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二章第3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 格式:doc
- 大小:751.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3节伴性遗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能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2.科学思维:基于伴性遗传的规律,能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预测。
3.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一、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1)显隐性:隐性基因。
(2)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1)方式一由图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2)方式二由图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方式三由图可知:女儿患色盲,父亲一定患色盲。
(4)方式四由图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患色盲,儿子一定患色盲。
4.遗传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佝偻病及其他伴性遗传病1.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
②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伴Y染色体遗传病请据图归纳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伴性遗传理论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
(1)鸡的性别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组成雌性异型ZW雄性同型ZZ(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知识网络】一、性别决定1.概念:雌雄异体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2.染色体(1)常染色体:雌雄个体中相同,不决定性别(2)性染色体:雌雄个体中不同,决定性别3.类型(1)XY型①染色体: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
②生物类型:某些鱼类、两栖类,所有哺乳动物、人类、果蝇和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大麻)。
(2)ZW型①染色体:雄性:常染色体+ZZ(同型);雌性:常染色体+ZW(异型)。
②生物类型:鸟类、蛾蝶类4.过程:(以XY型为例)亲代 XX♀× XY♂↓↓配子 X 1/2X 1/2Y子代 1/2XX♀ 1/2XY♂二、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2.类型(1)伴X隐性遗传①患者基因型:XbXb(患病的女性);XbY(患病的男性)。
②遗传特点:a.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b.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往往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d.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③实例:色盲、血友病、血管瘤、果蝇的白眼、女娄菜的狭披针形叶(2)伴X显性遗传①患者基因型:XAXA、XAXa(患病的女性);XAY (患病的男性)。
②遗传特点:a.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具有世代连续性;d.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③实例: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伴Y遗传①患者基因型:XYM(Y染色体上的基因无等位基因,所以也无显隐性之分)。
②遗传特点:患者全为男性,且“父→子→孙”③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以人的色盲、血友病、果蝇的有关性状、植物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等为主要途径。
考查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理解、掌握情况。
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提高,其综合知识的考查主要是以跨章节的学科内综合为主,考查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分析新材料新情景的能力。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 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一、伴性遗传与人类红绿色盲1.伴性遗传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人类红绿色盲(1)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①方式一由图解分析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②方式二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③方式三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色盲的遗传特点: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判断正误(1)各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均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X染色体都比Y染色体短()(3)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的基因都决定性别()(4)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一定患病()(5)色盲基因都是由外祖父经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的()答案(1)×(2)×(3)×(4)×(5)×探讨点伴性遗传的特点1.根据上面“教材梳理”中的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哪两种可以用于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试说出原因。
提示用方式一和方式四,因为这两种情况下,色盲和正常的个体在男女中的比值不同。
(2)根据方式二、三和四,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提示正反交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可以判断是伴性遗传。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评课稿1. 引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是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性别决定的原理、伴性遗传的特点以及一些经典实例,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复杂的遗传现象。
本评课稿将从几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评价与分析。
2. 内容概述文章首先介绍了性别决定这一重要的遗传现象。
作者通过叙述染色体理论的历史背景,引出了不同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接着,文章详细解释了两性染色体系统和单性染色体系统,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点。
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如人类的性别决定和鸟类的雌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遗传机制。
接下来,文章讲解了伴性遗传这一常见的遗传现象。
作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采用了一种情景式的描述方法。
通过描述一个父母和子代间遗传特性的关系,作者引出了伴性遗传的概念,并解释了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文章还介绍了有关伴性遗传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如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最后,文章提出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解释同源异性选择理论和双性选择理论,文章阐述了这些遗传现象对物种进化的贡献。
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研究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对于人类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要意义。
3. 优点评价3.1 科学性与严谨性本文科学性强,内容丰富、准确。
作者对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并在文章中引用和解释了不少相关的实验证据,提高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2 可读性与易懂性本文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使得抽象难懂的遗传概念变得容易理解。
作者通过情景化的叙述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
3.3 结构合理文章的结构框架清晰,层次分明。
作者先介绍性别决定,再引出伴性遗传,并最后说明这些遗传现象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逻辑结构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一气呵成,读者容易理解。
第3节伴性遗传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人类红绿色盲症1.伴性遗传(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症(1)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
(2)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①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②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③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④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合作探讨]探讨1:分析下面的色盲家系图谱(1)若X b表示色盲基因,则Ⅲ-9的基因型是怎样的?(2)观察该图,从男女的发病率和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分析,能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哪些特点?提示:(1)X B X B或X B X b。
(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遗传。
探讨2:观察教材图2-12和2-13,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有什么规律?提示: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思维升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1)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女性只有X b X b才表现为色盲,而X B X b表现为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所以人群中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约7%,而女性只有0.5%。
(2)往往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3)具有交叉遗传现象: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以后又只能传给自己的女儿。
(4)其他特点:①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②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为正常。
③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1.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A.外祖母B.外祖父C.祖母D.祖父【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知识点1伴性遗传的概念及人类红绿色盲症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3~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症(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①显隐性: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②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与表现型(3)红绿色盲的主要遗传方式①方式一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②方式二由图解分析可知: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③方式三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具有交叉遗传现象,即男性色盲的基因来源于母亲,且只能传给女儿。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该特点在遗传系谱图中,判断遗传方式时有应用)。
知识点2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Y遗传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①显隐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显性基因。
②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2.伴Y遗传病下面为人类外耳道多毛症患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归纳: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简记为“男全患病,女全正常”。
知识点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37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的应用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生物性状判断生物性别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鸡羽毛和非芦花鸡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
年级高二学科生物版本浙江版内容标题必修2 第二章第3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编稿老师李惠新【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1. 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3. 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
4. 以人的血友病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二、重点导学染色体组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及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思考:(1)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2)为何生物中雌雄个体比例大致为1:1 ?(3)人类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4)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常的是多少?常以什么时期的染色体作为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材料?为什么?1. 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又称染色体核型。
是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 确定染色体组型的步骤:(1)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对显微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测量,根据染色体的形状、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
(2)对配好对的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
人类的染色体可分为7组,即A、B、C、D、E、F、G组。
其中前面六组与性别无关,后面一组与性别相关。
3.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组型代表了生物的种属特性。
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对于探讨动、植物的起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2:性染色体及性别决定1. 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与性别没有关系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另一类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2. 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
(1)XY性别决定类型属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是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Y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雌性个体是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人、哺乳类、某些两栖类和许多昆虫都属于此类型。
思考:人类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孩还是女孩是由什么决定的?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
若由含X的精子和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女性;若由含Y的精子和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男性。
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后代的性别比理论上应为1:1。
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的奥秘在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2)ZW性别决定类型属ZW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雌性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雄性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
实例:家蚕性别决定鸟类、某些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此种类型。
3. 人类研究性别决定的意义:主要是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服务。
如:奶牛业为了要生产牛奶,就希望母牛产下的小牛都是母牛;种瓜的农民希望多开雌花以增加产量,等等。
知识点3:伴性遗传1. 果蝇果蝇是一种昆虫,有体小、繁殖快、生育力强、容易饲养等优点。
是遗传实验的经典材料。
自然界野生果蝇的眼色是红色的,1910年摩尔根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他就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
摩尔根让白眼雄蝇与通常的红眼雌蝇交配,F1无论雌雄都是红眼,再让F1的雌雄果蝇互交得到F2,在F2中红眼与白眼的分离比为3:1,但雌蝇全为红眼,雄蝇的半数为红眼,半数为白眼。
F2中红眼与白眼的数量比接近于3:1,符合孟德尔式遗传中的比数。
但是,与其不同的是所有的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没有雌性的。
当时这一点启发摩尔根推想到果蝇的这个性状可能跟性别有关。
摩尔根假定:白眼基因(w)是隐性基因,它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雌果蝇为XX型,必须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带有白眼基因(w)才表现白眼;而雄果蝇为XY型,只要这条X染色体上有白眼基因(w)即可表现为白眼。
再用+表示红眼显性基因,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 W 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
摩尔根用测交的实验验证了假定的正确性。
测交实验:让上述实验得到的F1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后代中1/4为红眼雌蝇。
1/4为白眼雌蝇。
1/4为红眼雄蝇,1/4为白眼雄蝇。
这个比例符合孟德尔的测交比例,说明白眼雄蝇为隐性基因的纯合体,雌蝇同样可以出现白眼性状。
实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测的完全符合。
可见,摩尔根提出的有关伴性遗传的理论是正确的。
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又一次用实验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他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X染色体)上的科学家。
2. 伴性遗传(1)概念:由位于X或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在遗传上会随X 或Y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表现出与性别相伴不离的联系,叫做伴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位于X染色体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人类的伴性遗传A. 伴X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红绿色盲等。
实例1:血友病血友病的患者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在受伤出血后,血液不易凝固而导致死亡。
英国的维多利亚一世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本人无病),也是这个大家族内血友病流行的起源。
皇族间联姻使致病基因从英国皇族传到俄国、西班牙等欧洲皇室,使这些皇室产生了一连串患者和携带者,家族中的所有患者都为男性。
又叫“皇家病”。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患者正常患者实例2: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测试:红绿色盲的几种婚配方式:红绿色盲遗传分析: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家族系谱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女性患者的父亲将发病,儿子全为患者;③有隔代遗传现象。
B. X连锁显性遗传实例:抗VD性佝偻病这种病的患者的小肠由于对钙、磷吸收不良等障碍,病人常常表现出O型腿、X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
X连锁显性遗传的家族系谱有以下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患者双亲中必有一方是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女儿都将发病,儿子都为正常;④有世代连续性。
C. Y连锁遗传有的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缺少相应的等位基因,这些基因随Y染色体在上下代之间传递,即父传子,子传孙。
女性不会出现相应的遗传性状,也不传递有关的基因。
这种限雄遗传的方式叫做Y连锁遗传。
男性外耳道多毛症就是Y连锁遗传的一个实例。
伴性遗传现象在生物界十分普遍,除了上述的果蝇白眼、人类的血友病和红绿色盲外,还有鸡的羽毛芦花性状遗传(控制芦花的基因为Z B,非芦花基因为Z b)和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叶子形状的遗传(控制阔叶的基因为X B,细叶基因为X b)等均属伴性遗传。
所谓伴性遗传现象实际上是发生在性染色体上的非性别性状的遗传现象,它仍然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只是同时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
【典型例题】例1、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A. 9/16B. 3/4C. 3/16D. 1/4分析:设患血友病基因用X b表示;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设患病基因用a表示。
试题中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男孩的基因型为aaX b Y,确定其表现型正常的父母(夫妇)的基因型为AaX B Y和AaX B X b。
由此可以推断其父母(夫妇)再生一个女孩,患苯丙酮尿症的可能是1/4。
患血友病的可能是0,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1/4)×1=3/4。
答案:B例2、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
两只亲代果蝇杂请回答:(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分析:从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推出:从表中可以推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
从表中可以得出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BBX f Y、BbX f Y,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bbX F Y。
答案:(1)常染色体X染色体(2)雌蝇灰身直毛、雄蝇灰身直毛(3)BbX F X f BbX F Y (4)1∶5 (5)BBX f Y BbX f Y bbX F Y【超前思维】下一讲我们将学习《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请大家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习。
1.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重点导学1.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与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夫妇的基因型是()A. X B X B×X b YB. X B X B×X B YC. X b X b×X B YD. X B X b×X b Y5. 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植物,其叶片的斑点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养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物,应选择的亲本基因型是()A. X B X B×X b YB. X B X B×X B YC. X b X b×X B YD. X b X b×X b Y6. 人类某种遗传病的患者,女性患者约是男性患者的二倍,致病基因可能是()A. 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 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 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 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7.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患白化病且为色盲的儿子,理论上计算,他们的子女中,与其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A. 0B. 1/2C. 1/4D. l/88. 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BB、Bb的猫,依次是黄色,黑色和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黑色雄猫交配,生下一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应是()A. 一只雌猫、一只雄猫或两只雌猫B. 一只雌猫、一只雄猫C. 两只雄猫D. 两只雌猫9. 正常人的染色体组型可表示为()A. 或B. 或C. 或D. 或10. 一对夫妇前三胎生的都是女孩,则第四胎生一个男孩的概率是()A. 0B. 25%C. 50%D. 100%11. 下列系谱图中一定能排除伴性遗传的是()二、非选择题12. 果蝇为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研究甲、乙、丙三只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发现其基因型组成为:甲:AaBb,乙:AaB,丙:Aab ,请分析:(1)两对等位基因中,_________位于常染色体上,_________位于性染色体中的_______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