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
- 格式:ppt
- 大小:11.78 MB
- 文档页数:2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解析)一、选择题1.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在:①盛世局面的出现。
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②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
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③对外的友好交往关系。
如玄奘到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等;④辉煌的隋唐文化。
如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在时代。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B.西晋C.隋朝D.元朝【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隋朝。
589年,隋朝隋文帝灭掉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所以C是正确的。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公元前221年,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出现之前;西晋是三国统一归晋后出现的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元朝在中原建立统治是在结束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之后。
所以A、B、D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择C。
3.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隋朝1 / 17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制度,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成绩择优录用,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4.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81年建立隋朝B.589年实现国家南北统一C.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D.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答案】C【详解】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七年级下册历史1至5课笔记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隋朝就像一个突然崛起的超级选手。
北周外戚杨坚在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这就好比把分裂的几块拼图又拼成了完整的一幅画。
隋朝统一的意义可大了呢。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文帝的统治。
隋文帝是个很有本事的皇帝。
他在政治上,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这就是科举制的萌芽哦。
在经济上,他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就像给国家这辆大车安装了新的发动机,让国家快速发展。
他在位期间,百姓生活比较安定,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大运河的开通。
隋炀帝时,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他下令开通了大运河。
这大运河就像一条巨龙,北抵涿郡(现在的北京),南至余杭(现在的杭州),全长2700多千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的开通可不得了,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不过呢,为了修这个大运河,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是个很有野心的皇帝,但是他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如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还多次巡游、三次征辽东等,搞得民怨沸腾。
最终在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李世民可是个厉害角色,他就是唐太宗。
他虚心纳谏,任用贤能,比如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他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很重视老百姓的生活。
在他的统治下,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贞观之治”。
他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隋朝的特点:589-618年(短暂而繁荣或繁盛一时)一、隋朝的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统一南北:589年灭陈统一全国3、隋朝的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历史大趋势4、隋文帝时期(开皇之治)经济繁荣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开凿时间:605年二、大运河的开通中心:洛阳起止: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评价:(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2、创立:(1)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3、意义(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2、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时间:公元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2、传位: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七年级历史下册1-4课知识点汇总一、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隋朝的建立。
话说在南北朝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北周有个厉害的外戚叫杨坚。
这家伙就像游戏里开了挂一样,把北周的小皇帝给取代了,在581年建立了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他就像一个新的武林盟主,开始收拾南北朝这个混乱的江湖局面。
2. 隋朝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那可是很有本事的,他带领隋朝军队一路打怪升级。
在589年,隋朝灭掉了陈朝,就像把最后一个不听话的小帮派给收拾了,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这统一可不得了,就像把散落在各地的拼图碎片都拼成了一幅完整的画。
3. 隋朝的繁荣开皇之治。
隋文帝是个好皇帝啊,他知道怎么治理国家。
他发展经济,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种粮食。
还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同时,他在政治上也很有一套,建立了三省六部制,这就好比给国家这辆大车安装了一套很高效的管理系统。
而且他还搞了个科举制,这就像开了一扇大门,让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来朝廷当官,不管你是穷小子还是富家子弟,只要有本事就行。
在隋文帝的治理下,隋朝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史称“开皇之治”。
4. 大运河的开通。
隋炀帝杨广登场了,他虽然有点好大喜功,但也干了一件超级大工程——开通大运河。
他就像一个超级包工头,指挥着无数的劳工。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这大运河就像一条巨龙,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开通大运河有啥好处呢?一方面方便了南北交通,就像给南北之间修了一条超级高速公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但另一方面,为了修这个大运河,可把老百姓给累坏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5.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太爱折腾了,他到处打仗,还搞那么多大工程。
老百姓被压榨得受不了啦,就像弹簧被压到极限一样,终于爆发了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就这么灭亡了。
这就告诉我们,当皇帝也不能太任性,得照顾老百姓的感受啊。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以下是这一课的知识点总结:
1.隋朝的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在581年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隋朝在杨坚的领导下,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先后消灭了北齐和南陈,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3.隋朝的经济:隋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修建大运河、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同时,隋朝还实行了均田制,使得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4.隋朝的文化:隋朝时期,中国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得贫寒学子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阶层。
同时,隋朝还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遗产,如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隋朝的灭亡:尽管隋朝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但是隋朝的灭亡仍然不可避免。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暴政所致。
在隋炀帝的统治下,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政治动荡。
最终,隋朝在618年被唐朝所取代。
以上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一历史第一单元复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年,XXX(XXX)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实现统一的原因是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公元618年,XXX在江都(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XXX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意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XXX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统治者提倡节俭。
XXX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XXX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由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流通七省区。
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开创科举取士制度XXX时,XXX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它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同时,科举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常设很多考试科目,其中进士和明经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