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银行业简介1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9
的中国银行业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减速、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不良率持续攀升以及有效信贷需求的萎缩,大幅拖累了银行的经营业绩。
长达10年的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在2016年正式出现拐点(实际的拐点可能更早)。
部分上市银行的增长接近于零,相当数量的中小银行更是出现了经营业绩的下降。
一银行业结构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民营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0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1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68家信托公司、22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47家金融租赁公司、5家货币经纪公司、25家汽车金融公司、12家消费金融公司、1311家村镇银行、14家贷款公司以及4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261家,从业人员380万人。
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22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其中,大型国有银行资产总额为84.3万亿元,占比为37.8%;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资产总额为41.2万亿元,占比为18.5%;农村金融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和城市商业银行占比分别为12.9%和11.4%。
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负债总额为2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其中,大型国有银行负债总额为77.8万亿元,占比为37.8%;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负债总额为38.6万亿元,占比为18.7%,同比增长14.8%。
从资产负债增速来看,大型国有银行平均在8%左右,其他几类银行则略快,但增速较以往年份有明显回落。
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上市银行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在资产方面,继续向投资类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倾斜。
**中国银行业概况**一、中央银行1、产生背景: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统一货币发行的需要)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的需要)最后贷款人问题。
(稳定金融的需要)金融监管问题。
(稳定经济的需要)2、发展:最早1694 英格兰银行我国启蒙:请户部银行国民党:上海中央银行新中国:人民银行3、职能:“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具体有:●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独占货币发行权是其最先具有的职能,也是它区别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货币发行权一经国家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银行即对调节货币供应量、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负有责任。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当最后贷款者。
▲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全国票据的清算中心。
▲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我国自中国银监会成立以后,由于职能分拆,这一部分职能事实上已划归银监会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则主要负责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的那一部分监管,具体做法还有待在实践中摸索。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
▲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为政府筹集资金。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4、具体的职责:①、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②、依法指定和执行货币政策③、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④、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⑤、事实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⑥、监督管理黄金市场⑦、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⑧、经理国库⑨、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⑩、知道、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二、监管机构1、监管体系(一行三监会)2、银监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具体职责:(P5-6)3、监管理念: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4、监管目标:《监督管理法》第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第一章中国银行业概况一、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与自律组织(一)中央银行简称:PBC第二章1984年1月1日:专门行使央行职能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2003年:银监会行使银行业监管职能。
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职责: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二)监管机构:银监会。
1.历史沿革和监管对象。
成立时间:成立于2003年4月。
监管法正式施行时间:2003年12月27日通过,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修正时间:2006年10月31日。
监管范围: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机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政策性银行。
非银行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2.监管职责 17项。
监管理念。
3.监管理念:“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
4.监管目标: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①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②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③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
5.监管标准:①能够促进金融的稳定,同时又促进金融的创新;②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能力;③对各类监管权限做到科学合理,监管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④为金融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创造环境和条件,并且维护这种有序的竞争,反对无序竞争;⑤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两方面都应当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⑥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6.监管措施:①市场准入:机构、业务、高管②非现场监管;③现场检查;④监管谈话;⑤信息披露监管。
(三)自律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1.成立时间:2000年。
2.简称:CBA。
3.性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