由行动,因而溶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凝胶则不然,分散相质点互相连接,在整个体系内形成结构,液体包在其中,随着凝胶的形成,体系不仅失去流动性,而且显示出固体的力学性质,如具有一定的弹性、强度、屈服值等。
其二,凝胶和真正的固体又不完全一样,它由固液两相组成,属于胶体分散体系,共结构强度往往有限,易于遭受变化。
改变条件,如改变温度、介质成分或外加作用力等,往往能使结构破坏,发生不可逆变形,结果产生流动。
由此可见,凝胶是分散体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共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
2.举例说明什么是弹性和非弹性凝胶?由柔性的线性大分子物质,如洋菜吸附水蒸气先为单分子层吸附,然后转变为多分子层吸附,硫化橡胶在苯蒸气中的吸附则是从一开始即为多分子层吸附。
这类凝胶的干胶在水中加热溶解后,在冷却过程中便胶凝成凝胶。
如明胶、纤维素等,在水或水蒸气中都发生吸附。
不同的吸附体系,其吸附等温线的形状不同,弹性凝胶的吸附与解析通常会形成较窄的滞后圈。
由刚性质点(如SiO2、TiO2,V2O5、Fe2O3等)溶胶所形成的凝胶属于非弹性凝胶,亦称刚性凝胶。
大多数的无机凝胶,因质点本身和骨架具有刚性,活动性很小,故凝胶吸收或释出液体时自身体积变化很小,属于非膨胀型。
通常此类凝胶具有多孔性结构,液体只要能润湿,均能被其吸收,即吸收作用无选择。
这类凝胶脱水干燥后再置水中加热一般不形成原来的凝胶,更不能形成产生此凝胶的溶胶,因此这类凝胶也称为不可逆凝胶。
3.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推荐?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
②析出的质点即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
胶体化学研究胶体体系的科学。
是重要的化学学科分支之一。
表面活性剂使表面张力在稀溶液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表面张力降至一定程度后(此时溶液浓度仍很稀)便下降很慢,或基本不再下降,这种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剂。
3固体表面吸附是固体表面对其他物质的捕获,任何表面都有自发降低表面能的倾向,由于固体表面难于收缩,所以只能靠降低界面张力的办法来降低表面能,这就是固体表面产生吸附作用的根本原因。
润湿是用一种流体取代固体表面上存在的另一种流体的过程。
固体表面改性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吸附剂能够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吸附其它物质的物质。
乳状液的变型乳状液的变型也叫反相,是指O/W型(W/O型)乳状液变成W/O型(O/W型)乳状液的现象。
触变作用凝胶振动时,网状结构受到破坏,线状粒子互相离散,系统出现流动性;静置时,线状粒子又重新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净吸力在气液界面,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体相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拉力小,所以表面分子受到一个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吸力,称为"净吸力"。
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浊点加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透明水溶液,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在升至一定温度值时出现浑浊,这个温度被称之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为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
临界胶束浓度: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大量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
起泡剂在气液分散体系中,使泡沫稳定的表面活性剂,称为起泡剂。
凝胶一定浓度的溶胶体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失去流动性而形成的半固体物质。
高分子溶液分散相是高分子物质的分散体系。
比表面积对于粉末或多孔性物质,1g固体所占有的总表面积为该物质的比表面。
增溶作用指难溶和不溶有机物在表面活性剂胶束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离浆作用水凝胶在基本上不改变原来形状的情况下,分离出所包含的一部分液体,使构成凝胶网络的颗粒相互收缩靠近,排列得更加有序。
胶体与界面化学1. 为什么自然界中液滴、气泡总是圆形的?为什么气泡比液滴更容易破裂?答:假若液滴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则在表面上的不同部位,曲面弯曲方向及其曲率不同,所具有的的附加压力的方向和大小也不同,这种不平衡的力,必将迫使液滴呈现球形。
相同体积的物质,球形的表面积最小,则表面总的Gibbs自由能最低,所以变成球状最稳定。
半径非常小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比外界压力小得多,所以气泡更容易破裂。
2. 毛细现象为什么会产生?答:根据Kelvin公式:RTln(pr/po)=2Vγ/r,曲率半径极小的凹液面蒸汽压降低,低于饱和蒸汽压,即可以在孔性固体毛细孔中的凹液面凝结。
因毛细管曲率半径极小,因此会产生毛细现象。
3. “气塞”和“气蚀”现象为什么会存在?它的危害?答:在液压系统中,当流动液体某处的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时,原先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就会游离出来,使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阻碍液体流动,这就是液压中的气塞现象气蚀是由于流体在高速流动与压力变化条件下,与流体接触的金属面上发生洞穴状腐蚀。
二者危害:产生振动和噪声,降低机械性能。
4. 天空为什么会下雨?人工降雨依据什么原理?向高空抛撒粉剂为什么能人工降雨?答:地面的水汽蒸发形成云,温度下降形成水滴。
云中的水滴凝结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不能被上升气流支撑的时候),就产生了降雨。
人工降雨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AgI)破坏原有的水汽胶性稳定状态,从而达到降雨目的。
向高空抛散粉剂是为了提供凝聚中心,使形成的雨滴初始曲率半径增大,则饱和蒸汽压降低,使得水汽可以很快凝聚在固体粒子周围形成雨滴落下,这就是人工降雨。
5. 为什么会产生液体过热现象?加入沸石为什么能消除过热现象?答:产生机理:1)液体正常沸腾时,不仅表面气化,液体内部也自动生成微小气泡。
然后小气泡逐渐长大并升至液面气化。
2)但是,由于附加压力的存在,最初生成的小气泡内部压力远小于其所承受的压力(包括外压P0、液体静压力ρgh、附加压力),小气泡不可能存在。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思考题注意:此为百度文库里的,里面有些题目没答案的一、凝胶1.什么是凝胶?有何特征(两个不同)?外界条件(如温度、外力、电解质或化学反应)的变化使体系由溶液或溶胶转变为一种特殊的半固体状态,即凝胶。
(又称冻胶)其一,凝胶与溶胶(或溶液)有很大的不同。
溶胶或溶液中的胶体质点或大分子是独立的运动单位,可以自由行动,因而溶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凝胶则不然,分散相质点互相连接,在整个体系内形成结构,液体包在其中,随着凝胶的形成,体系不仅失去流动性,而且显示出固体的力学性质,如具有一定的弹性、强度、屈服值等。
其二,凝胶和真正的固体又不完全一样,它由固液两相组成,属于胶体分散体系,共结构强度往往有限,易于遭受变化。
改变条件,如改变温度、介质成分或外加作用力等,往往能使结构破坏,发生不可逆变形,结果产生流动。
由此可见,凝胶是分散体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共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
2.举例说明什么是弹性和非弹性凝胶?由柔性的线性大分子物质,如洋菜吸附水蒸气先为单分子层吸附,然后转变为多分子层吸附,硫化橡胶在苯蒸气中的吸附则是从一开始即为多分子层吸附。
这类凝胶的干胶在水中加热溶解后,在冷却过程中便胶凝成凝胶。
如明胶、纤维素等,在水或水蒸气中都发生吸附。
不同的吸附体系,其吸附等温线的形状不同,弹性凝胶的吸附与解析通常会形成较窄的滞后圈。
由刚性质点(如SiO2、TiO2,V2O5、Fe2O3等)溶胶所形成的凝胶属于非弹性凝胶,亦称刚性凝胶。
大多数的无机凝胶,因质点本身和骨架具有刚性,活动性很小,故凝胶吸收或释出液体时自身体积变化很小,属于非膨胀型。
通常此类凝胶具有多孔性结构,液体只要能润湿,均能被其吸收,即吸收作用无选择。
这类凝胶脱水干燥后再置水中加热一般不形成原来的凝胶,更不能形成产生此凝胶的溶胶,因此这类凝胶也称为不可逆凝胶。
3.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推荐?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
胶体与界面化学题集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胶体的定义,正确的是?A. 胶体是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的混合物B. 胶体的分散相粒子直径小于1纳米C. 胶体的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0纳米D. 胶体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都是固体答案:A2.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胶体的特征?A. 丁达尔效应B. 聚沉现象C. 沉降现象D. 布朗运动答案:C3. 下列关于胶体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状态,胶体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B. 按分散相粒子大小,胶体可分为大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C. 按电荷性质,胶体可分为正胶体和负胶体D. 按分散相形状,胶体可分为球形胶体、纤维状胶体和层状胶体答案:B4.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胶体?A. 牛奶B. 肥皂水C. 食盐溶液D. 血液答案:C5. 下列关于胶体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胶体的稳定性与分散相粒子大小无关B. 胶体的稳定性与分散介质的粘度有关C. 胶体的稳定性与分散相粒子的电荷密度无关D. 胶体的稳定性与温度无关答案:B6. 下列哪种现象是胶体聚沉的结果?A. 沉降B. 布朗运动C. 丁达尔效应D. 胶体的颜色变化答案:A7. 下列关于胶体电泳的说法,错误的是?A. 胶体电泳是指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发生迁移的现象B. 胶体电泳速度与胶体粒子的电荷密度成正比C. 胶体电泳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D. 胶体电泳速度与分散介质粘度成正比答案:D8.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制备胶体?A. 溶胶-凝胶法B. 水解法C. 熔融法D. 机械研磨法答案:C9. 下列关于胶体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胶体粒子的直径大于1微米B. 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纳米C.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D.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微米到100微米之间答案:C10. 下列哪种现象是胶体吸附的结果?A. 胶体的颜色变化B. 胶体的聚沉C.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 胶体的电泳答案:A11. 下列关于胶体保护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胶体保护作用是指胶体粒子阻止分散相粒子聚集的现象B. 胶体保护作用与胶体粒子的电荷密度有关C. 胶体保护作用与分散介质的粘度无关D. 胶体保护作用与温度无关答案:D12. 下列哪种物质是典型的正胶体?A. 蛋白质B. 硅胶C. 炭黑D. 聚苯乙烯答案:A13. 下列哪种物质是典型的负胶体?A. 硫酸钡B. 氢氧化铁C. 聚丙烯酸D. 碘化银答案:C14.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布朗运动C. 电泳D. 聚沉答案:A15. 下列关于胶体稳定性的理论,哪个是描述胶体粒子之间斥力和引力平衡的?A. DLVO理论B. 胶体吸附理论C. 胶体保护理论D. 胶体聚集理论答案:A16. 在胶体系统中,下列哪种现象与电解质的加入无关?A. 电泳B. 电渗C. 聚沉D. 丁达尔效应答案:D17. 下列哪种方法通常用于胶体粒子的电荷测定?A. 光散射B. 电子显微镜C. 粘度测量D. 微电泳答案:D18.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造成的?A. 电泳B. 电渗C. 丁达尔效应D. 聚沉答案:A19. 下列哪种物质通常用作胶体系统的凝聚剂?A. 聚乙烯醇B. 硫酸C. 氢氧化钠D. 硝酸答案:B20.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过程涉及到胶体粒子的电荷中和?A. 胶体的形成B. 胶体的稳定C. 胶体的聚沉D. 胶体的溶解答案:C21.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表面电荷?A. 光散射技术B.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 扩散双电层理论D. 微电泳技术答案:D22. 下列哪种现象是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A. 丁达尔效应B. 布朗运动D. 聚沉答案:C23. 在胶体系统中,下列哪种作用力对胶体稳定性影响最大?A. 粘附力B. 水合力C. 静电力D. 热运动答案:C24. 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形成的胶体是带正电荷的?A. 氢氧化铁胶体B. 硅胶胶体C. 聚苯乙烯磺酸钠胶体D. 碘化银胶体答案:A25.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控制胶体粒子的生长?A. 改变分散介质的pH值B. 增加分散介质的温度C. 加入大量的电解质D. 使用高速离心机答案:A26.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由于胶体粒子的存在而产生的?A. Tyndall效应B. Brownian运动C. 沉降D. 电泳答案:C27.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造成的?A. 电泳B. 电渗C. Tyndall效应D. 聚沉答案:C28. 下列哪种物质通常用作胶体粒子的分散剂?A. 硫酸B. 氢氧化钠C. 聚乙烯醇D. 硝酸答案:C29.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过程涉及到胶体粒子的电荷调节?A. 胶体的形成B. 胶体的稳定C. 胶体的聚沉D. 胶体的溶解30.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用于制备胶体的一种技术?A. 溶胶-凝胶法B. 水解法C. 机械研磨法D. 精馏答案:D31.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在流体中的随机运动造成的?A. Tyndall效应B. Brownian运动C. 电泳D. 聚沉答案:B32. 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形成的胶体是带负电荷的?A. 氢氧化铁胶体B. 硅胶胶体C. 聚苯乙烯磺酸钠胶体D. 碘化银胶体答案:C33.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造成的?A. Tyndall效应B. Brownian运动C. 电泳D. 聚沉答案:A34. 下列哪种物质通常用作胶体粒子的稳定剂?A. 硫酸B. 氢氧化钠C. 聚乙烯醇D. 硝酸答案:C35.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过程涉及到胶体粒子的电荷中和?A. 胶体的形成B. 胶体的稳定C. 胶体的聚沉D. 胶体的溶解答案:C36. 下列哪种方法通常用于胶体粒子的尺寸测量?A. 光散射技术B.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 扩散双电层理论D. 微电泳技术答案:B37. 在胶体动力学中,下列哪种现象与胶体粒子的热运动无关?A. 布朗运动B. 扩散C. 电泳D. 聚沉答案:D38. 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速度?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密度C. 分散介质的温度D. 粒子的电荷答案:C39. 在胶体系统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之间的排斥力引起的?A. 聚沉B. 电泳C. 丁达尔效应D. Brownian运动答案:D40.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观察胶体粒子的动态行为?A. 光学显微镜B.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D. 动态光散射技术答案:D41.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造成的?A. 电泳B. 电渗C. 丁达尔效应D. 聚沉答案:A42. 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胶体粒子的电泳速度?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密度C. 电场强度D. 分散介质的粘度答案:C43. 在胶体系统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造成的?A. 沉降B. 电泳C. 丁达尔效应D. 聚沉答案:A44.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表面电荷密度?A. 光散射技术B.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 扩散双电层理论D. 微电泳技术答案:D45.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造成的?A. 电泳B. 电渗C. Tyndall效应D. 聚沉答案:C46. 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胶体粒子的扩散系数?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密度C. 分散介质的温度D. 粒子的电荷答案:C47. 在胶体动力学中,下列哪种现象与胶体粒子的热运动有关?A. 布朗运动B. 扩散C. 电泳D. 聚沉答案:A48.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沉降速度?A. 光散射技术B.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 扩散双电层理论D. 沉降管法答案:D49.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引起的?A. 聚沉B. 电泳C. 丁达尔效应D. Brownian运动答案:A50. 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胶体粒子的电泳迁移率?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密度C. 电场强度D. 分散介质的粘度答案:C51. 在胶体化学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A52.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胶体粒子的光学性质?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C. 光散射技术D. 光谱分析答案:C53. 胶体粒子的光学性质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尺寸C. 粒子的浓度D. 粒子的折射率答案:D54.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D55.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散射强度?A. 折射率测量B. 旋光仪C. 动态光散射(DLS)D. 光谱分析答案:C56.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A57. 胶体粒子的散射强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正比?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尺寸C. 粒子的浓度D. 粒子的折射率答案:B58.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胶体粒子的光学活性?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C. 光散射技术D. 光谱分析答案:D59.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D60.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光吸收能力?A. 折射率测量B. 旋光仪C. 动态光散射(DLS)D. 光谱分析答案:D61.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A62. 胶体粒子的散射强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反比?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尺寸C. 粒子的浓度D. 粒子的折射率答案:C63.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胶体粒子的光学性质?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C. 光散射技术D. 光谱分析答案:C64.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由胶体粒子的光学性质引起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B65.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光学活性?A. 折射率测量B. 旋光仪C. 动态光散射(DLS)D. 光谱分析答案:B66. 胶体粒子的光学活性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尺寸C. 粒子的浓度D. 粒子的电荷答案:D67.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D68.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光吸收能力?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光谱分析C. 光散射技术D. 折射率计答案:B69.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A70. 胶体粒子的散射强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正比?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尺寸C. 粒子的浓度D. 粒子的折射率答案:B71.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胶体粒子的光学活性?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光谱分析C. 光散射技术D. 折射率计答案:B72.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D73.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光学活性?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光谱分析C. 光散射技术D. 折射率计答案:B74.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D75.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胶体粒子的光学性质?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光谱分析C. 光散射技术D. 折射率计答案:C76.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A77. 胶体粒子的散射强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反比?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尺寸C. 粒子的浓度D. 粒子的折射率答案:C78.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胶体粒子的光学性质?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光谱分析C. 光散射技术D. 折射率计答案:C79.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由胶体粒子的光学性质引起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B80.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光学活性?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光谱分析C. 光散射技术D. 折射率计答案:B81. 胶体粒子的光学活性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粒子的形状B. 粒子的尺寸C. 粒子的浓度D. 粒子的电荷答案:D82. 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造成的?A. 丁达尔效应B. 荧光C. 散射D. 吸收答案:D83. 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光吸收能力?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光谱分析C. 光散射技术D.84.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胶体粒子的光吸收能力?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光谱分析C.光散射技术D.折射率计答案:B85.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造成的?A.丁达尔效应B.荧光C.散射D.吸收答案:A86.胶体粒子的散射强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正比?A.粒子的形状B.粒子的尺寸C.粒子的浓度D.粒子的折射率答案:B87.在胶体光学中,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胶体粒子的光学活性?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光谱分析C.光散射技术D.折射率计答案:B88.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造成的?A.丁达尔效应B.荧光C.散射D.吸收答案:D二、简答题1.如何制备Fe(OH)₃胶体,并说明其原理?答案: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₃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得到Fe(OH)₃胶体。
胶体与界面化学基础复习题第一部分一、填空题1、真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体系性质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nm1nm—100nm>100nm分散质微粒聚集状态单个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大量分子集合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稳定性稳定稳定不稳定2、AgI负溶胶在水中促使其粒子不发生聚集的主要原因是带电、溶剂化作用和布朗运动。
3、两种表面活性剂A和B的HLB值分别为14.9和2.1,若用60%的A和40%的B混合,则复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9.78。
4、凝聚态物体表面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过程称为____润湿____(选填:润湿、渗透、增溶、流体)。
5、若将体积为1.0m3的立方体分割为1000个等体积的小立方体,则小立方体的总表面积是原立方体表面积的10倍。
6、浊点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___溶解度急剧增大___时的温度,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
当体系温度低于Krafft点且浓度大于溶解度时可以形成表面活性剂的水合晶体或液晶相。
7、憎液固体,其表面不能为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θ>90(θ=90、θ>90、θ<90)8、表面张力又称为表面自由能(界面张力,适当给分)。
,是作用于液体表面上任何部分单位长度直线上的收缩力,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是垂直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
9、一束强光射入溶胶后,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明亮的光带,称为___丁达尔现象___可以认为是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的宏观表现。
二、选择题1、表面活性剂在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用是()(A)乳化作用;(B)增溶作用;(C)降低表面张力;(D)增加表面张力。
2、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的特征是()(A)一定具有磺酸基或高级脂肪烃基;(B)一定具有亲水基;(C)一定具有亲油基;(D)一定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
习题11.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A)表面能(B)表面力(C)比表面(D)液面下的附加压力2.在下图的毛细管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液体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D)左右来回移动3.在298 K下,将液体水分散成小液滴,其热力学能:(A) 增加 (B)降低(C) 不变 (D)无法判定4.在相同温度下,固体冰和液体水的表面力哪个大?(A)冰的大 (B)水的大(C)一样大 (D)无法比较5.在临界温度时,纯液体的表面力(A) 大于零 (B)小于零(C)等于零 (D)无法确定6.在 298 K时,已知 A液的表面力是 B液的一半,其密度是 B液的两倍。
如果A液在毛细管中上升 1.0×10-2m,若用相同的毛细管来测 B液,设接触角相等,B 液将会升高:(A) 2×10-2m(B) 1/2×10-2m(C) 1/4×10-2m(D) 4.0×10-2m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力(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C)弯曲液面的表面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8.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种性质不正确?(A)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B)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C)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D)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9.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中,漂浮着一个足够大的水滴,当用一根壁干净、外壁油污的玻璃毛细管接触水滴时,将会出现:(A)水并不进入毛细管(B)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一定高度(C)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的另一端(D)水进入毛细管并从另一端滴出10.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A) 大(B) 一样(C) 小(D) 不定11.用同一支滴管滴下水的滴数和滴相同体积苯的滴数哪个多?(A)水的多 (B)苯的多(C)一样多 (D)随温度而改变12. 25℃时,一稀的肥皂液的表面力为0.0232 N·m-1,一个长短半轴分别为0.8 cm 和0.3 cm的肥皂泡的附加压力为:(A) 5.8 Pa (B) 15.5 Pa(C) 18.4 Pa (D) 36.7 Pa13.已知 293 K时,水-辛醇的界面力为 0.009 N·m-1,水-汞的界面力为0.375 N·m-1,汞-辛醇的界面力为 0.348 N·m-1,故可以断定:(A)辛醇不能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B)辛醇可以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C)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D)辛醇浮在水面上14.在农药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主要目的是:(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C) 防止农药挥发(D) 消除药液的泡沫15.将半径相同的三根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乙醇水溶液和NaCl水溶液中,三根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h3,则:(A) h1>h2>h3 (B) h1>h3>h2(C) h3>h1>h2 (D) h2>h1>h316.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表面力间的关系是:(A) g固-水 >g固-空气(B) g固-水 <g固-空气(C) g固-水 =g固-空气(D) 不能确定其液固间的接触角q值为:(A) q> 90°(B) q= 90°(C) q= 180°(D) q< 90°17. 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一般可写成q= ap/(1+ap),若一个吸附质粒子在吸附时解离成两个粒子,则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写做:(A)q= 2ap/ (1 + 2ap)(B)q= a2p2/ (1 + a2p2)(C)q= a1/2p1/2/ (1 + a1/2p1/2)(D)q= 2ap/ (1 + ap)18.除了被吸附气体的气压须适当之外,下列因素中哪个对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多层吸附起主要影响?(A)气体须是理想气体(B)固体表面要完全均匀(C)气体温度须接近正常沸点(D)固体应是多孔的19.兰缪尔吸附等温式:(A)只适用于化学吸附(B)只适用于物理吸附(C)对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均适用(D)对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均适用20.描述固体对气体吸附的 BET公式是在 Langmuir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得的,它与Langmuir理论的最主要区别是认为:(A)吸附是多分子层的(B)吸附是单分子层的(C)吸附作用是动态平衡(D)固体的表面是均匀的二、填空题1.界面吉布斯自由能和界面力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第06章--胶体和界面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六章胶体和界面化学
P286
6-1298.2K时水在湿空气中的表面张力为71.97某10-3Nm-1,其表面张力温度系
数为-1.57某10-6Nm-1K-1;试求在恒温恒压下.系统体积不变时可逆增加2cm2的表面积时,该过程的热、功、ΔG及ΔS
解:ΔS=-TA,pΔA=3.14某10-10JK-1,Q=TΔS=9.36某10-8J
W’=-σΔA=1.44某10-5J,ΔG=W’=1.44某10-5J
6-2有一完全浮在空气中的肥皂泡,若其直径2.0某10-3m,已知肥皂溶液表面
张力0.7Nm-1,则肥皂泡内所受的附加压力是多少解:
Δp=4σ/r=2.8kPa
6-3303K时,乙醇的密度为780kgm-3;乙醇与其蒸气压平衡时的表面张力为
2.189某10-2Nm-1;试计算在内径为0.2mm的毛细管中它能上升的高度。
解:h=2σ/(ρgr)=0.057m
6-4氧化铝瓷件上需要披银。
当烧至1000℃时,液态银能否润湿氧化铝表面?
已知1000℃时(g-Al2O3)(g-Ag)、(Ag-Al2O3)分别为1000某10-
3Nm-1,920某10-3Nm-1,1770某10-3Nm-1。
解:COSθ=[σ(g-Al2O3)-σ(Ag-Al2O3)]/σ(g-Ag)=-
0.837,θ=147度,不润湿。
6-520℃时水和汞的表面张力系数分别为7.28某10-2Nm-1,0.483Nm-1,汞-水界
面张力为0.375Nm-1,试判断水能否在汞的表面上铺展开来。
解:σ(汞)>σ(水)+σ(汞-水),能铺展
6-6将正丁醇(Mr=74)蒸气骤冷至0℃,发现其过饱和度p某/p某0=4时能自动凝
结为液滴,若273K时正丁醇表面张力=0.0261Nm-1;密度ρ=1000kgm-3;试计算在此过饱和度所凝结成液滴的半径及液滴所含分子数。
[1.23某10-9m,63]
解:r=[ρRTln(pr/p0)/(2σMr)]=1.23某10-
9m,N=4πr3ρNA/(3Mr)=636-7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是80,在300K其密度为0.9kgdm;若晶体与溶液间界
-3
面张力为0.2Nm-1。
微小晶体直径为0.1某10-6m,.则该小晶体溶解度是大块晶体溶解度的多少倍
解:RTln(cr/c0)=2σMr/(ρr),ln(cr/c0)=0.285,cr/c0=1.33 6-819℃时丁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可以表示为=0+b1n(1+c/K′),式
中0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b、K′为常数,c为丁酸在水中的浓度。
(1)试求该溶液中丁酸的表面超量Г与浓度c的关系。
(2)若已知b=1.31某10-4Nm-1,K′=5.097某10-2moldm-3,试求当c=0.200mol
dm-3时的Г。
(3)计算当c/K′>>1时的Г为多少?若此时表面层丁酸成单分子层吸附,
试计算丁酸分子的截面积?
解:(1)(dσ/dc)=b/(K′+c),Г=-
[c/(RT)](dσ/dc)=bc/[RT(K′+c)](2)Г=4.3某10-8molm-2,(3)
c/K′>>1时Г∞=b/(RT)=5.4某10-8molm-2,A0=1/(Г∞NA)=3.1某10-17m2
6-9某温度下,铜粉对氢气吸附服从Langmuir公式,其具体形式为V/(dmkg3-1)1.36(p/Pa)0.5(p/Pa),式中V是铜粉对氢气的吸附量(273.15K,pO下
的体积),p是氢气压力。
已知氢分子横截面积为13.108某10-22m3,求1kg铜粉的表面积。
解:V=V∞Kp/(1+Kp),求出V∞=1.36dm3kg-
1,a0=V∞A0NA/22.4=48m2kg-16-10在-192.4℃时,用硅胶吸附N2气。
测定在不同平衡压力下,每千克硅胶吸
附N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
p/(kPa)8.88613.9320.6227.7333.7737.30V/(dm3)33.5536.5639.8042.61 44.6645.92已知-192.4℃时N2的饱和蒸气压为147.1kPa,N2分子截面积为16.2某10-20m2,用BET公式求所用硅胶比表面积。
解:处理数据,以p/[V(p某-p)]对p/p某作图,直线的斜率=0.17某10-3dm-3,截距=28.3某10-3dm-3,V∞=1/(斜率+截距)=35.12dm3,a0=V∞A0NA/22.4=1.53某105m2kg-1
6-11含Fe2Oa浓度为1.5kgm-3的溶胶,稀释10000倍后,在超显微
镜下观察,
数出视野中颗粒平均为4.1个(视野面积为半径4.0某10-5m的圆,
厚度
2
4.0某10-5m),已知质点的密度p为
5.2某103kgm-3,设胶粒为球形,试计算此胶粒平均半径。
解:4πr3/3=cV/(ρN),求出r=0.7某10-7m
6-12Fe(OH)3溶胶于298K通电45分钟,界面移动10mm.电场强度为
2Vcm-1.已
知水的相对电容率为79,粘度为0.89某10-3Pa,求溶胶的ζ电势?(真空电容率0=8.854某10-12Fm-1)解:ζ=[ηu/(0D)](dφ/dl)-
1=0.0236V
6-13在298K时,膜两边离子初始浓度分布如下,左边RCl溶液浓度为0.1mol
dm-3,体积为1dm3,右边NaCl溶液浓度为0.1moldm-3,体积为2dm3,
问达到膜平衡后,其渗透压为多少(RCl为高分子电解质,假设完全电离,达
到膜平衡前后,两边溶液体积不变)。
解:膜平衡(0.1+2某)2某=(0.1-某)2,解出某=0.0215moldm-
3,Δc=0.129mol
dm-3
π=ΔcRT=320kPa
6-14某一大分子溶液在300K时,测得有关渗透压的数据为c/(gdm-
3)0.51.001.50(π/c)/(Pag-1dm3)101.3104.3106.4
试求此大分子的数均分子量。
解:以(π/c)对c作图,直线的截距=98Pag-1dm3,Mn=RT/截距=2.5某
104gmol-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