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联想神州数码协助银行及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1063字)

中国联想神州数码协助银行及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1063字)

中国联想神州数码协助银行及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1063字)

【行业分类】计算机网络/金融/税务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20000904

【文献出处】中国计算机报

【标题】中国联想神州数码协助银行及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1063字)

【副标题】仝仁

【正文】

构建全面电子化的现代银行是中国金融业面对WTO和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把自己定位于中国金融业电子商务的倡导者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联想神州数码集成系统公司,9月1日在京发布了“银行整体解决方案Sm@rtBanking”,希望能协助中国金融业通过全面电子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Sm@rtBanking集联想神州数码集成系统公司十余年金融行业的丰富经验,是一个全面面向银行的金融软件包。通过该产品,可以形成可伸缩的、覆盖现代银行几乎所有业务领域的电子化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解决方案。Sm@rtBanking由三个软件产品包组成:服务包Sm@rtService、业务包Sm@rtBuisness、系统类软件包Sm@rtWare,以及多个平台性产品。

联想神州数码集成系统公司总裁郭为在发布会上表示,“Sm@rtBanking对中国金融业传统业务的电子化、当前的数据大集中战略以及电子商务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全面解决方案,不仅展示了联想神州数码为金融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实力,而且体现了我们对电子商务的务实态度。”

联想神州数码集成系统公司总经理于立山表示,软件产品化战略可以使公司的知识得到更有效的积累利用,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成熟、更先进的应用。对用户而言,产品化的应用软件还意味着更可靠、更短的方案实施时间和更好的投资保护,可以有效避免各种应用系统不兼容、数据无法共享以及重复开发建设等弊端。

近日,联想神州数码集成系统公司与国家税务总局签约,协助国家税务总局建设“金税工程”中的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建设,项目投资额超过3000万元。该系统建成上线后,将加强增值税的稽查和管理,有效防范偷、漏、骗税的不法行为。据悉,联想神州数码集成系统公司主要负债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的系统集成部分。

据介绍,该系统净建设一个一级采集、三级稽核的四级计算机稽核系统。其中,“一级采集”即在区县国家税务局建立数据采集中心。“三级稽核”则要求在国家税务总局建立稽核总中心,在各省国家税务局、地市国家税务局分别建立稽核分中心。而四级稽核网则要在总局设立稽核总中心,负责跨省的发票稽核工作;建设31个省级稽核分中心,负责本省区的发票稽核工作;建设400个地市稽核分中心,负责地市级的发票稽核工作;建设4500个区县级数据采集中心,并可对本地发票就地稽核。该稽核系统将全部采用以太网,网络中心内部采用局域网结构,通过TCP/IP互联。

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银行业面临市场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挑战 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加速了金融服务的全球化进程,金融服务的触角早已穿越了国家疆界,使全球化的资本在世界各地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外资银行带来了包括资本、管理、人才、市场、客户、以及技术等方方面面的竞争,同时也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金融服务与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逐渐接轨,推动我国银行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今后几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的银行业只有在竞争中快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在开放中增强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发展中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才能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实现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竞争力 从我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看,在业务处理层面,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差距不大,但是在管理信息层面的差距是明显的,其本质在于,管理信息化决定于经营思想和经营思念,并涉及到管理方式的革命,同时,技术集成难度也非常大。 银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它所有的业务信息全部都是以数字为载体存储在各处。银行业的管理必须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以客户中心、电子商务、管理集中化的转变,借助信息管理工具为银行业构建科学的管理平台,建立集中监控体系,实现管理的全面升级,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运用的最重要的课题,成为缩

短与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差距,全面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用友银行业解决方案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国内银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银行业先进管理经验以及 为银行业客户服务的实践基础上,结合在管理软件开发上的优势,开发了适合银行客户的新一代金融管理信息化平台,在此基础上,为银行业提供具有前瞻性、成熟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用友银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面向银行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提供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托管系统、报表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应用的同时,与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金融资产及风险管理等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对银行从前台到后台,从业务到财务、从经营到分析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为银行决策层提供全面的查询分析、总体监控、风险监管和辅助经营决策。 银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未来我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使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基于internet/intranet运作,提供以集成、优化、计划、控制为基础的集中式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并且具备多语言支持和多种货币支持功能。 对银行来说,银行战略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是银行经营的目标。银行的业务和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必须围绕着整个银行战略的实现来展开,即可以从客户线、业务运作和风险控制线、财务线和员工线来进行。用友银行业解决方案从银行战略管理目标出发,主要提供如下管理和支持系统: 集中财务管理系统 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资产托管系统 集中采购及资产管理系统 计划预算管理系统 财务及量本利分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集中式的财务管理系统 银行业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以集中式财务应用(数据集中、业务集中和管理集中)为基础,提供从财务核算到财务管理至财务分析的不同应用阶段和层次,功能涵盖账务处理、费用报账管理、计划预算、固定及递延资产管理、薪资福利管理等,并和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换,充分体现了集约、集中和集成的财务应用理念。通过集中式的网络平台,实现从主管行到分支机构的实时、集中式的后台业务处理和数据监控,动态掌握全行的资源状况(人员、财务、资产),为银行的经营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全面、真实、及时的信息来

智慧银行

传统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智慧银行郑&& 今天在财大文潭楼听了一场华为公司的暑期财务实习生宣讲会,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华为高管提到了现在银行业务跟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对传统银行业来说可以认为是一场巨大的威胁,以前,对于银行来说,网点越多就意味着给潜在用户提供的方便的机会越多,客户就越愿意到该行办理业务,相应的该行利润就越高,而现在,随着以余额宝上线为代表,互联网公司与金融机构的结合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对传统金融行业形成了尖锐挑战,导致现在银行的很多的网点甚至出现了闲置、办理业务或者理财的更多的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年轻群体在这一块越来越少,各种互联网金融更好更快的被年轻人所接受,这对银行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下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详细分析如今互联网金融相对于银行所具备的优势,然后针对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未来的发展的趋势—智慧银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互联网金融相对于银行所具备的优势 大众对银行的不满情绪,反衬出互联网企业的草根优势;大众对银行多年来积累了相当多的不满情绪,包括排队时间长、服务态度差、收费种类多、工作时间短等。而互联网企业基因中根植于开拓创新、扎根基层、贴心服务的天性,激烈的互联网竞争迫使他们必须时刻关注用户需求,否则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对大部分草根客户来说,相比银行明显更亲近互联网公司。 短期对银行利润影响甚微,担忧量变引发质变;银行业务所得主要来源于散户以及企业用户,而目前互联网金融影响的主要是对价格敏感的以及不能享受银行高端业务的散户,虽然这部分利润对银行总利润来说微乎其微,但银行不得不担忧客户迁移长期带来的影响,是否会发生由低端向高端蔓延,量变引发质变。 互联网公司通过各种手段部分规避监管,银行无从模仿;利率限制等监管政策一方面保护了银行的垄断利润,另一方面也给互联网公司留下了差异化竞争的空间。一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创新都带有钻政策空子的影子,但因顺应金融业改革的政策趋势,因此并未被深究。但传统银行不可能模仿,只能在其他方面做出自己的优势。 大数据决定未来长期竞争力;影响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公司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大数 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模式将深度改造金融行业的信用风险管控和营销推介模式。通过对海量交易数据的分析应用,阿里巴巴掌握了中国最完善的小商户信用数据,建立了难以模仿的小贷模式。同时,阿里巴巴正在筹划利用淘宝、天猫的个人消费记录发行虚拟信用卡,进入个人信用领域。实际上,银行本来就拥有最广大的用户数量和交易数据,但银行业在大数据能力上相比BAT 等互联网公司差距千里。未来银行必然会加强对各产品线数据的集中,并对数据挖掘分析加大投入,逐步成为银行信息化投入的重中之重。 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智慧银行 所谓“智慧银行”,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先进科技成果和经营管理经验,高效配置资源,敏锐洞察引领客户需求,并作出灵活快速反应的一种高度智能化的金融商业形态,针对用户反馈的问题,智慧银行将其目标聚焦于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电子银行金融服务。随时,就是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限制,实现365×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所谓随地,就是突破传统物理网点的地域限制,实现银行服务无所不在的超越空间服务。利用各种新技术在不同移动终端上集成移动银行、远程支付、近场支付等应用,倾力打造银行始终在客户身边的跨界、泛在金融服务。所谓随心,就是突破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服务限制,实现银行服务的随需而变,因客而变。下面是发展智慧银行的一些策略:

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信息系统基础建设 全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电子化经营服务和日趋完善的内部管理、办公信息化体系。全行20073个营业网点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全行建立了****计算机骨干网络,并根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了网络改造和功能拓展,建立了“下管一级、监控全网”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全行推广使用了邮件传输、公文处理等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全行装备atm数量近1.4万台,pos超过7万台。(二)生产运行管理体系2002年全面完成了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数据大集中工程”。建立了上海、北京两个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全国经营数据的统一、实时处理,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大银行的先进水平,目前,两大数据中心月均处理业务量已超过9亿笔。同时,工商银行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等海外分支机构的业务也逐步挂接到海外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三)应用软件开发体系 目前,我行已形成了以软件开发中心为应用开发、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中心,北京、上海、杭州研发部和部分一级分行协同进行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各一级分行负责本地应用开发和推广的应用软件开发体系。全行的业务产品研发速度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四)应用软件测试体系 为提高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减少各部门、各级机构在产品测试上的重复投入,总行已经建立了一套与全行集中开发、集中生产运行相适应的应用软件产品质量测试体系,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及各分行分别建立一套规模不同、职责不同的应用软件测试环境。 (五)主要业务应用系统 1、2006年5月,我行全面完成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统一了全行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从以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银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和业务处理效率,为工商银行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为满足国际化商业银行竞争的需要,工商银行在综合业务系统的基础上,于2006年11月成功投产了全功能银行系统第一个版本(nova1.0),其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功能在国内金融业处于领先水平。该系统以数据集中处理为依托,配套工商银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进行我行业务应用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的整合和创新,彻底改变了过去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手工操作的思路,进一步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速了经营管理方式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2、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我行开发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及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加快了全行资产管理、经营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了全行信贷业务数据大集中;密切与主机核算系统的连接;增强了管理

【开题报告】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开题报告 金融学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中国WTO过渡期的结束,金融全球一体化将逐步成为现实,即溶服务竞争逐渐加剧,必须通过金融服务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经营决策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金融服务创新极度依赖信息技术来实现,因此,银行业信息化在新时期将肩负着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势必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面临组织架构、业务战略的调整以及逐步清晰化的过程,银行业改革对信息化建设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此外,在08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曾经作出了“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文中提到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紧迫感的问题。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作用与影响明显增强。同时,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外部金融动荡对中国金融业冲击的可能性加大。从国内看,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取消外贸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地域限制,更使竞争越加激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金融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探讨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前言 1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概况及发展历程 1.1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概况 1.11信息化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1.2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美高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青岛美高集团成立于1995 年,主要生产硅胶系列产品,是典型的制造业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高层仅凭主观判断和 经验决策,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我们必须迅速变革和创新,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解决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 一、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硬件,一方面是软件。这两方面资源的整合,加上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建立起来了。公司现在办公人员人手一机,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办公区与分厂之间全部互联,引进光纤,大大提高了网的带宽和浏览速度,保证了资源共享和文件传输的便利条件,为以后软件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另一方面,网络资源也要充分的拓展和有效利用。美高集团在建厂初期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拥有了企业邮箱,并注册了顶级行业域名,提供了灵活的站内内容搜索机制和流畅的信息发布通道,还建立了公告、售后服务、论谈等栏目的动态发布机制。定期更新网站内容,并每年在、、等搜索引擎和商业平台上做了多语言的宣传推广,提高企业知名度,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资源和途径。 二、信息化软件系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企业软件的实施与管理。目前来说最典型的就是企业资源规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系统,它代表了制造企业在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其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条供应商、企业本身、分销网络以及客户等各个环节紧密联接的供应链,企业内部又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 系统引入企业,通过该系统带动企业革新管理理念,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现代大中型企业来说,适应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变革。系统的在企业的实施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为何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呢?美高在实施的过程中,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信息系统建设存在观念的误区 目前,主要存在四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化”。认为信息化就是上马信息系统项目,完全是技术上的事情。二是“神秘化”。认为信息化太高深,需大量专业知识,自己没有能力从事。三是“模式 化”。认为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只是购买已有成熟的软件应 用,忽视基于信息的增值应用。四是“短视化”。认为信息化成本太高,没有必要,现在开展还为时过早。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正确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的力度也不够。 2、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法 企业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企业战略,慎重实施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从企业战略和商业利益的角度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去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步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大集中工程,建设并完成了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银行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持续加快,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当前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银行业信息化还要不断根据改革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 [关键词]银行业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是指那些可以被应用于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所有技术的总称。它的主要职能在于凭借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要媒介手段,以期实现对信息的获取、识别、储存、提取、处理、传递、分配、反馈与控制。纵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 IAC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与阿伯丁实验室制成并运行。它的问世,宣告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此后历经60多年的时间里,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取得了飞速 发展,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 Internet)的出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了世界范围内数以万计台计算机之间快捷便利地连通,为信息资源的使用与共享奠定了基础。如今,网络与通讯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极

大地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一,它以信息为基础。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信息作为反应客观事物的规律,是一切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的重要要素,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重要手段。计算机与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获取、识别、储存,再到提取、处理、传递这一系列过程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更为有效和快捷的信息分配与利用。 第三,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极强的渗透性。信息技术具 有非常广泛的用武之地,如今,它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银行等重要金融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对于以往任何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更为显著。 二、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回顾 信息化是通过对信息科技的开发与广泛应用,达到促进信息交流 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历史进程。银行业信息化就是由于信息技术在银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引起的一场银 行革命。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以银行中使用的计算机为例,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约晚了20多年。总的来说,依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将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

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在Sam’s Club测试RFID系统(2001);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01); 实施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2001); 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2002)。

银行,大数据,解决方案

银行,大数据,解决方案 篇一:商业银行-大数据建设规划 XX银行大数据建设规划 一、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崛起,人们产生的数据急剧膨胀,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支撑数据大量的增长和处理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步成熟,可以帮助企业整合更多的数据,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隐藏价值。大数据已经从“概念”走向“价值”,逐步进入实施验证阶段。人们越来越期望能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从数据中发现价值。数据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在20XX年Gartner技术炒作曲线的报告中也体现了大数据技术将走向实际应用。 我行已深刻认识到数据战略对企业运营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核心是数据,载体是平台,关键是客户体验,发展趋势是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要提升大数据贡献度。因此,要深化互联网思维理念,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沉着应对冲击和挑战,实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做好海量异构数据的专业化整合集成、关联共享、安全防护和维护管理,深度

挖掘数据内含的巨大价值,探索银行业务创新,实现数据资源的综合应用、深度应用,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按照行领导部署,信息科技部组织力量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研究,完成对市场上主流的大数据平台及应用技术预研,征求业务部门建议,提出项目建设要求。 二、建设目标 以大数据项目建设作为契机,凝聚我行优势力量,全面梳理数据 资源,完善数据体系架构,自主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加速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数据决策化贯穿到经营管理全流程,建设智慧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完善全行数据体系架构 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更广泛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集中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极大地丰富我行的信息资源,同现有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和历史数据存储系统一起,形成基础数据体系,提供支撑经营管理的各类数据应用。 (二)开发大数据资源,支撑全行经营管理创新 建设离线数据分析、实时数据/流数据分析集群和各类数据分析集市,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分布式计算引擎,通过数据挖掘、计量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对丰富的大数据资源进行开发使用,并将数据决策化过程结合到风控、营销、

心得体会 信息化银行建设心得体会

信息化银行建设心得体会 信息化建设与银行的业务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已成为银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网点转型、提升服务水平的形势下,信息化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促进了网点业务的发展。在学习了工行姜建清董事长的讲话后,结合本联社的实际发展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成本高企分析 xx农信社共有53个网点、87台自助存取款设备。无论是物理网点或是人力资源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成本。虽然电子银行业务的交易占比逐年上升,但是物理网点的高企逐渐成为同业中最大的负担。农信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特性,肩负着地方的金融服务。物理网点成本不可改变,但是人力资源的成本可以逐渐往存贷款的营销或中间业务的营销等方向集中。 二、运营集约化分析 在全联社的运营过程中,打造标准的"流程银行"是高效运行的重要方式。后台中心有四种转变方式: 1、从单纯的前后台物理网点服务向全方位优化业务流程转变。目前,xx农信社依托省级提供的集中平台,将逐渐实现业务集中、远程授权和事后监督的一系列运营改革,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运营模式。在远程授权中心上线后,将减少简单、重复的柜员工作量,有助于释放出更多人力资源,这种集约化的运营模式有助于各营业网点充分利

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日常的财务会计辅导或为本网点的营销服务提供分析研究支持或着重于重点客户关系维护。 2、从单一的业务处理向全联社共享服务转变;各个部门和网点之间既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也要形成相互的连接,探索运营机制的建立,支持各类业务及线上线下服务的协同发展。积极学习各种业务或产品,从各部门的角度分析该产品业务的特性,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保证业务推广的顺畅,并实现业务数据结果的共享。 3、从标准型业务向专家型、决策型转变;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人力资源是最为昂贵的。目前,标准化的业务及流程繁多,如柜台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办理、残损币的挑剔整点、各种券别清分后付出,信贷业务手续的办理等占用了许多人力资源。根据各类成本的测算,分析外包及特殊专岗人员集中处理的可行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机构的存贷利差在不断收窄,资金逐渐往投行方向发展。由于受到监管评级和市场环境的限制,资金的投向受到制约。虽然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各家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立,本联社仍需树立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利用一切资源,扩大利差以外的收入。 4、从网点的单渠道服务向多渠道的金融服务转变;近年来,我们对产品的营销不单单局限于柜台业务,更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延伸。建议省联社为各类中间业务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服务,并通过不同的单位的合作,寻找切入点,共享或多渠道搜索客户信息,挖掘优质客户,充实客户的数据库。本着"了解您的客户"的原则,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共同协作,共促发展,实现双赢。

浅谈我国未来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浅谈我国未来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1-1-18 文章来源:博客 一、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决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集中处理(称为数据大集中),进一步建设完善了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处理系统。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加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重要的标志是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现代银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传统银行业相比,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银行业的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二、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 1.银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使服务前台和管理机构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决策部门,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快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范围,减少管理层次,促进了银行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2.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帮助银行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类别,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按照最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进行重组,使银行能有效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建立“客户中心型”的流程组织,以期在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与业绩成长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3.信息化已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源泉。在业务开拓方面,信息化已成为金融业增长的源泉因素,信息系统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银行所有核心业务流程。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的推行,往往是金融性质的市场行为同信息技术相互耦合的结果,信息化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辅助了决策行为,使金融产品的交易更为简单,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 三、金融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已经建立并趋于完善 1.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国金融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PC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各类计算机,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通信系统,开发了大量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数据集中工程基本完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统一、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重新设计了营运流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可靠性,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3.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以数据集中为依托,部分商业银行研制开发了涵盖全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和服务渠道的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部分保险公司陆续启动了“集中的财务系统”、“保险数据仓库”、“集中的IT运行平台”、和“网络安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1.加强IT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未来几年,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努力构建面向业务、服务导向、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运作

西藏大学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

西藏大学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已逐渐成效。然而西藏地区由于历史、经济及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信息化水平暂时落后。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近年来西藏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发展速度却相当高。2001年以前其信息化水平位次在全国一直落后,但如今其发展速度却已列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西藏大学作为西藏地区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深知信息化建设对教育工作的助力,对学生提高素质适应信息时代的帮助,绝不能再次落后在起跑线上,所以在新校区校园网建设上尤为重视。西藏大学新校区网络建设是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西藏大学改扩建项目的重头戏,受到了上至自治区领导,下至西藏大学莘莘学子的多方关注,所以对施工要求极高。最终通过公开招标,层层选拔,选定了神州数码网络公司来承接此项目。 沟通考察明目标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网络设备制造商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校园网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具有良好的口碑。接到任务后神州数码网络通过沟通与实地考察首先明确了项目建设的具体目的,西藏大学新校区网络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可供新校区校内办公、科研任务正常开展的宽带网络,在新校区内建设一个全新的包括骨干、接入在内的高性能校园网络,并通过光纤传输线路把西藏大学新校区校园网与本部校园网连接起来,保持两个校区日常工作、业务的互通和运作。 三个节点组核心 鉴于新校区校园网建设的此目的,神州数码网络为其展开了一幅扁平化的三层网络的新画卷。在网络的核心层,由西藏大学原网络的两台核心交换机与一台神州数码网络的万兆IPv6 交换机DCRS-7604 共3个核心节点组成。其中在两台原网交换机之间采用双10GE绑定,构建了万兆带宽校园网骨干交换平台。在三个核心节点之间,采用环状拓扑结构,环网的构成大大提高了西藏大学新校区核心层的承载业务能力和安全性。 双归连接促稳定 由于西藏大学新校区自始至终采用扁平化的网络设计思想,在保证用户之间高效的数据交换的同时,对汇聚层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实际组网需要,在新校区内的重要区域均采用神州数码网络的DCRS-6804或者DCRS-6804L机箱插槽式交换机作为汇聚设备。DCRS-6804/DCRS-6804L不仅具有大容量的千兆、百兆网络接入能力,更具备核心设备所有的关键部件冗余配置特性。对于规模较小的单位和区域,本次网络采用神州数码网络的固定端口配置式的DCRS-5512GC全千兆路由交换机,提供了高性价比的组网。 每个汇聚节点交换机(DCRS-6804/DCRS-6804L/DCRS-5512GC),均采用双归连接,以双GE链路上行接到2个不同的核心节点,这无疑给西藏大学新校区的校园网的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堆叠交换接入层 在网络的接入层,考虑到西藏大学新校区的网络,从无到有,将面临许多的网络常见问题,如黑客攻击,用户IP/MAC地址被盗用,广播风暴等。为提高整体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次组网采用了神州数码网络的DCS-3926S-G智能、安全的堆叠交换机(形成各个堆叠组,放置在各个楼栋的专用配线间中)作为接入设备,向用户提供N×24口10/100M以太网接入,各个堆叠组再向上通过GE链路分别连接到就近的汇聚节点处的交换机。 DCS-3926S-G,具备很强的网络适应能力,能够通过802.1x技术有效得防止IP/MAC 地址的盗用,控制Proxy在园区网中的使用,可以对带宽实行精细的管理,有效抑制广播风

中国农业银行信息化现状(1)

中国农业银行信息化现状 1.信息系统 HP 9000 Superdome 和rp8420服务器作为总行、分行和总行开放中心的硬件平台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开发中心配置数台HP 9000 Superdome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分成两个硬件分区 服务器配置、财务信息学系统备份、客户端配置、网络计算、平台方案 2.功能 ①服务器配置:两台服务器作为总部的中心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中央服务器采用高可靠性集群并配置磁盘阵列,采用磁带机备份,充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已经系统的稳定性。 ②财务信息系统备份方案:采用双机热备方式,保证在系统崩溃时能快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下,一台主机为活跃状态,另一台主机为备份状态。出现异常时,活动主机上的应用全部切换至备份主机。 ③客户端配置:各管理总部、专业总部、分支营业部由若干客户机组成,完成相应分支结构

的财务处理业务,客户机负责人机交互,完成数据的录入、查询等界面操作,通过DDN专线直接访问总公司服务器。 ④网络计算方案:分布式网络计算方案,采用面向对象的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⑤平台方案:系统网络平台基于当前最先进的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模式,将传统的运行在客户端的应用软件移植到服务器端。客户端不再需要应用程序,完全集中在服务器端,简化实际应用。 3.技术 ①智慧网点的建立:业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先行理念,积极探索未来银行网点的服务与运行模式,这次在京首家投产运行的智慧网点,突破了传统银行网点在时间、空间和人员上的束缚,突出以客户为中心,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金融服务中来,使客户享受到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的优质服务。 ②企业自服务系统(EasyBank):银行的企业用户通过银行提供的平台,自行管理它们的帐户与支付,提高其业务运作效率; ③企业代理业务服务系统(Agency Banking):银行运行该系统,替大型企业如自来水公司,电话公司,煤气公司等收付各种类别、各种数量的款项,以确保这些企业降低收款成本,提高收款的及时性和资金的流动性。 ④客户服务中心系统(e-Center 2000):该平台使所有银行客户通过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银行业务系统查到各类信息,7*24小时地完成许多零星收付,开展新的业务等等,使客户感到极为便利,做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使客户愿意让银行代为管理其流动资金,代为管理其支付活动。 4.对业务的支持: ①远程服务:农业银行首家智慧网点有了智慧的解决方案。智慧网点将网点排队机与掌上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进行绑定,客户只需通过手机登陆掌上银行或农行官方网站,输入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即可预约当天至一周之内的办理业务时间,好比“远程拿号”,足不出户就可预约,这就是“预约排队系统”。客户按照“预约排队系统”约好的时间到达农行网点,在网点排队机上输入身份证号或刷卡,就可以优先办理业务。 ②自动识别客户:智慧网点重拳打造了“翼柜通”设备,免去了客户填单的烦恼。“翼柜通”的外表与自助发卡机很相似,使用二代身份证或银行卡在“翼柜通”设备上轻轻一扫,系统便可完成客户身份验证,自动从农业银行数据库中调取客户信息,显示在电子单据的对应栏目中,客户只要将调出的信息认真核对就可以完成“电子单据”。这份“电子单据”将被实

银行信息化建设总结材料

银行信息化建设总结材料 银行信息化建设总结材料 银行信息化建设总结材料 (一)信息系统基础建设全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电子化经营服务和日趋完善的内部管理、办公信息化体系。全行201X3个营业网点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全行建立了三级计算机骨干网络,并根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了网络改造和功能拓展,建立了“下管一级、监控全网”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全行推广使用了邮件传输、公文处理等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全行装备atm数量近1.4万台,pos超过7万台。 (二)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201X年全面完成了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数据大集中工程”。建立了上海、北京两个数据处理中心,筛网滤布实现了全国经营数据的统 一、实时处理,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大银行的先进水平,目前,两大数据中心月均处理业务量已超过9亿笔。同时,工商银行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等海外分支机构的业务也逐步挂接到海外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三)应用软件开发体系目前,我行已形成了以软件开发中心为应用开发、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中心,北京、上海、杭州研发部和部分一级分行协同进行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各一级分行负责本地应用开发和推广的应用软件开发体系。全行的业务产品研发速度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四)应用软件测试体系为提高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减少各部门、各级机构在产品测试上的重复投入,总行已经建立了一套与全行集中开发、集中生产运行相适应的应用软件产品质量测试体系,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及各分行分别建立一套规模不同、职责不同的应用软件测试环境。 (五)主要业务应用系统 1、200*年5月,我行全面完成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统一了全行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从以银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和业务处理效率,为工商银行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为满足国际化商业银行竞争的需要,工商银行在综合业务系统的基础上,于200*年11月成功投产了全功能银行系统第一个版本(nova1.0),其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功能在国内金融业处于领先水平。该系统以数据集中处理为依托,配套工商银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进行我行业务应用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的整合和创新,彻底改变了过去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手工操作的思路,进一步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速了经营管理方式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2、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我行开发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及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加快了全行资产管理、经营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了全行信贷业务数据大集中;密切与主机核算系统的连接;增强了管理部门对信贷风险的监测与控制;完善了系统业务处理功能。信贷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客户资料与业务参数的管理、表内外业务与客户利息台账管理、客户评级与授信、贷款五级分类、人行接口和信息查询等功能。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现状金融行业的主要分成三大行业,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所谓“金融信息化”,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能以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长期系统工程。 1.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到上个世纪末为止,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日趋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原则。我国金融行业信息系统的建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较晚,从70 年代开始至今尽管只有 20 多年的短短历程,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已基本上接近了发达国家80 年代中期的水平。计算机进入我国银行业,最早可追溯到50 年代,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引进了苏联的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用以进行全国联行对帐表的工作。但是计算机在我国银行业的真正发展还是从70 年代开始的,因此,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

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0 年代起步阶段从70 年代中国银行引进了第一套理光—8 型(RICOH—8)主机系统开始,揭开了我国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的序幕,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效率高、准确性强、功能丰富的特点,对银行的部分手工业务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主要软件采用COBOL 语言编写,实现了诸如对公业务、储蓄业务、联行对帐业务、编制会计报表等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尽管在当时只在某些地区的某几个分行着手试点,但是试点的成功为后来的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处理方式也是采用脱机批处理的方式,解决了大量琐碎、重复性的劳动。第二阶段——80 年代推广应用阶段 80 年代我国银行业相继引进了日本的M—150、美国IBM公司的436l、4381 型主机系统。进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各类柜面业务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各行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联网系统,实现了同城各专业银行自身间的活期储蓄通存通兑,基本实现了各专业行、各营业网点之间业务的联网处理。计算机已应用于银行门市业务、资金清算业务、金融计划统计业务、信贷管理等多项业务中。与此同时,1985 年中国银行率先加入了 SWIFT 环球金融通信网络系统,为我国银行业电脑化信息系统同国际接轨跨出了坚实的一步。第三阶段——90 年代完善提高阶段 90 年代各大专业银行信息系统主机纷纷升级,如引进美国IBM 公司的大型机ES9000 系列主机,用以扩大业务处理范围、增强业务处理能力。1991 日人民银行卫星通信系统上电子联行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银行电脑化信息系统进入了全面网络化阶段。各大银行除先后加入人民银

银行信息化建设总结材料

银行信息化建设总结材料 (一)信息系统基础建设 全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电子化经营服务和日趋完善的内部管理、办公信息化体系。全行20__3个营业网点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全行建立了三级计算机骨干网络,并根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了网络改造和功能拓展,建立了“下管一级、监控全网”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全行推广使用了邮件传输、公文处理等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全行装备atm数量近1.4万台,pos 超过7万台。(二)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20__年全面完成了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数据大集中工程”。建立了上海、北京两个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全国经营数据的统一、实时处理,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大银行的先进水平,目前,两大数据中心月均处理业务量已超过9亿笔。同时,工商银行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等海外分支机构的业务也逐步挂接到海外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三)应用软件开发体系 目前,我行已形成了以软件开发中心为应用开发、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中心,北京、上海、杭州研发部和部分一级分行协同进行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各一级分行负责本地应用开发和推广的应

用软件开发体系。全行的业务产品研发速度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四)应用软件测试体系 为提高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减少各部门、各级机构在产品测试上的重复投入,总行已经建立了一套与全行集中开发、集中生产运行相适应的应用软件产品质量测试体系,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及各分行分别建立一套规模不同、职责不同的应用软件测试环境。 (五)主要业务应用系统 1、200*年5月,我行全面完成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统一了全行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从以银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和业务处理效率,为工商银行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为满足国际化商业银行竞争的需要,工商银行在综合业务系统[找材料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的基础上,于200*年11月成功投产了全功能银行系统第一个版本(nova1.0),其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功能在国内金融业处于领先水平。该系统以数据集中处理为依托,配套工商银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进行我行业务应用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的整合和创新,彻底改变了过去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手工操作的思路,进一步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速了经营管理方式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