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三节 焊接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30
焊接质量问题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焊接工艺的安全、质量和效率,减少焊接缺陷和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要求,是焊接工作质量保证的基本指导。
第二节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进行焊接作业的人员,包括焊工、检验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节基本要求所有进行焊接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按照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焊接工艺质量和安全。
第四节术语和定义1. 焊接:指通过加热和加压等方法将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2. 焊接缺陷:指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现象,如气孔、裂纹、夹渣等。
3. 焊接质量:指焊接作业达到标准要求,没有缺陷和瑕疵。
4. 焊工:指专门从事焊接作业的人员。
5. 检验人员:指负责检验焊接工作质量的人员。
6. 管理人员:指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焊接作业的管理人员。
第二章焊接作业管理第一节焊接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1. 焊工必须具有相应的焊接证书和技术等级,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
2.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焊接检验员证书,熟悉焊接缺陷的特点和检测方法。
3. 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有效组织和指导焊接作业。
第二节焊接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在进行焊接前必须对焊接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确认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符合要求,避免出现材料配方错误和工艺参数不当的情况。
3. 对焊接区域进行清洁和防护,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和整洁。
第三节焊接作业过程的管理1. 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遵守焊接工艺规程和标准,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
2. 检验人员必须全程监督焊接作业,及时发现和纠正焊接缺陷。
3. 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焊接作业的管理和指导,确保作业进度和质量。
第四节焊接作业后的处理1. 焊接完成后必须进行焊缝外观检验和焊接连接的力学性能测试,确保焊接质量合格。
2. 必须对焊接作业进行记录和归档,做到有据可查。
第三章焊接质量管理第一节焊接缺陷的分析和处理1. 对于发现的焊接缺陷必须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找出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第三章:焊接电弧电弧具有两个特性,即它能放出强烈的光和大量的热。
电弧发出的光和热被普遍地应用于工业上,如电弧是所有电弧焊接方式的能源。
到目前为止,电弧焊在焊接方式中其因此仍占据着主腹地位,一个重要的缘故确实是因为电弧能有效而简便地把电能转换成熔化焊接进程所需要的热能和机械能。
为了熟悉和把握电弧焊方式,第一必需弄清电弧的实质,把握电弧的基础知识。
本章确实是从理论上对电弧的性质及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学习,使咱们能把焊接电弧的知识应用到电弧焊焊接工作中去,从而达到提高焊接质量的目的。
第一节:焊接电弧的引燃进程一、焊接电弧的概念焊接时,将焊条与焊件接触后专门快拉开,在焊条端部和焊件之间当即会产生敞亮的电弧,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咱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看到气体放电现象,例如,每当咱们切断电源的时候,在闸刀方才离开接触处的刹时,往往会产生敞亮的火花,这确实是气体放电的现象。
但它与焊接电弧相较较,焊接电弧不但能量大,而且持续持久。
因此咱们能够说:“由焊接电源供给的,具有必然电压的两电极间或电极与焊件间,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称为焊接电弧。
一样情形下,由于气体的分子和原子都是呈中性的,气体中几乎没有带电质点,因此气体不能导电,电流也通只是,电弧就不能自发地产生。
要使气体呈现导电性必需使气体电离,气体电离后,原先气体中的一些中性分子或原子转变成电子、正离子等带电质点,如此电流才能通过气体间隙而形成电弧。
1.气体电离气体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一样,电子是按必然的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在常态下原子是呈中性的。
但在必然的条件下,气体原子中的电子从外面取得足够的能量,就能够离开原子核的引力而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原子由于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
这种使中性的气体分子或原子释放电子形成正离子的进程称为气体电离。
使气体电离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离电位(或电离功)。
不同的气体或元素,由于原子构造不同,其电离电位也不同。
在焊接时,使气体介质电离的种类要紧有热电离、电场作用下的电离、光电离。
电子焊接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焊接的基本原理,掌握焊接过程中电流、温度、时间等关键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2. 学生能掌握常用焊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同电子元件的焊接技术要求。
3. 学生能了解电子焊接中的安全知识,如防止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焊接设备,正确选用焊接工具和材料。
2. 学生能独立完成电子元件的焊接,保证焊接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3. 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检测,发现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子技术,对电子制作产生兴趣,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协作,遵守工艺纪律。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关注环保,珍惜资源。
本课程针对初中或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焊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安全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焊接基本原理:讲解焊接过程中电流、温度、时间等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焊接技术的关键因素。
相关教材章节: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焊接技术”。
2. 焊接工具和材料:介绍常用焊接设备、工具(如电烙铁、焊台等)和材料(如焊锡、助焊剂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教材章节: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焊接工具与材料”。
3. 电子元件焊接技术:讲解不同类型电子元件的焊接方法、工艺要求及焊接质量检验。
相关教材章节: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五节“电子元件的焊接与拆焊”。
4. 焊接安全知识:传授防止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六节“焊接安全”。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焊接练习,指导学生掌握焊接技巧,提高焊接质量。
第四章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为了提高设计产品的工艺性,工厂应对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以及外来产品图样,在首次生产前均需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本章主要介绍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步骤、内容及结构工艺性分析。
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与步骤一、结构工艺性审查概念及审查的目的焊接结构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焊接结构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能否经济地制造出来并采用最有效的工艺方法的可靠性。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是在满足产品设计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其结构形式能否适应具体的生产工艺。
焊接结构是否经济合理,还与该产品的生产批量及生产厂家的设备条件有关。
如图4-2所示的三种管子弯头结构形式,每种形式的工艺性都只是适应一定的生产条件。
可见,审查焊接结构的工艺性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工艺的可行性,结构使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二、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步骤1.产品结构图审查对图样的基本要求:绘制的焊接结构图样,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图样应当齐全,除焊接结构的装配图外,还应有必要的部件图和零件图。
由于焊接结构一般都比较大,结构复杂,所以图样应选用适当的比例,也可在同一图中采用不同的比例绘出。
当产品结构较简单时,可在装配图上直接把零件的尺寸标注出来。
图样上的技术要求应该齐全合理,若不能用图形、符号表示时,应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
2.产品结构技术要求审查焊接结构的技术要求,一般包括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
使用要求:是指结构的强度、刚度、耐久性,以及在环境介质和温度的相对条件下的几何尺寸与力学性能、物理性能、致密性要求等;工艺要求:是指组成产品结构材料的焊接性及结构合理性、生产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第二节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内容一、从满足焊接结构强度的可行性分析结构的合理性1.从焊接接头的强度分析以4-4所示的铆接改为焊接结构为例,说明把铆接接头换成焊接接头,应根据接头承载状态及焊接生产特点,在保证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条件下选择合理的接头形式。
第三节焊接技术知识梳理1.焊接:焊接是利用加热将两个或成两个以上分离的金属工件按一定的形式和位置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工艺过程。
坪料与被焊金属之间互相吸引、互相渗透,依靠原子之间的内聚力达到永久牢因地结合。
2.电络铁的构造:电烙铁是手工焊接的主要工具。
它是一种电热器件,通电后能产生高温,可使焊锡熔化,将电子元件焊接起来。
电烙铁由发热部分、储热部分和手柄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1)发热部分。
也叫加热部分或加热器,或者称为能量转换部分,俗称格铁芯,这部分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
(2)储热部分。
电烙铁的储热部分就是通常所说的烙铁头,它在得到发热部分传来的热量后,温度逐渐上升,并把热量积蓄起来。
通常采用紫铜或铜合金作落铁头。
(3)手柄部分。
电塔铁的手柄部分是直接同操作人员接触的部分,应便于操作人员灵活舒适地操作。
手柄一般由木料、胶木或耐高温塑料加工而成,通常做成直式和手枪式两种。
3.电烙铁的分类:通用的电烙铁按加热方式不同可分为外加热式和内加热式两大类(如图)。
接功率分、有20W、30W......300W等多种。
(1)外加热式电烙铁芯子(发热元件)是用电阻丝绕在以薄云母片绝缘的筒子上,烙铁头安装在芯子里面,因而称为外加热式电烙铁,如我们常用的45W、60w电烙铁。
(2)内加热式电烙铁芯子(发热元件)安装在烙铁头内,被烙铁头包起来,直接对烙铁头加热。
此电格铁芯子(发热元件)的镍铬丝和绝续瓷管都比较细,因而机械强度较外热式差,不耐冲击,在使用时不要随意敲击、铲撬,更不能用钳子夹发热管子,以免发生意外。
4. 烙铁保养与维护:新的电烙铁第一次使用前,要去掉刃口表面的一层氧化铜,并在烙铁头镀上锡。
具体方法是:先用锉刀或砂纸将刃口表面的氧化层打磨掉,再将电烙铁通电加热,在打磨干净的部位涂上一层助焊剂(松香),当松香冒烟、烙铁头开始能熔化焊锡时,将烙铁头在焊锡处轻轻磨动,使烙铁头镀上一层锡。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烙铁头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新的烙铁头在高温状态下直接氧化。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6-8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般规定第二章碳素钢及合金钢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节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第三章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章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五章焊接工艺试验第一节试验原则第二节试验要求第三节试验评定第六章焊工考试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焊工操作技能考试第三节附则第七章焊接检验第一节焊接前检查第二节焊接中间检查第三节焊接后检查第四节焊接工程交工验收附录附表1附表1-1附表1-2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附表6附表7附表8附表9附表10附表11附表12附表13附表14附表15编制说明主编部门: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实行日期:1982年8月1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文件(82)建发施字25号关于颁发《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国务院有关部、总局,各省、市、自治区建委,基建工程兵:由我委委托化学工业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号为GBJ236—82,自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本规范由化学工业部基建局管理和解释。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1.1.1条为指导设备和工业管道的焊接工程特制定本规范。
它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和轻纺等行业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
第1.1.2条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合金钢(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低温用钢、耐热钢及奥氏体不锈钢)、铝及铝合金(工业纯铝及防锈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紫铜及黄铜)的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氧-乙炔焊。
第 1.1.3条用于现场焊接作业的其他标准和设计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不得低于本规范。
第1.1.4条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等应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埋弧焊教学目的:使学员掌握埋弧焊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教学要求:1、埋弧焊的原理;2、埋弧焊的设备结构;3、埋弧焊的操作技术和安全特点。
教学重点:1、埋弧焊的原理;2、埋弧焊的工艺。
教学难点:埋弧焊的工艺参数。
课时:8课时。
第一节埋弧焊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埋弧焊也是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焊接方法。
埋弧焊时电弧是在一层颗粒状的可熔化焊剂覆盖下燃烧,电弧不外露,埋弧焊由此得名。
所用的金属电极是不间断送进的光焊丝。
二。
埋弧焊的优点和缺点1、埋弧焊的主要优点(1)所用的焊接电流大,相应输入功率较大。
加上焊剂和熔渣的隔热作用,热效率较高,熔深大。
工件的坡口可较小,减少了填充金属隔量。
单丝埋弧焊在工件不开口的情况下,一次可熔透20mm。
(2)焊接速度高,以厚度8~10mm的钢板对接焊为例,单丝埋弧焊速度可达50~80cm/min,手工电弧焊则不超过10~13cm/min.(3)焊剂的存在不仅能隔开熔化金属与空气的接触,而且使熔池金属较慢凝固。
液体金属与熔化的焊剂间有较多时间进行冶金反应,减少了焊缝中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的可能性。
焊剂还可以向焊缝金属补充一些合金元素,提高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
(4)在有风的环境中焊接时,埋弧焊的保护效果比其它电弧焊方法好。
(5)自动焊接时,焊接参数可能过自动调节保持稳定。
与手工电弧焊相比,焊接质量对焊工技艺水平的依赖程度可大大降低。
(6)没有电弧光辐射,劳动条件较好。
2、埋弧焊主要缺点(1)由于采用颗粒状焊剂,这种焊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平焊位置。
其他位置焊接需采用特殊措施以保证焊剂能覆盖焊接区。
(2)不能直接观察电弧与坡口的相对位置,如果没有采用焊缝自动跟踪装置,则容易焊偏。
(3)埋弧焊电弧的电场强度较大,电流小于100A时电弧不稳,因而不适于焊接厚度小于1mm的薄板。
三、埋弧焊的适用的范围由于埋弧焊熔深大,生产率高,机械化操作的程度高,因而适于焊接中厚板结构的长焊缝。
在造船、锅炉与压力容器、桥梁、起重机械、铁路车辆、工程机械、重型机械和冶金机械、核电站结构、海洋结构等制造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今焊接生产中最普遍使用的焊接方法之一。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236-8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般规定第二章碳素钢及合金钢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节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第三章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章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五章焊接工艺试验第一节试验原则第二节试验要求第三节试验评定第六章焊工考试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焊工操作技能考试第三节附则第七章焊接检验第一节焊接前检查第二节焊接中间检查第三节焊接后检查第四节焊接工程交工验收附录附表1附表1-1附表1-2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附表6附表7附表8附表9附表10附表11附表12附表13附表14附表15编制说明主编部门: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实行日期:1982年8月1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文件(82)建发施字25号关于颁发《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的通知国务院有关部、总局,各省、市、自治区建委,基建工程兵:由我委委托化学工业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编号为GBJ236—82,自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本规由化学工业部基建局管理和解释。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1.1.1条为指导设备和工业管道的焊接工程特制定本规。
它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和轻纺等行业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
第1.1.2条本规适用于碳素钢(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合金钢(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低温用钢、耐热钢及奥氏体不锈钢)、铝及铝合金(工业纯铝及防锈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紫铜及黄铜)的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氧-乙炔焊。
第1.1.3条用于现场焊接作业的其他标准和设计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不得低于本规。
第1.1.4条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等应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埋弧焊第一节埋弧焊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埋弧焊也是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焊接方法。
埋弧焊时电弧是在一层颗粒状的可熔化焊剂覆盖下燃烧,电弧不外露,埋弧焊由此得名。
所用的金属电极是不间断送进的光焊丝。
一、工作原理图4—1是埋弧焊焊缝形成过程示意图。
焊接电弧在焊丝与工件之间燃烧,电弧热将焊丝端部及电弧附近的母材和焊剂熔化。
熔化的金属形成熔池,熔融的焊剂成为溶渣。
熔池受熔渣和焊剂蒸汽的保护,不与空气接触。
电弧向前移动时,电弧力将熔池中的液体金属推向熔池后方。
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这部分液体金属凝固成焊缝。
熔渣则凝固成渣壳,覆盖于焊缝表面。
熔渣除了对熔池和焊缝金属起机械保护作用外,焊接过程中还与熔化金属发生冶金反应,从而影响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
埋弧焊时,被焊工件与焊丝分别接在焊接电源的两极。
焊丝通过与导电嘴的滑动接触与电源联接。
焊接回路包括焊接电源、联接电缆、导电嘴、焊丝、电弧、熔池、工件等环节,焊丝端部在电弧热作用下不断熔化,因而焊丝应连续不断地送进,以保持焊接过程的稳定进行。
焊丝的送进速度应与焊丝的熔化速度相平衡。
焊丝一般由电动机驱动的送丝滚轮送进。
随应用的不同,焊丝数目可以有单丝、双丝或多丝。
有的应用中采用药芯焊丝代替实心焊丝,或是用钢带代替焊丝。
1—焊剂 2—焊丝(电极) 3—电弧 4—熔池 5—熔渣 6—焊缝 7—母材 8—渣壳图4—1 埋弧焊焊缝形成过程示意图埋弧焊有自动埋弧焊和半自动埋弧焊两种方式。
前者的焊丝送进和电弧移动都由专门的机头自动完成,后者的焊丝送进由机械完成,电弧移动则由人工进行。
焊接时,焊剂由漏斗铺撒在电弧的前方。
焊接后,未被熔化的焊剂可用焊剂回收装置自动回收,或由人工清理回收。
二、埋弧焊的优点和缺点1.埋弧焊的主要优点(1)所用的焊接电流大,相应输入功率较大。
加上焊剂和熔渣的隔热作用,热效率较高,熔深大。
工件的坡口可较小,减少了填充金属量。
单丝埋弧焊在工件不开坡口的情况下,一次可熔透20mm。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6-8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般规定第二章碳素钢及合金钢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节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第三章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章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五章焊接工艺试验第一节试验原则第二节试验要求第三节试验评定第六章焊工考试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焊工操作技能考试第三节附则第七章焊接检验第一节焊接前检查第二节焊接中间检查第三节焊接后检查第四节焊接工程交工验收附录附表1附表1-1附表1-2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附表6附表7附表8附表9附表10附表11附表12附表13附表14附表15编制说明主编部门: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实行日期:1982年8月1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文件(82)建发施字25号关于颁发《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国务院有关部、总局,各省、市、自治区建委,基建工程兵:由我委委托化学工业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号为GBJ236—82,自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本规范由化学工业部基建局管理和解释。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 1.1.1条为指导设备和工业管道的焊接工程特制定本规范。
它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和轻纺等行业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
第1.1.2条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合金钢(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低温用钢、耐热钢及奥氏体不锈钢)、铝及铝合金(工业纯铝及防锈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紫铜及黄铜)的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氧-乙炔焊。
第1.1.3条用于现场焊接作业的其他标准和设计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不得低于本规范。
第1.1.4条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等应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