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展开议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层进式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5
纵向层递式议论文结构模式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呈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具体有以下结构模式:(一)模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论点: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1.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2.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3.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二)模式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论点: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1)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是什么)(2)理想能调动积极的心理预期,使人奋发向上。
(为什么)(3)只有坚持不懈,勇于接受挑战者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怎么样)(三)模式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例:论点:美德不可丢摆现象:列举社会中很多老年人摔倒无人扶等现象。
析危害:长此以往,中国人性冷漠,将进入“陌生人社会”。
挖根源:(1)中国医疗费用太高,生病受伤成了老人痛苦的噩梦;(2)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缺失,很多老人家庭地位低下,急于抓住救命稻草;(3)社会保障体系不作为,形同虚设。
指办法:(1)弘扬助人为乐的社会道德风尚;(2)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制度。
层进式结构例文模式一谈自立时光漫漫,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春秋,经历了几多磨难,几多曲折,在大地上留下一句震撼人心的警句——要自立。
议论文之层递式结构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议论文之层递式结构写作目标:1、了解议论文结构的纵向模式。
2、进行纵向层递式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纵向模式展开议论。
写法指导:一.议论文纵向层递式结构的基本特征层递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一般说来,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问题的提出,一种倾向、一个观点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原因、现状的原因和将来的原因,探讨这些原因,就构成了论证的纵向角度。
所谓纵向论证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
议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议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议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
“写文章要讲逻辑。
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只有恰当处理议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议论文有严谨的结构。
一篇议论文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各个部分之间,应有内在联系。
每个分论点又分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联系。
这样,全篇议论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议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
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二、纵向层进式结构的三种基本格式与运用举例模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是层层推进,一层深似一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
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应用范例】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天地合而万物生。
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
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
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
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
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
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阐述“为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
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
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应用范例】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天地合而万物生。
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
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
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
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
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
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阐述“为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
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层进式结构一、知识概述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二、例文借鉴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提出中心论点: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得出结论,照应开头:只有“解剖我自己”,才能找到自己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例文一】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河南一考生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却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雨飘落的江南水乡。
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人生亦如此。
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
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
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污其追求。
他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永远记住自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
议论文基本结构模式之——层进式(教师用)一、递进式议论文结构模式1.阐释概念: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
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
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
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2.模式:引论:提出论点或论据本论:论证分论点一: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论证分论点二: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三层层进)论证分论点三: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结论:照应全文例1 写作《要钻牛角尖》的提纲(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3.例文分析“不可能打工”!流量追捧下的“网红文化病”咋治?(标题一叹一问,抢眼)人民日报评论:梁言品 2020-04-21 15:18有人说,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
议论文横向和纵向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总体上可以分为横向展开议论和纵向展开议论两种。
一.横向展开议论(例如:并列式结构)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注意要点】(1)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2)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3)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4)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作文题】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
”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以《品读人生》为题写篇作文。
题目:《品读人生》中心论点: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分论点:(从读的方法角度设置)⑴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汲取营养)⑵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获取教训)⑶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学会珍惜)《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享受挫折人生若是一株禾苗,挫折就是四季的风暴,摧残着它却又滋润着它,让它茁壮成长;人生若是一方天空,挫折就是突来的暴雨,昏暗了它却又靓丽了它,让它有了长虹横空的美丽;人生若是一泓清泉,挫折就是巨石悬崖,阻挡着它却又成就着它,让它有了飞花溅玉、“直下三千尺”的动人魅力。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学会享受挫折,让它变成我们快乐和前进的动力。
挫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装点,学会享受挫折,才能享受生活。
没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没有鱼儿的湖水,只是一坛死水;没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没有浪花的海洋,显得了无生趣;没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没有云彩的天空,总显单调与乏味。
议论文写作: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学习目标】纵向展开议论指的是议论文中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深人地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的一种论证思路。
这种思路体现在议论文结构方式上称为层进式结构,即按“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顺序进行论证。
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人,步步推进,先后顺序不可调换。
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就是要求学生通过练习能切实掌握和熟练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关键在于论证思路的确定与展开。
层进式结构最常见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除此之外,还有“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各分论点之间按“不仅……而且……甚至”的递进顺序排列等形式。
这些结构类型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易学易用。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要求学生通过审题确定中心论点后,运用纵向思维模式,迅速确定写作思路。
首先要了解上述层进式结构的基本特点;其次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结构类型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具体写作时,一定要先列出写作提纲,按纵向模式确定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选定论据,确定写作的轻重详略。
【规律提要】一、纵向展开议论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问题的提出,一种倾向、一个观点的形成,都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就构成了论证的纵向角度。
议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议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为议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
只有恰当处理议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议论文结构严谨。
二、纵向展开议论的几种基本类型及作用。
议论文层进式结构有下列三种类型: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
层进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层进式编者:程斌波校审:蔡小敏一、概念解说:层进式结构是指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各层之间的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调换。
这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结构模式,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层进式结构反映的思维状态是纵向思维,这种结构便于对观点和话题作纵深开掘,运用得好,能展现思维的深刻和严密,使议论深入透彻。
二、典例分析:层进式一般有两种格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2)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3)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优秀作文赏析分享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
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
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
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
”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呢?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总分式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并列式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细节的魅力》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
这自然没错。
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
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
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
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战斗力。
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
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
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
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
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
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