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准据法的确定
- 格式:ppt
- 大小:289.50 KB
- 文档页数:25
浅议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的确定国际商事仲裁是各国商事领域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于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保证国际商事仲裁的公正、合法和有效,各国在进行国际商事仲裁时,需要确定一套合适的法律准则。
本文就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的确定进行浅议。
一、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的概念及意义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简称准据法,是指当跨国商事争议产生后,合同达成方通过仲裁达成解决争议的协议,如何确定仲裁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和原则。
准据法作为仲裁程序中的根本法律源头,是确保仲裁裁决的公正、合法和有效的基石。
准据法的制定为当事人提供了防范争议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建立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二、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的确定1. 当事人的选择在确定仲裁协议准据法时,当事人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仲裁协议所适用的法律,以及所接受的仲裁机构的规则和程序等。
这种情况下,仲裁机构会依照当事人规定的法律和程序进行仲裁。
2. 国际商事惯例存在多种国际商事惯例,这些惯例是根据商业习惯或者行业规则建立的一种商事处理方式。
这些惯例不仅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而且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规则体系,是国际商事仲裁中值得参考的法律准则。
3. 国际公约或协定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CISG)、《关于国际商品买卖合同国际执行的条约》(New York Convention)等涉及到国际商事仲裁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均可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作为准据法参考。
这些协定的规则和原则是经过多国协商和共同确认的,可以有效地处理各国间的商事争议。
4. 国内法律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一方当事人的国内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但要注意的是,这样做将会提高国际商事仲裁的风险,因为有时其它当事人对采用该国法律可能存在异议。
同时,当事人所选择的国内法也要经过比较备受各国接受的,否则,可能会面临诉讼风险。
三、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的重要性确定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具有重要意义。
准据法的确定(一)区际法律冲突与准据法的确定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内部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地区被称为法域。
区际法律冲突,就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
区际私法(又被称为区际冲突法或者准国际私法)则为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法律。
国际私法同区际法律冲突和区际私法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当国际私法中的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某一外国的法律作准据法,而该外国的法制不统一,具有多个法埔,存在着区际法律冲突时,就会提出究竟是适用该外国的哪一法域的法律作为准据法的问题。
在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解决办法:1、按照该外国的“区际私法”来确定准据法许多国家在立法中都明确规定采用这种间接指定的做法。
例如,1966年《波兰国际私法》第5条规定:应适用的外国法有数个法律体系时,应适用何种法律体系由该外国法确定,这里讲的“该外国法”就是指该外国的区际私法。
这是最普遍的做法,其他做法多为这种做法的补充。
2、法院直接依据冲突规范中的连结点,如住所地、居住地、所在地,行为地等来确定适用该具体地点的法律这种直接指定的方法比较方便,而日与冲突规范的旨意不相违背。
3、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准据法例如,1978年《奥地利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第5条第1款规定:如外国法由几部分法域组成,则适用该外国法规则所指定酌那一法域的法律。
如无此种规则。
则适用与之有最强联系的那一法域的法律。
这是目前多数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所采取的在无区际私法的情况下应使用的补充方法。
4、以当事人的住所地法、居所地法或所属地方的法律代替其本国法如日本1898年《法例》第27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本国内各地法律不同时,依其所属地方的法律。
5、采用国际私法的规定确定准据法例如,1966年《葡蓟牙民法典》第20条第2款规定,在外国无区际私法规范时,采用该外国的国际私法本文我国立法对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问题未作明确的规定:不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2条规定:“依法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如果该外国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法律的,依据该园法律关于调整国内法律冲突的规定,确定应适用的法律,该国法律未作规定的,直接适用与该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地区的法律,”这实际上是兼采上述第一种和第三种办法。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第七章合同的法律适用“合同准据法的确定比任何其他问题准据法的确定都要复杂。
”——英国学者切希尔本章重点►合同准据法的确定方法►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合同自体法►特征履行原则►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理论►两个公约中法律适用内容►运用我国规定分析案例让我们假想一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假设:►A国人与B国人在C国缔结了一个买卖合同,约定由D国船舶将位于E 国的货物运往F国,而以G国的标准合同为范本,并以该国的货币结算。
►问题:在为合同选择法律时,►1、需要区分合同的种类吗?►2、需要区分合同的不同方面吗?►3、可以授予当事人选法的自由吗?►4、当事人没有选法,法官可以推定他们的意思吗?►5、当事人没有选法,法官又应当如何选法呢?¡¡第一节概述一、合同法律适用的历史沿革1、以合同缔结地法、合同履行地法为主的单纯依空间连结因素决定合同准据法的阶段。
2、以意思自治原则为主,强调依当事人主观意向决定合同准据法的阶段。
(1)学说标志:20X X X X世纪杜摩兰的意思自治理论(2)立法标志:20X X X X65年《意大利民法典》3、以意思自治原则为主,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辅的合同自体法阶段。
二、合同准据法的选择方法(一)分割论与单一论►1、分割论是指将合同分割为不同的方面,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
分割论主张将合同划分为当事人必须具有缔约能力、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形式三大部分,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选择不同的准据法。
(不稳定)►2、单一论是指将合同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适用一个国家的法律。
(忽视合同关系的复杂性)►趋势: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适当、合理的分割。
(二)主观论与客观论►1、主观论:合同的准据法应由当事人自己选择。
(当事人没有选怎麽办?不公平?)►2、客观论:合同的准据法应当根据合同与某个场所之间的客观联系来确定:(1)传统的客观论确定的是僵硬的客观标志(2)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客观论的修正3、趋势:以主观论(注意限制)为主,以客观论(修正的)为辅。
确定合同法准据法最基本的学说合同法准据法是指确定适用于跨境合同的法律规则的法律制度。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由于合同关系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因此需要确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解决合同纠纷,这就需要依据合同法准据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合同法准据法的基本学说包括自主选择原则、最有利法则、接受国法则和国际私法统一学说。
本文将对这些基本学说进行分析和评述。
首先是自主选择原则。
自主选择原则是指合同各方在订立合可以自由选择适用于合同的法律。
这意味着在国际商事合同中,合同各方可以选择适用于合同的特定国家的法律,即所谓的自主选择法。
自主选择原则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它充分尊重了合同各方的意愿和自主权,有利于维护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
自主选择原则也为国际商事合同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提供了便利。
自主选择原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合同各方的自主选择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符合公共秩序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其次是最有利法则。
最有利法则是指在没有自主选择或者自主选择不明确的情况下,适用于合同的法律应当是对合同各方最有利的国家的法律。
这一原则的出发点是保护合同各方的利益,避免因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不公平而给合同各方带来不利后果。
最有利法则体现了合同法准据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并且也适用于国际商事合同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纠纷。
最有利法则也弥补了自主选择原则的不足,为那些没有明确自主选择法的合同提供了合理的适用法律规则。
最有利法则也存在着可能导致法律适用不确定性和争议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具体情况下慎重考虑。
接着是接受国法则。
接受国法则是指合同所属国的法律自动适用于合同。
也就是说,当合同涉及的国家没有自主选择或者最有利法则的明确适用规定时,合同所属国的法律将自动成为适用于合同的法律。
接受国法则是一种相对简单、明确的法律适用规则,有利于解决国际商事合同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接受国法则也避免了在国际商事合同中由于适用法律不确定性而导致的争议和纠纷。
涉外合同之债准据法的确定的具体内容
1. 嘿,你想想看,涉外合同之债准据法的确定就像是给迷路的人找到方向的指南针呢!比如说,一家中国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签了合同,那到底该用哪国的法律来判定合同里的债务问题呢?这可不得好好确定准据法呀!
2. 哇哦,大家要明白,涉外合同之债准据法可不是随随便便就选的呀!就好像你去参加比赛,不能乱选规则吧!像有个案例是日本和法国的企业合作,要是不确定好准据法,那不就乱套啦!
3. 嘿呀,确定涉外合同之债准据法真的太重要啦!这就好比是给一场比赛制定公平的裁判标准啊!比如说中国和德国的公司有合同纠纷,选对了准据法才能公正解决呀,不是吗?
4. 哎呀妈呀,可别小瞧了这涉外合同之债准据法的确定!这就跟给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找到正确解法一样关键呢!例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企业有债务方面的争议,准据法就是关键钥匙呀!
5. 嘿,你们说这涉外合同之债准据法的确定像不像搭积木要找对那块关键的积木呀!要是找不到,整个积木就塌啦!比如巴西和加拿大的公司合作,没确定好准据法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去啦!
6. 哇塞,涉外合同之债准据法的确定绝对是重中之重啊!就如同在大海航行要找到正确的航线一样!就像有个例子是新加坡和韩国的企业之间,准据法就是指引正确方向的明灯啊!
我的观点结论:涉外合同之债准据法的确定至关重要,需要谨慎对待和准确选择,不然会引发很多麻烦和混乱。
《国际私法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述一、国际私法的含义国际私法是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涉及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之间的民事或商事法律冲突。
其核心任务是解决法律冲突,包括冲突法、国际民商事诉讼程序、国际商事仲裁、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以及国际统一实体法等方面。
二、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为国际民事关系,即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
这些关系可能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因此可能产生法律冲突。
国际私法通过规定应当适用哪国法律来解决这些冲突,从而为涉外民商事争议提供法律指导。
三、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国际私法调整方法包括直接调整和间接调整。
直接调整是通过国际条约或国内立法明确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间接调整则是通过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某一国家的法律来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
四、国际私法的名称国际私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如美国称为冲突法,法国称为国际私法,德国称为国际私法,日本称为国际私法,而我国则称为国际私法。
五、国际私法的性质国际私法既是国际法又是国内法,既包含实体法规范又包含程序法规范,同时具有公法和私法的属性。
国际私法在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六、国际私法的历史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关法律冲突的处理方法。
到了19世纪,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增加,国际私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美国法学家J·斯托里在1834年首次提出“国际私法”这一术语,用来指代法律抵触法或法律冲突法。
七、国际私法的渊源国际私法的渊源主要是国内立法,包括各国关于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判例。
此外,一些国际条约也是国际私法的渊源之一。
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是由简到繁,从早期的民法典到后来的单行法,反映了国际私法立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八、国际私法的范围国际私法的范围包括冲突法、国际民商事诉讼程序、国际商事仲裁、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以及国际统一实体法等方面。
这些领域涉及跨国法律问题,对处理国际民商事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确定合同法准据法最基本的学说合同法准据法是指在国际合同中确定适用法律的规则。
这些规则是为了解决国际商事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法律冲突问题和确定适用法律的权威机构。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参与各方常常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法律制度和规则也不尽相同。
因此,准确选择适用的法律对于解决商事争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合同法准据法的最基本学说。
一、国内法学说国内法学说指的是根据一国法律制度的规则来确定适用法律。
主张国内法学说的人认为,国家法律是解决国际交易争议的最合适和最权威的法律。
他们认为,合同的签订地是最重要的联系因素,因此,合同应该适用签订地的法律。
这种学说强调国家主权和国家法的适用,认为国家法律是适用于国内外所有合同的唯一准据。
国内法学说的优点是简洁明确,易于操作,符合国际法的主权原则。
然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国际合同中,各方常常来自不同的法律体系,因此,单纯依据一国法律可能会导致不公正或不合理的结果。
此外,国内法学说忽视了国际商事交易的特殊性,无法解决交易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差异问题。
二、国际连续法学说国际连续法学说主张在国际合同中应适用一套统一的法律制度,即国际公认的商事法律原则。
这种学说将合同法的准据法国际化,基于某些已有的国际共识或国际条约。
例如,联合国国际商品销售合同公约(简称《CISG》)和国际商事仲裁的规则等。
国际连续法学说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交易中的法律冲突问题,为国际商事交易提供了较为稳定和可预测的法律环境。
然而,国际连续法学说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现有的国际公约和原则并不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商事争议。
其次,各国对于这些国际共识的解释和适用也不一致,导致适用法律的不确定性。
此外,国际连续法学说可能无法解决各方的文化差异和特定经济条件下的合同问题。
三、最近接触点学说最近接触点学说主张根据合同的特殊情况和相关因素来选择适用法律。
它认为,合同的特点、各方的居住地、合同履行地、合同涉及的商品和服务等都是决定适用法律的重要因素。
第一章、国际私法的概念1、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其构成有什么特点?答:(1)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
(2)其构成特点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中至少有一个因素与国外有联系。
2、国际私法的规范主要包括哪几类?答:国际私法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2)冲突规范;(3)国际统一实体规范;(4)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和国际商事仲裁规范。
第二章、国际私法的渊源3、国际私法的渊源?答:国际私法的渊源是指赋予国际私法规范以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国际私法的渊源有国内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国内法渊源包括国内立法、国内判例和司法解释,国际法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判例和法理学说虽然对国际私法渊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属于我国国际私法渊源的范畴。
第三章、国际私法主体4、自然人国籍冲突的概念和解决方法?答:自然人的国籍冲突分为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两种。
国际的积极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国籍的情况,消极冲突就是一个人没有国籍的情况。
积极冲突的解决:(1)当事人具有两个以上国籍中有一个是内国国籍,则内国国籍优先;(2)均为外国国籍,适用有经常居所的国籍国法律;没有经常居所的适用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籍国法律。
消极冲突时,适用其经常居住地法律法律。
5、住所冲突的解决方法?答:(1)住所的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2)住所冲突的规定:当事人的住所不明或者不能确定的,以其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当事人有几个住所的,以与产生纠纷的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为住所。
自然人经常居住地不明的,以其现在的居所地法作为经常居所地法。
第五章、法律冲突6、法律冲突的实质和原因答:法律冲突是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对于同一涉外民事关系规定不同却都要求适用的现象。
实质是相关国家法律在效力上的抵触。
产生的原因:内、外国民事法律规定不同;内国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民事法律在内国的域外效力。
准据法名词解释
准据法,也被称为证据法或证明法,是指在司法程序中规定了如何获取和使用证据的一套法律原则和规则。
其目的是确保司法决策基于可靠、合法和公正的证据,以推动正义的实现。
在司法程序中,准据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准据法规定了如何收集、保全和管理证据,包括对证人的传唤、对物证的保管和鉴定等。
这有助于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证据的可采信性:准据法确定了判断证据可信度的标准和原则。
例如,一般认为直接证据比间接证据更可靠,证人的诚信度和专业素质也会影响证据的可信度。
3. 证据的推论和推定:准据法允许法官根据已有的证据进行合理的推论和推定。
例如,当某一事实可以从其他已经证明的事实推断出来时,法官可以根据这种推断作出判断。
4. 证据的排除和排斥:准据法规定了哪些证据是不可接受或被排除的。
例如,非法获取的证据或违反法定程序获得的证据可能被排除在
外,以保证程序的公正性。
5. 证据的争议和质证:准据法确定了当事人对证据的质证和反驳的权利和程序。
当事人可以提出异议,质疑证据的真实性或可信度,并提供反证据加以驳斥。
准据法在不同的司法体系中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确保公正和合法的司法决策。
通过准确有效地应用准据法,法官和法律专业人员能够在法律程序中正确评估和使用证据,以支持合理和公正的判决。
第一节合同的法律适用一确定合同准据法的理论(一)“分割论”与“单一论”的对立两者的对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对于同一合同来说,“单一论”主张对整个合同适用同一法律,“分割论”主张不同的方面适用不同的法律;②对于不同性质的合同,“单一论”主张不分类型,统一确定其准据法,而“分割论”主张适用不同的法律。
(二)主观论和客观论的分歧主观论认为在合同中当事人既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协议创设某种权利义务,他们当然有权选择适用于它们之间的合同的法律。
客观论认为合同的有效成立及效力是与一定的场所相联系的,因而合同应适用何国法律不能根据当事人自己的选择,而应根据合同与一国或哪几种因素有最密切联系的客观标志来确定。
目前,人们倾向于在主观论的基础上,吸收客观的合理成分,将二者加以结合来确定合同的准据法。
二合同准据法的确定方法(一)当事人意思自治(1)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私法上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自由选择支配合同准据法的一项法律选择原则。
它是一项古老的原则,14世纪意大利的学者已提出过这个观念,但其受到广泛关注则是法国的杜摩兰再次提起之后,目前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意思自治原则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除了它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可预见性及易于解决争议的优点外,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①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发展为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②当时盛行的平等、自由思想为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③私法上的契约自由和私法自治原则必然要求法律适用领域有与之配套的制度,这就使意思自治原则应运而生。
(2)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运用当事人是否作出了有效的法律选择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对其本身的准据法,国际上有多种主张:有的主张适用法院地法;有的主张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有的主张适用当事人没有作出法律选择时将会适用的法律;有的主张由法院自由裁量。
●关于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一般认为既可以在订立合同当时选择,也可以在订立合同之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