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老芒麦气孔密度及SPAD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222.87 KB
- 文档页数:5
2023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高三第六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产生后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多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A.A B.B C.C.D.D3.“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这是南朝诗人范云对松树傲雪凌霜高贵品格的礼赞。
松柏类等许多植株的树冠都呈金字塔形,这种树冠的形成反映了植物体内某些激素的作用。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B.植物体内某些激素是组成细胞结构并调节生命活动的有机物C.松柏类植株的树冠呈金字塔形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D.植株的生长、发育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4.雄蝗虫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有24条染色体。
下图左侧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用电脑软件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后如下图右侧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B.雄蝗虫的染色体比雌蝗虫少一条是因为雄蝗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C.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这四种可能情况D.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片段”这个假说5.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免疫系统的调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肝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破伤风血清注射液是预防感染破伤风和治疗破伤风疾病的药物,注射后可引起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体内会分泌抗体,在此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供应,所需的载体在核糖体中合成D.吞噬细胞不但能识别抗原,也可以吞噬杀死抗原6.维多利亚湖是一个巨大的水体,含有多个丽鱼物种。
研究发现,多个丽鱼物种都是来源于早期的同一个物种,而形成的原因是不同颜色的雄丽鱼专挑特定颜色的雌鱼作为交配对象,形成生殖上相对隔离的族群,而不同的族群以不同生物为食,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GRASSLAND AND TURF(2023)Vol.43 No.1 不同生长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肥力特征刘艳君1,宿敬龙1,刘文辉2,祁娟1*(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2.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16)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年限对老芒麦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老芒麦种植提供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参考。
【方法】以种植于青海省海晏县“青牧1号”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2018年和2019年)监测不同生长年限3个样地(样地1:3 龄到 4 龄;样地2:4 龄到5 龄;样地3:7 龄到 8 龄)老芒麦根际土壤化学特征变化规律。
【结果】 2019年3个样地pH值分别较2018年降低了2.77%、2.25%和2.24%,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了18.08%、48.24%和41.32%。
2年之间样地2和样地3有机质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全钾分别较2018年升高了11.36%和10.78%。
样地1和样地2全磷含量均降低,但样地3含量升高了33.59%。
样地3全氮降低显著且较2018年减少了30.65%;3个样地老芒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生长年限增加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而土壤脲酶活性则明显增加了29.70%、13.41%和118.08%。
【结论】主成分分析表明,3龄和4龄老芒麦根际土壤肥力较高,全氮和蔗糖酶对老芒麦根际土壤质量贡献最大。
关键词:老芒麦;根际;土壤化学特征;土壤酶活性;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54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23)01-0108-07DOI:10.13817/ki.cyycp.2023.01.014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属于禾本科小麦族披碱草属,是多年生疏丛型中旱生草本植物[1]。
老芒麦地下根系数量特征与分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有军, 周青平, 孙建, CHEN You-jun, ZHOU Qing-ping, SUN Jian
作者单位:陈有军,周青平,CHEN You-jun,ZHOU Qing-ping(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41), 孙建,SUN Jian(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ru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5,41(5)
引用本文格式:陈有军.周青平.孙建.CHEN You-jun.ZHOU Qing-ping.SUN Jian老芒麦地下根系数量特征与分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5)。
提要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传统解释认为: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温差大、光温配合好,小麦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消耗小,有利于更多地积累同化产物。
而研究表明:在高产条件下,高原小麦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略低于平原地区。
传统观点不能对此作出很好解释。
事实上,青藏高原 CO2密度低会严重制约小麦的光合作用;但高原太阳辐射强、群体结构有利,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CO2的不足,使得其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仅略低于平原地区。
高原年均温低导致小麦的生育期远长于平原地区,因此,单季小麦能够更长时间地利用各种生态条件。
略低的干物质累积速率和长得多的生长期决定了青藏高原的干物质单产高于平原地区;收获指数高的小麦在高原获得了创记录的高产。
关键词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干物质累积速率分类中图法 S181青藏高原是小麦等作物的高产区。
关于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研究已开展了三十多年,传统观念认为: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温差大、光温配合好,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消耗小,有利于小麦更多地积累同化产物[8、17、19、20、22、23]。
本文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观测,取得大量数据,对此问题得到一些新认识。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994 年 9 月至 1996 年 9 月连续两年在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西藏达孜,29°41′N,91°20′E, 海拔 3688m)的冬小麦试验田进行观测。
内容包括:群体密度,群体高度,干物质产量,叶、茎、穗面积,叶仰角,产量结构等。
每 10d 观测一次,供试品种有3个:肥麦、藏冬 92-66、藏冬 90-11。
2 结果与分析2.1 观测结果2.1.1 干物质累积速率传统的解释只能推论出高原地区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速率比平原地区高得多。
而观测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青藏高原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SSR分子标记鉴别雷云霆;窦全文【期刊名称】《草业科学》【年(卷),期】2012(029)006【摘要】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sibiricus)是青藏高原高寒区广泛种植的优质牧草草种,由于生态适应性变异,在对一些野生种质资源鉴定中,二者常易混淆。
为了区别鉴定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本研究结合细胞学鉴定,利用不同来源的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种质材料,对源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42对SSR引物进行筛选。
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小麦EST-SSR引物Xcwem38c在垂穗披碱草中的多态性标记可以有效区分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
【总页数】6页(P937-942)【作者】雷云霆;窦全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3.901;Q943.2【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J], 彭语洛;周青平;陈仕勇;陈有军;李亚萍;田莉华2.青藏高原东南缘老芒麦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RAP和SSR分析 [J], 鄢家俊;白史且;张新全;常丹;游明鸿;张昌兵;李达旭3.利用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对老芒麦品种(种质)鉴别和品种纯度鉴定 [J], 雷云霆;赵闫闫;喻凤;李媛;窦全文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桃品种鉴别及指纹图谱构建 [J], 王淋;敖敦;包文泉;张淑宁;陈俊兴;李凤鸣;孟繁庆;杨钰莹;白玉娥5.青藏高原老芒麦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J], 鄢家俊;白史且;常丹;游明鸿;张昌兵;李达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学通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7, 24 (2): 226-231, 收稿日期: 2006-04-20; 接受日期: 2006-09-13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No. 05jy029-060)* 通讯作者。
E-mail: baiturf@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研究进展鄢家俊1, 白史且1,2*, 马啸1, 干友民1, 张建波11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雅安 625014;2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1731摘要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的研究对我国北方草原及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退化草地改良、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老芒麦在形态学、细胞学、蛋白质和DNA 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并总结了国内老芒麦的育种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不同老芒麦种质材料(accession)或居群(populations)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鲜见报道,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披碱草属(Elymus )及其近缘小麦族物种的系统进化研究方面; 其次, 我国仅有6个老芒麦国家审定品种, 且育种手段较单一、落后, 育成品种优势集中在产量和适应性上, 缺乏对抗逆性种质的筛选培育。
关键词 育种, 老芒麦,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鄢家俊, 白史且, 马啸, 干友民, 张建波 (2007).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24, 226-231.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别名西伯利亚披碱草(siberian wildrye), 是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披碱草属(Elymus ) 多年生疏丛型中旱生植物, 具有适应性强、抗寒、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和易栽培等优良特性, 可用于建植人工草地和放牧草地, 对退化草地改良和种草养畜具有重要意义(陈默君和贾慎修, 2002; 陈功和贺兰芳, 2004; 贺晓等, 2004)。
青藏高原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的比较张法伟;李英年;李红琴;王勤学;杜明远;赵亮;汪诗平【期刊名称】《草地学报》【年(卷),期】2007(015)005【摘要】以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和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等3种主要植被类型在2005年植物生长季(6-9月)的表观量子产额(a)、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呼吸速率(Reco)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白天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和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存在明显的直角双曲线关系(P<0.05),其a、Pmax和Reco呈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在生长季初期(6月)最小,在7月或8月份达到最大;高寒矮嵩草草甸的a、Pmax和Reco大于灌丛草甸和沼泽化草甸,而后两者差别不大.【总页数】7页(P442-448)【作者】张法伟;李英年;李红琴;王勤学;杜明远;赵亮;汪诗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大学研究生部,青海,西宁,810016;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日本,筑波,3050053;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日本,筑波,3058604;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1;Q948.112【相关文献】1.葡萄叶片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及利用 [J], 张大鹏;王学臣2.2000—2014年中亚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水分利用效率特征 [J], 邹杰;丁建丽3.基于实地调研的青藏高原中西部植被类型及主要优势物种分析 [J], 次仁拉姆;德吉白珍;高勇;普次仁;边巴卓嘎4.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比较研究 [J], 罗天祥;李文华;罗辑;王启基5.四川西北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库比较研究 [J], 刘跃建;李强;马明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农学报2023,37(9):1751~1763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青藏高原老芒麦穗部性状年际差异分析和穗型划分起惠芳1刘文辉1, *刘敏洁1, 2, 3刘慢1梁国玲1张永超1李文1(1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16;2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青海西宁810000;3青藏高原蕨麻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00)摘要:为明确不同穗型老芒麦农艺性状的年际间差异,以本研究团队前期提出的老芒麦穗型分类方法为基础,筛选出9份穗型差异较大且稳定的老芒麦材料,连续三年对种子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老芒麦在生长第2年的种子产量、花序性状、小穗性状、种子长和千粒重均最大,之后随着年限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试验材料年际间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变化不一致。
以单穗重作为穗型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生长年限的老芒麦,不同年份的供试材料均被分为3类,不同生长年限三种穗型的分类标准分别为:生长第2年轻穂型(TST)(<0.75 g),中穗型(MST)(0.75~1.15 g),重穗型(HST)(>1.15 g);生长第3年TST(<0.57 g)、MST(0.57~0.87 g)和HST(>0.87 g);生长第4年TST(<0.24 g)、MST(0.24~0.48 g)和HST(>0.48 g)。
不同穗型老芒麦的有效分蘖数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花序性状、小穗长、种子长和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生长年限,HST的穗长、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单穗重、着粒密度、小穗长和种子产量均高于TST,三种穗型单序籽粒重和单穗重随着单穗重的增加而增大。
本研究结果为选育适合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高产牧草新品种提供了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老芒麦;穗型;年际间;农艺性状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3.09.1751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又名西伯利亚披碱草,是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披碱草属(Elymus)多年生疏丛型植物[1],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