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什么》1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计篇》第一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它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国家存亡攸关的途径,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
所以,要用五事去研究它,用七计去比较它,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就是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敢违抗。
天,就是昼夜、阴晴、寒冬、酷暑、春夏秋冬。
地,就是高丘洼地、远途近路、险阻平地、地域宽窄、死地生地。
将,就是将领要智谋高超、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
法,就是军事训练、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军法军令。
以上五事,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用“五事”、“七计”比较敌我优劣,以求得对战争情况的认识。
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武器装备强利精良?哪一方的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执法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孙子兵法治军思想《孙子兵法》号称“武经冠冕”,它蕴含着丰富的治军思想,它是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令文齐武”、“修道保法”和“将帅五德”等治军理论,是治军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
一、《孙子·行军篇》中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
平素能认真贯彻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贯彻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
命令平素能得以认真贯彻执行,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其意思是领导者应以恩仁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使之心悦诚服;同时也须以刑威去整治下属的行为,而使之整齐划一。
这样,就必能取得部众的爱戴和敬畏。
这里还是说要“恩威并重”,即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孙子在《作战篇》中指出:“取敌之利者,货之。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
”就是说,对于勇于夺取敌人物资装备的士兵要予以物质奖励,在车战中,凡缴获敌车十辆以上的,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
W·曼彻斯特指出:“一个人不会把自己的生命出卖给你,但却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而把生命奉献给你。
”由此可见,精神激励在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方面所能收到的巨大效果,这是因为他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实现。
在企业经营中,对有功者给予物质奖励固然重要,而注重精神激励更为重要,及时而科学地表彰先进和激励优秀关系到组织活力环境的营造。
二、“修道保法”是治军的依据,也是《孙子兵法》治军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制度要完备。
《孙子?计篇》中说:“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所谓“曲制”,就是军队中的各项编制和军事制度;所谓“官道”,就是官员的任免和职责等官吏制度;所谓“主用”,就是军费、粮秣、车马、器械等管理和开支的财务制度。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孙子兵法 (全文译文) 一、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古代,兵有战争之意也有兵器之意思。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孙子兵法》热度“狂飙”,7句原文品战略思维最近,一部叫《狂飙》的电视剧热播。
剧中人物高启强,热衷读《孙子兵法》,这意外带动了《孙子兵法》的热销。
但与此同时,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反对说:“《孙子兵法》还是少看,太暴力了。
主旨以战养战,网开一面,目的还是杀人诛心。
”《孙子兵法》到底在讲什么呢?流传古今的兵书经典,难道真的会是一部工于心计的暴力书籍吗?与其争辩,不如品读。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孙子兵法》中的七句原文:01“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开篇讲了五个字:道、天、地、将、法。
其中,“天”指天时,“地”指地利,“将”指将领,“法”指法度。
一位创业者说,他领悟到,其实天就是时代趋势、机会窗口,地就是渠道布局,将就是团队,法就是团队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激励机制。
天、地、将、法都无比重要,想要创业成功,四者缺一不可。
但是,超越这四者之上,《孙子兵法》把“道”放在第一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道即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道,才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怎么能离开“道”来谈“天、地、将、法”呢?02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兵者诡道也,兵法当中都是智谋的较量。
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就像武侠小说里,总有那么一招,从某个刁钻的角度,出其不意地出现,一招制胜,满堂叫好。
但诡道不是小道,真正的诡道,是堂皇正大的谋略,甚至你的战略都可以公之于众,但是别人却拿你没办法,因为他读不懂,也学不会。
比如,我们可以跟同行比,谁更爱客户,不仅给予客户更好的产品,还和客户一起学习成长,一起建设家庭,类似这样的战略,同行看见却也读不懂。
03孙子曰: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什么是拙速?就是说,哪怕做得很笨拙,也要快速地抢占先机,否则错过了这样一个机会窗口,之后哪怕有再巧妙的方案,也难以弥补了。
那么,如何快速抢占先机?一定是事先积蓄了足够多的能量,才能厚积薄发,夺取胜利。
积蓄能量,是拙,是朴,是大智慧;而与之相反的,就是巧,巧就是小聪明,有道者最反对的就是这个巧字,巧做不了大事。
《孙⼦兵法与商战》《孙⼦兵法与商战》⽬录:⼀、【谋⽽后战】⼆、【察⽽后勤】三、【形⼈⽽我⽆形】四、【死⽽后⽣】五、【五事七计】六、【陷则不惧】七、【以虞待不虞者胜】⼋、【因利制权】九、【以⼗攻⼀】⼗、【以弱胜强】《孙⼦兵法与商战》正⽂:⼀、【谋⽽后战】《孙⼦兵法·谋取篇》说:“善⽤兵者.屈⼈之兵⽽辈战也,故⼈之城⽽菲攻也,毁⼈之国⽽⾮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可顿⽽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意谓善于⽤兵的⼈,能使敌⼈屈服⽽不是靠打仗.攻克敌⼈的城堡⽽不是靠强攻,毁掉敌国⽽不是靠久战,⽽是以全胜的战略争夺天下,这样不使军队疲惫受挫,⽽胜利却能圆满地获得,这就是以谭胜敌的法则。
“谋⽽后战”是孙武以谋胜敌,⼒争全胜的战略指导思想,它可以运⽤于战略,也可以适⽤于战术;可以运⽤于进攻,也可运⽤⼦防御;可以运⽤于⼒量于劣势时,也可运⽤⼦⼒量于优势时,它能以⼩的代价获取⼤的胜利。
经济领域,⾯对激烈的竞争市场。
谋略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种竞争中,只有那些重视经营谋略的商家、企业家,才能取胜,薄利多销,让利给消费者,平分秋⾊,让利给竞争对⼿,企业之间联合,增强抗战能⼒等等,都是经营谋略的具体运⽤。
⼆、【察⽽后勤】《孙⼦兵法 · 计篇》说:“兵者,国之⼤事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意谓战争,是国家的⼤事,它关系到军民的⽣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
古代,战争是国家⼤事从国家群到将帅,⾯对错综复杂的战场形势,如果不事先察明情况轻举妄动,很容易导致失败。
但是,如果在⽤兵前先察明敌情,再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作战⽅安,采取的⾏动适当,就能取胜。
当今,发展经济是国家的头等⼤事.从国家⾓度说,为了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准确进⾏经济决策,对国外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问题,不可不进⾏深⼊细致的考察、研究;对于⼀个商业、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来说,也应尊循“察⽽后动”的原则。
对竞争对⼿的新动向、新策略、新技术、新措施等进⾏考察。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曹永孚【摘要】<正>按照宋本《魏武帝注孙子》的版样,《孙子兵法》的首篇为'始计第一',历代传承中也有'计''计第一'等样本。
为实用起见,人们通常又称之为'计篇',也未尝不可。
现依据宋本《魏武帝注孙子》加以释义和解析。
【原文】孙子曰:兵(1)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2),不可不察(3)也。
故经(4)之以五事(5),校(6)之以计(7),而索其情(8):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期刊名称】《孙子研究》【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107-110)【作者】曹永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编者按:中国古代兵学典籍繁多,底蕴丰厚,很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为使广大读者系统了解兵学体系,全面领悟兵学思想,正确掌握兵学智慧,本刊特辟“兵学名篇”栏目,从本期起陆续选登《孙子兵法》等经典兵学著作,以飨读者。
按照宋本《魏武帝注孙子》的版样,《孙子兵法》的首篇为“始计第一”,历代传承中也有“计”“计第一”等样本。
为实用起见,人们通常又称之为“计篇”,也未尝不可。
现依据宋本《魏武帝注孙子》加以释义和解析。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②,不可不察③也。
故经④之以五事⑤,校⑥之以计⑦,而索其情⑧: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⑨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⑩。
天者,阴阳⑪、寒暑、时制⑫也。
地者,远近、险易⑬、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⑭也。
法者,曲制⑮、官道⑯、主用⑰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⑱,将孰有能,天地孰得⑲,法令孰行,兵众孰强⑳,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㉑,乃为之势㉒,以佐其外㉓。
一、计篇1~1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详审研究的。
1~2所以首先要治理好下述五个基本方面再考核敌我双方的有关条件,从而探索出作战或胜或负的情况: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是指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以为君主死,可以为君主生,而不三心二意、变化无常。
天,是指昼夜、阴晴、寒暑等气候季节。
地,是指远近、险夷、宽窄、死生等地形。
将,是指将帅的才智、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的素质。
法,是指部队的编制、将吏的管理、军费的调配。
凡此五项,将帅没有谁不知道的,对此了解深刻的高明,对此了解不深刻的不高明。
1~3所以把敌我双方的有关条件再进行考核,从而探索出作战或胜或负的情况。
也就是说:哪一方的君主更有道义哪一方的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更能得天时哪一方能得地利哪一方的法令更能够执行哪一方的军队聚集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更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更严明我根据这些就能判断谁胜谁负了。
1~4如果采纳我这些计谋,任用我就能作战必胜,我将留下。
如果不采纳我这些计谋,即使任用我也必然会作战失败,我将离开。
1~5有利的计谋已经决定了,才能去制造军事态势,作为辅助性的外在条件。
所谓“势”,就是根据有利的条件去进行机动。
1~6军事,是一种与常规不同的变易行动。
所以有能力反而装作没有能力,要用兵反而装作不要用兵,去近处反而装作要去远处,去远处反而装作要去近处。
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去引诱它,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它,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开它,敌人恼怒就要激挠它,敌人卑怯就要使它骄傲,敌人安逸就要使它劳累,敌人亲密就要使它离心。
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出击敌人意料不到的处所。
这些都是军事指挥家高明之处,不能在事先就死板擅断的。
1~7凡是未开战之前就在“庙算”中先知胜利的,是因为得到“胜算”的筹码多;未开战之前就在“庙算”中先知失败的,是因为得到“胜算”的筹码少。
得到“胜算”筹码多的当然会胜利,得到“胜算”筹码少的也当然会失败,更何况没有得到一点“胜算”筹码的呢!我根据这些来看,谁胜谁负就一目了然了。
孙子兵法全文
第一章计篇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因为兵法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关乎生死存亡,所以必须深刻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首先用五个事项来考察,并对其情况进行判断: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贵乎民生,而轻死,重关生死之权,易以动众也。
道指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共识,重视民生,对于生死权重,易于激励人心。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天表示天气、季节等自然因素。
地者,距离、难易、广狭、险易也。
地指的是地理上的距离、难易,以及地形的广狭以及险易程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将指的是指挥军队的将领,需要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肃等品质。
法者,曲制、官道、主烦也。
法表示组织管理、制度、纪律等。
凡此五者,将近者存,将远者亡。
这五个方面的因素,离得近的存活,离得远的灭亡。
故合五利,而五危,五易,而五难。
所以要协调五利,警惕五危,借助五易,克服五难。
总之:
孰能通此五者,可以使民与上同意,可以使虏与敌争锋,可使寡人有所取于国家。
故经之以五事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阳、阴者,天地之道也;变化、循序者,兵主之道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此兵之姿势也。
所以见胜于无形,而不可诱也。
能而示之不能,进而示之不进,退而示之不退,是谓诡道.。
孙子兵法译文孙子兵法全文翻译(完整原文-孙子兵法翻译)孙子兵法,又称孙吴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孙武兵法等。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家科学圣书”。
约六千字,共十三篇。
先计划【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必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的地方,是决定国家生死的方式。
我们必须认真调查和研究它。
【原文】所以,它是基于五件事: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让百姓认同它,你就可以和它一起死,你就可以和它一起活,你就不怕危险。
天,阴阳,寒热,时间系统。
土地,近的和远的,危险的和容易的,宽的和窄的,死的和活的。
志、智、信、仁、勇、严。
法,乐制,官道,主用也。
这五件事都要听,知者胜,不知者无敌。
所以学校的计划是基于它的感觉,说:谁是主人?谁会有能力?什么是天地?法律是什么?谁更强?谁实践?奖励和惩罚是什么?我由此知道结果。
要以现实的五个方面为纲,具体对比双方的基本条件来讨论战争的胜负:一、“道”、二、“天”、三、“地”、四、“将”、五、“法”。
所谓“道”,就是让百姓在政治上认同君主的思想,让百姓与君主同甘共苦,誓死抗争,没有二心。
所谓“天”,就是天气的阴晴、寒暑、四季的变化规律。
所谓“地”,是指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战场的宽窄,是死亡之地还是出生之地等。
所谓“将军”,就是看将军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这五种品质。
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职务范围的规定、军需供应管理制度等。
一般来说,这五个方面没有没听说过的将军,只有彻底掌握的才能赢,没有彻底掌握的不能赢。
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比双方的具体情况来探讨战争的结果。
这些条件是:两个君主中哪一个有明确而恰当的施政?哪位将军更有才华?天时和地利,哪一方占的多?军队的哪一方很好地执行了法律?哪一方更强?哪个士兵训练得更好?奖励和惩罚哪个更严格?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些情况,我可以知道战争的结果。
作者:刘兆基
读者定位:经理人、学生,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广大群众
他最痛恨吝啬鬼,他是位融资高手;
他奉行欺软怕硬,喜欢柿子专找软的捏;
他知道人生无常,贵在主动把握;
他强调领导者的担当,懂得洞悉人情世故;
他更提倡无私,关注美德的传承……
笔者的想法很简单,还原一位真孙武,写一本人人能懂的《孙子兵法》
本书中作者塑造了多个第一:
第一部后现代风格的《孙子兵法》;
第一部不研究古文,用逻辑说话的《孙子兵法》;
第一次用“实力论”说话,对《孙子兵法》进行全新解读;
第一次站在人性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人情世故”地深刻剖析;
第一次将公认的《孙子兵法》成果放在一边,将兵法的精髓重新定义……
内容简介:
在国外的书店里,有一本中国书不可少,那就是《孙子兵法》。
它不是放在“战争”栏位里,而是放在“企业经营”栏位上。
在波斯湾战争时排级以上的干部都要接受本书的培训,而且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美国许多企业高层主管要接受《孙子兵法》的培训。
这本书在1680年有日译本,1772年有法译本,1905年有英译本,1910年有德译本;这是一本流传最久、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智慧书!
也许你会好奇谁在美国企业界教这本书?谁够格来讲这门学问?
身为中国人,我们共同的挑战是如何将这门学问讲得好?讲得清楚明白?这不是在学堂里做炫耀的学问“我懂你不懂”,而是能让人听懂而且能用得好,能进入平常百姓家,对他(她)们有价值。
这是一个挑战。
有一位企业家说得好:“出了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
”要让使用的人很容易上手,不需要再看使用说明书。
高深的学问如果能做到这个层次,那就是一个大突破。
这本《〈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作者刘兆基从现代视角出发,用彻底的白话方式,为读者奉献了一本人人能懂的《孙子兵法》。
将几千年前的排兵、布阵、火攻、水攻、行军、地形等法则用于现代商战及现代职场。
这本《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做到了。
作者简介:
刘兆基,自1998年始,历任国内知名集团战略发展顾问、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海外教育基金中国区董事、教育机构执行董事,具有10年以上IT高层管理及资深教育行业领导实践经验。
曾打造国内第一个中美合作网络学习平台,以及国内第一张中外教育联名信用卡平台,精通IT网络技术、教育市场创新运营模式,以及新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并在企业经营策略、品牌管理、组织运营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及运作经验。
2001年,创办华语世界第一个《孙子兵法》与商业融合的网络应用平台。
2006年,开发推出国内第一个《孙子兵法》企业竞争力评估系统……迄今为止,其创办的《孙子兵法》商学苑已经成为网络排名第一、影响最广的《孙子兵法》网络平台。
著作:《品牌三藏》
目录
1 讲在开篇
中国人必知
《孙子兵法》非常牛
“缘”来如此
2 始计
《孙子兵法》原来不打仗
“道”: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
“天”:借东风,万家欢喜一家愁
“地”:长江险,蜀道难
“将”:将有五德
“法”:三口之家存大道
平衡记分卡PK《孙子兵法》
练内功还是练轻功,玩家的精髓西方人理解不了
国足问鼎世界杯
3 作战
打的就是钱
皇帝也愁钱
巨人前传
孙圣人是个融资高手
向地产开发商学习
“因粮于敌”的养老金计划
利润和现金流
高管的本分
节俭的最大好处是养德
4 谋攻
“全”和“破”的玄机
新东方的全胜
从惠普到盛大,不战而胜
伟大的路易斯安那并购案
用兵的前提,十人打一个也算能老板的大忌
盛唐名将高仙芝
DNA鉴定:五事悬疑
5 兵形
武林大会开打
谁是最会打的高人
“无智名,无勇功”,医生也分上中下加勒比海船长的故事
柿子专找软的捏
“胜于易胜”——新田忌赛马
胜兵?败兵?胜负已定
“修道保法”,养鸡卖蛋有玄机
6 兵势
论家谱、讲艺术
芙蓉姐姐的奇胜
“奇正”玄机
中学物理有文章
牛顿物理学不到
传统大餐:狄青的铜钱
西方比萨:哈利波特的奇迹
流行口味:地产销控术
重势不重人
位势,用势,还是势
姊妹关系要说清
7 虚实
两个怎么办
李皇帝的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武求职记
兵法的精髓:象牙塔里想不出
秘籍:“利、害”的心法
经典回放:西南兄弟的传奇
“动敌”,智者也会犯错误
从围魏救赵,到ATM提款机
三顾茅庐:诸葛示形
“示形”“寡众”“知战”,三步法
8 军争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吗
大和尚的慈悲
大将军的烦恼
动漫网的感动
我是奸商我光荣
孙圣人的六大执行力准则
糖果试验和大亨秘诀
红旗、大鼓话治众
管理到底管什么——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9 九变
五个一定要五个不一定
美军的冲刺跑
“杂于利害”,向塞翁学习
趋诸侯,新萝卜大棒政策
郑国渠,不辱使命
必死:勇士是怎么死的
必生:诸葛亮的漏招
忿速:曾国藩这个CEO
廉洁:康熙的老师
爱民:刘备的代价
真正的战场
10 行军
学妹宿舍的对策
员工的健康,孙圣人早想到了31种相敌术
公司好坏的相面术
精兵之道
以德服人是根本
丑话说在前
文武双全,管理基本功
好氛围是这样练成的
11 地形
六种蛋糕的六种吃法
经理人的六种错误
狮子和绵羊的故事
伟大的CEO精神
皇帝的宝座
无私,最伟大的爱
美德的传承
中关村曾经是死城
12 九地
九地概览
将军的高标准
打仗也讲人情世故
人性的潜能
又一次误会
陈胜、吴广,逼出来的革命小兄弟的功课
拿破仑的要挟
韩信创造的奇迹
13 火攻
闲话火攻
金山词霸PK东方快车
火攻的极致,CDMA免费送
“费留”,花钱的学问
为留学行业把把脉
最难平的是心火
感动全世界的一句话
14 用间
随时准备着打仗
最小气的人没人性
孙武原来不鬼神
无间道的分类
007的工作性质
敌情不仅仅是数字
流程、方法、关键点
姜子牙他们都是高人
15 原来如此
《孙子兵法》一个字
令人叹服的文学造诣
道、儒、法,深藏的智慧
《孙子兵法》写给谁
附录《孙子兵法》企业竞争力测评系统测评系统的测试题
测评系统的10个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