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3
高危儿标记编号儿童保健手册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公历)家庭住址1 / 40个人基本信息手册中“个人基本信息”由家长填写(医生可协助),“新生儿访视记录”和“健康检查记录”由医生填写母亲父亲联系出生地点:医院家中其他出生孕周:周出生体重:克单/双/多胎母亲妊娠期患病疾病情况: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其他分娩方式:自然产阴道手术产(胎吸/产钳)剖宫产出生时特殊情况:窒息产伤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筛查: 1、正常 2、异常 3、未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G6PD 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听力筛查: 1、通过 2、未通过 3、未筛查过敏史:药物:2 / 40食物:其他:家族病史:儿童传染性疾病记录(请在相应的“□”上画“ ”,并注明发病日期。
)□水痘□腮腺炎□风疹□麻疹□其它目录0~6岁儿童保健服务流程新生儿访视记录儿童健康体检流程0~3岁儿童心智发育进程记录辅食添加记录智能检查记录0~2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0~3岁儿童体格生长监测图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高危儿童管理记录诊疗记录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表1 7岁以下男童身高(长)标准值(cm)表2 7岁以下女童身高(长)标准值(cm)表3 7岁以下男童体重标准值(kg)表4 7岁以下女童体重标准值(kg)3 / 40新生儿疾病筛查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婴幼儿喂养亲子游戏高危儿家庭监测10条检查单粘贴处0~6岁儿童保健服务流程5 / 40四肢(皮纹、肌力)其他评价高危、正常、异常高危、正常、异常高危、正常、异常指导喂养、护理、疾病预防喂养、护理、疾病预防喂养、护理、疾病预防转诊(原因、机构)随访医生签名访视机构::下次随访时间:年月日下次随访地点6 / 400-3岁儿童心智发育进程记录7 / 40智能检查记录8 / 409 / 4010 / 4011 / 4012 / 4013 / 4014 / 40颅骨软化、方颅、枕秃肋串珠、肋外翻、肋软骨沟手镯征、鸡胸、“O”型腿、“X”型腿血红蛋白值(g/L)其他发育评估健康评价指导下次随访日期医生签名15 / 4016 / 4017 / 4018 / 40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一)19 / 4020 / 4021 / 4022 / 4023 / 40注:高危儿童管理围:(1)早产儿(2)低出生体重儿(3)中重度营养不良(4)缺铁性贫血(5)活动期佝偻病(6)单纯性肥胖(7)先心病。
0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全套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身高:•体重:•家庭住址:•父母或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式:2. 健康问卷调查•A. 一般状况–睡眠质量:(良好/一般/差)–食欲:(正常/不挑食/挑食)–消化情况:(正常/便秘/腹泻)–饮水情况:(足够/不足/过多)–精神状况:(活泼好动/安静内向/其他)–其他注意事项:(如过敏史、药物使用等)•B. 发育情况–语言发育:(正常/发育迟缓/其他问题)–运动发育:(正常/发育迟缓/其他问题)–知识与智力发育:(正常/发育迟缓/其他问题)–社交能力:(正常/发育迟缓/其他问题)•C. 免疫与预防接种–最近一次接种疫苗的时间:–是否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具体接种疫苗情况:•D. 环境与生活习惯–家庭环境:(舒适/一般/不适应)–家族病史:(有/无,如有请说明)–饮食习惯:(偏食/均衡饮食/其他)–运动习惯:(经常锻炼/偶尔锻炼/不锻炼)–居住环境:(空气质量/卫生状况)3. 体格检查•A. 体格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臂围:–腹围:–心率:•B. 五官检查–视力:(正常/异常,如异常请说明)–听力:(正常/异常,如异常请说明)–牙齿:(正常/异常,如异常请说明)•C. 皮肤检查–是否有皮疹或其他皮肤病变:(有/无,如有请说明)•D. 呼吸系统检查–是否有咳嗽、喘息或呼吸困难:(有/无,如有请说明)•E. 心脏检查–是否有心脏杂音或其他异常:(有/无,如有请说明)•F. 肝脾检查–是否有肝脾肿大:(有/无,如有请说明)•G. 骨骼检查–是否有畸形或其他异常:(有/无,如有请说明)•H. 神经系统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肌张力或肌力:(有/无,如有请说明)4. 血液和尿液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其他特殊检查项目(如需要):5. 体格检查结论6. 健康指导•体格发育及生长指导:•饮食指导:•锻炼及运动建议:•疫苗接种建议:•预防意外伤害建议:•其他健康指导:7. 下次复查日期•复查日期:•复查项目:•复查目的:以上是0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全套的文档,为了更好的关注儿童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提供了综合性的检查项目,帮助医生全面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儿科体检报告模板
儿童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体重:
•身高:
体格发育
•头部:
•颈部:
•胸部:
•腹部:
•四肢:
随访记录
身高体重指数
按年龄、性别测算,体重与身高、BMI正常。
饮食状况
孩子的饮食习惯良好,三餐有定时定量、有营养搭配,吃饭方式文雅雅致,吃得慢而细嚼慢咽。
睡眠状况
孩子的睡眠状况良好,早晚有定时,睡眠时间足够,見面进入深度睡眠,不易醒来,白天有定时日间休息。
心理情况
孩子性格较为开朗、活泼,与人协调。
大部分时候心情舒朗,爱好多样化,对音乐、游戏、玩具、绘画都有所爱好。
言语听力
孩子的听力和语言能力均正常,在体检时能听辨大声细语,能说出别人所说的语言和自己的想法。
特殊项检查
结合孩子所接受的检查,童年期生长发育符合正常生长规律。
没有发现身体异常。
注意事项
•正常生长发育,要注意均衡饮食,勤洗手保护好个人卫生。
•身体和心理都需要多锻炼, parents 实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定期进行儿科体检,孩子的健康需要家人的关注和关心。
以上是本次儿科体检报告模板,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
1~ 2岁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填表说明1.填表时,按照项目栏的文字表述,根据查体结果在对应的序号上划“√”。
“ ”表示本次随访时该项目不用检查。
2.体重、身长:指检查时实测的具体数值。
并根据卫生部选用的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判断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在相应的“上”、“中”、“下”上划“√”,并作出体格发育评估。
3.体格检查皮肤:当无皮疹、湿疹、增大的体表淋巴结等,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前囟:如果未闭,请填写具体数值。
眼外观:结膜无充血、无溢泪、无流脓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耳外观:外耳无湿疹、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判断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听力:使用行为测听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
检查时应避开小儿的视线,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给予不同强度的声音,观察孩子的反应,根据所给声音的大小,大致地评估测听力正常与否。
出牙数/龋齿数(颗):填入牙颗数和龋齿颗数。
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甚至出现明显的牙体结构破坏为龋齿。
心肺:当未触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也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腹部:肝脾触诊无异常,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四肢:上下肢活动良好且对称,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步态:无跛行,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佝偻病体征:根据体征的有无在对应选项上划“√”。
4.户外活动:询问家长儿童在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后填写。
5.服用维生素D:填写具体的维生素D名称、每日剂量,按实际补充能量填写,未补充,填写“0”。
6.发育评估:按照“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评估(见服务规范指南)。
每项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通过的,为通过。
否则为不通过。
7.两次随访间患病情况:在所患疾病后填写住院次数。
8.其他:将需要记录又不在标目限制范围之内的内容时记录在此。
9.转诊建议:转诊无、有在相应数字上划“√”。
并将转诊原因及接诊机构名称填入。
10.指导:做了哪些指导请在对应的选项上划“√”,可以多选,未列出的其他指导请具体填写。
1~2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1-2岁儿童健康体检检查记录填表说明
1.填表时,按照项目栏的文字表述,将分类数字填写在相应的检查月中。
若有其他异常,请具体描述。
“—————”表示本次随访时该项目不用检查。
2.体重、身长:指检查时实测的具体数值。
并根据卫生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判断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在相应的“上”、“中”、“下”上划“√”。
3.体格检查
(1)12月龄时:皮肤、眼、耳、出牙数、心肺、腹部、四肢/外生殖器的检查标准同8月龄。
(2)18月龄时:
眼睛:无发炎、流泪或有分泌物,无沙眼、结膜炎、泪囊炎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耳:当耳道无异常分泌物,无外耳湿疹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心肺:当未闻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也无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腹部:肝脾触诊无异常,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四肢:当四肢活动自如,且对称,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步态:无跛行,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3)24月龄和30月龄时:眼睛、耳、心肺、腹部、四肢、步态的检查标准同18月龄。
4.前囟:如果未闭,请填写具体的数值。
5.出牙数:请填写具体数目,若未出牙,填写“0”。
6.户外活动:询问家长儿童在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后填写。
7.服用维生素D:填写具体的维生素D 名称、每日剂量,按实际补充量填写,未补充,填写“0”。
8.发育评估: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评估。
每项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通过的,为通过。
否则为不通过。
9.两次随访间患病情况:填写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间儿童所患疾病情况,若有,填写具体疾病名称。
10.指导:做了哪些指导请在对应的选项上划“√”,可以多选,未列出的其他指导请具体填写。
11.下次随访日期:根据儿童情况确定下次随访的日期,并告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