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复习 道德与法治 第三部分 专题三 命题角度二
- 格式:ppt
- 大小:324.50 KB
- 文档页数:18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要点及高频考点汇集 一、中考考点 成长中的我 1.认识自我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2.自尊自强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3.心中有法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我与他人和集体 1.交往与沟通 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与社会价值。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2.在集体中成长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3.权利与义务 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我与国家和社会 1.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
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2.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2019 中考真题按题型分类汇编辨析题1. (2019 湖南衡阳)上自习课时,班主任莫老师发现小李同学趴在桌上睡觉,于是要求小李站起来。
小李觉得很委屈,当场气冲冲地顶撞了老师。
老师后来才得知实情李是因为身体不适才趴在桌上休息。
请你辨析小李同学的上述行为。
【答案】不对。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尊重老师;可以向老师作出解释,但要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主动关心、理解老师,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2. (2019 湖南怀化)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活动,收效明显,回应了公众诉求。
某校九(一)班在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礼让斑马线”讨论活动,下面是甲、乙两同学分别发表的看法:甲同学:机动车经过斑马线时应该礼让行人。
乙同学:行人可以随意通过斑马线。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甲同学观点正确,乙同学观点错误。
因为:①机动车过斑马线要礼让行人,是法律规定。
②机动车过斑马线要礼让行人既是一项社会公德,更是一项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③如果是有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只有在绿灯亮时,行人有绝对的优先通过权。
如果红灯时,行人要等待。
④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行人在斑马线上有优先通过权。
但也要确认安全再通过,不要冒险,要珍爱生命。
3. (2019 海南)老师找小田了解是谁弄坏了救室的电脑,小田知道是他的好朋友小力弄坏的,但没有告诉老师。
老师得知真相后批评小田不诚实,他却说:“诚实是很重要,但朋友之间的情谊更重要。
请你结合材料对小田的说法加以辨析。
【答案】(1)小田的说法是片面的。
(或不正确的,不赞同)(2 分)(2)做人诚实很重要,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社会。
(2 分)(3)朋友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友情让生活更美好。
(2 分)(4)但小田所说的朋友的情宜并不是真正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小田明知小力的行为是有损集体利益的,却不如实反映情况,这会助长小力的错误行为,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也无法建立真正的友谊。
中考道法命题角度汇总(疫情必背知识点)命题角度一:生命角度1.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我们要敬畏生命,不漠视自己的生命,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2.守护生命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要关注自己的身体,还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3.面对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4.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贡献。
要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勇于承担责任。
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命题角度二:人民角度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命题角度三:网络角度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命题角度四:规则与责任角度1.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我们要坚定维护和改进规则。
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3.、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要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负责。
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事情里命题角度五:服务社会角度1.要养成亲社会行为,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国家实施的各种措施的“意义”,新闻点评中的“评”答题角度归纳:1、【法治类——各种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司法解释】①有利于规范XXX的行为,有利于保护XXX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厉行法治,维护法律权威,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中华文化类——各种文化活动、文化节目】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类——各种中外文化、文明交流活动】①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各国增进理解与包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创新。
③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4、【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类——主办各种国际峰会、提出各种倡议】①XXX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XXX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③XXX有利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先进人物表彰类——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等】①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
③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6、【为各类先进人物点赞的理由类】①XXX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平凡中创造了伟大。
②XXX勇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③XXX能够爱岗敬业,服务国家、社会。
7、【生态类——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XXX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XXX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8、【民生类——改善民生(教育、医疗、住房等)的举措】①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共同富裕。
评析类答题思路与答题技巧关于中考《道德与法治》评析类答题思路与答题技巧有哪些?帮你中考!中考《道德与法治》评析类型题也是常考的一种题型。
它主要是根据所给材料,对材料中的观点或者人物言行进行评价分析。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要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其答题思路:“性质判断—理论依据—后果影响—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这类题型的审题与组织答案的方法。
例如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学校的学生中,也出现了“手机族”。
校园里,朗朗的读书中经常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声。
而有许多同学对手机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你的是“彩玲”的,我就要“拍照”的,更有的同学上课也发起了短信。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享受也是应该的。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对吗?为什么?例题分析:该题既要对同学的“言”进行分析,又要对同学的“行”进行分析,联系对九年级基本国情、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等知识的考查。
考生应先针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发散思维,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公民与集体等角度多分析,寻找判断依据。
答案组织:第一步,性质判断: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是错误的,这是盲目消费、奢侈浪费的不文明行为,也是不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表现。
第二步,理论依据:这些同学的消费观念,不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违背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第三步,后果影响: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成才,败坏了校园风气,高消费会导致盲目攀比,甚至会诱发违法乱纪行为。
第四步,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应该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学业为重,要学会合理消费,并注重精神消费和绿色消费。
例如2.云南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走了……生前他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 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