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1
棉花种业知识点总结一、棉花种业基础知识1. 棉花种类棉花包括纯种和杂交种。
纯种棉花是指通过自然繁殖或人工选择育成的一系列遗传纯正的棉种。
杂交种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而获得的种子,具有较优良的特性。
2. 棉花生长环境棉花生长的环境要求较高,它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气温在22-28摄氏度时,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同时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水性良好。
3. 棉花生长周期棉花的生长周期大约为160-180天,分为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
生长期为40-50天,开花期为35-45天,结果期为30-40天,成熟期为15-20天。
4. 棉花育种方法棉花的育种方法主要有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两种。
选择育种是通过不断选择和配种的方法改进棉花的性状,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用途。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种质的组合进行杂交育种,以期产生具有显著优势的后代种子。
二、棉花种子的选殖与预处理1. 棉花种子选殖选择适宜的种子是种植棉花的基础,要选择具有高产量、耐病虫害、适应性强、品质好的种子作为种植材料。
此外,还要注意种子的存储期限,新鲜度和纯度。
2. 棉花种子预处理棉花种子经过预处理后,能够提高发芽率和保证播种质量,预处理包括除翅、筛选、除杂、种衣和防霉处理等步骤。
通过预处理,能够提高棉花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三、棉花种植技术1. 棉花的播种期播种期是棉花生长的开始,要选择气温适宜、光照充足的时期进行播种。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
2. 棉花的密植原则在种植棉花时,要根据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以及不同棉花品种的特性,合理确定密植原则。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可适当疏植。
3. 棉花的施肥技术施肥对棉花生长至关重要,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的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适时补充。
4. 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棉花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威胁,要及时防治。
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学分:理论学时:实验学时:面向专业:种子专业(本科、专科) 课程代码:先开课程:植物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我国在开始实行种子产业化之后而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
它以植物育种学、栽培学和种子学为基础,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也包括蔬菜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现代种子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培养新时期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所需的专门人才。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新形势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农作物良种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作物各类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同时要了解我国种子法规,系统掌握种子行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力求全面了解、跟踪国内外种子生产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此外,还应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的观念,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把我国种子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加速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
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
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绪论(学时)一、种子生产的意义与任务二、种子生产概况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的对象、性质与任务重点:种子生产的意义与任务。
棉花制种技术摘要介绍了棉花制种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晾晒加工等内容,以期为棉花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制种;培育壮苗;田间管理;晾晒加工杂交棉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被广泛种植,从而使杂交制种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04年以来,棉花制种产量较低,质量较差,芽率、芽势较低,加上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技术繁琐,需要劳力多,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使生产经营企业效益下降。
为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棉花制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结合多年来棉花人工制种产量攻关试验技术措施,现将棉花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培育壮苗适时育苗,有利于培育壮苗、大苗。
根据天气一般宜在3月底至4月初利用小拱棚双膜育苗,不主张早播种,用矮壮素拌种,单粒播种,齐苗后应注意通风、炼苗,防治苗期病虫草害[1-2]。
营养钵育苗加地膜移栽,能够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促进壮苗早发,使棉花早现蕾,早开花,以利于提早进行制种。
这样既解决了棉花遭受早霜不能正常成熟的问题,又延长晾晒时间,使种子的成熟度提高,含水量在较短的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分以下[3-4]。
2调整密度,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棉花制种若密度过大,用工量大,脱落率高,成本高,下部烂铃多,种子质量差。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好种植密度。
密度控制在1.50万~2.25万株/hm2为宜。
父母本的配比应掌握在1.5∶8.5或者1∶9为宜。
3加强田间管理3.1肥水管理根据棉花需肥规律,深耕施足底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巧施叶面肥。
适当增施钾肥、锌硼等微肥可防止棉花早衰[5]。
严格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过量施氮造成贪青晚熟,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另外还要注意使用有机肥。
棉花整个生育期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保持根系的活力,减少蕾铃脱落。
3.2调节开花结铃期移栽地膜棉6月下旬开花,若此时开始制种,往往因下部铃小,又遇梅雨季节,下部多出现烂铃,严重影响种子质量。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棉花种子生产工作中的小材料毛籽,因单份种量少、总体数量大且容易混杂,给后期处理带来很大麻烦。
因此棉花种子生产技术很重要。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篇一杂交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摘要杂交棉种子生产可分为亲本提纯复壮、杂交制种、种子加工3个过程。
针对当前杂交棉种子生产企业只注重杂交棉制种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亲本提纯复壮、种子加工过程,致使亲本退化、杂交种纯度不高的现象,阐述杂交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旨在提高杂交棉种子纯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企业和“三农”服务。
关键词杂交棉亲本;提纯复壮;制种技术1杂交种子亲本提纯复壮根据种子生产企业生产销售能力1次扩繁3~5年用的亲本数量,以防止多次繁殖造成亲本混杂和退化。
下面将亲本生产的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1)制种地点的选择。
隔离条件符合要求,排灌良好。
(2)播种、观察和去杂。
种植密度可以比一般大田略稀,采取育苗移栽或定穴点播。
在花铃期和吐絮期进行二次观察鉴定。
要调查田间纯度,严格拔除杂株,进行考种和纤维品质测定,用霜前籽棉留种。
(3)亲本繁育宜采用“自交混繁法”与“冷藏法”,即通过“封花自交”的方式生产亲本种子,并一次性冷藏,以后每年取少量亲本种子进行扩繁。
亲本宜在非主产棉区或者连片隔离繁殖,繁殖亲本时,必须坚持田间除杂去劣,确保亲本种子纯度[1]。
(4)质量。
亲本种子的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棉花原种的质量要求。
亲本生产力测定,即以当年扩大繁殖亲本为材料,以育种家种子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鉴定亲本质量水平。
(5)管理。
亲本种子应“分摘、分晒、分轧、分开贮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机械混杂。
生产出的成品亲本种子必须分别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产地、生产日期以及质量指标等。
(6)收花。
凡落地的籽棉作杂花处理[2]。
新收籽棉要及时晾晒。
收、贮、晾晒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混杂、错乱。
《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种子是一切生物技术改良作物品种的物质载体。
种子生产是实现优良品种价值和栽培技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课程在作物学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两个二级学科的交叉点,对于全面掌握作物科学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当达到以下要求:全面了解种子生产的任务和内容以及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深刻理解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的过程及两者区别;基本掌握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作物常规品种原种生产和大田用种生产技术,不同繁殖方式杂交种亲本原种生产和一代杂种种子生产技术,无性繁殖作物原种生产和大田用种生产技术。
DNA分子技术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为独挡一面地指导农作物原种和大田用种生产实践,并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一了解种子生产的概念,种子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二理解种子生产的任务,包括新品种的普及更换和已退化推广品种种子的更新;种子生产主要任务是生产原种种子和大田用种种子,包括常规品种原种生产和大田用种生产,杂种品种亲本原种生产和杂种一代大田用种种子生产。
三掌握品种在植物学上的三性和社会学上的三性概念,掌握植物学上的种子概念和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概念。
四了解世界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规律;了解中国种子生产体系的演变过程和美国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
习题:1 种子生产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 我国种子生产体系发展的4个阶段。
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植物繁殖方式与遗传特点一、有性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性1.自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2.异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3.常异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二、无性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点1.营养体繁殖及其遗传特点2.无融合生殖及其遗传特点本节重点是理解各种繁殖方式作物由其遗传特点所决定的群体遗传组成。
棉花种杂交制种及栽培技术一、棉花杂交制种高产的要求1、突出一个“早”字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有严格的截止时间,生产管理应狠抓一个“早”字,早管促早发、防早衰,延长有效制种时期。
具体表现在:早播种,早中耕,早施肥,早整枝,早打顶。
2、强调一个“稀”字为方便制种工作进行,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减少烂铃,进而减少有工量,在栽培上应较商品棉花适应偏稀。
3、科学施肥(1)施肥原则: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2)施肥方法:足施底肥,底肥亩施农家肥2方,过磷酸钙50公斤,钾肥15公斤,硼砂2公斤,硫酸铜1公斤,硫酸锌0.5公斤,尿素7.5公斤;稳施蕾肥,6月5---10日(麦棉套结合灭茬)施入尿素10公斤,钾肥15公斤;重施花铃肥,初花期(6月25---30日)20---25公斤;补施盖顶肥,7月30日前根据棉花长势补施盖顶肥,以氮肥为主。
4、合理化调化学调控的意义:调节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化调的原则: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看品种”的原则,以“全程化控、少量多次”最好,以棉株变色不变形为宜。
即雨天要适当增加用量,旱天要减少用量,地力较好和改茬地棉花要适当加大用量。
棉苗生长过旺、叶片肥大的,要加大用量,浇水前应先控,雨后应及时控.注意不得喷、不漏喷。
弱苗田不喷。
缩节胺的使用方法:苗期:一般的棉田用量为苗期5---7片叶不得高于0.5克。
蕾期:一般于6月20日前根据棉花长期用药。
每亩药1---1.5克。
花期:7月上旬,每亩用药1.5---2克。
打顶5---7天可增加到2---3克。
花铃期:8月15日左右,亩用3---4克。
化调注意事项:应选择晴天的下午4克点以后喷施,喷后4小时遇雨应考虑重喷或补喷。
一般两次喷药时间应隔10天以上;缩节胺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对误用或使用量过大的棉田,可喷施草木灰水或1%的尿素水,还可以用1/5000的“赤霉素”喷施。
对弱苗、小老苗严禁化控。
棉花种植技术⽬录第⼀章棉花⽣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2)棉花的⽣育特性 (2)棉花的需⽔规律 (2)第⼆章棉花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 (3)棉花播种的七项备要 (3)棉花病害防治应从苗期抓起 (3)棉花苗期管理技术 (4)杂交棉移栽管理有技巧 (5)第三章棉花施肥技术 (6)棉花的需肥规律 (6)棉花应注重平衡施肥 (6)棉花叶部在不同时期怎样喷肥 (7)要注重棉花根外追肥 (7)第四章棉花控旺技术 (8)棉花化控有讲究 (8)棉花化控知识 (8)控旺促瘦促进棉花平衡⽣长 (9)棉花打顶有技巧 (9)棉花打顶后应抓以下⼏项技术措施。
(10)第五章棉花蕾铃期管理技术 (11)棉花结铃期⽣长特点及培管要点 (11)抓好“六控制” 棉花烂铃少 (11)⾼温⾼湿防棉花烂铃 (12)棉花花铃期管理三注意 (13)棉花的蕾铃脱落与保蕾保铃的途径 (13)棉花盛蕾期管理需注意 (15)第六章棉花后期管理及⾼产技术 (15)棉花后期咋管理 (15)棉花⾼产管理四步骤 (16)影响棉花产量的⼏个主要因素 (16)棉花吐絮期防早衰促丰产措施 (17)棉花采摘有窍门 (18)⾬后棉花吐絮期管理要点 (19)棉花怪现象:中上部嫩桃提前开裂 (19)四招确保棉花秋桃盖顶 (20)第七章棉花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21)第⼀章棉花⽣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棉花的⽣育特性(⼀)喜温好光属喜温作物,不耐寒冷。
⽣长起点温度在10℃以上,最适温度25~30℃。
⾼于40℃组织受损伤。
从播种到吐絮需≥10℃的活动积温:早熟陆地棉为2900~3100℃,中早熟陆地棉3200~3400℃。
棉花还属喜光作物。
棉花单叶光饱和点为7万~8万lx,光补偿点为1000~1200lx。
棉花的产量与纤维品质与当地以及当年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密切相关。
(⼆)⽆限⽣长,株型具有可塑性⽆限⽣长指发育过程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可象多年⽣植物⼀样,不断进⾏纵向和横向⽣长,⽣长期不断延长。
种子生产实习棉花一、棉花杂交种生产技术1.制种地选择:雨水相对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中上、土质偏沙、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的整片土地,中间不能与其他棉田插花种植,无黄、枯萎病。
如连续多年制种时,可每隔几年换一次茬。
2. 播种育苗及植株修整:(1)播种方式。
播种与留苗密度播期因不同地区而异,南方较早。
若播种过晚,生育期推迟,在最佳结铃期结铃少,种子产量低。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等方式。
人工制种一般父母本的种植比例以1:8--10为宜,可在制种田的地头或地边种植父本。
父本等行距种植,行距70--80cm,每667平方米留苗3500株左右,母本在2000株左右,行距100cm左右。
如用隐性核不育系,因加大母本株距,防止拔除可育株后易造成缺苗断垄。
出齐苗后间苗时,父母本应根据幼苗的叶色和形态拔除早苗、旺苗和病苗,留下长势均匀的苗子,父母本每穴留2株,待2--3片真叶后间苗、定苗,父母本仍应根据幼苗的叶色和形态拔除旺苗、病苗。
(2)植株修整。
对植株要整枝、化控,注意肥水管理。
棉花现蕾后及时去除第一果枝以下的侧枝、叶、芽。
使用矮壮素,以控制棉株高度。
在授粉期间还需及时给棉株打顶尖,棉株长至6-8果枝时将主杆与果枝摘心有利于坐果。
3、杂交授粉(1)人工授粉操作要点田间♂(父)♀(母)都开花后即可开始授粉工作。
当天授粉时间掌握在10:30--16:30分,主要以花冠张大到花冠变紫结束。
授粉时用1朵♂(父本)花的花粉均匀的涂在1--3朵♀(母本)花的柱头周围,使♀(母本)的柱头变黄,并将♂(父本)花放在最后一朵♀(母本)花内。
完成1亩地棉田授粉需一个授粉工人,并在授粉的同时及时辩认,拔除棉田内的杂株,且做好田间记录。
要求每株保棉桃8个,授粉后立即拔出所有的父本。
定位杂交。
棉区夏季高温干旱,棉花上部及外围果枝蕾铃脱落,内围铃成铃高、品质好。
多雨地区下部成铃质量差。
所以,一般只杂交1(2)--8果枝的第1-2果节花,杂交时剪去外围果枝与上层果枝。
棉花种子优质繁育及栽培技术摘要: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子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棉花产量和质量。
本文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对棉花种子优质繁育以及栽培技术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种子;优质繁育;栽培技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近年来发展迅速,2023年全州种植棉花132.0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
然而,由于气候条件恶劣等因素,影响棉田的生长状况。
为了提高棉花播种率和产量,当地非常注重棉花种子的选择和培育。
1棉种的选择、保纯及去杂1.1选择高品质棉种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产量450-550kg/667m2),应该选择具备早熟、优质、抗病、生育期120-125天、株型略紧凑、前期生长迅速、现蕾开花、结铃吐丝、后期不易衰退的品种。
1.2种子质量要求使用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0%以上、含水量低于12%。
经药剂包衣处理的种子,残酸含量小于0.15%、破碎率小于3%。
1.3种子加工、去杂及时拔除种子田的杂株,主要在棉花苗期到现蕾期、开花期至吐絮期进行去杂工作[1]。
同时,做好种子的加工,选用精加工脱绒包衣棉种,挑选出破损种和瘪种,保留好品种。
2棉花种子优质栽培技术2.1种子田的选择在棉花种子的繁育栽培过程中,种子田的选择非常重要。
首先要选择适合棉花生长环境的土地,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等。
其次,要选择地块的位置和方向。
在秋收之后,应该及时清除残留的农田土壤,并进行秋耕和冬灌。
秋耕时,每亩应该灌溉60m3左右的土壤,而冬灌时,每亩应该灌溉80-100m3,以保证灌溉均匀。
2.2种子田的播前整地秋翻地春季表层化冻后及时耙地,播前整地质量达到“墒、齐、平、松、碎、净”六字标准。
在犁地之前,应该彻底清除地表的水源、污水和残留的农药,并在整地之前喷洒二戊甲灵除草剂,以确保种植区的完全封闭。
对于壤土种植区,应该在冬季施用肥料,并在翻耕之后耱地以保持湿润;对于黏土种植区,应该在冬季施用肥料,并在垡地之后立耱过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