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春秋争霸(1)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精品备课教案春秋争霸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
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精品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精品备课教案一【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xx。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
[ 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而导入。
回忆,为学习打下基础二、春秋五霸1、东周的建立: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一是王权的衰落(原因、表现及影响),二是诸候争霸。
指导阅读“引文“。
3、春秋五霸:学生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必要的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且落实在书上。
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什么特点?三、xx 首霸1、看地图。
“读读”:说的是什么人?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小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 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4、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生看书解决。
训练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键入文字]
2015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春秋争霸
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
这篇2015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1:公元前770 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 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 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 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
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
楚庄王称霸。
编辑老师给您带来的2015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争霸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① 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大自己势力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该国是( )A、齐国B、秦国C、晋国D、鲁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国家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鲁国B、燕国C、齐国D、韩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楚庄王B、晋文公C、齐桓公D、秦孝公【答案】:【解析】:第5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的“桓公”是谁?材料一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2)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请回答【统一篇】材料一:图1、图2所示的是古代封建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巩固国家统一。
(1) 源于分封制带来的弊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最先称霸的是哪个诸侯?结合图一,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建立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2) 秦朝以后,第二个实现大规模统一的是哪个朝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它开创了什么行政制度?(3) 图二反映了元朝建立了怎样的行政制度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团结篇】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4)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备课教案第一章:春秋争霸的背景1.1 时代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1.2 诸侯争霸的原因:周王室衰落,分封制的瓦解1.3 诸侯国的崛起:齐、晋、楚、燕、韩、赵、魏等国家的发展第二章:齐桓公的霸业2.1 齐桓公的即位与改革:管仲的辅助2.2 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确立2.3 齐桓公的对外扩张:打败鲁、卫、郑等国家第三章:晋文公的霸业3.1 晋文公的成长与流亡:重耳的历程3.2 城濮之战:晋文公的崛起3.3 践土之盟:晋文公的霸主地位确立第四章:楚庄王与中原争霸4.1 楚庄王的即位与扩张:楚国的强盛4.2 邲之战:楚庄王的中原争霸4.3 楚庄王的成就与不足:对中原文化的影响第五章:春秋争霸的影响与历史意义5.1 诸侯争霸对周王室的影响:王权的衰落5.2 诸侯争霸对国家的影响:国家的统一与分裂5.3 春秋争霸的历史意义:促进了社会变革与文化的交流第六章:春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6.1 农业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农田制度的变革6.2 手工业与商业:铁器的普及与市场经济的兴起6.3 文化成就:春秋时期的诗歌、书法、哲学发展第七章: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7.1 政治家与军事家:管仲、子产、孙武等人物的贡献7.2 思想家与学者: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流派的形成7.3 妇女与少数民族:杰出女性的故事与边疆民族的发展第八章:春秋争霸的战争与战役8.1 春秋时期的战争特点:车战与军事战术的创新8.2 著名战役: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经过与影响8.3 战争对社会的冲击:人口流动、土地兼并与平民的地位变化第九章:春秋争霸与战国时期的过渡9.1 春秋争霸的延续:战国七雄的形成与争霸局面9.2 政治制度的演变: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与中央集权的趋势9.3 社会变革的迹象:井田制的破坏与商业资本的兴起第十章:春秋争霸的历史评价与反思10.1 春秋争霸的正面影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文化的融合10.2 春秋争霸的负面影响:战乱频发与人民的苦难10.3 春秋争霸的启示:对国家治理与和平发展的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春秋争霸的背景难点解析:分封制的运作机制及其瓦解原因,周王室衰落的表现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精品备课教案1.1 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后来的战国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以春秋争霸为主题,通过讲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
1.3 教学意义: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知识点讲解2.1 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是周朝的一个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崛起。
2.2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则向周王进贡并提供军事支持。
2.3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三、教学内容3.1 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讲解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崛起,以及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
3.2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讲解分封制的具体内容和诸侯国的职责,以及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影响。
3.3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讲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春秋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5.2 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梗概,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将在后续的教案中详细讲解。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2中考历史复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山东省高密市立新中学孙洪波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1)春秋争霸齐国、晋国的争霸过程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典型和缩影。
齐国、晋国都是通过改革和整顿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来实现富国强兵,从而以政治或军事的优势来达到称霸的目的。
因而,通过改革达到强国的目的,通过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来相互影响,是这一历史时期呈现出的重要特征。
(2)战国末期秦的兼并战争战国末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进一步强大,通过不间断的兼并战争,削弱了东方各国的势力;尤其是通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从而为最终的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难点(1)春秋争霸战争的历史影响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是(分封制的消极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争霸战争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战国兼并战争的历史影响战国兼并战争,往往是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极其残酷。
长平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秦国最终通过兼并战争,使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隐含着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为学习秦的最终统一打下基础。
三、学法指导1.故事教学法通过介绍“数典忘祖”的历史成语故事,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通过“卧薪尝胆”了解吴越争霸的情况;通过“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来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残酷性和有关情况。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基本状况,理解历史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讲叙等方式来进行。
2.情景模拟法在学习春秋争霸的齐桓公称霸时,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让学生想象齐桓公葵丘会盟时的情景,从参加的人员、举行的仪式、礼节、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想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诸侯争霸的史实。
(2)掌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主要诸侯国的兴衰过程。
(3)了解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争霸的原因和过程。
(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直观展示春秋争霸的形势变化。
(3)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春秋争霸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诸侯争霸的史实。
2.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主要诸侯国的兴衰过程。
3. 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春秋争霸的原因和过程。
2. 春秋争霸时期的历史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春秋争霸的原因和过程。
2.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地图展示: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直观展示春秋争霸的形势变化。
4. 历史评价: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春秋争霸进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争霸的原因和过程。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主要诸侯国的兴衰过程。
4. 地图展示:展示春秋争霸形势变化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诸侯国的争霸情况。
5. 历史评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春秋争霸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争霸的历史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春秋五霸的概念和地位。
2. 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
3. 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1. 春秋五霸的概念和地位。
2. 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精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掌握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
(2)通过地图识记,掌握春秋时期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
(3)学会分析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争霸的原因和过程。
(2)运用地图和时间轴,梳理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3)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春秋争霸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
(2)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
(3)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春秋争霸的原因和过程。
(2)春秋五霸的成就和地位。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2)提问:什么是春秋争霸?为什么会出现春秋争霸?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
(2)让学生通过地图,掌握春秋时期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2)全班交流:春秋争霸的原因和过程。
4. 知识拓展:(1)介绍春秋争霸时期的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春秋争霸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2. 结合地图,复习春秋时期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
3. 思考:春秋争霸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热情。
1. 情景教学: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地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秋争霸的历史场景。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备课教案第一章: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周朝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崛起。
2. 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如分封制的崩溃和诸侯争霸等。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能够对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二、教学内容:1. 周朝的衰落:周幽王的昏庸无能,导致周朝政治腐败,国力衰弱。
2. 诸侯国的崛起:周朝的分封制度使得各个诸侯国逐渐壮大,开始争霸天下。
3. 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人民生活困苦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春秋时期的地图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利用历史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对春秋时期社会背景的理解程度。
2. 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齐桓公的霸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齐桓公的历史地位和成就,认识到他在春秋争霸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了解齐桓公争霸的过程和策略,分析他的成功之处。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能够对齐桓公的霸业进行客观评价。
二、教学内容:1. 齐桓公的历史地位:齐国强大的君主,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
2. 齐桓公争霸的过程:通过改革内政、加强军队建设和外交手段,逐步扩大齐国的势力范围。
3. 齐桓公的成就:推动诸侯联盟,稳定春秋局势,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齐桓公的画像和争霸过程的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齐桓公争霸的策略和成功之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通过历史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对齐桓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对齐桓公的霸业的了解程度。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争霸
1.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
(2)政治: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
2.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3.主要史实:
(1)齐国称霸:齐相公任用管仲为相,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邲之战。
(3)吴越争霸: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卧薪尝胆)先后北上争霸。
4.影响:
(1)积极:出现了局部的统一,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消极: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给社会生产带来极大的破坏。
二、社会变化
1.经济: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农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活跃,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使用金属货币。
2.政治: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各诸侯国进行变法改革。
3.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4.民族关系: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P31: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
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
1、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三大霸主:(1)(齐国)齐桓公——第一个霸主措施: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2)(晋国)晋文公---------------------------------------------奠定晋文公霸主地位的一场战役是:城濮之战。
争夺中原霸主之位(3)(楚国)楚庄王 --------------------------------------------3、战国七雄:(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重要的战役:①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②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一、春秋争霸1、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①前提:王室衰微②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
③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3、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1、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2、。
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古文今说(8分)阅读下列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1分)(2)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
(3分)(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2分)(4)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2分)(1)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 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 王室衰微
特征 西周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社会动荡和变化,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
坏,“礼崩乐坏”
表现 (1)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权威明显削弱,渐渐
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2)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觐和缴纳贡赋,导致
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结果 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2. 诸侯争霸
目的
追逐自身的利益,积极争夺霸主地位 方式
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表现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 影响
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易误警示
1. 春秋争霸不断、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转型,生产工具的创新,铁器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政治转型,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2. 争霸的实质是大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争夺霸主地位)。
3. 民族关系
政治: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周
天子地位下降) 经济:经济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
军事:诸侯争霸 (齐桓公、晋文公等)
(1)地位: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
(2)表现: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4.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