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剪纸)
- 格式:ppt
- 大小:11.96 MB
- 文档页数:96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剪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剪纸》。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针对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的一堂拓展课,挑选最简单易懂的剪纸,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制剪纸的乐趣从而强化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学生虽在日常生活中偶有接触,但美术基础薄弱,了解不够深入,剪纸表现了中华民族淳厚隽永的民情与民风。
剪纸在中国民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长久地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但是现代的人们已经疏远了剪纸,重拾我们祖先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古老民间艺术,是每一个美术老师应尽的一份责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执教的年级为高一年级,学生步入高中,对自己的心智成长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品评认知一些造型较复杂的作品,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在上一节课中学习认知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各种形式,如:泥塑、皮影、剪纸蜡染等,但缺乏亲身体验。
学生对剪纸已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再加上很多学生本来对做手工怀有一定热情,有自己的审美追求,这些都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
本课以了解剪纸艺术到制作一个“团花”剪纸为过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养成自学艺术钻研知识的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学习团花剪纸的风格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团花剪纸的制作技巧。
3、情感目标: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和欣赏剪纸艺术的美,让学生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愉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以及团花剪纸的特点提高对民族艺术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折纸、修剪、设计团花的方法。
剪纸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一、剪纸的历史渊源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汉代对剪纸的发展有了重大突破,定型于此,后世才有了传统的剪纸技艺。
在汉代,许多人用剪纸来装饰门窗、墙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
而在民间,剪纸则更多地被用来作为民间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的装饰品和辅助工具,如用于祭祀、庆祝节日、喜庆婚丧等。
剪纸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此时的剪纸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宋代的剪纸作品风格多变,题材丰富,并以其简洁大方、生动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到了明清时期,剪纸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提高了技术水平,不仅在剪纸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加之社会的繁荣,剪纸艺术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二、剪纸的技艺要领剪纸创作需要一定的技艺和艺术感悟。
而传统剪纸技艺主要包括图案设计、剪刻技巧、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些技艺要领。
1. 图案设计图案设计是剪纸艺术的核心,好的图案设计决定了剪纸作品的艺术价值。
图案设计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有天马行空的意境和神奇的创意,需要对题材有深入的了解和对构图有独特的见解。
好的图案设计是对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和意境的深刻理解与升华,能够使作品展现出既有内容丰富、富有审美感又有较高的艺术性。
2. 剪刻技巧剪刻技巧是剪纸艺术的灵魂所在,剪纸要求用剪刀,刻刀等切割工具将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剪刻出来,所以要求具备一定的手艺和技巧。
剪纸技艺的基本要领是运用手工工具,在纸上制作出真实的人物形象或各种图案,既要做到熟练掌握剪刻的技巧,又需具备高超的审美水平和艺术创造力。
例如,剪刀要拿稳、动作要准确、力度要轻重得当等。
3. 材料选择剪纸的材料主要为纸,主要有各种颜色的宣纸,红纸,白纸等。
其中以宣纸最为常用,宣纸自然厚重,质地韧劲,刻画或剪裁后易于附着彩绘,较能保留光泽,装裱后千年不变,保存完好。
因此,宣纸成为了剪纸的首选材料。
除此之外,还需要选择适合的颜料和色彩,根据图案的整体效果和表现手法,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搭配,在不同的图案中加入明暗对比或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
《中国民间美术—剪纸》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民间美术,我从中选取活动二对民间美术加以扩展,以民间美术——剪纸作为本节课的内容。
剪纸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民间艺人对生活的祝福,剪纸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剪纸,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
课时为1课时。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
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通过几年的学习积累,已经有了很好的构图基础,他们大部分性格淳朴、单纯,喜欢上美术课,但平时对美术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根据新课程要求本着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材料、造型、内容及所表达的寓意、象征、稚拙等特点的基础知识;2、实践目标:学会独立或合作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知道根据内容,查找资料,拓展知识面。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创造性的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对剪纸进行评价。
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学习民间剪纸知识、设计制作剪纸。
2、重点:重点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及其寓意,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难点:①剪纸作品的内涵及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培养形象概括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谈话法、范例教学法、直观感受法进行教学,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悠久和深厚的内涵。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剪剪等方法相结合。
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美术面试真题1.题目:《民间剪纸》2.内容:(1)剪纸主要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镂空图案的艺术形象,营造出—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2)剪纸通常采用的表现方法为阳刻、阴刻、阴阳刻相结合等方法。
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
阴刻的特征和阳刻完全相反,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3)教学过程中有组织提问和讨论;【解析】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展示剪刀、刻刀及纸张,请学生猜一猜: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剪纸)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就是用这些简里的工具创造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因其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的人士喜爱,这节课就让我们—起来学习一下这门有趣的手工艺术——《民间剪纸》。
活动二:描述分析1.剪纸寓意教师播放视频《多姿多彩的剪纸艺术》提出问题:①视频中你们看到当地人民剪出的形象有哪些?(喜鹊、桃子、鲤鱼等)问②为什么要剪这些物品,有什么寓意吗?(喜鹊代表喜庆,桃子表示长寿、鲤鱼是年年有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剪纸的寓意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形象来展现的,表达劳动人民对生活美好的祝愿及憧憬。
⒉.剪纸的基本装饰纹样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喜鹊》《大公鸡》剪纸作品,并提问:①这两幅作品分别是什么寓意?(喜庆、金鸡报晓)②喜鹊的羽毛和公鸡的羽毛艺术家是通过什么纹样表现的?(圆点纹、月牙纹)③除此之外,你还见过哪些剪纸装饰纹样?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教师总结:圆点纹、月牙纹和锯齿纹是剪纸装饰常用的纹饰,能让作品看起来更加栩栩如生,而且能够表现不同形象的造型特点。
3.剪纸的表现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喜鹊》《大公鸡》剪纸作品,并提问:这两幅作品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总结:喜鹊以线为主,公鸡以面为主。
这就是剪纸常用的表现方法——阴刻、阳刻、阴阳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