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_立体交叉
- 格式:ppt
- 大小:5.32 MB
- 文档页数:27
系别专业姓名学号分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城市道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城市交通:分为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
内部交通是连接城市各组成部分的各种交通的总称,城市交通网主要由道路、高速路和轨道交通组成;有的还建有市内水道网。
对外交通是城市对外联系的各种交通的总称。
设计车速:指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车速。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m,物高为0.1m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立体交叉:利用跨线结构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交通量、行车速度和车流密度被称为交通基本参数。
234、城市道路的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5、自行车一条车道宽度为1m,道路一侧自行车道路面宽不应小于为3.5m。
6、路拱的作用是利用路面横向排水。
7、道路横断面是由路肩、行车道、中间带、排水沟、防护工程等部分组成。
8、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6倍。
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_2倍。
道路圆曲线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圆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
缓和曲线形式宜采用回旋线。
9、城市道路一条机动车车道宽通常采用_3.50米,自行车一条车道宽为1.5米.10、适合自行车骑行的纵坡宜为2.5%,道路最小纵坡一般为0.5%。
11、在平面交叉口上引起交通矛盾和影响通行能力最甚的车流是机动车流。
通常可以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修建立体交叉的方法来改善。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B ) 1、不同的服务水平对应不同的服务交通量。
服务等级高,相应的服务交通量就( )。
A.大B.小( B )2、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主要方向不均匀系数Kd应为()A. 40%B. 60% C、. 50% D. 66.7%( B )3、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A、越大B、越小C、先小后大( A )4、哪项不是缓和曲线的特征( )。
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暂行规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81)建发交字532号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暂行规定(81)建发交字532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日益繁忙,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以下简称道路)交叉,要求设置立体交叉的数量逐渐增多,根据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的方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铁路、公路、道路交叉应按交通量的大小,作出技术经济比较,分别采取不同措施,以保证运输生产安全。
现就铁路、公路、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有关事项制定本暂行规定如下:一、修建标准1.铁路、公路、道路交叉,昼间12小时内通过交叉道口的火车列数、换算标准载重汽车辆数分别达到表1规定标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见表12.有调车作业的铁路、公路、道路交叉,昼间12小时内,交叉道口封闭累计时间、换算标准载重汽车辆数分别达到表2规定标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见表23.新建、改建铁路与规划公路、道路交叉;新建、改建公路、道路与规划铁路交叉,原则上不设置立体交叉,设计中应结合规划考虑将来设置立体交叉的条件。
4.铁路、公路、道路交叉,虽达到表1、表2规定标准,但工程特别困难或一方投资不落实,以及可缓期投资,而将来施工技术不过多增加困难者,均可暂缓设置立体交叉。
5.铁路、公路、道路交叉,虽达到表1、表2规定标准,但能结合排洪桥涵及地形条件,适当降低标准设置立体交叉,而工程投资又增加不多时,设计单位可考虑设置立体交叉。
二、投资划分铁路、公路、道路交叉,凡符合上述标准设置立体交叉时,其工程投资划分按以下规定办理。
1.新建铁路与既有公路、道路交叉,按既有公路、道路原有标准设置立体交叉,其工程投资(包括桥梁、引道、排水、照明、征地、拆迁等,下同)全部由铁路部门承担。
如公路、道路部门要求超过原公路、道路标准,改按规划位置、标准设置立体交叉时,由此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公路、道路部门承担。
04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相关画图《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相关画图1、分离式⽴体交叉2、喇叭形⽴体交叉3、双喇叭形⽴体交叉4、菱形⽴体交叉⼀5、菱形⽴体交叉⼆6、苜蓿叶形⽴体交叉7、带集散道路的苜蓿叶形⽴体交叉8、长条苜蓿叶形⽴体交叉8、三层式环形⽴体交叉 9、环形交叉⼝平⾯10、不同的环形交叉⼝形式 11、道路交叉⼝进出⼝展宽12、路外⼩型汽车停车场及路边停车带⽰例(1)出⼊⼝分设的停车场(2)出⼊⼝合⼀的停车场(3)有分隔岛的路边停车(4)港湾式路边停车带13、城市道路横断⾯⽰例14、近郊区道路横断⾯⽰例15、城市道路(单幅、双幅、三幅、四幅)单幅路三幅路双幅路四幅路16、也有部分城市采⽤简单的设施改造和交通管制的⽅法,解决原来⽴交上的机⾮冲突的问题。
长沙市某桥头⽴交中,机动车和⾮机动车在过桥后转到横向道路时,在桥头交叉⼝处各类冲突点众多,交通异常混乱(如图)。
后在与桥相连的纵向道路两侧加建⾮机动车道,移出⾮机动车流,让⾮机动车在匝道中部即落地转向,避免与横向道路上机动车流的冲突;在原桥头交叉⼝处加建中央分隔带,禁⽌机动车和⾮机动车左转,需要左转的机⾮车辆先全部右转到上下匝道上,再转到相应⽅向的车道中(下图b )。
通过这⼀系列简单的设施改造和交通管制,在少量增加了部分⾮机动车⾏车路程的情况下,消除了原桥头处的所有冲突点,交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17、丁字交叉⼝问题分析及改善20、交叉⼝处车道的拓宽21、平⾯交叉⼝的视距三⾓形(c )向道路右侧展宽(b )中线偏移(a )利⽤中央分隔带22、信号灯路⼝机⾮交冲突⽰意 23、三幅路交叉⼝机⾮冲突⽰意24、在地形起伏的丘陵地区,当道路通过较陡坡地时,若纵坡设计线偏⾼或平⾯中线偏向沿坡地外侧,均易产⽣过⼤⼟⽯⽅填⽅与较多⾼的挡⼟墙、护坡⼯程。
在这种情况下,选定路线通过坡地的最好位置并合理布置横断⾯,⼀般有两种⽅法:⼀种是将道路中⼼线向内侧坡地平⾏移动,⽽保持中线原设计标⾼不变;另⼀种⽅法是保持中线的原平⾯位置不变,⽽将中线垂直向下移动,适当改变中线标⾼,以使车⾏道尽可能成为全挖式断⾯。
立体交叉与城市交通现代化摘要:立体交叉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高速道路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而立体交叉又是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交通工业的迅速发展,其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量在迅速扩大,位于区域经济中心或者交叉部位的城市,成为了道路交通的咽喉部位。
因此,道路交通发展能否适应并符合城市现代化速度,成为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单一平面交叉道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交通量的需求,因而,立体交叉道路,成为现代化城市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立体交叉;高速道路;交通运输;桂林abstract: the road and road intersection is the use of cross line structure ( or railway ) in different elevation cross connection. high-speed road is one of the main signs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the interchan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pressway essential.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population,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 city road traffic in the rapidly expanding,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center or cross parts of the city, become the throat of road traffic.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road traffic is able to adapt to and meet the speed of city modern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par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ity. single plane intersection roa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traffic demand, therefore, stereo cross road, become a modern cit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transportation problem. keywords: intersection; highway transportation; guilin; 中图分类号:u412.35+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立体交叉概述立体交叉主要由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口与入口、变速车道、辅助车道、匝道端部、绿化地带、集散地带等组成。
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市政道路及轨道交通也在不断发展,两者不可避免产生交叉。
尤其是市政道路在建设中与既有的运营中轨道交通相交,轨道交通管理部门一般会严格要求道路设计单位在节点设计方案中减少对既有轨道交通的路基或桥墩的影响。
因此,道路与轨道交通的交叉节点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成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重难点之一。
本文以虹桥商务区道路与轨道交通交叉节点为例,对市政道路与既有轨道交通的交叉方案进行方案比选,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轨道交通;立体交叉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市政道路及轨道交通也在不断发展,两者不可避免产生交叉。
以道路与轨道交通交叉节点为例,介绍道路与轨道交通立体交叉方案,综合考虑道路交通服务功能、工程造价、运营管理及施工难度等方面因素,提出道路与既有轨道交通交叉的设计方案。
1工程背景近年来,某区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紧抓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的契机推进南虹桥地区的整体开发建设。
目前,虹桥枢纽主体建设已经完成,其核心区的规划工作正逐步深入。
同时,某区提出了打通“断头路”的建设规划,为支撑某区“一轴两带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建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的路网体系,破除“断头路”瓶颈,形成路网均衡、南北畅通、东西连贯的道路交通网络。
道路新建工程属于某区“打通断头路”的工程之一,是虹桥商务区规划实施的前期配套道路,其建成将很好的服务于周边开发及沿线居民、公建地块发开人员出行,并能完善地区内、外道路网,完善南虹桥地区内、外部的市政配套设施,为虹桥商务区全面建设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道路工程范围:起点与开兴路以西已建的闵北路相连接,起点紧靠老蟠龙港,设有一座桥梁;终点与嘉闵高架的地面道路华翔路衔接,道路全长796.251m,道路规划红线为30m。
道路规划定位为交通性支路,在沟通区域之间交通联系的同时,也为附近地块企业员工及居民出行服务。
根据交通预测结果显示,该段道路具有较大的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量,因此横断面布置形式采用“三幅式”,具体为: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0m(机非分隔带)+15.0m(机动车道)+1.0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30.0m(规划红线宽度)。
1.立体交叉的组成: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口与入口、变速车道、辅助车道、匝道的端部、绿化地带、集散道路。
2.立体交叉的分类1按相交道路跨越方式划分:上跨式、下穿式2按交通功能划分:分离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交织型立交)3按相交道路的条数分:三路立体交叉、四路立体交叉、多路立体交叉4按立体交叉的层数分:两层式立体交叉、三层式立体交叉、多层式立体交叉5按立体交叉的用途分:道路立体交叉、城市道路立体交叉、铁路立体交叉、人行立体交叉6按是否收费分:收费立体交叉、不收费立体交叉。
3.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类型及其特点:1、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特点是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弯方向都有专用匝道,无冲突点,行车安全,通行能力大,但立交占地面积大,造价高。
2、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特点是形式简单,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占地小,造价低,但存在平面交叉对行车干扰大。
3、交织式立体交叉:其特点是能保证主要道路直通,交通组织方便,无冲突点,占地较小,但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限制,车速受到中心岛半径大小的影响,构造物较多,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
4.立体交叉选择的方法步骤:①确定立交的基本形式③立交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④立交方案的比较变速车道一般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
平行式:是指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其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行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因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布制。
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直接式:由正线斜向渐变价款,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
其特点是线形平顺并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
原则上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
另外,加速车道较短或双车道应采用直接式。
4.三路立体交叉1)三路全通式立体交叉喇叭形立体交叉优点:1除环圈式匝道外,其它匝道都能为转弯车辆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2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投资较省;3没有冲突点和交织,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4结构简单,造型美观,行车方向容易辨别。
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差别分析发布时间:2022-11-18T02:53:37.11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14期第7月作者:阿不力克木·马合木提[导读] 在现代交通系统的运转过程中,公路及城市道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阿不力克木·马合木提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在现代交通系统的运转过程中,公路及城市道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通系统能否正常稳定的运转下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在对公路或城市道路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现代化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提高设计水平与施工效率,避免某些问题的出现;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设计方法,例如互通式立体交叉方式,不过,由于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时所应用的标准值不同,由此导致在进行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时会出现某些差别,由此而影响着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施工的水平,并在另一方面影响着我国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主要对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要点及差别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1.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差别的具体概念众所周知,公路与城市道路在现代交通系统中主要是为了社会运转与人们日常生活进行相应的运输服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与城市道路逐渐的向着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并在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公路与城市道路施工建设理念与功能的转变;不过,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无法令二者服务的内容与范围进行交换,并且,我国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方面的研发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施工技术都存在问题与缺陷,为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差别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结合相关的技术与措施,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现代道路交通设计施工的水平与质量。
2.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要点在现代交通系统运转的过程中,为了将各种公路进行连接,道路工程施工企业逐渐加强了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方式的应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转,同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存在一定影响。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道路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道路立体交叉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类型和优点等方面,对道路立体交叉进行详细介绍。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交通流量和速度、通行效率、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等。
首先,设计应满足不同交通流量和速度的需求,确保交通通畅。
其次,设计应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缩短通行时间和排队等待时间。
同时,设计也应注重交通安全,确保车辆、行人和自行车等的安全通行。
最后,设计应通过减少环境影响,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根据不同的交叉道路类型和需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可以分为立交桥、高架和地下隧道等几种类型。
立交桥是最常见的道路立体交叉形式,几条道路在一定高度的桥上交叉。
它通常适用于交通流量大、速度快的主要道路交叉口。
高架是将道路设置在地面以上,利用悬挂在桥梁上的支柱来支撑道路。
它适用于交通流量大、空间有限的区域。
地下隧道是将道路设置在地面以下,通常通过挖掘地面和建造隧道来实现。
它适用于需要保持地面美观和减少噪音污染的区域。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和排队等待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其次,它可以增加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立体交叉可以将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分离,减少交叉冲突。
同时,它也可以提高行人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的安全。
此外,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还可以减少环境影响,降低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然而,道路立体交叉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它的建设成本较高。
立交桥、高架和地下隧道等结构的建造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其次,它需要在道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道路立体交叉设计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的重要解决方案。
通过满足不同交通流量和速度的需求,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确保交通安全和减少环境影响等原则,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进行详细设计,可以实现道路交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