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5
《认识负数》数学教案《认识负数》数学教案(精选10篇)《认识负数》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苏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上负数的初步认识2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分钟)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自学例3。
(7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4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和同桌说一说。
导学要点: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格。
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数表示。
三、自学例4.(9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用。
导学单: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1.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你是怎么想的?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米。
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左边的数表示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4.阅读第4页的“你知道吗”?四、练习。
(15分钟)【基本练习】1.第4页练一练。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
2.练习一的第5题。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 练习一的第6题。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1《负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概念原理:正号和负号,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读法、写法;(2)思想方法:数形结合;(3)能力素养:数学化、符号化。
内容解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并且已经学习了负数的初步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课是《负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学生们将迈出认识负数的重要一步,直线上的负数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起点、行走方向、行走距离等生活概念与数轴上的点以及相应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1)能够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2)使学生通过情景迁移学习知识,掌握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
(3)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结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目标解析(1)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3)把一个实际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直观模型,再把这个直观模型“还原”为实际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确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学难点】能通过直线判断数的大小,建立实际问题的数轴模型。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问题1】(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数的经验为学习在直线上表示负数打下基础。
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认识负数、正数和整数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3-5 页。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正数,会读、写负数。
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正数,会读、写负数。
2.经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温度计上的数,观察直线上的数等认识整数的过程。
3、积极参加观察、交流数学活动,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简要整体教学思路:知识点一,教材呈现了4个显示不同摄氏温度的温度计。
在学生读温度计、交流温度计上的温度表示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通过-10℃和-5℃都是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介绍负数、负号及负数的读法。
知识点二,首先把学生熟悉的温度计横放,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是怎样排列的,并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然后观察直线上的数,了解数的排列特点。
同时介绍直线上的这些都是整数。
教学内容:一、导入1.同学们好。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天气预报中数和符号的实际意义,能正确比较温度的高低。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体会它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天气预报中确切的温度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温度计。
)温度计的种类很多,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温度计(课件出示一个温度计)2.学会使用温度计读数据,了解温度计的有关知识。
简单介绍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我们平时用的温度计一般都有两排数字,分别用C和F表示。
字母C的这一排表示测出的温度是我们常见的“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水刚刚结冰时的温度定为0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1℃。
温度计上F表示测出的温度的数值是“华氏温度”,在美国比较常用,它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刚刚结冰时的温度为32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212度。
它们之间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
这两种温度的表示方法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我们来看一格链接(兔博士网站)10℃换算成华氏度是多少呢?32+1.8×10=50我国和很多国家使用是“摄氏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