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进式议论文的三种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纵向层递式议论文结构模式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呈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具体有以下结构模式:(一)模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论点: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1.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2.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3.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二)模式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论点: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1)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是什么)(2)理想能调动积极的心理预期,使人奋发向上。
(为什么)(3)只有坚持不懈,勇于接受挑战者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怎么样)(三)模式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例:论点:美德不可丢摆现象:列举社会中很多老年人摔倒无人扶等现象。
析危害:长此以往,中国人性冷漠,将进入“陌生人社会”。
挖根源:(1)中国医疗费用太高,生病受伤成了老人痛苦的噩梦;(2)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缺失,很多老人家庭地位低下,急于抓住救命稻草;(3)社会保障体系不作为,形同虚设。
指办法:(1)弘扬助人为乐的社会道德风尚;(2)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制度。
层进式结构例文模式一谈自立时光漫漫,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春秋,经历了几多磨难,几多曲折,在大地上留下一句震撼人心的警句——要自立。
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材料三层层深入说理深刻——议论文基本结构之层进式一.了解层进式结构对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提出论点后,“为什么”与“怎么办”这两部分的论述,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样做的方法。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需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办”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办”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
如果文章侧重于谈“为什么”的问题,那么一般提出论点后有两种思路: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证;如果观点是“我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就侧重谈“读书”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果观点是“这种盲目‘哈韩’的做法并不好”,那就重点谈“不好”的理由,或“盲目‘哈韩’的危害性”。
二.佳作引路(在范文中深入了解层进式结构)学会舍弃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中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
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
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
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议论文的层进式论证结构层进式论证结构层进式论证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层进式论证结构不同于并列式与总分式论证结构,它不但体现作者思维的清晰性,更能反映作者思维的深刻性。
合理安排层进式论证结构,对培养我们逐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品质意义极大。
安排议论文层进式论证结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围绕中心论点分层展开论述时,层与层之间所论述的范围可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从而构成了递进关系。
如论证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从“做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集体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责任心的人”三方面加以论证说理。
“家庭”、“集体”、“国家”论述范围由小到大,层层递进。
又如在论述提高人的素质时,可从要提高国民素质关键是要提高群体素质,要提高群体素质尤其要提高个人素质等方面加以论述,论述的范围由大到小,层层推进。
围绕中心,进行论证,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符合从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的认知规律。
2、减加所论述的内涵减加所论述的内涵,指的是先减去中心论点的部分内涵,然后再逐层增加所减去的内涵,使之所论述对象的外延由大到小,内涵不断丰富,层与层之间构成递进关系。
如在论证“应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一中心论点时,可先减去“崇高的共产主义”的内涵,用一个层次专门论述“一个人应该树立理想”。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理想,才有动力,才有追求。
可理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理想是追求物质财富,有的人理想是谋个好的职业,有的人理想是为改变落后边区的面貌出力流汗等等。
这些理想,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正当的,但其中有高下之分。
接着就论述“一个人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
因为人不能只为物质而活着,应该有精神追求,有了高尚的精神,人活得才有意义。
在诸多高尚的理想之中,“一个人应该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
议论文结构技巧_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作文辅导0107 07:45::考场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掌握行文的结构模式十分必要。
下面我们就议论文的写作给同学们提供三种结构模式,供大家参考。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
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引,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提,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与社会,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再次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结,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再次申明观点。
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恰当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语意连贯,不突兀。
【示例一】我看中国式“垄断”(北京一考生)在刚刚结束的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表现出色,又包揽了全部金牌,正是国人振奋之际,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是对国家荣誉的麻木,对他人胜利的嫉妒,还是审美疲劳,他们指指点点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稍稍明智点的,则将自己提到了“理性”的高度,看似忧国忧民,又像杞人忧天,他们眉头颦蹙道:“这不利于世界乒乓事业的发展。
”【文章开篇运用描摹性的文字对所给材料进行精炼概述,生动形象(引)】呜呼!于情于理,我个人都不敢苟同。
【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反驳,亮明自己的观点(提)】我要问问那些慷慨者,怎样才能“大家好”呢?难道故意输给人家不成?为了所谓的发展而忘掉根本的体育精神?我要问问那些理性者,乒乓事业怎么就没发展呢?中国包揽金牌都多少年了,你能说现在就没有乃至产生不出“乒乓大家”?【连用几个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讲道理批驳谬论,论证观点(议)】当然,中国的这种独揽确有让人深思之处。
议论文主体三种结构技法结构是骨骼,语言、材料是血肉。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
一、议论文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阐释概念分析原因寻求办法二、主体部分的结构:1、并列式2、对比式3、层进式模式1:论据并列崇高是历史的回声胡曲声声传驿道足迹演绎生命华章一跪却是铁骨铮铮开头照应题目,提出文章的中心:“崇高是历史的回声”。
接着以小标题的方式并列了三个论据,没有分论点,而通过对三个故事的分析议论达到扣题点题的目的。
有充足的论据,而难以分解论点时,不妨借鉴。
崇高是历史的回声穿越历史的星空,常看到许多惊人之举,觉得意外,然后沉思,才感到意外后的背后是亘古不变的情理:崇高是历史的回声。
惟有崇高的心灵,才肯作出人意料的选择,这才符合情理。
这不是偶然,这是一种必然。
胡曲声声传驿道宫中传着可怕的消息,皇上要选宫女去与胡人和亲,其他的宫女惶恐万分,惟有王昭君不慌不忙。
果然,几天之后,诏书宣布了选中宫女的名字,昭君也在其中。
没有悲伤,没有无奈,有的只是一种坚毅与执着。
她欣然登程,一路上,撒下了昭君悠扬的琵琶声。
许多人都感到意外,谁愿意离开繁盛的汉朝,去那个月亮和星星都万分温柔的地方?然而,崇高是历史的回声。
王昭君的心中是一幅图景:大树下,百姓欢歌笑语;田野中,人民安居乐业。
她崇高的品格决定了她出人意料的选择。
这,无须惊讶。
足迹演绎生命华章新疆北部龟裂的土地上,行走着林则徐和他的下属。
被革职候命的他等了一年,其间几次重病,最后等到的却是流放新疆的一纸圣谕。
他强忍大起大落的悲哀,抵达伊犁之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在百姓心中,竖起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感到意外的人说,林则徐呀,你这是何苦?你遭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你应心灰意冷呀!可是,崇高是历史的回声。
议论文——层进式结构一、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图1、并列式:(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2、对照式: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3、层进式(递进式)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专心致志方能成功--读《弈秋》有感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
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
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
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
南宋著名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
议论文的结构——层进式
层进式
在论证思路中,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层进式。
层进式结构模式一:
引论(提出论点和论题)提出问题
是什么层
本论为什么分析问题
怎么办解决问题进
(照应全文)
以《要钻牛角尖》为例:
(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提出问题)
(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分析问题)
(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解决问题)
(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结果)
请看下面这道作文题:
人们喜爱绿树,因为绿树使大地充满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
然而,绿树为了这一切,必然深深扎根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
有人曾作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五公斤之多。
根据以上材料,以“吸收和给予——绿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围绕“吸收和给予”的辩证关系,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1)要想给予,首先必须吸收;(是什么——提出问题)
(2)吸收是为了给予,给予的快乐又成了吸收的动力;(为什么—分析问题)
三个分论点:从吸收是给予的基础,到吸收是给予的动力,到不断吸收才会不断给予,一层比一层深入。
(3)要想不断地给予,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吸收。
(怎么办—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层进式结构一、知识概述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二、例文借鉴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提出中心论点: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得出结论,照应开头:只有“解剖我自己”,才能找到自己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例文一】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河南一考生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却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雨飘落的江南水乡。
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人生亦如此。
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
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
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污其追求。
他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永远记住自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
议论文结构层进式结构一、什么是层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二、层进式的三种模式(一)模式一。
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大到小、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题目:寻找读书的幸福小时候不知道读书的幸福提纲后来品尝到读书的幸福现在正努力寻找读书的幸福这个提纲按时间先后顺序写自己对读书幸福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由无到有,由浅人深,脉络清楚,符合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要求。
(二)模式二。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引论(提出论点或论题)论证分论点1-—回答“是什么"本论论证分论点2—-回答“为什么”论证分论点3——回答“怎么办”结论(照应)“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不一定是下定义,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对比说明.语言一定要简洁些。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
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层进式结构(附范文层层解析)议论文层进式结构指导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法之一是层进式结构“摆现象——说实质——论危害(或好处)——挖根源——提办法”。
这种形式的议论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
摆现象”是指摆出社会生活中一些需要探讨的现象,可以引用、概括或引述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说实质”是指指出这种现象的本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
论危害(或好处)”是指进行利弊分析,分析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或好处。
挖根源”是指对这些现象中的根源和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问题所在。
提办法”是指告诉读者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一篇关于教育的议论文中,作者摆出了不同成绩的学生受到不同待遇的现象,指出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分析了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了理性温情的教育方式。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层进式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家长常常采用“巴掌教育”来惩罚孩子,这种做法是病态心理的表现。
但为什么家长还会坚持这种做法呢?原因在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希望孩子能在这种环境中立足。
此外,长期的应试教育也让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和排名。
但是,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一时的分数高低并不能代表其未来的成就。
因此,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性温情,而非简单粗暴的惩罚。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性呵护,只有这样,家庭和社会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
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吻印”,少些“掌印”,多点理性温情。
总之,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乃至社会,我们都应该更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而非仅仅关注分数和排名。
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
很多家长盲目追求分数和进步,甚至采用棍棒教育,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表现。
我们需要挖掘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是家长们颠倒了教育的主体,忘了孩子是独立个体;二是家长们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竞争,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
向《人民日报》学习议论文的层进式结构作者:王富利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9年第21期一写到议论文,有些同学习惯于一股脑地堆素材:要么行文被素材给带跑偏了;要么素材和论点脱节,自说自话。
至于文章如何展开?如何谋篇布局?更重要的,如何用论证手法阐释观点?这些却被很多同学忽略。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人民日报时评文章对于发生在我们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是怎么运用层进式结构进行论证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层进式论证结构。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呈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一、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结构(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层次示例:自然-人-社会。
个人-家庭-社会。
个人-家族-民族。
个人-集体=国家。
以2014年02月12日人民时评《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为例,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层进式结构行文的文章,也是在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常见的一种结构。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分论点(1)纵观历史→(2)放眼世界→(3)展望未来。
作者有“历史——世界——未来”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来论证中心论点“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以《要做老实人》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列分论点:第一层先说“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第二层再说“做一个老实人,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尊重”,第三层最后说“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献”。
文章分别从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三个角度由近及远加以论述,这三个方面是层层深入的,从而构成了层进式结构,使文章说理更有说服力。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层进式议论文的三种结构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式这种模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例:雕琢心中的天使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
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
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
“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
(是什么)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
(为什么)那要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雕琢心中的天使呢?实现理想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
刘翔,一个代表速度的名字,已经载入田径史册。
他从参加110栏比赛开始,就有着与世界短跑名将同台比赛的理想,同时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跨越一道道栏,战胜一个个障碍,他用毅力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实现心中的理想。
实现理想需要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坚持。
撒切尔夫人,一个被誉为“铁娘子”的女人,她不畏惧政治场上的黑暗和腐败,凭着一个弱女子的勇气和坚持,终于入主英国唐宁街十号,实现了她当首相的理想,把心中的天使雕琢出来。
天使总是美好,但天使不容易展现出来。
要使天使成型和理想成真,不能缺少一颗认真的心。
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了提炼钋和镭元素,他们日日夜夜焚膏继晷地在实验室工作,忘记其他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做研究,终于提炼那两个饱含汗水的元素,他们实现了理想,雕琢上心中的天使。
天使之美,犹如春天争芳斗艳的花儿,理想之美,犹如夏天郁郁葱葱的树儿。
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需要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和一颗专注的心,只有这样,天使才能成型,理想才能成为现实,才能看到天使的美丽和理想的光彩。
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方式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方式写作议论文,要注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当论点提出,论据材料确定后,写作时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组织严密的论证过程,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学生要特别注意论证构造的安排。
论证构造一般有四种:总分式、并列式、比照式、层进式。
一、总分式论证构造所谓总分式就是在论证的段落、层次构造中引入总说和分说关系的一种论证构造。
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形式。
无论何种形式,学生应首先在“总”字上下工夫,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将分述内容的主旨概括出来,使之成为能“张目”的总纲。
其次,分说的内容必须与总说的内容保持一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论证中心论点,互相之间不重复。
当然在实际写作时,根据立论的需要,这三种方式常常综合运用。
如鲁迅的《拿来》一文,运用的就是“分—总”的论证构造。
作者先着重分写“闭关”和“送去”,为下文阐述“拿来”作铺垫,又写“送来”是带强迫性和侮辱性的,不允许你不承受,也不允许你选择,这是帝国对殖民地进展掠夺的一种方式。
作者旗帜鲜明地批判“闭关”“送去”,进而批判“送来”,再树立“拿来”,最后“总之,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这样就引出了作者的总论点“拿来”。
论证的纲目清楚,确立的观点一目了然。
总分式论证构造具有内容纲目清楚、层次井然、构造严谨的好处。
二、并列式论证构造所谓并列式论证构造就是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平行的,没有主次之分,层次顺序安排较为灵敏的一种论证构造。
段落之间假如互相调换位置,不会违犯论证的逻辑构造。
如2023年高考语文湖南的一学生作文《踮起脚尖》,作者把文章内容分为四层: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四层内容互不雷同,第一层举出的是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举出的是来自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络自身实际。
层进式议论文的三种结构层进式议论文的三种结构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式这种模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例:雕琢心中的天使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
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
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
“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
(是什么)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
(为什么)那要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雕琢心中的天使呢?实现理想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
刘翔,一个代表速度的名字,已经载入田径史册。
他从参加110栏比赛开始,就有着与世界短跑名将同台比赛的理想,同时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跨越一道道栏,战胜一个个障碍,他用毅力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实现心中的理想。
实现理想需要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坚持。
撒切尔夫人,一个被誉为“铁娘子”的女人,她不畏惧政治场上的黑暗和腐败,凭着一个弱女子的勇气和坚持,终于入主英国唐宁街十号,实现了她当首相的理想,把心中的天使雕琢出来。
天使总是美好,但天使不容易展现出来。
要使天使成型和理想成真,不能缺少一颗认真的心。
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了提炼钋和镭元素,他们日日夜夜焚膏继晷地在实验室工作,忘记其他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做研究,终于提炼那两个饱含汗水的元素,他们实现了理想,雕琢上心中的天使。
天使之美,犹如春天争芳斗艳的花儿,理想之美,犹如夏天郁郁葱葱的树儿。
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需要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和一颗专注的心,只有这样,天使才能成型,理想才能成为现实,才能看到天使的美丽和理想的光彩。
(怎么样)专心致志方能成功--读《弈秋》有感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
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
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
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
南宋著名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
这里“三上”“三到”“三此主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专心致志。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此种专心致志的品德,能成为大学问家吗?也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鱼时,一会儿捉蟋蟀,一会儿种蝴蝶,最后连一条鱼都有没有钓到。
其实,这个故事同《孟子·弈秋》阐明了同样的道理:做事如果不专心致志,将一无所成。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我以为,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
非此,无动力,更谈不上专心致志。
运动员在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跌打滚爬,几多汗水几多伤。
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的爱,是很难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谈不上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
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
贝多芬成了音乐家后,失去了听觉,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锲而不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创作,被誉为一代“乐圣”。
如果没有此种对音乐和旋律的专心致志,也许早已躺在安乐椅上坐享其成了。
今天,我们所置身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诱惑颇多,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热爱这项事业,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们唯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评析:作者用层进式结构形式,先提出“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否则一事无成”这一论点,接着分析“专心致志”的必要性,然后综合起来,给以解决的办法,层次清楚。
二、“前提——途径——方法”式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 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变式: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三、“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式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给爱一点空间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
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
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
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
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摆)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
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
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
(过渡)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
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
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
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
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
(危害)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
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
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
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析根源)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
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
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
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
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
(对比)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
”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
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指方法)评析:本文典型地运用“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逐步深入,从而揭示爱需要空间和自由。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抄袭”之我见抄袭,自古有之。
唐宋兴科举制度之时,舞弊者不尽其数,亦屡禁不止;论当今,舞弊手段更是五花八门,高科技亦助长其嚣张气焰,乃防不胜防。
再观国外,以抄袭为耻,以独立为荣,何也?是考生之过,还是制度之过,抑或是人之价值观之过?(现象)我以为谁之过不甚重要,但若任其发展,必将贻误国之发展,腐蚀国之栋梁,所以,应究其因,从本质治之,方能斩草除根,收益良好。
(危害)今之抄袭,乃国民价值取向之过。
自科举沿袭至今已有千年,无论为名为利,都必须经过考试。
考试制度深入人心,而人们求功求名之心日益急切,于是便不顾后果,抄袭乃其中之一手段。
我以为,应对国民多多进行诚信之教育,诚信乃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应当继承;若不如此,国民价值观严重扭曲,那么无人将有真才实料,会去创新奋斗。
博士论文也仅是一张空纸,教育的意义何在?是让少年学有所成,而非“学只有抄”。
所以,改正国民价值取向是重中之重,唯有改正其思想,才能扭转抄袭现象。
(根源一)今之抄袭,亦是制度之过。
无论是高考,公务员考试或者是研究生考试,更多的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抄袭,却让真正的才子名落孙山,让庸才脱颖而出,这却是完全不符合考试之目的。
因此,我以为要消灭抄袭现象,应当适当改正制度。
考试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非学习是为了考试,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反抄袭”与“反反抄袭”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若将笔试改为更多的面试,考生又从何处抄起?所以,制度的建立亦承担一部分责任。
(根源二)今之抄袭,乃是人之过,家长之过,法律之过也。
若法律对抄袭者严惩不贷,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前仆后继;家长若不重视考试结果,重视诚信教育,考生的抄袭也会减少许多;人心若能有所满足,不过分追求名利,“姚抄抄”和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现象亦不会发生。
所以今之抄袭,给国人思考许多,我们应当明白,杜绝抄袭,应从自己的观念开始。
(根源三)今之抄袭,谁之过,我们不能枉下定论,但若能仔细反省,国人应当学会诚信二字。
“诚信”二字吃透,“抄袭”现象消失也便马到功成。
(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