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课件 3第三章 休克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1
2023急诊医学课件3第三章休克contents •休克总论•休克各论•休克的监测与治疗•休克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目录01休克总论休克是一种急性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以血压下降、灌注压降低、心率加快、尿量减少及全身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
定义休克可根据病因、病程、临床表现等分为不同类型,如分布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分类休克的定义与分类循环衰竭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出现皮肤苍白、湿冷、发绀、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循环衰竭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休克时,脑组织灌注不足,可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其他表现休克时,还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高血糖、应激性溃疡等其他表现。
呼吸窘迫休克时,机体缺氧,可出现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及指趾末端发绀等。
休克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休克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细胞缺氧和代谢障碍。
休克时,炎症反应被激活,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时,由于缺氧和代谢障碍,细胞能量代谢出现障碍,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休克时,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炎症反应,可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如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休克的病理生理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器官功能障碍02休克各论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体内有效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常见于创伤、烧伤、出血等病因。
详细描述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治疗时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血压和纠正微循环障碍。
总结词低血容量性休克VS心源性休克总结词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全、泵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
详细描述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心悸、气促、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症状。
急诊医学课件3第三章休克contents •休克概述•休克评估与监测•休克治疗原则与方法•不同类型休克处理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目录休克概述休克定义与分类休克定义休克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年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环境因素等均可影响休克的发生和发展。
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内环境紊乱030201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休克评估与监测初始评估及重要体征监测初始评估重要体征监测早期预警评分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如X线、超声、休克原因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血流动力学监测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应用APACHE评分系统适用于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SOFA评分系统用于评估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休克患者的预后。
其他评分系统如MODS评分、LODS评分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定期评估器官功能定期评估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器官功能障碍。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对于休克患者,应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持续性监测策略休克治疗原则与方法初始复苏措施及目标导向治疗初始复苏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监测生命体征,评估休克严重程度。
目标导向治疗根据休克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
药物治疗选择及剂量调整策略药物治疗选择剂量调整策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指征和操作要点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指征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表现时,需考虑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操作要点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保持呼吸道湿润和通畅,监测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及时调整通气策略。
营养支持与抗感染治疗原则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原则不同类型休克处理策略低血容量性休克补液方案制定评估休克程度和原因01制定补液计划02监测补液效果03心源性休克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处理流程注意事项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和药物使用规范抢救流程药物使用规范神经源性休克处理策略去除神经刺激因素01应用血管活性药物02监测生命体征0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策略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辅助液体管理药物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监测和干预措施01020304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评估器官功能液体与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风险评估及抗凝治疗选择风险评估原发病治疗抗凝治疗替代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发生弥漫性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