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麻醉科医师术前访视率品管圈汇报书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98.50 KB
- 文档页数:15
品管圈在手术室提高术前准备准确率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术前准备准确率的应用与体会。
方法成立“品管圈”,对手术前用物准备不全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结果提高了手术前用物准备的准确率,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提高术前准备准确率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术前准备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93-02近几年,随着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具有护理特色、促进社会发展的群体文化[1]。
本院手术室于2015年04月成立携手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提高术前物品准备准确率中,针对手术前物品准备存在的不足,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查找本院手术室术前物品准备存在的问题,利用品管圈的手法加以整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一般资料2015年05月至2015年06月,品管圈全体成员自制术前物品准备调查表,将存在的缺陷制成表格进行记录。
调查的内容包括手术室各手术间敷料包、一次性物品、特殊物品、仪器设备等是否准备齐全。
改进及成果总结阶段收集2015年08月手术室各手术间术前物品准备的准确率。
2 方法QCC活动步骤包括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表、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评价、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结合鱼骨图、冰山图、柏拉图、雷达图等应用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2.1 前期工作内容根据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及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品管圈组建原则[2]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自发组成10人团队,由一名熟悉品管圈活动运作及专业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圈长,负责组织圈的开展,由护士长担任联络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及对上、下级部门的联络,各圈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及分管项目的实施。
2020年麻醉科科品管圈(QCC)活动计划报告书品管圈名称:温暖圈改善主题:减少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活动科室:麻醉科、手术室、各手术科室活动时间: 2020年2月-10月一、活动追踪结果(一)品管圈活动名称:减少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二)主题选取原因:减少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重要的是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对于术中低体温而言,低体温可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率高达19%,伤口拆线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留观时间延长,寒战,死亡率增加,凝血 / 纤溶功能障碍,输血需求增加,麻醉药物效能和代谢改变,患者术后苏醒推迟,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科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与住院天数,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医疗水平。
(三)目标设定值:目标值 = 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45.26%-(45.26%×80.83%×60% )= 23.31%降幅23.31%(四)效果确认: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五)效果维持情形:有效监测下的患者体温患低体温率降幅达到23%。
(和2018年数据比较)二、圈的介绍(一)圈的组成圈名:温暖圈成立时间: 2020 年 2 月成员人数: 9 人平均年龄: 35 岁圈长:郑卫国辅导员:沈迎雁,手术室护士长所属单位:麻醉科手术室主要工作:1、分析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2、提出整改意见3、验证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活动时间: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单位主要指针:改善患者围术期舒适度,促进患者恢复。
(二)圈名意义:(1)红色代表着温度,代表着医护人员赤诚的心,一切为了病人。
(2)双手代表着医护人员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3)整体造型是医护人员的呵护中带给患者温暖。
(三)圈徽意义:整体是一个红色的双手合围,表达的是温暖和善意,表达的是患者在医务人员快速的救治之下浴火重生。
(四)圈成员三、主题选定本期活动主题说明:由亍部分手术术中没有持续监测体温,术中低体温数据收集丌全,已收集到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20%左右,尤其是四类及四类以上手术低体温发生率30%~40%,术后复苏室的低体温发生率在5%左右。
苏州市立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整改记录表
一、“麻醉科术前访视率过低”的根本原因分析,根据调研的资料绘制鱼骨图,如图1,根本原因分析的直方图,如图2。
图1:根本原因分析
图2:根本原因分析的排列图
二、计划阶段,拟定计划,并利用甘特图绘制计划表,如下表1。
表1:计划表
“麻醉科术前访视率过低”的任务执行甘特图
三、执行一段时间后,与以前年度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见下图3-9。
图3:2013年2-9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4:2013年2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5:2013年3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6:2013年6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7:2013年9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8:个人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9:个人月度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实用文档之"苏州市立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整改记录表
2013 年度科
如图1,根本原因分析的直方图,如图2。
图1:根本原因分析
图2:根本原因分析的排列图
二、计划阶段,拟定计划,并利用甘特图绘制计划表,如下表1。
表1:计划表
“麻醉科术前访视率过低”的任务执行甘特图
三、执行一段时间后,与以前年度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见下图3-9。
图3:2013年2-9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4:2013年2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5:2013年3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6:2013年6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7:2013年9月份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8:个人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图9:个人月度术前麻醉访视率比较分析。
2020年品管圈主题选定名单品管圈(QCC)活动成果报告书圈徽品管圈名称术语圈改善主题:通过有效的术前沟通,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宣教知晓率活动单位:某某人民医院普腹外科活动期间:2020年2月1日-8月30日圈的介绍圈员: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主要工作:外科手术术前宣教为主活动期间:2020 年02月至2020年08 月(二)圈名意义:普外、肛肠科的医护人员用天使般的心,温暖患者生命,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前宣教,消除患者本身及心理对手术的紧张感、恐惧感。
(三)圈徽意义:双手代表医护人员的双手,也是肢体语言的一种。
绿色的颜色是手术的绿色通道胃肠图代表普外科的生理解剖图(四)圈活动特点:1、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2、用现有的方法解决迫切的问题;3、圈员年轻化,有创新精神;4、激励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一、主题选定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共10人参与选题过程;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第一顺位为本次活动主题。
(二)本期活动主题:(主题说明)通过对手术患者有效及完善的术前宣教,以改进工作流程、提升术前准备质量,最终达到提高术前宣教知晓率的目的。
(三)名词定义:手术患者:进行手术的患者知晓率=术前宣教问卷80分以上人数/接受问卷调查总人数×100%(以手术患者100人为基数)(四)选题理由:1.对同仁而言:缩短相关合作科室手术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住院总天数,增加病床周转率,提高专科医生手术后患者治愈率。
2.对医院而言:保证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二级甲等医院综合实力。
3.对患者而言:通过有效完善的术前沟通,使患者可以更快的接受手术,做好各项术前准备,降低术后并发症。
4.对领导而言: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管理难度。
5、对圈员而言:增加知识,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二、活动计划拟订三、现况把握(一)柏拉图四: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49-(249*85.6%*60%)=249-127.88=121.12~121目标设定柱状图降幅51.4%五解析全体圈员就每一评价项目,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项目进行对策拟定,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一分,共圈出4各对策。
如何提高放射科医师术前访视率品管圈汇
报书模板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放射科医师提高术前访视率的模板。
通过
执行以下策略,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术前访视的质量和效率,从
而优化患者治疗过程。
提高术前访视率的策略
1. 制定计划:将术前访视纳入诊疗计划,并确保医务人员充分
了解其重要性。
设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时间表。
2. 提供培训: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术前访视的培训,包括技巧、流程和注意事项。
确保医务人员理解并掌握正确的术前访视方法。
3. 优化工作流程:简化术前访视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和
重复工作。
利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提供模板和自动化工具,以提高
效率。
4. 强调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确保医务人员之
间的沟通顺畅。
鼓励他们共享经验和最佳实践,以提高术前访视的
质量。
5. 设立激励机制:为医务人员设立激励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术前访视工作。
可以考虑奖励制度、表彰优秀表现或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方式。
6. 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评估术前访视的执行情况,并向医务人员提供反馈。
通过正面肯定和建设性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
结论
通过执行以上策略,放射科医师可以提高术前访视率,优化患者治疗过程,并提高诊疗效果。
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术前访视工作,并定期评估其执行情况,以持续改进和提高品质。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苏州市立医院欧阳引擎(2021.01.0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整改记录表 2013年度科室:麻醉科参与者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方法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展开调查与改进整改项目名称麻醉科大手术室术前访视率比例较低√个案整改分析多案例系统分析问题描述:麻醉科质量控制小组抽查统计发现2013年2月份麻醉科住手术室共462例手术,而术前访视病人374人,访视率为80.95%,过低的访视率术可能患者对病情评估产生不良,造成麻醉准备不足,引起不良后果。
原因分析:1.术前访视制度未能严格执行2.质控管理小组监管不力3.术前访视日部分麻醉医师轮休,术前访视意识不足。
4.部分麻醉医师对术前访视重视度不够。
5.麻醉医师与患者缺乏沟通,查看病历后,与患者无接触。
6.麻醉医师去访视时,患者请假外出。
7.部分患者配合度不够。
8.病区调整床位,查找困难。
计划(Plan)一、目标:尽量完善术前访视,了解病情,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麻醉计划。
二、计划内容:1.加强麻醉医师术前访视制度的学习,强化其责任心(有附件)。
2.对患者宣传术前访视的益处,以及术前访视的重要性。
3.制定合理章程,对轮休麻醉师术前访视任务做合理安排。
三、计划实施时间:2013-3-8至2013-8-30实施(Do)1.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学习术前访视制度。
2.培训科内人员与患者沟通技巧。
3.切实落实术前访视,坚持每一患者均能被访视且有相应的麻醉计划。
检查(Check)1.通过对麻醉访视注制度学习加强麻醉医师的责任心。
2.科室质管小组不定期不定时抽查,并汇总数据。
3.随即抽取患者询问术前访视内容及效果。
处理(Act)一、标准化:统一学习术前访视制度(有附件)。
二、持续监控:再持续进行数据收集,提高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持续改进建议:进一步细化访视沟通内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完善麻醉计划。
整改后持续追踪监控数据日期2013-04 2013-08 术前访视制度完成率92.11% 98.06%一、“麻醉科术前访视率过低”的根本原因分析,根据调研的资料绘制鱼骨图,如图1,根本原因分析的直方图,如图2。
品管圈在手术前后的调查报告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理念主要用于企业生产中,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近、互补的工作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通过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手法,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1-2]。
目前,QCC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报道比较常见,但是将其应用于术前访视中的报道并不多见。
为此,2013年1-6月,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麻醉科将QCC理念应用于患者的术前访视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方法1.1、成立QCC小组根据QCC理念,我们成立术前访视QCC小组,设定圈名为“齿轮圈”,意思是QCC每个环节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
小组由10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1名(担任圈长),护师5名,护士4名,邀请护士长担任辅导员。
1.2、实施步骤1.2.1、确定主题召开圈员大会,结合整体优质护理,让大家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从政策的倾向性、问题的紧迫性、方法的可行性和圈员的执行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按照每项5、3、1分的标准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以“提高术前访视效果”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2、原因分析针对术前访视率低、术前访视效果较差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对术前访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访视没有做到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治疗性沟通不突出;护理人员缺编,护理工作时间存在局限性;科室间协作不利;缺乏循证护理理念。
1.2.3、对策拟定与实施1.2.3.1、转变观念、增强认识术前访视是护士术前一日对次日手术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全方面的情况评估,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护理计划,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术前的焦虑紧张情绪[3]。
术前访视有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能加强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4]。
全科护理人员通过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所有手术都需要进行术前访视,登记记录未进行访视的患者,并注明原因。
及时了解术前访视的执行情况,定期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力争访视率达到95%以上,保证访视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