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为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 格式:docx
- 大小:35.76 KB
- 文档页数:2
青海省情介绍青海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1929年1月正式建省,1950年1月1日正式成立。
她位于祖国的西北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被誉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全省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
现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个市、地、州,51个县级行政单位。
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全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仅高于西藏。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6.32%。
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寒、少雨、多风、缺氧,日照时间长,居全国第二,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青海是资源性省份,不仅种类全,储量大、品质好、价值高,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截止2006 年底,新发现矿产地5处,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4种居全国前10位,10种居全国首位。
西宁市概况西宁市简称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2261米,现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海湖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及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总面积7649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80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11月1日,西宁市总人口达220.87万人, 占全省39.25%,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34万人,占总人口25.96%。
城镇化率达到63.7%。
西宁市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
高寒高海拔地区装配式构件计价标准研究2青海省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站,青海西宁81000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加之国家节能环保政策需要,装配式结构已成为城市建筑构建的重要结构形式,应用优势突显。
装配式结构在我国高寒地区推广更有其积极的意义,相应的计价依据研究亦十分必要。
关键词:公路工程研究;装配式;计价依据引言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青海省的特殊地理环境,对本地区公路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公路工程施工本身即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使工程的产品质量、工程进度很难保证,从而增加工程投资。
因此,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生产,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成为青海公路建设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装配式构件的出现恰好弥补了高寒高海拔地区这一施工方面的不足。
公路装配式实现工厂化标准化预制,既提高了构件的精密性,使生产效率显著高,同时,又可施工现场短时间内完成拚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其次,工厂标准化预制,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了绿色装配式结构可持续发展;桥梁构造物可实现工厂预制与现场施工同步进行,缩短施工工期,解决了青海地区年有效施工工期短,项目周期长的问题,使公路桥梁尽快投入运营,可显著提高社会效益。
基于装配式构件的上述优点,青海省公路建设者们在具有鲜明青海特色“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机制和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及时对“装配式挡墙、涵洞、桥墩、盖梁”这一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在省内各级公路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随着装配式结构大量应用在本省工程项目的同时,部颁概预算定额没有适用于本省的装配式构件的造价指标及相关定额。
青海的游玩导游词精选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下面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青海的游玩导游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青海的游玩导游词1各位团友:玉树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的通天河畔,位置33°09′~33°17′N,96°24′~96°37′E,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青海省玉树县西北部结隆乡境内,距玉树县西北约65公里。
海拔4,100~4,200米。
通天河支流益曲在此穿过,形成5个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 米的湖泊,还有众多的泉水喷涌而出,水量稳定,水质洁净。
纵横迂回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滩切割成无数大上不等的沙洲和小岛,因此野兽难以进入。
是唯一栖息于高原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珍禽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
1986年7月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9月由玉树藏族自治州筹建,暂编制7人。
它是以鹤类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可供鹤类栖息繁殖的湿地约45平方公里。
隆宝湿地为青藏高原东部的川西高山峡谷向高原主体过渡地段上的隆宝滩盆地中部的苔草沼泽。
四周环山,呈“凹”字形,周围山峰高达5,270米。
湿地水源来自许多涌泉和七条溪流。
成片的湿草、沼泽围绕着五个水深0.2米至0.3米的明水面,相互渗透构成保护区主体,其周围是些不规则的水坑和松软的草墩。
除主河道水深外,蔓延成沼泽滩地的地区,水深一般保持地0.2~0.4米。
草墩之间被水隔绝,水坑内鱼、蛙集在,水生生物、浮游生物丰富。
湖底有很厚的淤泥层。
本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风大,日照长,辐射强烈。
1月份均温-11.1℃极端最低气温-260℃;7月份均温9.3℃,极端最高气温27.0℃,年均气温-0.4℃;≥0℃,积温1027.4℃,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总辐射量152.8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高达730毫米,集中在6~9月,雨、热同期。
中国省级行政区简介(地理方面)北京:中国首都,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位于华北平原北端。
天津:中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位于华北平原。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
重庆: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和金融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河北:地处华北,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吉林:位于中国东北中部,处于日、俄、朝、韩、蒙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
辽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
黑龙江:中国最东北的省,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
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国内陆的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
青海: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连安徽、江西,北接上海、江苏。
台湾: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承东启西、联南望北。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部。
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属于江南地带。
江苏:中国东部沿海省份,简称“苏”,位于华东地区。
安徽:中国东部的省份,简称“皖”,属于华东地区,省会合肥市。
广东: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省份,与海南隔海相望。
海南:中国第五个经济特区,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有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
青海省情介绍青海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1929年1月正式建省,1950年1月1日正式成立。
她位于祖国的西北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被誉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全省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
现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个市、地、州,51个县级行政单位。
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全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仅高于西藏。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6.32%。
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寒、少雨、多风、缺氧,日照时间长,居全国第二,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青海是资源性省份,不仅种类全,储量大、品质好、价值高,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截止2006 年底,新发现矿产地5处,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4种居全国前10位,10种居全国首位。
西宁市概况西宁市简称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2261米,现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海湖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及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总面积7649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80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11月1日,西宁市总人口达220.87万人, 占全省39.25%,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34万人,占总人口25.96%。
城镇化率达到63.7%。
西宁市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
气象防灾减灾中人工影响天气的探究摘要: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青海省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本文主要探究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作用;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青海省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省区,气象灾害每年都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就现阶段来看,人工影响天气这种手段的优越性已经逐渐表现出来,在减轻气象灾害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加上近年来,我国的气象科技水平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气象卫星、雷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新型播撒工具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和产品的运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就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福利。
2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其主要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气过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的一项科学技术措施,人工影响天气又称人工控制天气。
是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削弱风暴(台风)和人工抑制雷电的总称。
在人工影响天气的具体试验研究中,开展得最多的是人工降水,除此之外,就是人工防雹,中国、美国、前苏联、瑞士等国进行了大量人工防雹试验,使果园等经济作物减免了损失,但严格的科学检验效果不一。
人工影响天气最主要的方法是播云,即用飞机、火箭或地面发生器等手段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改变云的微结构,使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发生改变。
按对象的性质不同,播云所用的催化剂也不同,其催化过程可分为冷云催化和暖云催化两类。
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等高线下载(百度网盘下载)一、概述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公报显示,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10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地处边卫,文化落后,明初尚无学校设立,至宣德年间经多方奏请才设立西宁卫儒学。
另外在西宁、碾伯二地又有民间自立社学2处。
明时青海也曾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如西宁卫人张问仁。
另外也有曾在青海任职的官吏及曾来青海的文人如刘敏宽、龙膺、石贾、万世德及僧人宗油等也都留下不少描写青海的诗赋。
此外,张芝的嘉靖《西宁卫志》(已佚)和刘敏宽、龙膺纂修的万历《西宁卫志》开创了青海地区编史修志的先河。
而藏土回蒙汉等民族共同创建的寺院建筑与绘画艺术,也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如何下载?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等高线离线数据包为: 782.8M,可以从百度网盘中直接下载。
下载地址为:https:///s/1vqeeg9s8pJWQpErsEMiITQ解压后的目录中,主要包括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dat、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idx和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kml文件。
双击“谷歌地球高程数据读取与导出工具”快捷方式,可以下载“水经注万能地图下载器”用于导出高程数据为TIF文件。
三、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包含的县市行政区划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行政区划主要包括2个地级市(西宁市、海东市),6个民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7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6个市辖区,5个行政委员会。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六个民族自治州,总面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作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部署,为青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
通过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化解和掌握各类社会风险,必将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公共安全形势,为青海开辟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境界提供基础保障。
记者: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青海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的规划目标?赵建平:青海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围绕“平安”“智慧”建设,按照省政法委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部署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和分级建设、综合应用、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全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规范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政法委和公安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省公安厅深入贯彻落实推进“全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应用”“全省藏区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努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在推动全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应用中开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2015年月成立省级协调工作组。
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负责推进具体工作。
各级党政领导、政法委、发改委、财政、建设、科学技术、农业、经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教育、公安、宣传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统筹推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关于印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方案》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意见》,省公安厅按照要求编制完成了《青海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通过专家评审后,由省综治办、省发改委、省公安厅三家审签上报公安部,为全面加强推进“藏区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和“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8一、判断题1. 我国民族文学的三大史诗为: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藏族的《格萨尔》和蒙古族的《江格尔》。
正确答案:A2. 贺兰石是水成岩,其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江南博哥)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正确答案:A3.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茫崖石棉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棉矿床。
正确答案:A4. 兰州牛肉拉面,被当地人称为“兰州的肯德基”。
正确答案:B[解析] 兰州牛肉拉面,被当地人称为“兰州的麦当劳”。
5. 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周代的古阴阳历。
正确答案:A6. 福建省第一大岛是金门岛,其次有海坛岛、琅岐(lánqqí)岛、南日岛、三都岛等正确答案:B[解析] 福建省第一大岛是海坛岛,其次有金门岛、琅岐(lángqí)岛、南日岛、三都岛等。
7. 王维被后世称作“七绝圣手”,他的作品《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正确答案:B[解析] 王昌龄被后世称作“七绝圣手”,他的作品《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8. 黔江被誉为中国水电的“富矿”和“能源的宝库”,是中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
正确答案:B[解析] 红水河被誉为中国水电的“富矿”和“能源的宝库”,是中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
9. 甘肃创办的第一个文学刊物是《甘肃文学》。
正确答案:A10. 敦煌石窟是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丝绸之路历史的“百科全书”。
正确答案:B[解析] 新疆石窟是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丝绸之路历史的“百科全书”。
二、单选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按照山脉的成因,武夷山景区属于______。
A.花岗岩名山B.丹霞风光C.石灰岩景观D.变质岩名山正确答案:B[解析] 福建武夷山是著名的丹霞风光景区。
A项,花岗岩名山有黄山、华山、衡山、普陀山等;C项,石灰岩景观有漓江山水、云南石林、宜兴溶洞等;D 项,变质岩名山有泰山、嵩山、庐山、五台山、武当山等。
青海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
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1]。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
西藏、新疆接壤,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1-3]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
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18万。
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4]、“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三江源头[4]”“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2]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山脉之间,[3]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
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性气候。
中国省份简介——CH2NO3一.五大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省会为呼和浩特。
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俄罗斯,面积118万平方公里。
在内蒙古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无尽的矿藏资源。
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
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首府乌鲁木齐市。
3.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
首府拉萨市。
4.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
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
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被誉为“塞上江南”。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首府南宁是东盟十国和中国团结合作的聚会地点,素有绿城之美称。
简称桂,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动植物资源。
二.四大直辖市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简称京。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
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2.天津市,简称津。
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面积11917.3平方公里,疆域周长约1290.8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陆界长1137.48公里。
市中心距北京137公里,是著名的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
关于青海的介绍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全省总面积72.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省份。
青海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要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青海的自然景观非常壮观,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就是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青海湖周围的山脉和草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此外,在青海还有很多其他的自然景点,如祁连山、昆仑山、柴达木盆地等等。
青海的人文资源同样丰富多彩。
青海是中国藏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藏传佛教的主要中心之一。
青海的寺庙和文化遗址遍布全省,如塔尔寺、拉卜楞寺、观音寺等等。
此外,青海还有很多其他的人文景点,如青海博物馆、青海艺术中心、西宁城隍庙等等。
青海的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产地之一,主要矿产有铜、铁、锌、煤炭等。
此外,青海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草原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青海的农业也非常发达,主要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等作物。
青海的人口主要是藏族、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青海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彩,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
青海的传统手工艺品也非常有名,如青海毛绒玩具、青海羊毛毯等等。
青海的交通非常便利,有着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
青海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之,青海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青海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点:青海省青海省:青海省是中国青藏高原的重要省份之一。
它简称青海。
它以中国最大的内陆盐湖青海湖命名。
青海西北部与新疆接壤,北部和东部与甘肃接壤,东南部与四川接壤,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接壤。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头”之称。
青海省主要地理信息:1.青海省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形以山地为主,有平地和丘陵。
2.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3.青海省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海拔3200米。
它是该省重要的渔业基地。
4.青海省农业作物以旱作为特色。
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
青海省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全省牧区均以草原牧业为主。
5.青海风景名胜众多,自然风光壮丽,具有青藏高原的特色。
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民俗独特,兴趣浓厚。
青海湖卫星遥感图片:青海湖鸟岛:青色的海――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高原东北部、西宁市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面积4456平方公里,周长360多公里,是著名的太湖的两倍多。
湖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平均水深21米以上,最大水深32.8米,蓄水量1050亿立方米,海拔3260米,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
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
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
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
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
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青海的小吃精选作文500字青海为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青海的小吃精选作文500字,一起来看看。
青海的小吃精选作文500字1 高原明珠知我青海,知我青海,知我家乡大美青海。
风景宜人,历史悠久。
她似一颗灿烂的明珠照亮了青藏高原,她似一块翠玉装点着祖国,她是中华的水塔,滋润着华夏民族。
青海,一个梦幻般的名字。
家乡,一个富饶而又美丽的地方。
在我梦中,我追随着她,美在何方心在何处,在家乡三江汇源——大美青海。
湖湖,梦幻之海,她如星星般装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湖岸边连着泛绿的草滩,草滩中印着湖水,细碎得漂浮起一笼笼绿草,蓝绿相间,互相辉映,绿草儿娇嫩,带着水的色彩,微风吹过出线一圈一圈的波纹,湖水泛着涟漪,如瑶池,像琼浆,纯净清幽,深沉得一如晴天无云,纯净得好似绸缎漂染……啊,梦幻之海!文化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园,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保持着独特、多彩的习俗。
悠悠历史形成神秘的文化;历代文物古迹;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悠扬的民族“花儿”抒情优美的民族舞蹈;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独特的民间刺绣……这方土地神秘而又迷人。
美食青海有独特风味的美食,酸奶、抓面、酿皮、手抓……这些美味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那一碗碗酸奶,上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奶皮,它的香醇鲜嫩非同凡响;抓面汤色淡黄,肠段干净,面条金黄,葱花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回味无穷;酿皮口感细滑色彩明艳……美味在青海,在大美青海。
青海的小吃精选作文500字2 青海好地方,风景美丽特产多,小吃更是没得说。
青海湖是我或最大的咸水湖。
是青藏高原的一面宝镜。
青海湖的面积有4456平方公里,湖的周长有360多公里,比太湖的一倍还大。
青海湖司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春天,星星点点的绿带来无限生机;夏天,四周绵亘不绝的群山换上绿装的时候,群山映着蓝的发绿的湖水,形成一幅山清水秀,美丽清新的景象。
秋天,湖边大片的农田麦浪翻滚,金灿灿的油菜花为“宝镜”镶了一道金边。
2013-2014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1、“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当地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是其最大的特点,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2、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影响原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复杂多样D.地势西高东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由于海陆性质的巨大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成为冷空气的聚集地,气压高,冷空气自高压中心区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增温迅速,气压低,而海洋气压相对较高,暖湿空气从海洋吹向大陆.因此就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3、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影响B.经度影响C.地形影响D.季风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降水分布.4、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A.春季风B.夏季风C.秋季风D.冬季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5、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A.松花江B.珠江C.雅鲁藏布江D.长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珠江、长江、黄河、海河四条河流在我国的位置从北向南依次是海河、黄河、长江、珠江,珠江纬度位置最低,流域内降水丰富,且雨季最长,形成了我国汛期最长的一条河流,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6、在我国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是A.黄河B.淮河C.珠江D.长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的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江阔水深,为我国南方之交通大动脉,当前长江的干支流的通航里程已达到9.6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年货运量大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之70%.考点:本题考查长江的水文特点.7、银川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是A.宁夏回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甘肃省D.陕西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银川市,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26.38平方公里.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2009年,各县(市)区共辖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和211个居委会、271个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约202.57万(2011年),城镇人口为150.67万,乡村人口乡村人口51.90万;大部分为汉族,回族约为48.17万人.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城区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城南有大型的清真寺和承天寺塔等著名古迹,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的行政中心.8、小利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辆牌号为“皖A32772 ”的小轿车,这辆车来自A.福州B.合肥C.南京D.沈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福建简称闽,省会为福州;安徽省省会合肥,简称皖;江苏省省会南京,简称苏,辽宁省省会沈阳,简称辽,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省级行政区的的省会和简称.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A.北高南低B.南高北低C.西高东低D.西高南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0、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下列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风俗的是A.那达慕大会B.盛大的火把节C.热烈的狂欢节D.白色的圣诞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那达慕大会是我国蒙古族的传统活动;火把节是我国彝族的传统活动;狂欢节主要盛行于欧美地区;圣诞节盛行于西方,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独特的民族风情.11、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大兴安岭B.天山C.祁连山D.雪峰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地势三大阶梯的分界线.12、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A.柴达木盆地B.成都平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柴达木盆地位于地势的第一阶梯上,成都平原、黄土高原位于地势的第二阶梯上,华北平原位于地势的第三阶梯上,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与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13、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是: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可见符合条件的是①③⑥,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秦岭与淮河的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14、下列河流中,具有“水量丰富、含沙量小、结冰期长”的特征的河流是A.珠江B.长江C.黄河D.黑龙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四个方面.珠江、长江、黑龙江水量较大,且含沙量较小;冬季结冰的是黄河和黑龙江,但是黄河含沙量很大,由此可见符合条件的只有黑龙江.考点:本题考查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15、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直以来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就是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流域内降水丰沛,中下游地势低平,支流众多,一遇雨天洪水一并涌入长江干流;人为因素主要是:①在上中游地区,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②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量大减,在暴雨季节来临之时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1)图中省份:A____________ 省B_______ _____省C_____________省D______ _____省E_____________省(2)ABCDE五省中, 人口密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 有两个简称的是________ ____,(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4)图中五省中, 不与我国自治区相邻是省是__________________.(5)谜语“碧波万顷” 是指图中五省中的哪个省? ________________ (6)“两湖两广两河山” 中藏着我国8个省的名称, 图中五省中有哪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省名) 【答案】(1)青海湖南云南福建山西(2)青海云南(3)云南(4)福建省(5)青海省(6)湖南省山西省【解析】试题分析:(1)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位置和轮廓可知A是青海省,B 是湖南省,C是云南省,D是福建省,E是山西省.(2)在这五省中青海省的人口密度最小;云南省有两个简称,简称云或滇;福建省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湖南省与重庆市相邻.(3)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在我国各省区中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4)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云南省和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山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故只有福建省没有与自治区相邻.(5)万倾:形容多,碧波:指水很多的就是海了,所以是青海,青海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
地理概况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无论是前往新疆还是西藏、敦煌还是拉萨,青海是人们去往西部旅游时的必经之地,那里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适合于人居住。
但是青海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业产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宁,西宁成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
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称为青南高原。
长江源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河,它的源头就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
1979年发现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
长江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从青藏公路入藏,会经过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江源”碑刻。
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车开过去相当方便。
石碑附近还有一座大桥,因为它是长江从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桥,因而被称为“长江第一桥”。
黄河源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
在腹地上有昆仑山,颜喀拉山,布尔汉布山;山下有盆地,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
但它还不是河源。
后再经深入的查勘,又发现了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
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青海为青藏高原上的重要
省份之一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青海为我国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
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1]。
巍巍横贯中部,峙立于南,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浩瀚无限。
、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与、、、接壤,辖市、市两个[1-3]和藏族自治州、、、、黄南州、等6个民族,共48。
青海省有、、、、等43个,人口518万。
青海有着“”的美称。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4]、“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头[4]”“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2]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山脉之间,[3]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
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青海的地形大势是、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堆绣,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