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学的漫长发展立场中,经历了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很多的人物以及观点的出现,那么在萌芽阶段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涉猎多个领域的哲学家,因此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就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那么如此传奇的人物,在我们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他都出现在哪里呢?一、关于古希腊三哲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三者并称为古希腊三哲或古希腊三贤1、苏格拉底——城邦政治学说的先驱者,西方哲学从他开始,从向外探索转入向内探索,从自然哲学转向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
2、柏拉图——他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把哲学与现实结合起来,理念不是停留于个人思想中的概念,而是被用于改造社会。
他创作的城邦政治学说的早期论著《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
3、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无论古罗马、中世纪,直到近代的大政治思想家,没有一个人能绕过他的思想遗产。
他创作了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政治学》。
他们三人在美学、政治、教育、数学哲学、科学领域的贡献是具大的,有些甚至是开山之祖,影响了几乎所有之后的西方哲学家。
对人类社会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二、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中的贡献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人物简介和教育观考情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在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出题形式主要为客观题,题目类型大多为识记性题目,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等。
对于近几年考试过程中不仅会考察一些教材常见的知识点,另外其中的细节和更深层次的历史渊源也很重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识记。
一、人物简介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一个医学家庭,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因此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对亚里士多德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在学园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
但亚里士多德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唯老师是从的人,他对于学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因此在学园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经常发生争吵。
在柏拉图去世后,他开始游历四方,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
在讲课过程中编写自己较为重要的著作,如《政治学》、《论灵魂》。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63岁。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1.对儿童进行德智体全面和谐的教育观亚里士多德以哲学观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他的“灵魂论”。
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植物灵魂是最低层次的,主要表现在个体生理方面的成长;动物灵魂是中等层次的,主要表现为个体的本能、欲望等方面;理性灵魂是最高层次的,主要表现在思维、判断等方面。
他认为每个人人都具备这三种灵魂,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出现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所以我们要根据每一个灵魂出现的时间对儿童分别进行体育、德育、智育。
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
若要使人的灵魂得到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必须在人不同阶段施加不同的教育和影响。
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城,这是雅典的一个商业港口。
他父亲是马其顿君主的宫廷御医,虽他童年丧父,但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7岁时,亚里士多德赴雅典柏拉图学园求学,他博览群书,刻苦用功,据说他每夜手握一只球,球下放一铜制容器,打盹时球便坠入容器,发出叮当声,以此鞭策自己,颇象中国的头悬梁、锥刺股。
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20年,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批判老师柏拉图的学说,被柏拉图称为“吃足母奶后用蹄子踢母亲的小驹”,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始终对老师都非常尊重。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前去小亚细亚的爱索斯办学,公元前342年,接受马其顿王腓力之聘,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历山大当时13岁,天资聪慧,雄心勃勃,十分敬重这位素有盛名的老师,他曾对别人说:“生我身者是我的父母,给我智能者是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广招门徒,他习惯于在宽大的回廊下面边散步边讲学,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他在这里讲学、著述,大部分著作都产生于此时。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染疟疾病死在巴比伦,雅典掀起了反马其顿的风潮,亚里士多德作为统治者的老师,被人刻骨仇恨,雅典人以不敬神的罪名通缉他,他逃到优卑亚岛,准备风潮平息后重返雅典,但第二年就暴病身亡,享年62岁。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当时雅典的民主制逐步瓦解,祸乱频起,希腊的艺术也日渐衰微,思辨哲学却达到高潮,哲学家们在认真地探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问题,受这种思想背景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养成了一种务实的学风,他没有柏拉图那种恢宏的“理想”,也没有柏拉图那种神秘而玄虚的“理式”哲学,他从资料入手,进行冷静、严肃的分析,通过归纳、概括、分类、推理,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在他著作中专门研究文艺理论的有《诗学》和《修辞学》,其他像《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等,也有涉及文艺问题的。
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简介(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简介(二):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必须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透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已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土多德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靠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理解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构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带给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到达的目的。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简介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师承柏拉图,还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亚里士多德的简介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
如在音乐教学中,他经常安排儿童登台演奏,现场体验,熟练技术,提高水平。
在师生关系上,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
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之上的。
他把人的灵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觉、欲望等,二是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思维、理解、认识等。
他认为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觉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承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他又认为感觉在这里只起到一种诱发的作用,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
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
05. 亚里士多德:属于世界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继柏拉图之后最伟大的希腊哲学家。
著名的语文学家威廉莫维兹称他“受经院哲学尊敬,却被考生诅咒,因为他们不得不死记硬背他那枯燥的教学大纲”。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或383年生于斯塔吉拉,人们喜欢称他为“斯塔吉拉人”,就像人们喜欢叫谢林为“雷翁贝格人”,尼采是“勒肯人”,费希特为“腊门瑙人”一样。
比如,人们习惯说,伟大的腊门瑙人曾在柏林作他著名的“致德意志民族书”的演讲。
我们在此提到亚里士多德的出生地不无道理。
斯塔吉拉位于特拉岑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这个小城除了它的哲学家外没有其他值得炫耀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老师柏拉图是希腊的文化首都雅典的公民,而他本人则是个地道的外省人。
还有一点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不属于贵族阶层,但也不是平头百姓。
他的家庭属中产阶级,父亲还兼着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本来亚里士多德最方便的选择就是继承父亲的诊所和一个被古希腊学者称为“摇药片”的药房,但亚里士多德却想去雅典。
家里人没有表示反对,但也没忘了去问卜,看他到了雅典最好做什么。
结果神的手谕是他应当学哲学。
假如占卜的结果是另外的样子,不知西方文化史的发展会是如何。
有钱的父亲为儿子的学业毫不吝啬。
亚里士多德尽管要成为哲学家,却一生没有放弃享受舒适的生活、周到的服务、讲究的家用器皿。
合理的膳食,等等等等。
他不屑以与他同时代的第欧根尼——因住在一只桶里而不是住在房子里著称——为榜样,他对幸福的概念有自己的理解,正如他后来写的,幸福也意味着拥有世界上的好东西。
据载他喜欢盛装,手上带满戒指,头发保养得很好。
但裹在华丽的包装里的并不是仪表堂堂的身材,古学权威补充说:“他体质瘦弱,眼睛很小”,而且“说话时还有点口齿不清”。
那么,我们的斯塔吉拉人要去雅典献身哲学了,这在当时并不意味着去修一门偏僻古怪的学科,去做一个苦思冥想的人。
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哲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知识和科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介绍(斯,其父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公元前367年移居雅典,进入柏拉图开设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达20年。
公元前343年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公元前335年回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致力于教学与著述。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雅典爆发反马其顿运动。
他避难于雅典以北的哈尔基斯。
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多种学科领域。
政治方面的代表作为《政治学》。
据传还和学生一起写过158篇关于希腊各城邦政治制度的论著,但大部分已佚,仅于1880年发现《雅典政制》一篇。
亚里士多德极为推崇政治学,认为它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主要研究人群的善,而伦理学则研究个人的善。
《政治学》一书区分了政治学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创立了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
与柏拉图侧重演绎的方法不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研究中,注重收集、整理大量实际材料,分析、比较各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并从中归纳出政治理论,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亚里士多德从人性出发探讨国家的起源和目的,他的基本命题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他认为,自然不造无用之物,自然赋予每一事物以一定的目的。
自然赋予人类的目的是让人们过有道德的优良生活。
只有当人们各以其本分参加一个政治团体(城邦)时,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任何事物的自然本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人类最初由于男女、主奴两种关系而结合为家庭,继而由若干家庭联合组成村坊。
最后,由若干村坊组合为城邦。
这时,社会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人类的本性也得以充分显现。
城邦是自然的产物,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它追求的是最高最广的善业。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城邦)高于个人,先于个人。
公民是构成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城邦的质料,是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即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亚里士多德把政体看作城邦的形式,政体的异同决定城邦的异同。
政体是指一个城邦中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
政体按照其宗旨以及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分为2大类6种。
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均属正宗政体,只照顾统治者利益的政体属正宗政体的变态。
《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简介(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简介(二):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必须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透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已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土多德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靠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理解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构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带给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到达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简介(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简介(二):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必须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透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已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土多德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靠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理解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构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带给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到达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简介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 BC - 322 BC),是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逻辑学家和政治学家。
他是柏拉图学派的学生,在柏拉图之后成为了学院的领导人。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倫理學、政治學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一个位于希腊马其顿地区的斯塔基拉。
他的父亲尼科马科斯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医生。
在亚里士多德13岁的时候,他被送到雅典学习,进入了柏拉图的学院,在那里成为了柏拉图的学生。
柏拉图的哲学和思想深深影响了亚里士多德的思维和哲学,但是他对柏拉图的哲学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柏拉图去世之后他离开了学院。
离开学院之后,亚里士多德开始进行独自的学术工作。
他花了一段时间在亚述的亚历山大城,成为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的教育家。
在此期间,他开始对自然科学领域展开了自己的独特研究,他对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后世的科学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亚历山大去世和自己的学术成果日益丰硕,亚里士多德开始接受学生和粉丝,自成一派。
他在雅典创办了一所学院,开始系统地教授自己的哲学,这被称为亚里士多德学派。
该学派的思想影响着整个希腊和罗马世界,成为了古代希腊思想的代表之一。
在政治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至今仍然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他认为,政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全体公民的幸福。
他提倡建立一种平等和稳定的政治制度,其中包括民主和寡头政治。
他认为只有在这种制度下,才能实现全体公民的幸福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在哲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也非常有影响力。
他提倡通过感性经验来认知事物,这与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论有很大的区别。
他认为,知识不仅仅是思考,还需要通过感觉来获取。
他还提出“宏观到微观”的分类法,对世界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和区分。
在逻辑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称为经典逻辑。
他将逻辑的研究融入到哲学的研究中,他的思想在中世纪有着显著的影响,他的名字被用来称呼那个时代的哲学和科学。
亚里士多德简介中文名称: 亚里士多德性别: 男生卒年: 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国别: 古希腊生平简介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所以他的家庭应该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是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亚里士多德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
这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
但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
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
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
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
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又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
公元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
腓力于公元前336年被刺身亡。
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
在不到十年的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著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
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到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
这个凭著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
名人亚里士多德的事迹介绍简短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亚里士多德,希望大家喜欢!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个人经历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师承柏拉图,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同时,还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如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逻辑学,等等。
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出生在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一个叫斯塔吉拉的小城,父亲尼各马可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的宫廷医生,母亲菲斯蒂丝家境十分富有。
亚里士多德18 岁进入柏拉图的阿卡德谟学园,在那里学习长达20 年之久,直到老师柏拉图于公元前347 年去世才离开。
离开学园后,他开始游历,后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 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关于两人之间究竟是否是师徒关系,一直存有争议。
黑格尔就认为亚历山大在事业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可能师承亚里士多德。
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亚里士多德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方面的知识,对亚历山大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但也有人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因为亚历山大任性而且冲动,不像是受过教育的人。
亚里士多德传记亚里士多德(384BC-322BC)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作家和教育家。
他被公认为世界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全面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和他对哲学、科学、政治的巨大影响。
1. 早年生活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斯塔吕亚的斯托里亚(Stagira)城,父亲尼科马库斯是马其顿国王的医生。
在他13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由监护人普罗克鲁斯朱斯(Proxenus)和朋友普罗克尔斯(Procles)照顾他。
亚里士多德在普拉托学院跟随普拉托学习,形成了他对哲学的浓厚兴趣。
2. 对哲学的贡献亚里士多德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对逻辑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逻辑学体系,被后世称为“亚里士多德逻辑”。
他还对形而上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形而上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万有起因论”和“四因说”。
他认为形式因素、材料因素、动力因素和目的因素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根本要素。
在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论”。
他认为人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幸福,并通过实践道德美德来达到这一目标。
在政治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合理政治”。
他认为政治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而存在的,政治组织应该是基于公正和道德准则的。
3. 科学成就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他对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在生物学方面,他是第一个系统分类动物和植物的人。
他独立提出了物种的概念,并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物种的特征来进行分类。
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元素说”,即地、水、火、气是物质的基本要素,所有事物都是由这些要素组成的。
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4. 教育观念作为一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包括思维能力、道德修养和身体健康。
他提倡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的外貌描写
(实用版)
目录
1.亚里士多德的生平简介
2.亚里士多德的外貌特征
3.亚里士多德的外貌描写对其形象的影响
正文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公元前 384 年出生于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城,公元前 322 年逝世。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导师,被誉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
他的学识广泛,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外貌描写,历史记载并不详细,但通过零星的文献,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他的形象。
亚里士多德的外貌特征比较显著,他拥有一头浓密的卷发,皮肤黝黑,体态丰满,给人一种智慧和权威的形象。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外貌描写在历史文献中并不丰富,但这些有限的描述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具有个性魅力的哲学家形象。
他那一头卷发和黝黑的皮肤,使他显得与众不同,而他丰满的体态则暗示着他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对知识的热情。
这些外貌特征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识和成就相互映衬,使他成为了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一位独特人物。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外貌描写虽然简单,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作为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气质和风范。
第1页共1页。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简介
搜集整理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话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院教学时期,经常和学生们在一起探讨人生哲学。
有一次,一位学生问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有低落而沮丧的心情呢?”亚里士多德听完学生的提问后,回答道:“心怀嫉妒的人不但要承受自己的失败和挫折,同时还承担着别人的成功,所以他总是以沮丧的心情示人。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一位宫廷医生,亚里士多德出生后,父母分重视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七岁时,被父亲送往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修学。
由于亚里士多德天资聪颖,并且勤奋刻苦,因此很受老师柏拉图的重视。
柏拉图担心亚里士多德误入歧途,便对亚里士多德说:“要给你戴上缰绳。
”言下之意就是,亚里士多德思维敏捷,不同于一般人,如果不严加管教的话,亚里士多德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
虽然亚里士多德很尊敬柏拉图,但是在学术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
所以,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
理。
”柏拉图晚年间,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因为学术观点不同,所以经常发生争吵。
等到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又在柏拉图学园呆了两年时间,等到新领导上任后,亚里士多德便离开了雅典。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就像是现在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
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
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本人
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
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
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
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
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
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当然,他也犯错误,但次数很少。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